孟謙并不知道背后發生的這些事,最近他也開始忙碌起來,最后一個學期需要準備畢業論文、答辯;還得接受幾家媒體的采訪,談論一下技術;更要關注公司今后最大一筆生意的進度。
發揮其一貫作風,論文找人代寫,他沒空磨嘰。媒體的采訪就得認真對待,他不打算默默無聞,人與人的交際看身份,除非你是世界首富級別的,每個人都巴不得認識,若不就得有名氣。
接受專訪,就是提升名氣的機會。
采訪的媒體在國內實力不俗,雖然采訪對象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企業老總,但影響力卻比大部分企業強。短時間內創造數百億的財富,還造就了二十幾歲的億萬富豪,非常具有看點。
更為重要的是,高新技術是一種楷模、榜樣。在中國是有很多加工、代工企業,但核心技術都是國外的,累死累活干了最多的工作,結果只能得到那一點點可憐的利益,吃不到核心。
這對于國人來說,并不光榮。
如今這一幕在孟謙身上得到改變,持有新型電池技術的所有專利權,從生產到銷售都是現代化、高度自動化,核心價值完全收歸囊中,且完全屬于中國的領先的高技術,倍有面子。
新聞團隊、記者到齊,在他的辦公室展開專訪。
孟謙對自己的創業道路侃侃而談,稿件是有人幫擬定的,他不能說自己獲得了一筆橫財,然后風調雨順的搞定。得來一段波折,最開始的懷才不遇,然后對夢想的堅定,最后的獲得成功。
這樣才符合精彩故事的模板。
除了說故事外,孟謙還普及了一些基礎技術,從材料、機械和工藝方面,再談及一些其它領域的——主要表達的是:雖然我二十幾歲毛沒長齊,但在專業領域方面,我是真材實料,拳頭過硬。
女記者被專業名詞忽悠一番后,孟謙再宣傳一下他的企業理念:務實和形象。務實就是工作從嚴抓,一絲不茍。形象就是跟上國際主流,企業除了追求盈利,也要注重慈善、公益活動等。
由此便帶出“富國基金會”的序幕。
公司將會從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成立一個專屬公司的慈善基金,每年都會用盈利去做慈善,援助技術研發等。主要營造正面形象,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避稅——捐贈在所得稅里有一定的抵減比例。
孟謙暫管這家基金會,三年內的投資會達到五億人民幣,未來還會繼續升高。按照年盈利8%來算,每年都會有四千萬盈利。這筆錢他的第一個打算是:捐贈母校。援助材料、電池的實驗室。
事情仍然要對半說,一半他是真心希望培養一些技術人才,再吸收到公司里,加速成長;另一半則是…能不能拿到學位,還得看學校這幫領導的。最近忙于工作,他倒是把以前學的忘了。
當然女記者不知道,只覺得他很高尚,企業家的楷模。
該采訪報道在網絡和報紙上都有。
借助華威手機、新型電池在市場上的火熱,這篇文章的瀏覽量很高,雖然遠遠沒有火爆的程度,但很多人都通過采訪,認識了照片里這位西裝革履,大談技術,意氣風發的年輕企業家。
甚至媒體已經給他封號:電池大亨。
富國能源的規模是沒有發展起來,但大家都能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是新型電池叱咤風云的局面。有專業機構預測富國能源現在的價值,大概在三百億人民幣左右,并持續升值。
相應的,持股85%的孟謙,已經是身家至少255億的富豪…當然這一切都是虛的,孟謙搞了這么大的企業,一分錢分紅都沒有!哪怕他身家兩千億、兩萬億,他的存款也只有五百來萬。
身家再高,不能任性花,沒卵用。
想要做個逍遙自在的億萬富豪,他還得掙更多的錢。
兩天后,他關注的副業起步。
梁濤已經幫他搞定“富國制藥”的創辦,離岸公司也注冊成功,資金兩百萬美元,為的是擁有瑞士銀行提供的離岸賬戶。如果公司是他個人全資,完全可以把公司賬戶當個人賬戶使用。
等制藥企業建成,下一步便繼續。
經過這段時間的了解和學習,孟謙清楚制藥領域的復雜,沒有打算讓富國制藥從零開始,他要搞仿制藥,最好用專門的牌子,富國制藥將來要開發干細胞生物技術,即品牌用在高端領域。
低端方面,需要一個子品牌。
再又是研究人員、實驗室、設備方面的需求,最好是現成的。
孟謙把梁濤叫來:“我打算收購一家研究型的仿制藥企業,這里面有我列出的名單,你先負責接觸。”
梁濤拿起名單,掃了幾眼,有五個單位,都是海市本地的,注冊資金從千萬到兩億不等,收購必然是大手筆。
“先生你的要求是?”梁濤問。
孟謙說:“追求性價比,我在它們后面都注明了,基礎設備必須要完善,其它方面的、價格,員工歸屬都好說。”
“好的,我去處理。”梁濤說。
孟謙又叫來自己的第二助理,詢問有關基金會的建設情況。
夏欣怡長相很普通,是實力派——孟謙沒有興趣搞“有事秘書干,沒事干秘書”的那一套,他向來是正經事情正經對待,也是他不要求樣貌的原因。反正有能力就上,做得好就加工資。
夏欣怡報告:“基金會的申請已經完成,等到第一批合同款的到達,孟總計劃的資金便能撥過去;捐贈大學實驗室的工作,獲得了海大領導層的歡迎,對方還邀請您去參加受贈的儀式。”
“很好,看我的日程表,替我安排個時間吧。”孟謙說,最近他的日程排得很滿,老總并不好當。
兩位助理領了任務,就開始去忙碌。梁濤的工作比較重,五家名單企業里,有三家都是子公司,上頭乃大型制藥企業,專門針對仿制藥而生,盈虧都有,對于收購一事,有價格就能商量。
孟謙保持進度的關注,最后鎖定一個目標。
鑫華醫藥有限公司,屬于北方某家制藥集團的子公司,專門用來開展仿制藥的研究工作,但進度緩慢、效果堪憂,已經連續虧損,聽到有人愿意收購,連同職工也一并接受,大集團很歡迎。
來回幾次磋商和報價,最終達成以8000萬收購95%的協議,將公司轉讓——剩下的5%,該集團繼續持有,并表示能夠提供政策上的便捷,也屬于一種投機方式:失敗了無所謂,贏了小賺。
孟謙也正好需要政策關系,他給鑫華醫藥的定位是仿制藥研究,不搞價值連城的專利藥,合作無傷大雅。雙方愉快的簽訂了協議,鑫華醫藥正式成為富國制藥的子公司,負責日常運營管理。
走到這一步便剩下技術,仿制藥最難的地方。
但對孟謙很輕松,他可以先用專利藥來研究,再跟腦海里的技術對比,很神奇的就找到答案。口頭上說是仿制藥,其實它就是專利藥,反正專利保護期已經過去,孟謙便順手牽羊,不用白不用。
ps:今天的兩更提前放完了,為下周沖榜求票!最后一次沖新書榜了,書的成績一般,不奢望別的榜單。希望喜歡這本書的書友,都能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