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唐海軍自建軍以來,在海上從來沒有遇見過勢均力敵的對手,所以大唐海軍在建軍以來在編配上,更加注重功能屬性,也就是令艦隊可執行多種任務,平衡發展,而并沒有格外注重主力艦的發展。這主要也是因為即便是大唐海軍的護衛艦,對于其他列強海軍的主力艦來說都是可怕的。
英國皇家海軍和其他國家海軍的發展,也逐漸使得大唐海軍的護衛艦雖然在火力和速度上仍舊占據一定優勢,但是卻不能夠穩妥地保證毀滅對方了,如勇士級、君權級這樣的對手,大唐海軍護衛艦將難以啃下來,所以大唐更迫切地去發展自己的主力艦。但戰列艦這個級別顯然是費效比很低的,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防御力出色,但是用來碾壓別國的主力艦,有點小題大做了。所以,海軍還是傾向發展以重巡洋艦為主的主戰艦艇,將重巡作為大唐的真正主力艦,而戰列艦更多的作用是威懾性的、標志性的,出現在戰場上引導火力,以及進行指揮。
定遠級無疑是大唐海軍中出色的艦艇,均衡的火力、強大的續航自持力、可觀的速度以及不錯的防護,使得定遠級在面對敵人噸位相近甚至略大的主力艦的時候,能夠對抗他們的炮彈。
英國人在他們的主力艦上使用了8英寸以上的艦炮,新的一代主力艦甚至會使用9英寸甚至10英寸的艦炮,不過這些艦炮由于鑄造工藝和技術水平問題,初速比較低,威力也不是特別強,所以穿甲能力也比較有限。即便定遠級的主裝甲帶僅采用了150毫米厚的滲碳鋼裝甲,但也足以抵御英國人89英寸主炮的轟擊。
于是唐人準備進一步建造更強的重巡洋艦,海軍的目標是獲得一型滿載排水量一萬噸以上,擁有更強裝甲,航速更快,且裝備更多主炮的重巡洋艦。并且,海軍計劃在印度洋艦隊部署四艘重巡,而在西太平洋艦隊、本土艦隊和大西洋艦隊都部署八艘重巡洋艦,以保證大唐海軍強大的戰斗力。這樣一來就需求總計28艘重巡洋艦,而海軍此時的主力艦數量遠遠不足這個數字。
這也不代表海軍將在之后一個艦級上爆20艘重巡,最可能的還是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制造4艘重巡洋艦為一個艦級,然后再進行更替。也有可能在海軍收到一個艦級的首艦后,對其評價比較高,從而追加訂單,使其達到8艘以上或者更多的訂單。如果是這樣,那么比較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頭兩年僅有每年12艘重巡洋艦服役,但之后每年有四艘左右的重巡投入現役之中。
這種模式也比以前海軍的方法更好,以前是沒得選擇,盲目地下大訂單,如果艦艇出現什么使用問題,很難進行什么調整。所以海軍艦艇的設計師們傾向于使用一些比較保守的設計,比如獲得20艘訂單和26艘訂單的敢戰級輕巡洋艦和驚雷級護衛艦,她們其實都能夠在歷史上找到一些原型的影子,其實也都是接受過驗證的艦艇,所以海軍也敢下大訂單,因為這些基于原本型號的再發明創造,不可能離譜。不過這種路子也不能太持久,顯然海軍是站在更未來的角度去看這些艦艇的,有些原本設計者認為是符合要求的,在大唐海軍來看可能是不合用或者落后的。采用艦級更替的辦法,海軍也可以不斷地去驗證一些新技術,保持入役艦艇的新銳程度。
白南又詢問鄧希夷道:“波音公司和翔展公司等一些國內的航空企業,在這幾年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波音把他們那個波音146弄得跟C47也差不了多少了,國內的民航事業都已經起步了。陸軍也給自己的航空隊配備了不少運輸機,甚至還投資研發了俯沖轟炸機。”
鄧希夷道:“那個山寨的斯圖卡,我前些日子見過那東西了,只能說抄的挺像的。”
白南笑笑,“陸軍航空隊對于飛行器的需求比較有限,現在除了我們之外,沒有哪個國家擁有飛機,所以陸軍沒有配置戰斗機的需求,除了運輸和遠程的轟炸任務意以外,陸軍比較重視發展戰場前沿的偵察和空中火力支援這部分,所以陸軍已經先后訂購了近百架偵2偵察機,你嘴里的山寨斯圖卡,也就是我們的強1問世之后,陸軍雄心勃勃地打算在每個師配屬一個團的俯沖轟炸機。”
陸軍現在有16個旅,超過十萬人的戰斗兵員,一直都有呼聲,增強陸軍戰役級的作戰能力,所以陸軍司令部有意將兩個旅外加一些附屬部隊,編織成陸軍師,員額大約為1.52.2萬人,總共編制成7個師外加兩個獨立旅(主菲律賓和日本的10旅和16旅)。其中,本土西海岸戰區油第2旅和第3旅組成的第一師,以及駐扎清國由第1旅和第4旅組成的第二師,為全機械化師,員額最多,戰斗力也最強大。
編組成師之后,就相當于一個戰役集群,能夠完成更復雜很艱巨的任務。師下屬不僅有直轄的炮兵團、運輸卡車隊、工兵營、偵察大隊等,還預備在山寨斯圖卡成軍之后,部署一個團24架的強擊機,從事前沿火力支援。不過國防部現在僅披了四個團的強擊航空團建設計劃,除了分別部署給第一師和第二師,另外兩個航空團將直屬陸軍航空兵,按照需求進行機動調配。
倒是主要用于偵察的偵2飛機,每個師都獲得了一個飛行大隊,也就是八架,屬于師直部隊,提供更多的戰場偵察情況。運輸機不隸屬陸軍部隊編制,由陸軍司令部進行統一指揮調配。
鄧希夷也是承認道:“在航空兵的發展上,我們海軍確實比陸軍走的步子要小一些了,這的確需要進行檢討,我們海軍也有相關的發展計劃,絕對會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