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是貼吧榮譽和實力的體現,希望大家每天在看完更新后點擊下簽到 整齊的步伐聲令人忍不住要駐足觀看,一隊扛著長槍,軍容嚴肅的淡綠色軍裝部隊,走過長街,向港口那邊行進。他們齊步走,每個人沒有多余的動作,視線向前,看起來威武雄壯。他們并不是正規唐軍,正規唐軍的軍服已經是有點類似后世解放軍的數碼迷彩,其印染難度比較大,成本也相對較高。唐軍的附屬軍,包括外籍兵團和武衛軍武毅軍,使用的是比較普通的早期迷彩以及這種純色的軍裝。
這支部隊隸屬于武毅軍第三旅,成軍已有八年時間,里面的兵員都換過三茬了。退伍的士兵很多都選擇了來到大唐的特區,或者攜家帶口去了大唐本土。大唐對于這些曾經為其效力的士兵,待遇是格外優待的。
武毅軍雖然沒有像武衛軍一般,在京師之變后曾經多次獲得實戰經驗,武毅軍編成的時候,已經沒有仗可以打了。而且由于本身還帶有大清軍隊的屬性,所以大唐國防部、遠東戰區也并沒有將其抽調到海外領戰場上。當然這不代表武毅軍就不能戰了,遠東戰區作訓部曾經撰寫報告認為,武毅軍的訓練精實程度不亞于大唐正規軍。由于本身兵源素質可能還優于一些大唐本土兵源,所以判斷武毅軍的作戰實力比較可觀。
港口邊,身高馬大的上校軍官鄧元順對一名唐軍上尉敬禮,用嚴肅和認真地口氣道:“武毅軍第三旅五十三團已經到位,隨時準備登船。”
唐軍軍官先天就是高武毅軍軍官一頭的,除非本身是從唐軍中特派的軍官,那屬于平級,要不然,很多武毅軍軍官還是會習慣性先對唐軍軍官敬禮的。不過一般他們接觸不算多,所以這種尷尬的情形不會多。當然面前這位負責出征部隊行動事項的大唐軍官也沒有絲毫倨傲,而是比較專業的態度。
他說道:“請鄧團長再對貴部進行一遍統計,我這就安排貴部登船事宜。”
“好的,多謝!”鄧元順拘謹地道。他原本只是北京城的一個潑皮,因為盧小毛的舉薦而進了武衛軍,開始就混了一個上尉。平江南的時候走了運,立下了戰功,其后又表現可圈可點,最終破格提拔了上校,轉隸武毅軍,成了武毅軍中層級相對較高的軍官。
再度清點的事情不會由鄧元順親自去做,他畢竟是一個一千五六百號人的團級部隊的長官,下面人自然會去做事。鄧元順則被請到港口的一處休息室等候。
這里還有一些其他軍官,包括同樣從武衛軍轉隸武毅軍的廖玉海,當年京師之變朝陽門投降唐軍的城防營軍官。此時廖玉海已經是第三旅旅長了,軍銜大校,算是清人在武衛軍武毅軍體系中混得比較出色的了。武毅軍武衛軍經過之前一輪改革之后,也取消掉了師這樣的大編制,完全靠向了唐軍的旅團制。大唐旅團編制,團實際上是基本戰術編制,旅則是戰役級編制,以這個時代沖突戰爭的特點,一個旅足以完成一場中等烈度戰爭。唐軍中有規模比較大的旅,下轄可以達到五個團,人員接近萬人甚至超過萬人,而小一點的旅也有三四個團的編制。
武毅軍亦然,第三旅是武毅軍中打造得相對較強的部隊,擁有三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一般武衛軍武毅軍的旅不具備旅屬炮兵團,只有團屬炮兵營,屬于三個團編制。
從1782年大唐研制成功八二式步兵戰車,1783年在八二式步兵戰車地盤基礎上研制出了105毫米八三式自行火炮,原本的牽引式的105毫米榴彈炮開始分配到了武毅軍。武毅軍中只有第一旅和第三旅擁有該火炮,每個炮兵團有一個18門榴彈炮的炮兵營,這也是旅的殺手锏。
廖玉海看到鄧元順,帶著微笑打招呼讓鄧元順過來。他骨子里還帶著舊式軍官的氣質,習慣于拉關系,鄧元順跟他同為武衛軍出身,而且都曾在京師,算是關系近一些。鄧元順也與廖玉海打過招呼,畢竟乃是自己的上司。
廖玉海說道:“此番我們出戰,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當兵的要是沒有仗打,那是升遷困難。雖說安安分分的也好,但是既然披了這身皮,總得謀個前程吧。元順你青春大好,正是大膽奮進之時,這出征廓爾喀,又是你進身之階,一定好好把握!”
鄧元順立即道:“謹遵旅座教誨。”
廖玉海又笑道:“其實咱們第三旅這次出戰,也有些無妄之災的意思。上面的人張張嘴,咱們下面的人就要大費周章啊。陛下有意對廓爾喀用兵,這是想證明他不輸于先帝。想要拿下廓爾喀,對咱們來說容易得很,大唐東輝海外領就與廓爾喀接壤,而遠東戰區至少有一個旅的倭兵駐扎在那兒,近年大唐又先后組建了暹羅兵團、緬甸兵團等當地附從軍,就算是調動數萬大軍出戰也是容易。可是就為了陛下的執念,咱們就得從這上海,坐船行萬里去到那印度洋,然后再跑到大山中與廓爾喀人作戰。我可是聽說,這喜馬拉雅山乃是世界第一高山,地面上再沒有比那更高的地方了,咱們的人到了那里,可能會不適應,這些不得不防啊。”
鄧元順并不知道高原反應是怎么回事,這幾年他最多算是脫離了文盲,但頂多也就是小學文化水平,他道:“旅座不需擔心,咱們武毅軍都是鐵打的漢子,不管是什么大山大河,都不能將咱們怎么樣的,到時我武毅軍必然搶得首功。”
廖玉海笑道:“不錯不錯,有決心還是很好的,不過唐軍打仗,向來小心謹慎步步為營,這才鮮有敗績,屢戰屢勝,這次雖然是我領軍,但是如何行動上,仍舊由常將軍指揮,且要看看常將軍有什么部署,咱們受其所驅便好。”
兩人聊著的工夫,那邊鄧元順的團已然整備完畢,開始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