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奎本就是個極度自負的一個人,但是因為出身不是很好,心中又埋藏著極大的自卑,本來以為憑借著自己在詩賦方面的造詣,此次春閨起碼混個進士出身的,現在卻被李觀棋一句話斷了最大的念想,怎能不急?
但是林元奎又不想和李觀棋當面折辯,所以旁敲側擊道:“楊浩端老大人向來是喜歡詩賦好的學生的,明道兄卻口出驚人之談,不知兄臺這朝廷不試詩賦的消息是從何而來?”
李觀棋淡淡的一笑,并沒有回答。
唐梓風則是斜眼看了林元奎一下,奇怪他怎么會問出如此沒有水平的話來?如此機密的事情,李觀棋肯告訴他們已是天大的機緣了,又如何會說出消息的來源,惹禍上身呢?
謝塵卻沒有那么多的心機,他跟李觀棋特別投緣,所以心下已是信實了李觀棋,所以開口問道:“如明道兄所言,今科與此前卻是大不一樣,朝廷想是要取一些真能為皇上分憂解難之人了。”
唐梓風眼珠一轉,含著笑說道:“這策論此前也不是沒有考過,但是一直不是朝廷取進士的主要依據,你們猜今科會問什么?”他話里是讓大家猜,眼神卻是一直望著李觀棋。
李觀棋又豈會聽不出他話里的陷阱?但是今天自己已經泄露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了,再說下去就真的對其他人不公平了。所以,并不接唐梓風的話茬,只是輕輕一笑說道:“其實罷詩賦改策論只是朝廷科舉改革的第一步,我聽說朝廷還打算開武科呢!”
大乾朝自建國以來還從未開過武科,朝中的主要將領都是勛貴之后,或是累功升遷上來的。因為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影響之下,歷朝歷代的武將地位都是遠遠不如文官的,所以雖然前朝也有開武科的時候,但是應試者寥寥,往往開不了幾科便堅持不下去了。
所以李觀棋雖然說出了這么一個消息,但是唐梓風、林元奎和李良純并不感興趣,倒是謝塵來了興趣,刷的一下站起身來說道:“明道兄此話當真?”
李觀棋輕輕一笑說道:“應該假不了。聽謝兄的意思,對武科很感興趣,想來謝兄是一位文武全才了。”
謝塵激動地說道:“不瞞白兄,小弟我一直想投筆從戎,殺敵于兩軍陣前。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金戈鐵馬比詩詞歌賦更能激發小弟的共鳴。一旦盜賊為患,邊疆有警,小弟愿從軍殺敵,為國立功。即便血染沙場,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李觀棋聽的精神為之一振,撫掌贊道:“好!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才是男子漢該有的志向。”
唐梓風也被二人的話語感染,不由自主的在旁跟了一句:“只手把吳鉤,千里覓封侯。謝兄意欲投筆從戎,小弟雖不通武藝,也愿跟隨。方今天下大勢,正是大展鴻圖之機也!”
“說到天下大勢,幾位有何看法?”李觀棋抓住機會問道。
“表面看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卻是暗潮涌動。”謝塵急急地說道。看來他對于談論天下時事更感興趣。
李觀棋呵呵一笑,說道:“你就少賣關子了,說點兒具體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各鎮兵馬都很安靜啊,所有的領兵將軍們全都跟相互約好了一般,閉門不出了?”謝塵一副神秘的表情說道。
“安靜還不好?”唐梓風笑著問道。
“安靜本來是好事。可各鎮兵馬什么時候這么安靜過啊?”謝塵瞥了一眼唐梓風,繼續說道,“你長年不出家門的,可能不知道,這些帶兵的將軍們平時可不消停,兩天不整個事情出來,都算是好的。可現在個個都跟大姑娘似的,躲著不出來見人了,這就不正常。”
李觀棋冷笑一聲,說道:“他們是在觀望。”
“不錯。”謝塵一拍桌子,說道,“新君即位,太尉何柱國也突然離世,你說說下面這些帶兵的,心里能不掂量掂量后面的路怎么走嗎?”
“依著你說的,各鎮兵馬現在都很安靜,應該是在向皇上表示安順吧?那還有啥好擔心的?”林元奎在旁輕哂道。
“他們那是都在繃著,等著有人先跳出來呢!”李觀棋再次冷笑道。
“邊疆也不穩啊!”唐梓風在旁也說道,“我家在河東,依稀能聽到一點兒消息,據說東-突厥正在厲兵秣馬,隨時準備入侵呢。”
謝塵嘆口氣說道:“哎,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畢竟當今皇上剛剛登基不久,威信未立…”
“謝兄,不要妄議當今!小心隔墻有耳!”林元奎不待謝塵說完,便出言打斷,又看了一眼李觀棋,說道,“至于說邊疆不穩,我也有所耳聞,不光是突厥人,就是吐蕃,好像也有點兒按捺不住了。”
“怕什么?我朝有大軍四百萬,比吐蕃全國人口也少不了多少,真打起來,就是撐也能把吐蕃撐死!”謝塵豪氣干云地說道。
聽著眾人的議論,李觀棋不禁暗中苦笑。自己穿越過來的這個大乾朝,正好位于中央位置,四周圍滿了大大小小好幾十個國家。這些國家的疆域和人口參差不齊,大多數國家的資源都不是很豐富,可大乾朝卻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物產豐饒,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周圍各國的覬覦對象。
李觀棋心里其實比謝塵他們更清楚,除了契丹、大理和朝鮮半島上的三個小國家對大乾朝比較友好外,其他就算是回鶻、吐谷渾這種小國對大乾朝都是不怎么尊重的,更不用說東西突厥和吐蕃這種軍事強國了。
對于游牧民族,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有好的方法去對付。他們長期生活在北方苦寒之地,比起農耕為本的漢民族來,他們更加祟尚武力,身體素質也要高上許多,而且個個精通騎射,所以東西突厥都擁有機動性強大,戰力非凡的騎兵部隊。
而大乾朝雖然擁有近四百萬部隊,但是多數都是步兵,騎兵打步兵,那還不跟德國隊踢中國隊似的?所以幾乎是每戰必敗,能少死點人就算勝利。
即便是有那么幾只少數的騎兵,可戰力也跟游牧民族的騎兵相差甚遠。就是比遠程武器也是比不過人家啊,游牧民族五歲的小孩就會拉弓射箭了,大乾朝的士兵,進部隊前估計都不知道弓箭長啥樣。
俗話說:兵在精而不在多,大乾朝空有四百萬軍隊,但是在對外戰爭中卻基本上是處于下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