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85章 圈套

  突擊連的士兵躲在丘陵后方,默默聽著丘陵另一側傳來的槍炮聲。

  及時隔著一座丘陵,突擊連的士兵們,似乎仍舊能夠感受到地面傳來的輕微震動,足以證明轟炸機扔下的炸彈強度。

  突擊隊員們最擔心的是,蘇軍彈藥庫的防御能力,能不能承受的住航空炸彈的摧殘。

  丘陵的那一側,轟炸機一波接著一波沖向地面,將航空炸彈扔到軍火庫的衛戍部隊頭上。

  丘陵的這一側,工兵們在辛勤勞作。

  他們剪斷環繞在丘陵頂部的鐵絲網,在雷區中掃出一條通道,突擊連的步兵們跟在后面,一步一步沖上丘陵頂端。

  當突擊連抵達丘陵的制高點后,俯瞰丘陵的另一側,之前的滿眼綠色的田園風光,早已被黑紅亮色所取代,黑的是硝煙,紅的是烈焰與鮮血。

  突擊連連長弗里德里希·默克上尉的指揮下,黨衛軍士兵們在丘陵頂端架設起機槍,迫擊炮手也隱蔽在草叢中,緊盯著丘陵下面目全非的村莊。

  利用空襲的最后幾分鐘,默克上尉迅速在一張紙上勾勒出一張蘇軍簡要的布防圖,尤其是那些正在向空軍開火的防空炮的位置,更是被重點標注,隨后一一分配給各個迫擊炮組。

  在默克上尉和部下們的注視中,空襲終于結束。

  看到機群在空中重新編隊掉頭離去,丘陵下的蘇軍還沒有從空襲帶來的慌亂中回過神來,默克上尉果斷下達了進攻命令。

  丘陵頂端立刻響起迫擊炮開火時的轟鳴聲,不等蘇軍的高射炮手回過神來,高爆彈已然落在他們身邊。

  一聲聲清脆的爆炸聲中,高射炮手們被從天而降的炮彈炸的血肉橫飛。

  或是撲倒在炮栓上,或是橫臥在高射炮旁的地面上,蘇軍炮手的尸體鋪滿了戰場的各個角落,剛剛還威武地和德軍轟炸機對射的高射炮,迫擊炮連綿不斷的炮轟下。瞬間化為一堆堆廢銅爛鐵。

  mg42機槍居高臨下,將子彈撒向丘陵底部的蘇軍步兵,子彈所過之處,蘇軍步兵藏身的殘垣斷壁間冒出一溜溜火星。草地上被掃的草屑紛飛。

  暴露在空地上,來不及躲閃的蘇軍士兵,被冰雹般的子彈打成篩子,遍體噴血倒在地面上。

  很快,還擊的子彈在村莊的各個角落飛出。馬克沁機槍,捷格加廖夫輕機槍,迫擊炮,五花八門的武器,各種口徑的子彈和炮彈飛向丘陵頂端。

  蘇軍步兵此時已經知道,正是丘陵頂端這些不知仿佛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敵人,帶給他們死亡的厄運,剛剛在空襲中所遭受的全部痛苦,心中積累的全部怒火,全部傾瀉到敵人頭上。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

  默克上尉占領的突擊連占據了地形上的優勢,從丘陵頂端望去,下面仰攻丘陵頂端的蘇軍步兵,每一個人影,每一次調動,都是格外清晰。

  蘇軍軍官們奔走在戰場上,扯著嗓子大聲喊叫,想要收攏士兵發動進攻,然而每一都是徒勞無功。

  幾乎是剛剛將部隊集結起來,部隊的集結地點便遭到彈雨的洗禮。

  剛剛集結起來的部隊。瞬間被打散,潰亂的士兵各奔東西,紛紛尋找安全地點躲避襲擊。

  整整半個小時的激戰,蘇軍軍官都沒能組織起一次像樣的攻勢。

  當天空中再次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時。蘇軍最后的抵抗意志小時的無影無蹤。

  看到第二批轟炸機群趕到戰場,默克上尉果斷收攏部隊,撤退到丘陵的另一面,僅在丘陵頂端留下一個班做觀察哨。

  很快,村莊中再次升騰起為轟炸機群只是目標的白色煙霧。

  這些白色煙霧和戰場上被戰火點燃的樹木和房屋產生的黑煙混在一起,自天空望去。格外的耀眼,追蹤著煙霧的方位,轟炸機群再次君臨戰場。

  和之前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做出的精準轟炸不同,這一次轟炸機群的主要是由he111和ju88轟炸機組成。

  he111中型轟炸機機腹艙門大開,將上百噸的炸彈扔到被濃煙和火焰覆蓋的戰場。

  密集的炸彈好像一件散發著死亡氣息的羽衣,當頭罩上戰場。

  無論是在第一次轟炸中幸存的房屋、公路,還是那些被炮手死尸包圍的高射炮位,全部被無盡的炸彈覆蓋。

  一片片炸彈爆出的火光和硝煙中,蘇軍的死尸和傷員的身軀被沖擊波和彈片撕成碎片,破碎的尸體,各種武器的零件和數據的枝葉飛上天空。

  遭到默克上尉的突然襲擊,損失了幾乎全部的防空炮,面對來自空中的打擊,蘇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只有少部分蘇軍士兵,拿著機槍和步槍對空齊射,做著無畏的抵抗,隨后被航空炸彈摧毀。

  當ju88轟炸機發動空襲時,村莊早已消失不見,留下的只是坑坑洼洼、遍布彈坑的地表。

  在ju88精準的俯沖轟炸下,頑抗中的蘇軍連同他們的藏身地點,一同被炸彈所覆蓋,連人帶武器飛上天空。

  當腳下地震般的抖動消失后,默克上尉和部下再次出現在丘陵頂端。

  沒有任何猶豫,默克上尉果斷下達了沖鋒命令,突擊連的進攻和轟炸機的空襲形成一個完美的無縫銜接,面對從丘陵頂端洪水般奔騰而下的黨衛軍士兵,在空襲中幸存的蘇軍如同一塊塊鵝卵石,瞬間淹沒在滾滾洪流中。

  或是被迎面飛的子彈打成篩子,或是被沖到身邊的黨衛軍士兵一槍托砸翻在地,躲在彈坑和瓦礫堆間戰斗的蘇軍,得到的是當頭飛來的手榴彈和迫擊炮彈。

  一個沖鋒,默克上尉的突擊連便打垮了蘇軍最后的抵抗,奪去了丘陵的控制權。

  看到第一個目標已經達成,默克上尉率領身邊的工兵沖下丘陵,直撲最終目標,軍火庫的入口,那扇足有四米多高的鋼制大門。

  鋼制大門附近,早已有一個排的的黨衛軍士兵封鎖。

  一番喊話后。倉庫里面走出十幾個灰頭土臉的蘇軍步兵。

  步兵們押解俘虜離開后軍火庫,默克上尉的部下兵分兩路,步兵一路沖進倉庫深處,搜尋是否有隱藏的蘇軍潰兵。工兵們則忙著在堆積如山的軍火中安置炸藥和導火索。

  匆匆在軍火庫內轉了一圈后,默克上尉走出軍火庫,一邊讓部下在軍火庫附近構筑工事,一邊走上丘陵頂端。

  向唯一一條通向丘陵的道路望去,遠處似乎隱隱有幾個狼狽逃竄的蘇聯士兵。路中間還停著幾輛被擊毀的卡車。

  按著望遠鏡,仔細地掃視丘陵四周一圈,默克上尉沒有發現有大批蘇軍的蹤跡,腳下的軍火庫似乎很安全。

  既然軍火庫暫時不會受到蘇軍的威脅,自己應該沒有必要炸掉這個軍火庫,這么一個龐大的軍火庫,堆積如山的彈藥,數不清的軍服、油料和食品,全部炸掉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默克上尉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的1919年,他的幼年和童年恰好處于德國人名生活最艱難的年代。劇額的戰爭賠款需要償還,食物緊缺,大量的失業。

  直到1933年,希特勒領導的國社黨上臺,德國的經濟危機才得到緩解。

  成長的過程中,默克上尉總是聽父母講起自己童年和幼年時期,家中生活的艱難,久而久之,默克上尉在父母的熏陶下,養成一個堅定的信念。勤儉持家是種美德。

  在勤儉持家這種信念的驅使下,默克上尉左思右想,無論如何都認為,按照上級的命令。炸掉腳下的軍火庫不符合他一貫的生活作風,也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互相抵觸。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默克上尉招來通訊員,將一封電報交到他的手上。

  很快,一封電報被送到迪特里希上校手中。

  沒有做太多猶豫,迪特里希上校便接受了默克上尉的建議。將炸毀軍火庫的認為改為保護軍火庫。

  迪特里希上校也經歷過一戰之后,德國人生活最艱難的那個時代,同樣養成了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生活習慣。

  默克上尉的建議自然而然地引起他的共鳴,并得到他的大力支持。

  發出給默克上尉的回電后,迪特里希上校查看前方的戰事,果斷下達命令,讓部隊邊打邊撤,交替掩護脫離戰場,而后撤的目標,正是謝別日湖東岸。

  見德軍逐步后撤,蘇軍步兵集群沿著第一警察團撤退的道路,毫不猶豫地發動追蹤。

  步兵群的后方,緊急馳援來的六輛坦克,也在松軟的草地和農田中,在步兵的簇擁下,沖向德軍消失的方向。

  謝別日湖西岸,警察團沿著湖邊樹林的邊緣,構筑了簡易的防御工事。

  士兵們隱藏自樹干下,灌木叢中,靜靜地等待敵人的出現。

  沒有讓他們等待很久,遠處的農田中,苞米地里先是噴出一股股黑煙,玉米桿成片成片倒下,看起來好像一排排被機槍擊斃倒地的士兵。

  六輛t34型坦克打頭陣,無數的蘇軍步兵沖出玉米地,踩踏著草地,跟在坦克后面,洶涌第沖向第一警察團占據的樹林。

  在他們看來,那些穿著花哨的三色軍裝,頗有行為藝術氣息的敵人,已經抵擋不住他們的進攻,被他們擊退到沒有退路的謝別日湖湖邊。

  “同志們,德國人要完蛋了。只要我們在發動最后一次進攻,就能將他們趕進湖里。為了斯大林,前進。”

  眼看就要到決戰時刻,蘇軍的步兵群中,一些軍官揮舞著手槍,盡情地發出叫囂,鼓舞部下的士氣。

  蹲在森林邊緣,一個土堆后面,迪特里希上校放下望遠鏡,搖了搖頭,臉上的閃過輕蔑的神情。

  對面的俄國人真的是沒有什么作戰經驗,竟然這么放心地發動追擊,而且還是用密集的步兵陣型。

  自己有必要給對面的蘇軍指揮官上一課,讓他們知道,靠近武裝黨衛軍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學費就是蘇軍士兵的生命。

  “發信號彈。”迪特里希上尉對身邊的傳令兵說道。

  兩枚綠色信號彈直沖向天空,瞬間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

  謝別日湖西岸,警察炮兵團的陣地上,兩個營的炮兵,二十四門105毫米榴彈炮后面,炮兵們將碩大的炮彈塞進炮膛,幾乎是他們剛剛完成這個動作,身后便傳來開火的命令。

  整整一個上午,沒能盡情參戰而積累的怨氣,此時得到盡情的發泄。

  雷鳴般的炮聲中,二十四枚炮彈旋轉著飛過謝別日湖,越過迪特里希上校所在的樹林上方,瞬間拍到毫無防備的蘇軍步兵群中。

  一輪輪鋪天蓋地的炮擊中,步兵的身軀被彈片撕裂,或是被強大的氣浪掀翻。

  原本平整的草地上,多出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彈坑,彈坑周圍散落著遍地的尸體。

  看著在炮擊中狼狽逃竄,潰不成軍的蘇軍步兵,迪特里希上校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成功將蘇軍勾引到炮兵的射程之內,迪特里希上校認為自己成功地給對面蘇軍的指揮官上了永生難忘的一課。

  不僅是炮火,森林邊緣,黨衛軍士兵們也加入到“教學行動”,用密集的子彈和炮彈,教育對面的蘇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軍人。

  六輛氣勢洶洶的t34型坦克,一輛被落在右側的榴彈破重創行走裝置,失去行動能力,只能停在原地做固定炮臺。

  其余五輛坦克,依舊爬行在草地上,向德軍所在的森林發動沖鋒,卻因為沒有步兵的保護,一一被黨衛軍士兵接近,隨即遭到“鐵拳”和坦克殺手火箭彈的獵殺,成為停在戰場上的鋼鐵棺材,最早那輛白榴彈擊傷的坦克也沒能幸免。

  看到目的達到,對面的蘇軍的沖鋒陣型已經崩潰,迪特里希上校果斷地下達命令,進攻。

  得到對岸發來的信號,德軍炮兵隨即將炮火向蘇軍身后延伸,不等蘇軍的士兵回過神來,對面的森林中,傳出一片尖銳刺耳的哨音,一群身穿三色迷彩,在他們看來是“行為藝術”家的軍人,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便沖到他們眼前,向他們揮舞出死神的鐮刀。(

大熊貓文學    第三帝國之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