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玩了一夜,其實也聊了一夜,在電腦上開疆拓土的同時,二人也無時不刻交換著技術合作的信息。
說了一萬年“做標準”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大多都是天上樓閣,而眼前profibus標準在中國應用推廣,對于西門子乃至整個德國的利益,都是立竿見影的。
一套總線標準,對于通信協議、接口等無數細節都是一次統一與規范,也就是說,基于pro標準的全套通信設備,每一塊芯片,每一米光纜電纜,都必須是量身定制的,而以西門子為中心的十余家德國廠商,一起定制這個標準的廠商,恰恰就是這些設備的生產者。后來者自然也可以照著標準參數生產,但與這些廠商的差距已經在十幾年前就拉開了,即便有朝一日得以追上,估計這會兒標準也正好升級了。
說得更具體一些,恒電采用pro標準,西門子等德企將坐收價值百萬級美元的單子,這個標準一旦在中國推廣開來,后續的訂單將綿綿不斷。
也許在未來的日子里,光纜電纜之類的東西誰都可以自主制造,不必依賴進口,但標準范疇內的各類芯片、交換機等核心硬件,依然是抄不來的,一旦成為中國市場的主流,將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獲得巨大的穩固利益,這比賣兩臺超臨界機組要豐厚太多了。
如今在國際范圍內,對于總線標準的紛爭也是一副混亂火熱的局面,有數家企業已經提出可用的標準,pro之所以拔得頭籌,是因為德國政府方面的重視,由政府牽頭。團結國內13家相關企業組成了這臺標準戰車,如今已經幾乎推過了歐洲戰場,只是難以遠渡重洋。被北美和日本隔絕在外。
卻不料中國大陸突然給了一個空降機會,雖然比預想早了點。但太有必要早點占據這個坑了。
深夜閑聊中,金毛已經透露了很多東西,他們將以成本價供貨,并且免費提供通信技術方面的全套咨詢,甚至會派專業工程師常駐指導、培訓,這些條件無疑比北漠機組招標的時候優厚得多。因為教會你做機組,我將來就沒得賣了;而教會你用pro協議,里面的核心硬件都是我的。將來實在太有得賣了。
張逸夫沒表明太多態度,他在思考很多東西。
工業控制總線標準雖然可以比喻為網吧布線,但實際上復雜太多了,要完成這類工程,必須是非常熟悉pro的專業通信工程師才能搞定,非說的話,即便是現在的恒電,也沒有人有這樣的才能,至少需要西門子培訓一段時間才可以。從金毛給出的條件來看,他們會全面無償地提供技術支持。這對恒電是利好。
但真的確認要與西門子這樣合作么?
這幾乎相當于幫他們拿到了未來全部的中國總線市場。
是否可以約其它標準的人再談一談?
西門子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不希望煮熟的鴨子飛了,這才連夜派來的金毛。
面對這件事。張逸夫也挺無奈的,自動化系統,軟件是可以一步到位,但關鍵的硬件,有三頭六臂也搞不定,芯片正是那座無法逾越的高山,想甩開pro,甩開西門子做成這套東西,完全是空談。
下午的時候。張逸夫召集常江陳延睿來小會議室,西門子的合同這才鋪展開來。具體方案與金毛所述并無二致,恒電采用pro標準。西門子則無償提供全套服務,硬件以最低價格提供。
常陳二人了解過后,心里是非常踏實的,認為這個方案完全沒問題,有西門子的支持,之前研發中公認的技術難點通信,將一躍成為最輕松解決的一個點。
但他們沒急著表達態度,還是要先看張逸夫的口風。
張逸夫若有所思許久之后,這才跟金毛說道:“海因里希,你要知道,至少在未來五年內,恒電是有可能,有技術,有能力采用pro標準的中國企業。”
“這并不夸張。”金毛誠然點頭,“所以我們才提供了這么優厚的條件,希望pro在中國落地,張總也一定很清楚,在支持恒電e1項目實施的全程中,西門子是沒有半分收益的,甚至是賠錢。”
“別來這套。”張逸夫笑道,“我跟你一樣清楚標準落地的利益。”
金毛也跟著笑道:“所以我覺得咱們不用搞得這么談判化,現在是合作,要提出各方需求,看看對方能不能幫忙,而不是列條件,對吧?”
張逸夫微微舒心,金毛這話靠譜,本是雙贏的事,就是要看如何雙贏得更舒服:“恒電跟你們一樣,也更著重于長期利益,眼前的這些無償服務并不是我們最在意的,我們很欣賞貴公司的務實與對于中國市場的積極態度,如果合作,我們同樣不希望是一錘子買賣。”
“在pro方面,西門子也絕對會與恒電展開長線深度的合作。”
“可后續pro的合作對我們利益有限,對你們利益才是無窮大的。”
“張總…你又開始擺條件談判了。”金毛無奈笑道,“咱們能不能采用合作的態度?”
“好吧,合作。”張逸夫擺手道,“先說說你們,需要我們做什么。”
“做好e1就好了。”金毛點頭道,“有一點沒有寫入合同,因為總部還在商討,我剛剛聯系,已經有很明確的結果了,在一年內,我們將無償提供更多的通信技術,在薊京建立profibus標準測試中心,無償送與恒電,并與恒電共同組成profibus技術資格中心,共同經營管理profibus在中國的推廣與運營。”
常江眼睛一亮,這樣的全套測試設備,電科院可是要花大價錢購買的,現在西門子當大禮送了?此外,電科院等權威研發機構,多年來都在進行認證與培訓工作,這同樣是一塊有利潤的蛋糕。如果在未來,從西門子求著恒電用標準,發展到中國企業求著恒電,進行設備的標準認證這個轉變,一切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