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344 撼動

  “哦?”常思平一愣,拿過信封一看,“段有為?”

  圈子就這么大,段有為和常思平專業完全對口,可謂是真正的“老相好”,當年大力興建火電廠的時候,二人皆是技術中堅力量,而且二人走的都不是仕途,英雄惜英雄。

  常思平看了看張逸夫后,拆開信封,通讀一番,字不算多,意思也很簡單——

  此子不凡,幫他干吧老常,咱們日本見。

  日本見是什么鬼點子,張逸夫趕緊解釋起來:“是這樣的常教授,冀北準備做一次大的節能工程,打造世界超一流節能火電廠,段總和我希望您也能參與其中,共同赴日考察,商討大事。”

  常思平這輩子去過蘇德美,還唯獨就沒去過日本,這事來得太突然,他的表情跟剛剛的陳延睿并無二致。

  拋給陳延睿的蛋糕是“中國自動化第一人”,這塊蛋糕則是“中國火電節能第一人”,由段有為邀約,再合適不過。

  “等等…這個怎么實現?也要與學校合作么?”常()思平問道。

  “不,這個節能工程將由冀北電廠和恒電集團合作完成。”張逸夫直接說道,“中間將引入日本的設備與技術,希望您能共同赴日調研。”

  “這個…”

  “哈哈,你們聊,我吃。”這次改陳延睿看節目了,常思平他再了解不過。老學究,怎么可能輕易動窩?一輩子的名聲都在學校了,死了墓碑都得刻在這里。

  二老雖各看各的笑話,卻何嘗不知道自己的處境。

  “此外,如果您兩位老師肯出山,恒電會提出10的股份。兩位老師的身份將是董事。”張逸夫卻不管他們笑不笑,自己說自己的,“至于待遇,也將勝于學校十倍。”

  二老再一次面面相覷,而后由陳延睿說道:“逸夫,我們都這個歲數了,那些東西…”

  “不僅僅代表利益,更是事業。”張逸夫慷慨陳詞,“二老為學校服務一生。值得尊敬,但如今的學校已不似當年,張書記之流握權營私,二位老師豈能任他茍且?”

  “…”二人同時沉默。

  “如今袁鐵志已除,張書記想必也黔驢技窮,讓兩位老師來勸我吧?”張逸夫繼而問道。

  二人默認。

  “兩位老師都是胸有大才,心載厚德之人,這么久都沒有說。相必也并不打算任張書記茍且。”

  二人再次默認。

  “學生已經在信中說過,學生敬重學校這個集體。更敬重兩位老師個人。”張逸夫頗為鼓舞地說道,“在恒電,兩位老師可以掌控巨大的資源,完全主導項目,事業也將是自己的事業,不再任由學校那個人分說。世上可有更大的美事?”

  二人依然沉默。

  誘惑與道理都是足夠的,讓他們始終猶豫的,顯然是對未來的迷茫。在學校不管怎么說,最終都是一個完滿的歸宿,他們已經擁有這么多了。為什么要冒險去一個民企呢?如果在常江的歲數,也許在張逸夫的個人魅力與拋出的美味蛋糕誘惑下可以果斷做決,但面前兩位泰斗,要邁出這一步簡直太難了。

  未來不得而知,眼前能打動二人的,唯有誠意了。

  無論是張逸夫之前所書書信還是現時言談措辭,都充滿著赤誠與渴望,外加如今多事之秋,那位校領導的作為令人心寒,常江的加入與段有為的書信令人澎湃。

  張逸夫知道,此時他們如果能在餐桌上拍案加入,他們就不是老教授了,只有水滸英雄才會那么做,他于是最后又取出了兩份材料,這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技術方向與戰略級方案,如果這都打動不了他們,就只能說他們的心太死了,魄力太小了。

  “兩位老師如果對未來有所疑慮,可以翻翻這兩份材料。”張逸夫其實這次也冒了個險,選擇了相信他們的為人,“我知道兩位絕不可能向外透露,如果依然對出山沒有興趣,可以將這些自行銷毀。”

  二人也都知道,張逸夫手里出來的東西,從來都是價值連城的,接過材料,對視一番后,陳延睿開口道:“這東西,都是你研究的成果,我們就不帶回去了,在此看過之后,就還給你。”

  “嗯,延睿說的在理。”常思平也跟著點了點頭,他的身份地位,最要的就是臉,省煤器技術外流的事情已經讓他顏面失盡,如今再看張逸夫的看家寶貝,必然不能出屋,當面交回,以表人品。當然,看都不看是最沒有爭議的了,但對兩位教授來說,怎么可能不渴望翻開手上的材料。

  就此,二人各自低頭翻看起來,神色不一,但精神上都是絕對的高度集中。

  常江坐在張逸夫旁邊,也不多話,他必然也是好奇的,但出身學術家庭的他知道,別人不請你看,你就不要看,連瞥一眼都是大逆不道。

  張逸夫提供的材料中,三分技術概念,七分未來展望,過于冗余細致的技術內容太占篇幅,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讓二位充分領會,更有泄露出去的高風險,因此上面關于技術,只是點到為止,張逸夫之前想了很久,怎樣能在最短的篇幅內,泄露出的實質性內容最少,同時又能達到最大的震撼力。

  這種時候,沒人會沉心下來去理解文字敘述,拿出筆來驗算公式,必須用一個最直觀的東西從視覺上沖擊到他們。

  答案只能是一個了——圖。

  當二人翻開那一頁,將整張圖展開的時候,一直維持的謹慎情緒終于崩潰,同時發出了驚訝的低吟。

  一張全國范圍的大電網圖就此和盤托出,當然,那是二十年后的。

  全國電網互聯,數以億計的電能交換,華北、東北、西北、華東、華中、南方,這些不再是各自為戰的小區域,他們通過一個個樞紐變電站,通過上千公里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連為一體,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電能傳播到了每一個角落。

  這不僅是一張概念性的系統圖,同時也注明了核心樞紐變電站、超大規模發電廠的所在,甚至標出了幾個風電基地,幾條東西縱橫南北交錯的主干網架參數也在其中完全標出。

  陳延睿恍惚想起了一年前的那次工作分配會,當時看到張逸夫的卷子時,自己完全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一個人主觀的妄想,再看今日,一年的時間,這位妄想癥患者已經主導了這許多事,他口中所述的那個明天與未來,恍惚也不是那么遙不可及。

  同時這樣圖,也并不僅僅是妄想,其中的線路、樞紐變電站排布是如此的科學且嚴謹,不經過細致的研究與計算根本排不出這樣的圖,即便是陳延睿本人窮盡所想,搞這么一幅規劃圖出來怕也要組個團隊耗時一年半載。

  張逸夫這家伙難道可以在睡夢中進行研究么?

  超臨界機組設想規劃這是一個可以多么大的課題!

  在熱力學上,當壓力達到22.1兆帕時,汽化熱等于零,汽水間的密度差也等于零,直白來說,在這個級別的壓力下,你將可以用最小的付出達成發電過程中的汽水循環,這就是可怕的物理學力量,可以生生將燃煤機組的熱效率提高整整一個層級。然而其中的難度也是巨大的,日美研究發展了幾十年,應用依然有限,至于中國,到常思平坐在這里為止,還沒有進行過任何實質性研究,只是處于一個觀望階段。

  常思平搞了一輩子動力,確實自己偶爾也會有些想法,但現實需求、財力、資源等等因素都讓他無法引申出更深一步的思考,而張逸夫給出的這幅超臨界機組設想圖,瞬間又打開了常思平心中那扇鎖住的門。

  對他來說,這輩子最多最多,也就與亞臨界沾沾邊了,超越那條熱力學上的邊界的事情,輪不到他來做了。

  可張逸夫拋出這幅圖的意思就是,你可以來做。

  至于后面的流化機床、大型空冷、聯合循環這些同樣震撼人的概念,在“超臨界”三個字面前,都變得那么不值一提。

  兩位老人表現出的那種極度震撼,同樣也震撼到了常江。

  實際上就自動化方面,張逸夫在之前與他的深談中也曾震撼過他,但這可以理解,軟件這種東西發展很快,也許張逸夫有什么渠道率先了解到了國外的信息,就像華長青那樣,知識上領先個三五年而已。

  可要讓常思平和陳延睿動容的東西,絕非這么簡單,無論是動力工業還是電力系統,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馬拉松,二老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人,對國際上的情況必定有所了解,能讓他們露出這種表情的東西,必須是極度領先,極度震撼的。(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小shuo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小shuo微信公眾號!)(

大熊貓文學    超級電力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