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零六章御前官司(下)

  “臣妾見過陛下!”

  盡管一轉過屏風便已瞅見了李顯,可武后卻像是不曾看到一般,正眼都不看一下李顯,只是款款地行到了榻前,對著高宗便是一福,聲線微顫地喚了一聲。

  “媚娘來啦,坐罷,坐下說,坐下說。”

  懼內素來便是高宗的頑疾,從來就不見好轉過,這不,先前還怒火萬丈地要為李顯主持公道,可武后這么一露面,高宗的萬丈火氣瞬間便消散得不見了影蹤,尤其是聽到武后的聲音不對勁,高宗的臉上立馬露出了幾絲尷尬的笑意,伸手拍了拍床榻,柔著聲,帶著勸慰的意味地招呼了一句道。

  “臣妾謝陛下隆恩。”

  這些年來,武后沒少在李顯手下吃虧,對李顯的恨意可謂是深到了極處,此時雖在氣頭上,但卻并未立馬發作,只因她深知李顯并非等閑之輩,在沒摸清李顯的底牌之前,武后并不打算將怒火輕易地發將出來,怕的便是被李顯反過來利用上一把,此際高宗既然叫了坐,武后自也就不再多客套,遜謝了一聲之后,便即坐在了高宗的身側,也沒去理會李顯的見禮,只是暗中給武懿寧使了個眼色。

  “陛下,末將冤枉啊,陛下,您要給末將做主啊,末將奉兵部調函前去東宮就職,乃是公務,可,可,可竟被人給打了,末將受辱不打緊,丟的卻是朝堂的臉面,末將無能啊,陛下,末將…”

  別看武懿寧文不成武不就的,可演技卻是絕佳,方才還是一臉的恭敬肅然之色,這一跪倒在地之后,立馬便是嚎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訴著,那等傷心狀逼真已極,縱使是拿放大鏡來找,也斷然找不出一絲半點的破綻來。

  “陛下,朝堂乃法度之地,不遵律法者,是為逆也,太子殿下如此行事,末將實不敢茍同,還請陛下圣斷!”

  武懿寧話音剛落,武三思立馬從旁閃了出來,一派義憤填膺狀地進言道。

  “唔,此事朕已盡知,當不至嚴重若此罷,或許是兵部那頭出了甚岔子也說不定。”

  事情的經過高宗先前便已聽李顯說過了,原本是有心為李顯撐腰上一回的,奈何武后就在身旁,高宗自不好如此行了去,無奈之下,只好打了個圓場,便想著將此事輕輕揭過也就是了。

  “陛下,臣妾來前已著人查過兵部諸事,所出調函盡皆屬實,皆有案底可查,并無差池。”

  高宗的想法雖好,奈何武后卻壓根兒就沒打算接受,這便從旁淡然地插了一句,一下子便將高宗的和稀泥之打算敲成了碎片。

  “這樣啊,唔…”

  一聽武后如此說法,高宗登時便有些子語塞了,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說些甚子方好。

  “顯兒且給娘一個解釋,為何要鬧騰若此?可是對娘的決斷有甚不滿么?若有甚委屈,那就說來與娘聽聽罷,放心,娘一準會為你做主的。”

  高宗不吭氣了,武后卻是來了精神,一派關切狀地望向了李顯,甚是溫和地問了一句,只是這話怎么聽都不像是在慰籍李顯,而是明明白白地在逼宮!

  老爺子果然靠不住,唉,真是萬年松糕一塊,得,靠自己才是真的!這一見武后都已逼到了門上,而高宗卻始終不出一言,李顯心中難免犯起了叨咕,不過么,這本就屬預料中事,李顯雖有些郁悶,卻也尚能接受,這便略一沉吟,上前一步道:“多謝母后垂詢,孩兒卻有下情要稟。”

  “嗯,那就說罷,娘聽著呢。”

  武后神情淡然地點了下頭,似寬慰,又似譏諷地挑了下嘴角,露出了個曖昧難明的笑容,一擺手,有些個拖腔拖調地吭了一聲道。

  “啟稟父皇、母后,孩兒之所以不愿武懿寧接任東宮虎賁率將軍之職,實是因孩兒怕死所致。”

  面對著武后的步步緊逼,李顯似乎有些亂了分寸,后退了小半步,面色赫然地給出了個匪夷所思的答案來。

  “荒謬,懿寧乃是你表弟,哪怕無親,那也是朝廷命官,爾縱使不喜,也無須拿此話出來搪塞,莫忘了此乃御前,須容不得爾肆意妄言!”

  武后本就拿捏著準備抓李顯的痛腳,此際一聽李顯如此說法,臉色瞬間便是一沉,勃然大怒地喝斥了起來。

  “顯兒切莫說笑,還是說正事罷。”

  高宗對李顯這番話顯然也有些聽不怎么入耳,再一看武后已有大爆發之虞,卻也不想李顯平白吃了虧去,這便從旁打岔了一句,試圖將驟然緊張的局面稍緩將下來。

  “父皇明鑒,孩兒所言并無虛假,自乾豐元年九月以來,累算至今,孩兒遇刺已不是一回兩回了,雖說孩兒尚有些本事傍身,奈何正如俗話所言: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之理,倘若稍有疏忽,身邊又無得力之人護衛,那豈不悲哉?是故,非是孩兒刁蠻,確是武懿寧其人太不堪用,孩兒豈敢將后背托之,此情此心可昭日月,還望父皇體諒則個。”

  面對著武后的雷霆之怒,李顯臉上的赫然瞬間轉為了惶恐,不過么,口中卻并無一絲一毫的認錯之意,而是款款而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吾兒所言倒也頗有道理,這護衛么,終歸是得力些才好,只是…”

  李顯先后幾回遇刺的事兒高宗自是盡皆知曉,對此,其心中也是頗為歉然的,概因這么許多的案子就沒一件真能破獲得了的,對于李顯提出要得力護衛的事情,自也就頗為認同,然則話說到一半,突然間想起了李賢帶兵殺進皇宮的事情,卻又轉了念,此無它,只因那句“英王類太宗”的流言高宗卻是始終不曾忘記的,是故,話說到半截便即就此打住了。

  “陛下,朝堂自有法度,豈能任意而行事,太子殿下若對兵部調函有異議,那也該提出申訴才是,如此妄為,實有欺君罔上之嫌,非儲君所應為者!”

  高宗這么一猶豫,在一旁觀顏察色的武三思立馬便跳了出來,一定大帽子毫不客氣地便往李顯的頭上扣了下去。

  “陛下,末將冤啊,末將一向規矩為人,兢兢業業,從不敢有半點行差踏錯之處,卻無端遭此等羞辱,末將心里苦啊,陛下要為末將做主啊,陛下…”

  武三思這么一出頭,本已消停下來的武懿寧立馬再次嚎啕了起來。

  “這個,這個…”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見之人,被二武這么一鬧騰,登時便有些子犯暈乎了,支支吾吾了半晌,也沒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父皇,說到法度,孩兒倒是有些疑問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顯多精明的個人,素來便是個不肯吃虧的主兒,此時一見高宗在那兒溫吞水,立馬便知高宗必是起了顧忌之意,卻也不放在心上,這便面色一肅,一本正經地進言道。

  “顯兒有話但講無妨,朕聽著呢。”

  憑心而論,高宗雖對李顯有些微的提防之心,但卻并不甚多,原就不想因此事而處罰李顯,可眼瞅著武后不肯放手,他也是無奈得緊了的,這會兒一聽李顯有話要講,自是不會反對。

  “謝父皇寬宏。”李顯一絲不茍地謝了恩,而后站直了身子,昂然開口道:“父皇,兒臣曾通讀《武德律》、《貞觀律》以及《永徽律》三疏,不敢言精熟,卻尚能憶之,若孩兒不曾記錯的話,《武德律》第九篇、《貞觀律》第十篇、《永徽律》第十卷,皆有太子諸衛率之規定,其中載明太子諸衛率乃太子近衛,當擇親、能者為之,由太子擬呈兵部備份即可,兒臣也正是如此行了去的,事先便已奏明了父皇,又何來無禮非法之說,兒臣倒是奇怪武懿寧又是從何而來的兵部調函,莫非私調羽林衛軍竟不須經父皇恩準的么?這倒是咄咄怪事了的,其中必有隱情,兒臣懇請父皇下詔明察!”

  “嗯?”

  李顯此言一出,高宗的臉色登時便有些子不好相看了起來,望向武懿寧的眼神里立馬多了幾分的怒意,不為別的,只因羽林軍乃是天子私軍,并不歸兵部管轄,兵部也無調動羽林軍之權限,唯一能調動羽林軍的只能是高宗,可武懿寧調軍的事情高宗事先卻并不知情,很顯然,這是不折不扣的欺君之舉!

  “陛下,此事乃是妾身下的口諭。”

  眼瞅著高宗要發飆,武后心頭不由地便是一沉,忙從旁解釋了一句道。

  “罷了,此事就作罷論好了,朕累了,爾等都道乏罷。”

  武后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之下,高宗心中的疑慮不單未消,反倒是更深了幾分——一念及諸武子弟大多在羽林軍中出任實權將領,高宗的心難免會起微瀾,只是高宗卻不愿當著武后的面表露出來,這便打了個哈欠,不置可否地便下了逐客令。

  “陛下圣明,臣等告退。”

  高宗既已露了不耐之色,便是武后也不敢再多言,一眾人等不管甘愿還是不甘愿,都只能是各自躬身告退而去了的,一場御前官司也就這么看似無疾而終地告了個段落…

大熊貓文學    盛唐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