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談話很重要,只因今夜之所談將會是未來很長時間里的行動之指南,說是戰略決策也絕不為過,這也正是李顯選擇在函谷關這么個半道上與李賢會談,而不是等彼此都到了洛陽再見面的緣由,除了是避人耳目之外,更多的則是為了能提前統一思想,保持彼此的步調一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很顯然,兩者間李賢才是真正拋頭露面的主兒,其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問題自然也就是今夜所議的要害問題。
此番亞獻之爭中,李賢算是站對了邊,于情于理來說,無論武后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李賢,都必須有所表示,在李顯看來,這個表示十有八九便是參政議政的權利,理由?很簡單。此舉一來可以酬其擁戴之功,但更多的則是要以此來削弱太子的權柄,讓兄弟倆放手去斗,以便其能從中漁利,當然了,甭管武后的用心如何不良,可即將給予李賢權柄已是幾乎可以確定之事,如此一來,李賢所做出的選擇所影響的不光是他自己,李顯勢必也會因此卷入其中,除非李顯改變躲身其后的既定戰略,而這,顯然不太現實,至少在李顯尚未能建立完整班底前,都必須以李賢身邊小弟的面目示人,在這等情況下,李賢殺進朝局的切入點就成了關鍵中的關鍵之所在。
戶部這個選擇不能說不妥,若是換成李顯來挑的話,也極有可能會如此選擇——朝堂實務皆在六部,真要想做些實事,那就只能從六部來著手,然則六部里吏、兵二部乃是朝堂根本,自然輪不到一個親王來插手其中,剩下的禮部是玩虛的,沒啥搞頭,刑部的工作既瑣碎,又不容易出成績,至于工部么,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也非易事,術數不行者基本難以做出甚驚人成績來,這一點李賢顯然是做不到的,換成李顯來,或許還能湊合,如此這般算將下來,也確實只有戶部最適合李賢建功立業,問題是他所選擇的漕運目標卻顯然有些大了。
關中號稱膏沃之地,在秦漢時期本是天下之糧倉,可正是因其富庶,這才導致累經戰禍之劫,又因自秦以來歷朝歷代大多定都于此,土木之興再所難免,自唐立國以來亦是如此,這便導致了關中綠化率急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漸貧瘠化,單產早已非秦漢時期可比,加之大唐始終實行的是關中本位主義,這更導致了關中人口的急劇增加,土地資源日漸窘迫,貞觀年間尚還勉強能應付,可到了顯慶年間,關中的授田制幾乎已是名存實亡,朝堂再也拿不出新田來授予新增之人口,糧荒日趨嚴重,必須依靠從南方調大批糧食方能勉強支應,這正是漕運興起的根由所在,只是其中的艱辛與礙難卻是大到了極致,縱使有著隋煬帝所開出來的運河存在,算是給漕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一斤米從江南運到京師,成本竟漲了近乎十倍不說,還沒法做到及時供應,說是朝廷的一大心病也絕不為過,早些年,高宗曾數次在朝堂上提出過此事,以圖集思廣益,卻均無太多的建樹,遂擱置到如今,實際上,高宗常駐洛陽也有著“赴食”的意圖在內。
李賢若是真能解決得了漕運問題,不單可平白得到天大的功勞,更能趁機將整個戶部攬入懷中,甚至連工部都逃不過李賢的滲透,好處無疑是巨大無比的,但是,李顯卻并不以為李賢真能辦到此事,只因其中的關礙實在是太多太煩了些,哪怕是久經歷練的宦海好手都難以駕馭得了那等煩難,就更別說李賢這等政堂菜鳥了,李顯記得很清楚,前一世李賢剛當上太子時,也是雄心勃勃地親自抓起了漕運,結果呢,財力耗費了不少,效果卻差強人意,以致名聲大損,鬧到最后,就連理政的權力都因此而被武后“名正言順”地收刮一空,就此埋下了被廢黜的禍根。
“六哥雄心,小弟感佩不已,只是漕運一事所涉過巨,非旦夕能見功者,依小弟看來,哥哥初入朝堂須得有立竿見影之功勞,漕運雖要務,卻非急務,不若延后再行之,此小弟菲薄之見耳,還請六哥明鑒。”李顯如今根基未穩,實是不想李賢因找錯了突破口而受挫,可有鑒于李賢那等剛愎的性子,又不能將話說得太難聽,沒奈何,腦筋飛轉了一下之后,娓娓地委婉勸說道。
“唔,七弟所言固是有理,不過為兄以為不涉難題終難以服眾,今漕運半廢,正是見功之時,若能理順漕運,功莫大焉,縱使礙難無數,我輩又何懼哉,七弟可愿助為兄一臂之力?”很顯然,李賢考慮拿漕運來當突破口已非一日,心中似乎頗有定算,并不認可李顯之所言,一席話說將下來,倒也慷慨激昂得很,卻令李顯頭更大了幾分。
“六哥打算如何行之?”
一聽李賢如此口氣,李顯便已是事情怕是大條了,心中焦躁之意漸起,可又不好當面駁斥其非,只能是先聽聽其計劃再做計議了的。
“七弟請看!”
李賢此來顯然是做足了功課的,這一聽李顯如此問話,立馬一抖寬大的衣袖,從中取出了一張絹帛,在幾子上攤了開來,赫然竟是一張水系圖,畫得頗為詳細,幾乎將長江、黃淮、大運河乃至關中的渭河、灞水等大小江河都名列其上,以李顯的目光來看,此圖雖不算太準確,可大體上的意思卻是全都出來了,足可見李賢對漕運一事確實是下了血本的。
“六哥,此可是水紋圖譜么?”
李顯雖明知,可還是故意問了一句道。
“不錯,正是此物,為兄為了漕運之事,可是派了不少人手去收集整理,總算是僥幸能得此圖譜,比之弘文館內所藏尤勝一籌,能有此圖為佐,何愁大事不成!”李賢眼一瞥,便即見到李顯臉上的訝異之色,心中自是大大地滿足了一回,哈哈一笑,揮手做豪邁狀地回答道。
水系圖譜確實重要,沒那玩意兒要想搞漕運,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可要說有了這玩意兒便能成事,那也太扯了些,至少李顯不這么以為,可眼瞅著面前這位豪情迸發得不可一世,李顯還真不好胡亂潑冷水的,也就只能笑著道:“六哥英明,小弟實難及萬一,能有此圖相助,事半而功倍矣,只是事涉極大,還須詳加計劃方好,不知六哥對此可有甚安排否?”
“嗯,七弟縱使不問,為兄也是要說的,七弟且看,我朝產糧大多出于江淮,若以江都(今揚州)為集中點,以漕船沿運河北上,一路過淮、黃、汴、濟可抵達陜州,經渭水送入京師,沿途水路共有四處礙難,其一,廣通渠淤塞嚴重,須重開;其二,汴渠因黃河沙多,易淤積,須專官為之護;其三,三門砥柱奇險,船只上駛困難,且常常覆溺,須以另開運河為要;其四…”李賢信心滿滿地說到了此處,很明顯地停頓了一下,這才接著往下說道:“其四,原有之漕官糜爛,不堪為用,須更替之,此四條若是皆能行了去,不愁漕運不暢!”
李賢這番話說倒是都說到了點子上,盡管不全面,可大體上還過得去,問題是漕運之事本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兒,并不是說有了良好的思路便能成功的,尤其是像李賢這般將現有一切推翻重新來過的做法,做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姑且不論整個計劃實行下來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就說時間上也長得驚人,若是李賢此際是皇帝,他下了狠心一定要這么去做,那倒是有成功的希望,問題是他不是皇帝,甚至連太子都不是,不過就一親王罷了,要想做如此大的事情,顯然沒那個擔當,別的不說,只消在治理漕運上出了一點的岔子,李弘那頭會坐看么?顯然不可能,而李賢又無法取得武后的絕對信任,拿什么去跟李弘在朝堂上爭鋒,一旦受攻,勢必全盤皆輸,最好的結果或許還得被就藩上一回,若是運氣不好的話,只怕王爵被削都不是不可能,李顯要是跟在其后頭混,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六哥可曾算過漕運一事若要完工須多少時日,又須多少人力物耗?”聽完了李賢的陳述,李顯盡管心中不贊成,但卻并沒有急著出言駁斥,而是沉思了片刻,這才謹慎地出言問道。
“若是人力物力無虞,三年必可盡全功,七弟信也不信?”李賢琢磨著漕運自是非一日之功,然則大體上都是在大局面上著眼,對于具體事務乃是整體的詳細計劃其實壓根兒就沒怎么考慮過,此時聽得李顯問起,心中不免有些子發虛,可卻不想讓李顯看輕了去,這便狡辯般地反問了一句道。
三年?吹牛也不是這么個吹法,你小子十有八九壓根兒就沒認真去算過花費,盡胡吹!李賢倒是說得信誓旦旦,可聽在李顯的耳朵里,卻平白生出了種哭笑不得的無力感,偏生一時間還真不好找出既不傷其自尊又能指其計劃缺憾的法子,眉頭不由地便微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