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章 閑談“三國二十四名將”

  和很多朋友聊天時候發現他們都能順嘴就說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來。但后面的就說不上來了,我起后來仔細的尋找了一下,找到了全詩,讀完后感覺很不錯。當時也是很用心的背了一下,那時我還不是很了解三國。現在時間長了,也開始想聊聊自己的看法。

  首先還得把原詩說一下: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詩里的二十四人也就是:

  呂布,趙云,典韋,關羽,馬超,張飛。

  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張繡,文丑,顏良。

  鄧艾,姜維。

  其實我以前一直以為這個排名是說書的排的,為了方便穿插主線。可是當我從權威人士(其實就是我比較崇拜的三國閑侃高手,他大我好多,但有時候還是侃不過我,但要是換隋唐或NBA、水滸等的話,我就很是佩服他)的口中得知是毛爺爺排的時候,我的嘴巴就合不上了,張了半天。眼睛也瞪得大大的,充滿了疑惑和無辜......終于在半天后我唏嘶底里的怪叫了一句“不是這么權威吧?”(后來想想也沒什可不信的,四大名著就是毛先生評的)可是權威人士笑吟吟的對著我點頭并告訴我說“就是這么權威!”。我頓時陷入了無限的幻想空間,在那個空間中我在和小豬哥聊著天下大事......

  就在我整個人處于崩潰和分裂邊緣的時候,權威人士及時的拉我回到了現實中,并且告訴我不信就上網找。我于是立即找上網找了好久才找到下面的一段話:

  一九五八年,毛先生在天津會見正定縣縣委書記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里出了個趙子龍!都說一呂二馬三典韋,我看應該是一呂二趙三典韋才對,馬超這個人不簡單,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國演義里他是比不上趙子龍的”并親筆題下了這幾個字,至今石家莊正定的班車后窗上還有主席的題詞。

  想來主席或許是隨口而言,手下卻未必這么認為,中國世代傳誦的“金口玉言”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自此之后人人皆知“一呂二趙”而無人再去理會什么“一呂二馬”,自此“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響遍祖國大地,成為了討論三國的必備論據。

  雖說看完以上的話后我開始發樂,偉人的影響看起來真的是很大的。但上文里也表了“一呂二趙”的確是主席評的,可后面的除了把趙字換成馬字之外,的確是只字未改。至于那段“七許八黃九姜維”我也聽說過。甚至我還聽過第四句“諸葛亮手下一大堆”(超贊!好押韻的句子),我相信知道這句的是少之又少,呵呵呵。不過我仍然堅信這段話應該是由說評書的排的,就好像隋唐的四猛十八杰一樣,而那些排版不同的就好像是隋唐有老版四猛十八杰新版十三杰和野版排法一樣,只是小變動,大致還是一樣的。

  好了,閑扯了不少了,我對這個排榜也分為老版、改版、新版三類。

  老“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

  改“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也可加一句“諸葛亮手下一大堆”,全看個人愛好)

  現“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因為老版和改版多以被忘記,所以我只對新版侃一侃,因為閑是侃所以沒有必要把他們的人物傳記也都一起抄過來,所以我只是根據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來描述他們。

No·01呂布  呂布已經被公認最強,可見從古至今應該是不變的。你說我還能說他什么,虎牢關中一人打關羽張飛兩人還占上風(劉備,哼哼,太白給了),濮陽之戰中他一個挑了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員曹營主力戰將。要是誰還質疑他的位置,我都懶得和他說話,自己慢慢琢磨去吧!雖然最后呂布大多都是背負著不仁不義的罵名,其實現在更多的人已經開始認同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蝶舞天涯》的那不電視劇,還有玩過《呂布與貂蟬》,以及《曹操傳》的MOD《呂布傳》。這并不是在表現什么,而是已經不知不覺中,呂布的形象已經改變了,就好像本已是神的諸葛亮已經被人批評的一文不值。其實很多人已經發現呂布的做法與其說是背信棄義到不如說是一種在亂世生存最好的法則,在這樣的亂世中,下克上,臣弒君,子殺父,都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了。

No·02趙云  趙云第二的位置我個人認為就是長坂一戰幫他定的,至于前期的戰文丑和后期做掉韓家五虎(《見龍卸甲》好垃圾)也都不如長坂一刻璀璨。縱觀整部演義戰斗精彩程度能與相并論的,也只有在司馬昭大營中東奔西跑的文鴦。至于在逍遙津的張遼、鬼神曹子孝和百騎劫曹營的甘寧等等其精彩程度都要比之稍差的一些。在加上他對領導者唯命是從,忠貞不二的性格使的他成功的位列三甲,我相信的確是有了外加的照顧才讓趙云的排名提前,但決不是因為現在那幫云迷崇拜才進的前三的,那時候的人應該更注重他的武藝和忠誠,并且堅持完成上面派發任務的態度,而不是因為他長的帥,各項能力值高。實話實說,有時候我對那些云迷真是怕了,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了玉米。趙云其實是他和陳到的集亐合體,但這也不能掩蓋趙云的個人魅力。

No·03典韋  典韋的地位真是不可動搖,即使后來馬超都被換了位置,可他仍然沒被動。典韋之死的情節在央視版的《三國演義》中和眾網友子撰的相關小說寫的偶頗為感人,在書中也寫的如同魔神一般。相信這樣一個不死的斗士應該是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尊敬,所以可以牢靠的坐穩第三的位置。其實很多人質疑過他的武力是否能夠位列三甲,但其實這些都是多余的質疑。查查資料(不單單是宛城之戰還有手殺仇人,逐虎過澗,雙戟八十,單手定旗和濮陽之戰中飛戟殺人,力戰四將等等)就可以發現,典韋其實并不是有機會像呂布,趙云等人那樣有機會陣前單挑。但他在混戰中卻是勇猛異常,單單用虎將和猛將來形容已經不夠了,只能用悍將來形容。

No·04關羽  演藝中的關羽是神,已經超乎人了,關羽在眾讀者心目中已經是地位高貴,崇尊無比,所以自然要被排得很高。劉備是他大哥,也就是說他尊的是正統。曹操愛慕他,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的想拉攏他,表明了關羽的優秀。袁紹一心把火的要搞到他,即使丟了兩個忠實的小弟也在所不惜,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搶手。演義中雖然夸張的神話關羽,但是看過的人感覺仍不過分,因為關羽畢竟還是人有失足的丟了性命。不但古人偏袒他,連現代人也偏袒他,但凡是和三國有關的,哪個里面都的有他關羽。有時候想想,也挺好笑的,人們對他的偏袒已經到了有些沒緣由的地步。于禁降了關羽,結果被萬人唾棄,可關羽降曹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么三條誓約,那是地地道道的投降,結果是即使如此還是要樹立他高大的形象,無限美化他,多多少少讓人感覺可悲,關羽似乎自己沒做什么(真的沒什么,就連水淹七軍都是因為天災,其他的幾乎都是杜撰的),卻被人硬給挺成了英雄。可有的人卻做了好多,最后卻連個名字都留不下。

No·05馬超  馬超雖然是比呂布關羽等人要晚一輩,但是他的地位已被說書的眾人捧到了呂布第二的位置,所以有“金呂銀馬”和“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后表馬超”的說法。所以前三國是呂布,后三國是馬超,呂布第一,馬超自然第二。但偉人一句話就改變了他的位置,有人可能同意,也有人為他惋惜,但我個人認為也沒什么的,比較符合他的實際情況。演義里的馬超的確是前半生英雄無比,羌人怕他,曹操小瞧他結果給逼的割胡子。但是自打加入張魯陣營開始到加入劉備陣營最后到死,我都認為他是最憋屈的。國仇家恨集于一身,卻不得報,最后臨死還寫信要求大哥照顧他的表弟。可見他在蜀國地位高卻不受尊重,有名氣卻不敢張揚,有本事卻只能寄人籬下,人家說什么,他就得聽什么。唉......怎是一個“窩囊”了得!

No·06張飛  與關羽武圣的相比,張飛則是更多的莽漢形象,即使偶爾的粗中帶細也不過是被認為耍了個心眼而已,再加上斗馬超也不過是個平局,所以他和關羽的評價都沒有進到三甲(這哥倆也的確是活該,紅臉兒好裝,誰都不放在眼里,誰的面子都不給,當自已是太陽啊,裝到最后結果就是把自己給賣了。黑臉兒猖狂,呂布打不過,馬超也拿不下,都這么大歲數了,就不能冷靜冷靜啊,爆脾氣一點都不改)。但張飛的的確確是一個難得的猛將,就算是同樣的沖鋒陷陣,讓呂布,關羽去可能就是如軍神降臨,敵人望風潰逃。要是讓他去那就是虎入羊群,能看到、聽到的就是敵人的慘狀和哀嚎了。

No·07黃忠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黃忠的百步穿楊和輪成風的大刀,足以證明他廉頗未老,而且定軍山也是很出彩的。關羽和他的英雄惜英雄,蜀漢后將軍等位置都讓他在榜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雖然他把夏侯淵給砍成了兩半,但我相信更多的人都認為如果只排九個三國名將的話,他是無論如何也排不上的。而前面的典韋和下面的許褚也很懸。但此排榜有他的用意,我稍后就講。不過黃忠就是再算老成型的將領,他的巔峰期也應該是四十五到六十歲之間,也就是說在虎牢關期間是他最猛的時候,那時候他干嘛呢我還真沒怎么研究過,不過我感覺那時的他要是去斗呂布應該很由戲看。

No·08許褚  許褚與同典韋是曹操的護衛隊長,典韋死后,許褚頂替了典韋,在典韋犧牲后繼續了他的職責。在不許任何人打擾曹操哈覺、赤膊斗馬超、舍死救丞相中都能看出他高超的武藝和對任務的堅定態度。而在現在很多網友排名中,典韋的位置直線下降,許褚卻也略有提升,但也更多還是下降。理由是說典韋是死了所以才被排高的,許褚沒死,就沒必要排太高了,我看了后就樂了,難道非要弄死許褚后才能給他個高名次嗎?就如同現在的見義勇為一類的人一樣,死了就給其追封個烈士,再給個二等功,一等功什么的,如果沒死就只能得個三等功,口頭獎勵什么的,MD!

No·09孫策  這位可不是一般炮兒(大哥的意思),玩命斗狠一般都應該是由手下大將去做的,他這個做老大的卻一點也不給屬下機會。但凡碰到個敢挑事的,他就好像磕了藥兒一樣,沒命的往上沖。有時候聊起他我就會感覺有點別扭,因為這不應該是一個主公應該做的事。不過話說回來,其實也沒什么別扭的,呂布人家原來就是做干兒子的,斗狠是家常便飯。馬超是人家馬騰親兒子,為老爹賣命自是天經地義。孫堅死的早,孫策只好一肩扛起所有的事,為了報仇,孫策只有敢玩命,敢斗狠。逆境中成長,孫策已經成為了一個陷陣殺敵的大將,而過于的相信自己和他的成就使的他多少的開始有些盲目,有些自我崇拜了。雖然他的死很戲劇化,但我相信,孫策不怕死,從他取回孫堅遺體那一刻起。但他不希望死在榻上,而是死在戰場上。

No·10太史慈  從他一出場就是以一個忠義之士,而且又是一個孝子的形象出現的,但他的出頭多多少少借了孫策的一些光輝(好像是魔獸爭霸的光環),但他的一切都是他用自己的命拼出來的,可悲的是,最后他也把命拼丟了。書中除了他和孫策一場不打不成交之后,還表現出了他重情重義,言出必行的高大形象。在赤壁之戰時更是奪得了前鋒,明顯已經是東吳的第一戰將。雖然合肥之戰中死在了魏軍的弓箭下,但他最后的遺言確使的他更加成為武將不惜死的代表。說句題外話,每次談到他,就會不由的想起一個問題,那個曲阿小將到底是誰?一人擋住幾乎是當時東吳的所有高級將領!即使是呂布也不能輕易的全身而退吧?不過最后也沒有說他活著,估計也可能直接被做掉了(最好是做掉了,要不然實在太可怕了)。

No·11夏侯淵  很多人認為這個位置應該是東尼(也就是夏侯惇,“敦兄”的日語發音,三國無雙中夏侯淵一死就這么說一句然后倒下)的,但我認為應該是夏侯淵的。其實我的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個排榜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取決于武力,其次才是統帥,影響一個一個的逐個排下去。我認為夏侯淵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把握戰機的能力上都強于夏侯惇,至于兩軍陣前的單挑敵將更是強于夏侯惇。可以說他是一位非常的出色的運動戰將領,“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這以能充分表現出妙才迅猛的作戰風格。可以說與曹仁,夏侯惇同為軍團長的他,他的專長就是打仗,所以曹仁擅長防守,夏侯惇擅長屯軍。而他率領魏軍充分表現出了生命不熄,戰斗不止的態度。他除了參加過曹操組織指揮的多次戰斗,還經常平亂,還打垮了韓遂,消滅宋建。對于曹魏帝國的建立可以說,可以說整個長安以西,漢中以北的版圖是他努力的成果。推薦《英雄紀略之乳虎》。

No·12夏侯惇  很多人都說夏侯惇不咋地,多是因為他作戰能力不強,武力也不盡人意,這兩點即使我這個東尼迷也承認。就好像曹操派他去打呂布,結果打不過不說,還成了殘疾(其實受傷是正常的,但傷在明顯部位就不一樣了)。其實現在很多敦迷都在努力挖掘一些只言片語來強化他的神勇,但我感覺那些都是沒必要的。夏侯惇不善作戰是可以肯定的,而他卻擅長屯軍,整備。為人清廉,體恤士兵,率先帶頭都使得他贏得了眾軍和百姓的信賴,也成為曹魏集團穩定的保障。但我喜歡他的理由不是這些,而是他對曹操起到的作用。曹操有時像英雄,有時像流氓。但無論什么人都應該有個最信賴的人,夏侯惇就是曹操最信賴的人。曹操把他當成是另一個自己一樣對待,這個反復無常、多疑猜忌、陰沉不定的人,只對夏侯惇一人推心置腹。我相信對于曹操而言,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超越君臣,兄弟,朋友,已經成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信賴和寄托。夏侯惇這樣讓人信賴是很難做到的,在經歷無數風雨后有一個類似他這樣的朋友,應該也是一種幸福吧。這也是在很多以曹操為中心題材的游戲或電視劇,小說,漫畫里,夏侯惇的地位一直很高的一個原因。

  原來是用一個感覺寫完了文章,但因為限制分成了上下篇。但突然感覺好像文章的關聯性就被破壞了,因為寫的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所以這種感覺更為明顯。雖然是分了兩個篇幅,但并沒有說后十二人就不如前十二人的意思,而是取了中間的位置分開而已。在發表之前我還特地看了一眼這個下篇,因為我發現,這后十二人到是更得我的喜歡,用在他們身上的字符要比前十二人多。

No·13張遼  這個“二張”我與大多人無異認為是張遼在前,張郃在后。縱觀張遼的一生,應該說他是很執著的。張遼不論跟哪個大哥,都堅持做到最好,做到最后的原則。從來就沒由插科打諢的記錄。但他的前半生確是在顛簸起伏中度過的,從丁原到董卓,再到跟呂布,直到曹操,他始終都是擠不進每個集團的核心。其實這不怪他,丁原時期呂布是最被信賴的。董卓時期除了呂布還有李儒和“四狗”(黑狗李傕、瘋狗郭汜、野狗樊稠、草狗張濟,哈哈,開玩笑了),根本輪不到他說話。等到呂布自己拉大旗了,陳宮和高順文武雙煞占了首位,雖然同為八健將,可就連臧霸都能壓他一頭。跟曹操混以后也只是跟隨曹操討伐袁紹,雖立功但卻沒有獨立指揮的機會。但他還是依然沒有放棄或偷懶,即使赤壁之敗也沒有使他灰心,最終也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之戰“威震逍遙津”,向所有人證明了他真正的價值。張遼這個人似乎并不是那么的擅長與人交往,就連魏國公認的沉穩型老好人李典都交不下也的確讓人懷疑到底問題出在誰的身上。不過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一個道理,大是大非前,魏國的將領都可以拋開一切的私人恩怨。

No·14張郃  張郃的一生是悲哀的,這么說是因為同為降將的張遼在長期的等待后最終迎來了自己的巔峰(合肥之戰六年后張遼便病逝)。張郃也是一生也是在執著和等待中度過的。張郃在降曹后但當的多是一些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的任務,儼然成了工兵營長。到了中后期又成為了副將的代表,頂頭上司都是曹家的嫡系(夏侯淵,曹洪),根本就不給他太多機會。但事情發生了轉折,定軍山上夏侯身死,三軍大亂,這時張郃終于迎來了他的巔峰(但現在卻很少人注意到此刻,沒辦法,焦點都集中在黃忠的輝煌和夏侯淵的悲慘上了)。在其他高層將領(郭淮已經在其中了)的推舉中張郃做了這只敗兵的最高統帥。張郃穩定軍心,指揮士兵布置營寨,和劉備對峙,使其不敢輕進,臨危不亂中體現了張郃的軍事才能和他的領袖之風。即使在后來的戰街亭和第四次反北伐中突破時也不及現在更能表現他的能力。開頭我已經說過,張郃的一聲是悲哀的,后期的他依然被掌握了大權的司馬懿壓制著,而最后還是硬著頭皮死在了木門道中,其實我想他早已知道將死在自己人的手里,但也許死對于長期的壓抑也是一種解脫(簡直就是命犯天煞孤星)......

No·15徐晃  其實他也不是很好命,作為降將的他與張郃不同的是,他更多的像是一個隨叫隨到的支援隊長,因為我感覺他大多的時候不是去支援這個,就是去解圍那個。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使其在曹營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周亞夫之風那個評價就是曹操給的)。徐晃最讓出彩的時期就是在樊城之戰中的表現,面對強及一時的關羽,把國家放在前,私人情感放在后,并且成功的運用聲東擊西將其擊敗。徐晃一生儉樸,即使有戰功,也不會邀功請賞,徐晃把曹操的統一事業視為自己的必生目標,為此或多或少由一些愚忠和封建思想的烙印,但他卻體現出作為一個將領的高貴品格。徐晃,張郃,張遼這些個降將都為了自己找到明主而全心全意去奉獻,去拼搏可以說,他們是魏的開過功勛,是真正的優秀戰將。也能看出魏國的強大不是單單的靠占住北方的富饒之地,而是曹魏陣營的集體努力換來的。

No·16龐德  龐德雖也是曹營中的一員降將(雖然不是他的本意,但他也沒有下野去尋舊主,可以說多少都有些自愿的意思),但與上面三人不同。二張和徐晃都是曹操看重并且欣賞的將領,而且十分信任,即使或多或少的受到其他將領的排擠和壓制,但依然受到了這些將領的尊重(畢竟他們都不是吃素的,)。反過來到是他卻沒有得到曹營中任何人的賞識,甚至是沒有得到任何人的信任。在提出自己的建議后更是有些受人白眼,雖然得到了允許,仍要派人(于禁)對其進行監視。不過龐德的確是做到了自己承諾,舍死的為援救樊城戰斗,面對如日中天的關羽也是拋開一切其他因素的決一死戰。但往往這樣的角色都注定了其悲劇性的結尾。看看龐德經歷,看看他在兩軍陣前,生死之間之時的表現,讓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爺們”。同樣能讓我給予這個評價的還有一個也就是周泰了。雖然我給他的評價高,但我個人很不喜歡他,因為他不跟隨馬超或多或少是看出馬超的一些缺點,所以借個機會也就轉投了他人,但馬超并沒有做出對不起他的事。后期為了表現自己的決心,他就差沒說馬超的壞話了,其他的他什么都干了。

No·17甘寧  甘寧的形象在中國遠沒有在日本來的讓人記憶深刻(但其實現在的孩子大多還是在玩過光榮的游戲后才能知道很多三國人物,甘寧就是最突出的一個)。無論是無雙還是三國志,甘寧的樣子讓我想起了雜賀孫市(一個同樣是很像個大爺感覺的人)。但其實讀過三國的人都應該知道,甘寧其實是個又狠但又講信義的人,與日本塑造的浮夸形象根本就不一樣。甘寧的性格應該說很接近黑社會的形象,稍有不滿就是打打殺殺,同時又很豪爽開朗,作戰勇猛,足智多謀,器重人才,尊重朋友,輕財好施,體恤下屬。這樣一來士兵就很愿意為這樣的將領賣命,而孫權也很能掌握和控制好這個好斗分子,使得他很好的發揮了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吳國首屈一指的“斗將”。甘寧的死可以說是最讓人感到凄涼的一個畫面,與被挑于馬下,斬首和亂戰中的踩踏,或是烈火洪水中的尸骨無存不同,他的死是很平靜的,在加上夕陽西下,一顆大樹,一群烏鴉,一個靠著樹坐下的沉默不語的人,這本就是一副耐人尋味的畫面。而這樣的一個曾經猖狂一時的錦帆賊,一個叱詫戰場的斗將就這么離開了紛亂的世界,讓人如何不感嘆......

No·18周泰  遍身的刀疤槍傷如畫一般,看到這樣的身體只能說他是在出生入死,摸爬滾打中過來的。沒有人會懷疑他技不如人才導致如此,畢竟這樣的身體是很有威懾力的。周泰其實與典韋等人有些相同,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統軍作戰的將領來說,他有時在戰場上更加注意保護重要人物,更加像是一個中軍守護。而且他把主公的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這并不是其他人不這么看,而是在保護主公時他已經進入到了一種忘我的地步。這時的他不在乎也可能是感覺不到任何的傷痛,只是為了一個目的,而且目的不達到,誓不罷休,絕不倒下。這也是孫權為何要尊重他的原因,他與曹洪一樣都是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價值是什么的人,也知道他們追隨的人的價值有多重要。在說龐德時我就說過,我對他的評價是爺們,但我對周泰的評價是“純爺們”!因為這樣的人更加值得我去喜歡。

No·19魏延  我最喜歡的三國將領之一,魏延為人深明大義,有勇有謀,果斷堅毅,但同時他也孤高獨行,重武輕文,心比天高,到了后期更是有些功高震主。作為一個將領來說,魏延的表現很是不錯,但他卻只與他尊重欣賞和認可的人交往,比如關羽,張飛,陳式等人。其他愛誰誰都一概不鳥(放在眼里)。劉備也就看重了他的性格,也同時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一直都是讓他在自己手下做事或是獨立領一個集團軍。與諸葛亮的公事對魏延來講本就是個悲劇,但他在長期的壓制中還是堅持自己的意愿,星落五丈原后,魏延與楊儀的爭斗開始到了旗刀兵的地步,但最后還是在兩個鳥人(姜維和楊儀,其實姜維也只不過是不喜歡他違逆諸葛亮的遺愿而已)和一群只愿意回家而開小差的士兵的合力作用下兵敗,魏延本可以逃往魏國,但他不是叛徒,他只認劉備,所以他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天知道,如果魏延是魏國或吳國的將領,他將能開創出這如何的一片天地?

No·20張繡  張繡應該說是一個不錯的將領,但卻沒有得到好的下場。看似是為了報屈辱之仇(曹操睡他嬸子,也就是我所說草狗張濟的老婆)暗算了曹操,但實則誰也拿不準他是不是本就想先干掉曹操而找的借口。后來曹操也還是接受了他,還和他哼哼哈哈的過了十幾年。但曹丕主事后可就不慣著他了,拿曹昂之死的這個理由就把他逼死了,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他就是想做掉他而找的一個借口。當然可以說張繡反復無常是小人,但有人可能忘了張濟可是因為受曹操打壓才跑到荊襄去的,最后還死在了那里,也就是說曹家和張家的仇恨更早之前就開始了。張繡能在該屈的時候屈,該伸的時候伸,雖然危險但卻依然多活了十幾年,也算是一種能耐。他領兵打仗的能力不弱,在官渡之戰和對羌的戰役上都有很多的突出表現,可這仍不能為他的人生提供保障,只能作為一種延長生命的方法。我相信不論是曹操還是曹丕,曹昂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存在,而張繡毀了他們這種存在,他們不可能就這么輕易放過他。而且張繡也并不是沒有想到過這一點,只是有時候他也不知該怎么辦,只好不去想。直到事情再次被點起,他以無力再去想,是屈是伸都已經失去了價值,只好拿劍結束自己的生命,給自己一個解脫。最后說一點,“北地槍王”這個外號好響亮,縱觀整部三國,除了他,擁有外號的人真就不多了。

No·21文丑  文丑是個猛將,只是靠讀書知道他的人也許不承認,但玩游戲朋友的絕對承認。某些方面來看,游戲中文丑的武力值和統帥力都在顏良之上,而且他的智力也不低,至少要高于許褚典韋等人。很多人都不重視他,更認為他為了給顏良報仇搭上了自己的命是個愚蠢的做法是自不量力的一種表現。如果我碰到這樣的人或是網友,我一定會活活噴死他,什么叫愚蠢,張飛為給關羽報仇結果腦袋搬家就不是愚蠢了,劉備為了給兩個弟弟報仇結果一命嗚呼就不是愚蠢了。什么問題都應該多看看在說,文丑與顏良只是書中沒有表的太多,但同僚的關系應該不會太差,而他倆甚至應該更好,而且文丑也稱之為兄弟,可以看出其關系不比劉關張差,而文丑也履行了諾言為其報仇,單單這一點就以能夠很清晰的體現出文丑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但為何還會遭到白癡的嘲笑我真的很不理解。

No·22顏良  顏良的死眾說紛紜,比如有說他沒有防備,有的說赤兔太快加之關羽刀快,有說顏良提劍阻擋被關羽砍斷了,有說他拿著劉備的信準備交給關羽,還有的說他是想讓來將通名。但有說的更是有意思,說顏良看見關羽提刀而來,但他也是久經戰陣的將領而且也是用刀的高手,所以提劍做了防備,但關羽所騎赤兔神速,加上偃月刀重形成了慣性(物理都上來了),而且關羽用了刀最不常用的“刺”(書中也是這么寫的)來給顏良做致命一擊,使得顏良這個用刀高手也一時難以作出反應所以就被挑了。其實提到他我就替感到惋惜,顏良雖然性格急躁,但的確是忠臣,而且也是不錯的將領,但他加上文丑的死都不如一個關羽讓袁紹高興,而且他和文丑也都成了鹿的代名詞。在第一次看到著的一瞬間,可以說我就對袁紹死心了,兩個忠實的小弟的死都不如一個馬仔,袁紹啊袁紹!你如果不是一個天生心狠的角色,那你就是一個地地道道沒心沒肺。

No·23鄧艾  以前就和網友討論過什么叫玩命(玩命就是成龍唄,啊!不要打我)。后來發現舉例大多是周泰,許褚等人,甚至還對徐盛進行了討論。但我認為,真正的玩命就是鄧艾那樣的人。奇襲戰是鄧艾的拿手戲,但他的奇襲戰過于大膽,甚至有些不計后果。但鄧艾似乎從沒有表現出過一絲的遲疑,他堅信任何事都可以成功。他是司馬懿一手提拔上來的人,而且他對魏國的堅如磐石的國力可以說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且鄧艾的種種表現讓很多人都對他很是欣賞,但不得不說他是一個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癡。在他滅亡了蜀以后,完全就把自己當成了偉人,擅自分封降臣,還筑高臺展示自己的軍功,驕傲的跟個什么似的。自然而然的讓人猜忌,而鐘會恰恰瞅準時機,拿住了口實,離間他與司馬昭,并做掉了他。其實鄧艾是個沒有什么野心的人,他之是希望能為提拔他的司馬家更盡一份力罷了,順便在顯擺一下。其實他在死之前也還是在謀劃如何滅吳,鄧艾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忠臣了,可惜他只看清了諸葛恪的死,卻看不到自己的愚蠢,他善于作戰,但他根本不知如何自保。

No·24姜維  與以上的人不同,我更加想用別具一格來形容他。根本和上面的人不是一個類型。呂布馬超可謂飛將,典韋周泰是悍將,關羽張飛太史慈同為義將,許褚為虎將,趙云是銀槍匹馬,黃忠則老當益壯。從這可以看出排榜者很用心思,挑選了馳騁戰場的主要類型武將中的代表。姜維作為收尾則是智將的代表,姜維與周瑜陸遜等人相仿,但后者皆為儒將,與謀臣更相近,所以沒被排上版。但姜維則因為且年輕時的確也是武將出身,馳騁沙場、自諸葛亮死后就為了推翻曹魏王朝而奮斗,別的不說,單是毅力就很讓人佩服。不過諸葛亮窮兵黷武的壞毛病他也學會了,“天水麒麟兒”前期風光無限,得到了恩師的指點后更加使其成為了蜀漢王朝的砥柱中流,在成為蜀漢第二代主要領導人后更是把前代的思想持續下去并發揚光大。可惜他是死腦筋,碰到了壁也仍不知回頭。幾經辛苦卻換來付諸東流。即使如此,他仍再做著努力,拼了最后一次,可天不佑他。姜維就是的一生,原本就是一場悲劇。是該說他聰明還是該說他傻我也很拿不準,也許應該說他是執著吧(田震歌聲響起“擁抱著你OHMYBABBY,你看到我在流淚......”)。

  其實整個排榜細細品來很是混亂,并不是單單說我侃的混亂,而是我在仔細想過后發現,原以為只是武力排榜,到了后來又開始變得統帥夾雜其中,后來又摻入了能力和名聲(不然鄧艾和姜維是絕對進不了的)。但后來我多少又明白了一點,這排榜應該是說書的編排出來的,為的就是方便貫穿主線,把呂布關羽等人的位置先擺清,然后再用其他人加以輔助。詩中也說“三國二十四名將”,并不是“三國二十猛將”或是“三國二十四大將”,雖然現在很多人感覺排的并不符合規矩(我也這么認為),但以上這二十四個人的確都是三國中的名將,哪怕是張繡也是名正言順的名將,要不然曹操也不會和他打哈哈。有人說為什么曹操排不進去,多簡單啊,因為曹操是君主嗎。然后有說孫策和呂布也是君主啊為什么又派進去了,更簡單了,孫策和呂布本擠是大將成長為君主的而且很快就被過渡掉了,與曹操這種一露臉就被定義為君主的人當然不一樣了。又有人說為什么名將之中周瑜或是文臣等人不在列,我想應該是因為作者就看重武力為先,而且他認為這是名將排榜而不是名臣排榜,而且周瑜陸遜等人都應該算是文臣或是儒將,智將所以沒有把他們放上(凌煙閣二十四名臣就是全方位排榜)。還有人說文鴦,羊祜等人為何排不上,我認為那是因為姜維死后的三國已經不能吸引讀者了(不錯了,大部分認為諸葛亮死后就沒什么可看的了),所以再出名也不如那些三國中期的人。

  反正要是閑扯或是亂找茬,我也能舉出很多適合上榜的人物,比如潘璋的副將馬忠,雖然職位不高,但號稱“三國殺手”,五虎大將中兩個是直接緣故被他做掉(活捉關羽,射傷黃忠),間接的搞死了一個(張飛稀里糊涂就死了),還有導致蜀國高層作出錯誤決斷,與吳國大戰并被打敗,蜀國皇帝一命嗚呼,文臣武將砥柱中流更是死了一大批(馬良這樣的人物也難逃一死),士兵更是死傷無數,險些就一蹶不振,我靠!多么驕人的戰績,夠不夠上三國名人堂。

  從排榜中不難看出很多其他的東西來,比如哪個勢力才是三國演藝的主流程,哪個國家強大,書中更注重是武是謀,等等、等等。其實我也有我自己的排榜,但不是名臣的,而是武力的。但我發現再排也不過是一個觀點,誰厲害,誰不厲害,誰聰明,誰不聰明,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個排榜能改變的了或是統一的了的。三國已經是一個精彩萬分的世界了,對于很多事,我們不是學者,不是文學家,不是教授,所以沒必要去叫真,只要享受這個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就可以了。看著這些的名將們轉瞬即逝,我們還可以感慨一下人生的起落無常。至于那些繁瑣,沉悶,咬文嚼字,刨根問底,既鬧心又叫真的事還是讓學者教授們去研究吧。

大熊貓文學    群雄逐鹿英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