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是什么?”
就在眾人議論海面上出現的船只是否是伊東家趕來支援的水軍之時,遠處再次駛來一艘更加巨大的船只,這情形頓時令到眾人驚呼不已。!
“果然是羅氏家的水軍阿!”看到這艘巨船之際,佐伯惟直已經完全確定海面上的船只是羅氏家水軍了。當初羅氏家水軍不斷從豐后水道騷擾佐伯家在豐后國佐伯灣沿海的佐伯家水軍之時,羅氏家的水軍中就有這樣的船只了。所以當佐伯惟直看到這樣的船只的時候,一眼就將它辨認出來了。
就在眾人驚訝之際,卻是只見海面上的羅氏家水軍又派出了大量的船只正慢慢地往他們所在的沿海海岸靠近過來,不久后甚至直接傳來了“嗵、嗵、嗵”的鐵炮聲。
“壞了,出大事了,對方和要進攻我們,趕快離開海岸。”畢,佐伯惟直立刻跳下了巖石,命令眾人加速撤離。
對方那些巨船上可是有一種非常厲害的大筒的武器的,當初在豐后國佐伯灣與對方水軍作戰的時候早就吃夠了那些大筒的苦頭的佐伯惟直真的有害怕了。但估計是佐伯惟直實在是慌張過頭了,實際上此時他們所在的沿海海域是不適合羅氏家那些型福船進入的,否則很可能出現擱淺情況的。
就這樣,在佐伯惟直的指揮下,伊東家與佐伯家從愛巖砦中撤離出來的軍勢快速地行進起來。
而羅氏家這一邊,當海面上此次羅氏家水軍的總大將李華梅登陸的時候,已經是午夜時分。此前她是在接到了政良的命令后。才親自率領停靠在豐后國佐伯灣的上萬人水軍往日向國松尾城沿海進發的。
實際上在接到政良的命令那一刻。她才知道了本家已經有另一路大軍從肥后國的方向往日向國伊東家重鎮松尾城出陣了的。她當即下令麾下羅氏家與西圖寺家聯合水軍立即出陣。但在水軍船隊進入日向國的海域以后,她卻讓船隊減緩了行進速度,同時派遣了數只船提前加速前往偵查松尾城沿海海域的情況。
畢竟從政良提供的命令當中是明確明了,這一次從肥后國方向出陣的本家大軍是采用奔襲的方式進攻松尾城的,如此一來,一旦她所率領的水軍比那一路大軍還要提早出現在松尾城沿海后,必然會導致松尾城守軍進入警戒狀態的。這樣一來就很有可能影響到另外一路羅氏家大軍對松尾城的奔襲效果的。
而正如李華梅所料的那般,在前方偵查船只傳回來的情報來看。當時松尾城沿海的伊東家水軍都安靜地集中在海港附近,這只能明另外一路大軍還沒抵達了,于是她干脆下令船隊暫停行進了。
經過一番等待后,她終于在今天上午從前方偵查船只中得知松尾城沿海的伊東家水軍竟然在早上離開了,而且離開時的樣子還顯得有狼狽。這個時候李華梅斷定羅氏家的另外一路大軍應該是開始進攻松尾城了。于是立即率領聯合水軍氣勢洶洶地往松尾城沿海而來。只是早趕慢趕的,最終還是錯過了聯合磯野員昌、高坂昌信、入田義實以及三田井右武等人這一路大軍進攻的機會,而是在今晚傍晚才抵達了目的地。
而恰在這個時候,負責預警的船只又發現在沿海發現了扛著伊東家與佐伯家家紋大旗的軍勢,在誤會了佐伯惟直一方是正在與本家在岸上的大軍作戰后,李華梅當即就直接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這才有了傍晚時分的那一場情景。
午夜時分,在李華梅最終登岸。與前來迎接的高坂昌信會面以后,她才得知松尾城附近的區域已經完全被高坂昌信他們這一路大軍所掌控了。
“既然如此,由磯野員昌、入田義實以及三田井右武幾位大人全力阻擊豐后國方向的敵軍,而你我兩人的大軍何不聯合起來共同追擊南面的潰軍呢?”全面了解完當地的情況后,李華梅當即建議道。作為明國人的李華梅可是比戰國當地的將領要懂得變通得多了。
被李華梅這么一提,高坂昌信也當即意動起來。雖然主公政良對他們這兩路大軍的要求是盡快拿下松尾城附近區域,然后在日向國陸地通往豐后國佐伯家領地的山道中修筑工事,全力堵截來自豐后國方面的伊東家、島津家、佐伯家三方聯軍。
但現在他們已經提前全面掌控松尾城附近區域的領地了,不久前也從另外一路的磯野員昌那邊傳來了已經控制了山道區域,并且已經連夜開始在山道中修筑防御工事的消息了。甚至松尾城中的入田義實以及三田井右武也正在組織人手以及物資前往幫助磯野員昌那邊了。
至于高坂昌信自己這一邊,則是負責警戒來自南面日向國中部地區的進攻,避免影響到他們那邊的堵截戰事,既然如此,那為何不以攻為守呢?更何況,以磯野員昌那一邊的人力物力,再配合山道的地形以及此前由主公政良親自授予的山道防守戰術,除非是來自豐后國方向的三家聯軍都插了翅膀,否則是定然無法沖破磯野員昌這一路大軍的堵截的。
“既然如此,那干脆與水軍聯合出擊好了。”想到這里,高坂昌信當即與李華梅商議起兩軍聯合出擊的事宜。
第二日,高坂昌信親自率領他三千大軍從愛巖砦往日向國中部地區的門戶門川城出陣,至于李華梅所率領的五千人水軍(留下了五千余水軍負責協助陸地守軍守護松尾城的沿海地區)再次揚帆出陣。
而在羅氏家兩路大軍出陣之時,佐伯惟直這一路大軍則是因為昨日才跟羅氏家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守城大戰,然后又在晚上連夜逃跑,于是在凌晨時分。眾人終于無法再堅持行進了。最終在渡過沖田川抵達一處山頭以后。佐伯惟直就下令大軍在河邊臨時就地休息了。
“大…大人,不好了。”就在佐伯惟直躺在臨是軍帳中剛閉上眼睛不久,卻是突然聽到家臣的急叫聲。迷迷糊糊地張開眼睛后,佐伯惟直看見一個身影慌慌張張地竄了進來。
“怎么回事?”無奈之下,佐伯惟直只得揉著眼睛問道。
“不好了,追來了,羅氏家追來了。”進來的家臣當即高聲驚呼道。
“追來了?”此時佐伯惟直大腦還有發懵,但是在稍作停頓后。他馬上明白到了家臣的意思,于是雙眼當即猛然一睜,一手抓住跪伏在地的家臣衣領問道,“你什么?羅氏家追來了。”
“是…是的。”家臣顯然還處于驚慌當中,連聲音也顯得有結巴了。
聽罷家臣肯定回答,佐伯惟直干脆直接爬了起來,然后快步走出軍帳,直接來軍帳旁邊的山坡上,抬頭往遠方的愛巖山望去。
實際上從直線距離而言,此時佐伯惟直所在的山坡還是能夠模糊看到遠方處于更高處的愛巖山的大致情形的。在匆匆跟隨而來的家臣的指示下。佐伯惟直的確發現愛巖山上的羅氏家大軍正源源不斷地山上涌下來,其行進方向正是他們大軍這一個方向。
“該死!”見此情形。佐伯惟教當即怒罵一聲。
他本來是想罵羅氏家的主將不講信義的,但是對方又在昨夜真的主動給他們讓出了撤退的通道,并且沒有連夜追擊而來,所以也未能完全是不守信義之舉,但面對如此情形,他們無論如何都要繼續上路了,于是他當即大喝一聲:
“起營,快。繼續上路。”
“啊?”
剛剛休息沒多久后就突然又要趕路,當即導致了不少人的怨言。其中以看護著自家主公伊東佑安的家臣尤為不滿。畢竟伊東佑安昨天中箭受傷,又被逼連夜趕路,一番奔波勞頓之下,即便是躺在一塊木板上被家臣抬著趕路也依然再次昏迷過去了。現在好不容易才得以停下休息一下,又馬上要繼續趕路了,這不是成心要弄死自家主公嗎?于是伊東佑安的家臣們當即不干了,甚至還主動竄動起伊東家的士兵來。
“既然你等不愿意,那么就繼續在這里休息吧。我們走。”佐伯惟直都懶得繼續解析了,干脆帶著還只有八、九歲的兒子佐伯惟定等佐伯家眾人直接上路。
“啊?不好,后面有追兵。”
就在這個時候,也有眼尖的家伙發現遠處正源源不斷地追擊而來的羅氏家大軍了。雖然眾人此時在直線距離上還能依稀看到羅氏家大軍的情形,但從實際路程來看,羅氏家大軍距離他們還有大半天的路程的(雙方實際相隔一個山頭,羅氏家的大軍要追上他們,先是要下山,然后在翻越一個相對低矮的山頭,再下山,渡過沖田川,然后翻越一些山地后才能抵達他們所在的地方)。但眾人感到相當驚慌。
“趕緊給我撤!”
眼看羅氏家大軍追擊而來,方才如夢清醒的眾人,趕緊跟在佐伯惟直等人的身后逃跑。當然在逃跑的時候,部分伊東家的武士還不忘記在背后暗罵佐伯惟直無能,竟然相信了羅氏家的謊言,現在導致被人追擊了。
而后面的高坂昌信可是密切留意著前面的佐伯惟直的大軍的動向的,相比起佐伯惟直只能夠用肉眼來查探情況,他手上可是有一支來自南蠻的、被主公政良稱為千里眼的工具的。通過千里眼,他可是比較清楚地了解到佐伯惟直一方的情況的,當發現對方慌忙起營繼續趕路后,他當即催促麾下大軍加快追擊速度。若是能夠將前面這一路大軍留在這里,那么接下來對日向國中部地區的攻略自然是會輕易不少了,所以他現在是萬分期待吃掉對方的。
就這樣,雙方追追趕趕的,中午時分,在前方的佐伯惟直等人眼看就要抵達日向國中部地區的門戶門川城了。
門川城作為從北日向地區進入中部日向地區的陸地必經之地,是直接建立在山間的,經過門川城以后,再走上一段緩緩傾斜的下坡地形,就進入日向國中部地區的第一個平原了,再通過這個平原,然后經過一段稍為狹窄的沿海平原地區,就會直接進入日向國內部最大的平原地區了,而伊東家的居城佐土原城就聳立在那里。所以門川城的戰略地位非常巨大。
此時的門川城的守軍離遠就看到以佐伯惟直為首的逃兵了,于是昨日才臨時逃到這里,并且臨時組織了百來個農兵守城之用的伊東佑基與伊東佑番兩兄弟,此時在站在城門處迎接了風塵仆仆的佐伯惟直等人。
“佐伯大人,您這是?”看到佐伯惟直如此狼狽,伊東佑基與伊東佑番兩兄弟不由得面面相覷,而且佐伯惟直身后還帶著起碼上千人的隊伍,這令兩人不由得為此前還與佐伯惟直一起的伊東佑安而擔憂了。
“兩位,若是有疑問可稍等片刻,相信貴方的家臣也即將抵達了”,只是不等伊東佑基與伊東佑番兩兄弟繼續詢問,佐伯惟直卻是直接打斷了他們兩人的話語,反而道,“至于此城的安危就拜托兩位了,告辭。”完后,佐伯惟直干脆直接繞過兩人,直接快步進入了門川城的城門中。
“呵,看情形這兩人昨天也還沒征召足夠的兵力來守城,如此一來,即便加上跟隨自己而來的一千余殘兵,也是無法抵擋身后的羅氏家追兵的。”一邊走進門川城中,佐伯惟直一直想道。
以昨夜看到的羅氏家水軍的情形,羅氏家起碼也增加了上萬人的援軍,如此一來,若是羅氏家全力繼續往日向國身后地區進擊,那么起碼也有上萬人的大軍,況且以此前伊東家水軍的無能表現,自然不可能是羅氏家水軍的對手的,而一旦對方水軍沿著沿海繞到門川城后方,那么門川城就成為羅氏家的甕中之鱉了。想到這里,佐伯惟直心中已經有了更多的想法了。
(感謝“百世經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