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打算做CG,那些特寫鏡頭,我們可以用膠片拍攝的——”李小樂理所當然地舉起手,作了一個“調轉”的手勢:“我們拍攝船一側,然后再拍攝一邊另外一側的人物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翻轉底片來拼接完成兩組鏡頭,根本不需要重新做模型調色什么的,只需要調整一下光線問題就好了,光線的數據我已經收集齊了,這應該不難。”
李小樂這么一個比劃,如此簡單的一個技巧,卻讓弗雷德與許振都愣住了,不是CG特效,而只是翻轉底片?
“這方法簡直是絕了…你是怎么想到的…?”弗雷德反應過來之后,老臉都不住顫抖著,很是激動的樣子,現在電影大家都習慣用數碼攝影機了,拼命都在特效上繞,都忽略了膠片機的這種奇特功能,李小樂雖然只是一說,但是這個思路確實給人醍醐灌頂顛覆性的感覺。
這就像是,當年拍攝《奪寶奇兵》為了拍攝一組狹窄隧道洞穴里的軌道車高速下滑的戲份,由于攝影機太大放不進去,道具師都死腦筋的非提議要要拆掉整個山穴的一邊體積,就為了拍攝這一組鏡頭,結果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靈機一動,用最簡單體積小的照相機綁定在狹窄的山壁上,用一張張照片組成了21幀每秒的完美鏡頭,讓人嘆為觀止。
李小樂這個創意也是異曲同工之妙實在是太奇思妙想了!!
當發覺三個人都用尊敬,甚至是崇拜的目光看著自己的時候,李小樂也不由干咳了一聲,有些不好意思起來,這個方法還真不是他發明的,是兩年之后諾蘭拍攝《盜夢空間》之后設計出的奇思妙想,他只是拿來用用罷了。
“對了,這樣說來,是不是所有的標志,制服和圖案,都要照成鏡像效果制作同樣一套反的?”弗雷德突然想到了什么,沉吟道。
李小樂愣了一下,心里一個激靈,連忙理所當然地點頭:“我剛才難道沒說嗎…?當然要做一套鏡像的,否則怎么拍?這么簡單的問題還要問?”
弗雷德與許振都點了點頭,都還在沉浸在李小樂給他們帶來的絕妙點子的震撼中,并沒有對這件“小事”有什么反應。
李小樂反問完,看眾人都沒發現什么破綻,心里卻是流了一地的汗…好險,他真是光顧著拉班子搞建設,差點就把這個細節忘記了…要是沒做鏡像的這些,到時候拍起來電影里一看另外一邊圖案都倒過來…那真是要鬧大笑話了,最近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腦子一亂,怎么會把這個細節忘記了…
這老弗雷德雖然一天到晚冷著老臉,但是關鍵時刻還真管用,要是沒有他這個藝術指導,這電影恐怕還真很難在年底完成,李小樂心里感嘆著這次請到弗雷德實在是太正確了。
接下來,在李小樂精密而天才的部署下,黑珍珠公司與寶萊塢的布景團隊開始了緊張的施工,由于李小樂的時間要求,許多布景與容納他們的建筑都是同步開工,許振的布景團隊忙于搭建餐廳和大樓時,工人們正在他們頭上修筑建筑屋頂,每個周末都有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就好像是淘金熱時的美國鄉鎮一樣。
黑珍珠公司在寶萊塢修建新的影視基地的消息,馬上就傳遍了全印度,不過整個印度媒體對這個電影似乎都不怎么感冒,很多美國導演曾經來印度拍過電影,就像是是正在新德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劇組一樣,他們的電影只是把印度拍的更加貧窮。
印度人們覺得李小樂與那些高高在上的美國人沒什么兩樣,不過是通過電影故事中印度的丑陋,來昭示他們國家的優越感罷了…并沒有做任何正面或者負面的報導。
全印度只有一個人比較關心這部電影的品質,那就是原著作者揚·馬特爾,他深深知道這部自己的小說改編電影究竟有多么難,他擔心這部電影的進度,李小樂聲稱自己要在半年之內把他拍完,這讓他覺得極為荒唐。
他甚至找到了自己老老朋友,印度著名的導演拉庫馬·希拉尼(《三傻大鬧寶萊塢》,《黑道大哥再出擊》,《黑幫大佬醫生夢》)進行劇組探訪。
他們并沒有讓李小樂給他們安排什么隨行人員,而是自己四處看看。
“這個中國導演還真是跟外號一樣,真的把自己當耶穌了,他想要用七天創造世界嗎?”庫馬·希拉尼摸著自己絡腮胡,看著周圍幾千名工人在所有建筑的施工忙碌景象,不由感嘆道。
“他確實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揚·馬特爾點了點頭,當初李小樂要買他劇本改編權的時候,他的小說才剛剛出版并沒有大紅大紫,那時候一個籍籍無名的中國導演要買他的影視改編權,揚·馬特爾還是相當興奮的,以很低的價格就轉讓了,但是就連揚·馬特爾自己都沒想到,他的這本題材小眾的小說竟然能成功大賣…成為印度代表文學之一。
他要早知道是這樣,這個故事就應該留給自己本國的導演,像是庫馬·希拉尼這些人,總比李小樂這個中國導演強吧…
“我真的很害怕,他拍不出我們印度的感覺出來…你知道他畢竟是一個中國人。”揚·馬特爾嘆了口氣,在現代印度人眼中,扶持巴基斯坦的中國人,似乎還是那個冷戰時代的強硬派,除了做生意賺錢比較拿手之外,對于藝術遠遠沒有他們印度有成就。
在他們心中,寶萊塢才是能與好萊塢抗衡的世界電影中心,他們是唯一一個敞開電影市場,還能在本土市場打敗好萊塢電影的世界大國。
“是啊,我聽說那個叫丹尼·博伊爾的混蛋簡直把我們的新德里拍成了地獄…這些國外導演根本不懂得我們的文化…”庫馬·希拉尼苦笑著搖了搖頭,即是羨慕國外導演擁有的巨大投資,又是拿他們的偏見無可奈何。
可當兩人踏入已經修建好的“蘭開斯特里亞”頭等艙餐室時,瞬間都被眼前看到一切的景色都驚呆了,這個為了僅僅為了拍攝幾個場景的頭等艙室,面積足足可以容納五百人,里面的壁燈,地毯,座椅板凳,幾乎每個細節都完全像是在1947年那哥年代的風格,甚至旁邊角落里的煙灰缸,都印有“印度之星”標志。
那艘曾經來往印度與歐洲之間的英國油輪,似乎真的完美再現在自己的眼前了!兩人看著低頭看著各種細節,都是不斷的發出驚嘆聲,李小樂那次下潛的深海拍攝殘骸,讓他對于那個年代氛圍的把握以及細節的重現,有一層更深刻的理解。
“揚…我不得不說,這是我多年不曾見過的大師級別的工藝杰作…”庫馬·希拉尼內心無比震動,有些激動地撫摸著這里的每一個小道具道:
“這簡直可以與《亂世佳人》中,費雯·麗走下塔拉莊園大樓梯時的布景想媲美”
在普通人看來,都以為最近幾十年的事件,電影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業內的人都知道,其實在單從布景這個環節上,整個世界電影行業都是倒退的,在上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的黃金年代,好萊塢電影里出現了各種美輪美奐大型的片場道具,其規模之宏大,布景之細膩都是現在這個年代無法比擬的。
原因是在那個年代,導演們還不太會用剪切的辦法,讓鏡頭分開拍攝,都喜歡用平穩推移的辦法,拍攝各種大場面的全貌,這也照成了像是宮殿,舞會,甚至戰爭場面,就必須布景出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全景。
不像是現在鏡頭快速切換,只在一個小的局部拍攝,而且鏡頭主要是集中在人物身上,盡量淡化背景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影迷看老電影,會覺得好萊塢那些老電影特別有風情的原因之一。
為了再現這些場景,李小樂邀請了四個設計團隊參與了這部電影的制作,一個英國的,兩個印度的,還有一個法國的,他把自己拍攝那段海底殘骸的片段放給他們看,讓他們設計圖紙,讓他們務必再現過去的一切。
揚·馬特爾看著室內用的真正的橡木柱和橡木板的裝修,扶梯立柱則是他幾十年來收集的“蘭開斯特里亞”的立柱圖案,原樣復制而成,當這位文學藝術家站在大樓梯下,看到他曾精心研習,并在腦海中無數次浮現用文字描述出的場景,竟被如此真實而美麗的復制出來,他激動地幾乎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這簡直是太神奇了…太神奇了…”揚·馬特爾失魂落魄地自言自語,完全被眼前的一切給徹底震撼了,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小說故事真的有可能會在大銀幕上真實再現。
庫馬·希拉尼內為眼前的一切所驚嘆的同時,又以一個導演的角度在心里為李小樂擔憂感嘆…
這位中國導演實在是太有追求了,這個場景讓他想到了60年代投資巨大的《埃及艷后》,但是這部電影是電影業內公認的史詩巨作,布景也是如此的華麗真實,但是上映之后卻票房慘敗,讓福克斯公司差點破產…
而現在,這個黑珍珠公司似乎正在步上當年《埃及艷后》的后塵…為了一部拍攝一部精美絕倫的好電影,付出了過于巨大的代價,或許會最終毀滅這個電影公司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