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16場 尋找新題材

大熊貓文學    我是大導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小樂處理完交接工作之后,把公司人士整理交給了經驗豐富的瓦格納,自己則是坐在總裁辦公室的板凳上望著窗外做著深呼吸,窗外映入眼簾的紐約繁華的街道,從這里甚至能看到時代廣場那幾座著名的電子廣告牌,這里是世界金融的中心,這里是美國傳統媒體的中心,也是文化的中心,任何人都來到這里都會迷上這座繁華美麗的城市。wwW.bXwX.cC新筆下文學  其實李小樂剛才面對鬧事的那些人,心里也很緊張…第一次獨自面對這種場面,還是在美國,說不毫不慌張當然是騙人的,畢竟他只是個導演,在第二制片廠與聯美這種小公司也沒幾個員工需要他管,沒有管理大型集體方面的經驗。

  雖然他清楚知道員工們的想法,但是該如何具體處理,其實也有些迷糊,他當時讓湯姆克魯斯與瓦格納先出去,也只是想冷靜下來想想怎么辦,不過,還好他記得在一部叫做《浮沉》的國產劇中,有個國企工人的片段,里面那位震懾工人的王廠長的臺詞與行為模式他都記得很清楚。

  他把那番電視劇的臺詞自己消化醞釀之后,以自己的演技表演了一番,才有這個效果,總算是把這個難關度過去了,想到這里李小樂也不由自嘲地笑了笑,自己還是有些事情想得太過理想化,經營集團公司的確是不是他的長處,他這個人只適合董事長做決策大方向,這種耗費心力管理企業的事情他真有些力不從心。

  還好,現在有瓦格納這位強硬派女強人輔佐,以后這上下一千多號人甩手給她就可以了,自己只需要負責抓拍攝的事情就好。

  李小樂坐在書桌前面,看著電腦屏幕里一片空白的文檔,皺著眉頭在思索,他下一部電視劇要拍什么?

  看著紐約陰雨蒙蒙的天空,感覺到與一年四季的眼光燦爛的加州截然不同,東岸與西岸有個巨大的差別有很多,西岸氣候怡人,人們都喜歡外出到電影院去看電影,更重要的是西岸擁有大量的拉丁與亞裔的移民,他們都有喜歡湊熱鬧的習慣,所有西岸那幾個州都是美國電影票房的重鎮,幾乎占據了美國票房了百分五十。

  而東岸則恰恰相反,這里陰雨綿綿,工業發達,大部分都是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人們之間關系生疏,崇尚文化藝術,平時都不喜歡出門,這里的人們大都寧愿窩在家里看電視劇,所以美國幾大的電視臺總部都設立在紐約…東岸是電視臺的必爭之地。

  東岸的觀眾喜歡看的電視劇一般有兩種大的類型,一種是以語言幽默為主的情景喜劇,比如《老友記》那樣的室內經典劇,第二種就是風格獨特別致,故事獨道的劇情片。

  而擺在李小樂面前的也只有這兩條路,喜劇當然是他擅長的,他腦子里的劇本有《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這些未來的故事…

  這些電視劇優點是成本小,拍攝難度低,演員也很容易找,可問題在于,他拿手的是動作喜劇,就是類似《人生遙控器》那種各種搞笑情節鋪墊,而《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這些喜劇電視劇則是語言喜劇,那種美國人口語獨有的幽默氣氛他有些掌握不了,畢竟他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更何況謝耳朵那么多有趣的臺詞,他根本記得不太多…

  想要拍出勝過原版一炮而紅的效果,李小樂自己也覺得不大可能…排除掉這個選項吧。

  那么剩下的就是劇情片了,這個選擇就多了,他有一大票青春題材可以拍,《緋聞女孩》,《吸血鬼日記》《尼基塔》《國土安全》,《紙牌屋》等等…這些劇集當年他都曾經當作教科書一般廢寢忘食地仔細研究過,也在編劇共和國上寫好了劇本大綱注冊,完全都可以在自己的電視臺里再現出來…

  這些劇集都不錯,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中挑選一部可以一鳴驚人的劇集,這部劇集要讓人印象深刻,讓觀眾看一眼就按不下手中的遙控器了,滿足這個條件的…李小樂想到這里,腦子里跳出的一個不名字,而是一副畫面。

  一名帶著帽子警官,在荒涼的大城市騎馬蒼茫獨行的鏡頭…

  是的,《行尸走肉》,世界上第一部正統的喪尸劇集…

  喪尸題材與中國功夫題材一樣,是歐美獨有文化題材,這種帶有恐怖性質的題材,曾經在美國50年代恐怖風盛行時期風靡一時,而到了70年代之后就進入了萎縮期。

  不過最近10幾年又有了回暖的趨勢,《僵尸肖恩》,《活死人黎明》,《驚變28天》等等電影佳作頻出,口碑與票房都頗佳。

  不過與之相反的是,這個題材卻在電視劇上不受歡迎,2000年cbs,美國電視網,都分別推出了《臨界點計劃》,《恐怖大師》兩部喪尸類型題材片,收視都很不理想。

  為什么喪尸片搬到電視上就不受歡迎了?其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恐怖片是個固定的模式,從一開始的驚悚到嚇人,靠著的一個故事邏輯描述,最恐怖的點只有那個幾個套路,電視劇也可以嚇到人,吸引人看下去,但是時間長了,喪尸再恐怖,大家也就審恐疲勞,就提不起興趣接著看了。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在美國電視劇的尺度遠遠要比電影開放,所以各種題材非常豐富,各種超人,怪獸,特異功能者充斥電視屏幕,導致喪尸這種遲鈍的顯得怪物太過老套了。

  現在普遍的觀點是,只有《生化危機》中那種行動迅速,力量巨大的僵尸怪獸才是吸引人,才會帶給人恐怖感…

  不過在李小樂看來,這兩個問題其根本的原因是這些電視人完全搞錯了方向,他們只是一味的想博得高收視率,盡量想把電視劇拍得更加恐怖些。

  其實這也很正常,因為電視臺與制片公司不一樣,他們看的報表不是票房,而是收視率,而收視率確是一個時事變化的數據,觀眾隨時都可以轉臺,這也導致了一集電視劇40分鐘收視率上下起伏非常之大,那些電視臺的管理層們拿著收視率報表一看,所有嚇人的鏡頭收視率是最高的,其他時間的故事鋪墊都收視平平,管理層理所當然地會要求導演與制片加大恐怖嚇人的鏡頭比例。

  這樣久而久之,由于刻意堆疊恐怖鏡頭,導致整體故事情節與節奏慢慢混亂了,劇集就質量就會直線下降,沒有故事作為骨架,無論鏡頭里畫面再怎么恐怖,別人都不會再看了。

  這就是刻意強調收視率的結果,這也是電視制度的通病,主要因為電視臺的管理層很少有懂故事邏輯的,他們眼中是看數據,用他們的話來說:什么藝術分析都是主觀的,只有數據不會騙人的。

  這種現在內地更加嚴重,比如家庭電視劇中,吵架的鏡頭是收視最高點,你就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五十集的電視劇,40集家里都是在鬧矛盾,甚至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婆媳之間恨不得都是互扇耳光…

  再看看真正好的喪尸電影是怎么復興的,2002年被譽為曠世經典《驚變28天》,2004獲得藝術學院獎3項提名的《僵尸肖恩》,以及李小樂在戛納電影節上看到的那部大受好評的《活死人黎明》。

  這些喪尸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并不是單純的恐怖片,他們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劇情本身,在于故事本身傳達出來的內容。

  無論是《活死人黎明》還是《驚變28天》,喪尸只是一個載體,拋開這個載體,探討的是在末世下的人性,里面對立面永遠是人與人,而不是人與喪尸。

  《行尸走肉》就是這樣一部劇集,他吸引人的是劇情中人性的表達,而不是單純喪尸帶來的恐怖感。

  這個道理深奧嗎?其他的電視制作人不懂嗎?他們當然懂,但是他們可不敢這么去拍…

  最大的原因是,這種看似是恐怖片其實本質又與恐怖無關,而是以劇情為主的喪尸片,不但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投入也極為大,因為這一切都有一個最關鍵前提——末世。

  末世…這是一個所有人電視制片人,看到就會退避三舍的詞…恐怖電影一個多小時的故事幾乎都是在一個封閉的小環境下發生的,那只是末世的一個角落…但是電視劇就不同了,最少十多集,那么故事就會在不同的地方,末世這么宏大的一個環境里要多少成本才能塑造?

  幾百名群眾演員演喪尸,幾十名化妝師,還有上百名的服裝,道具,布景師…光是算算這些各種費用,拍一集電視劇就不亞于一部電影了…

  何必呢,還是拍個青少年到鄉村鬼屋的小型恐怖片吧。

可就因為沒人敢拍,沒有敢去冒險,所以一旦成功就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熱潮,乃至席卷全球觀眾的心

大熊貓文學    我是大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