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七章 正統法門

  修行陰陽生死訣第一步就是心靜,只有心靜才能準確的以意導氣,要做到這一點對于左登峰來說非常困難,自從巫心語死后,他的心里就一直充滿了仇恨,時刻想著殺掉藤崎為巫心語報仇。這種念頭一直縈繞在左登峰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心不靜,就不敢貿然習練法術,最主要的是心靜與否并不能靠自己的主觀來決定,所以左登峰越是想要靜下來,他的腦子就越亂。

  面對這種情況,左登峰最終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世間的一切都令他失望,唯一令他牽掛的女人也已經離去了,所以他對這個世界不報任何希望,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就是要為巫心語報仇。三日過后他找到了平和,這是一種看淡生死的平和,生死都能看淡,還有什么能擾亂他的心?

  修行陰陽生死訣的第二步是凝練氣血,將自身的精元或血氣轉化為元氣,這一步左登峰只能按照竹簡上記載的法門修行,盤膝而坐,意守丹田,冥想全身鮮血所蘊含的元氣向丹田聚攏,這個階段全靠自己的意念去想,沒有任何的動作,因為此時丹田之內空無一物,根本沒有元氣靈氣可供調御。

  萬事開頭難,盤坐冥想的過程持續了整整一個月,一個月之后,左登峰感覺到丹田之中有了微弱的元氣,這種感覺令左登峰堅信了修道之心,修行就好比滾雪球,最難的就是聚集最初的那個小雪球,小雪球一旦成型就會越滾越大,半個月之后,左登峰明顯的感覺到了小腹之中傳來了膨脹感,時至此刻,他知道必須驅使這股辛苦凝練而來的元氣去游走并強壯十二經脈。

  先前的一個半月里,左登峰一直是以意聚氣,此時方才到了以意導氣的關鍵時刻,引聚元氣的過程中元氣是相對靜態的,而以意導氣游走十二經脈則是動態的,必須以意念控制體內的元氣按照既定的路線游走,如果說聚氣的過程是引來一群野馬,那以意導氣的過程就好比駕馭這群野馬,難度數倍增加。

  由于十二經絡的行氣法門第一步走的是手太陰肺經,是從丹田向上提氣的,出“中焦”,拐“中府”,行“少商”。這一路線的元氣運行是由下而上再向下的,如果操之過急就會令元氣出現斷格,造成提到中途的元氣跌回丹田。同樣的也不能過于緩慢,太過緩慢會造成元氣失去本身的些許慣性,造成元氣閉塞在某一穴位無法移動。

  不能慢也不能快,不能軟也不能硬,不能過分謹慎也不能太過大膽,時至此刻左登峰終于知道為什么修行陰陽生死訣必須要求心靜了,因為只有心靜才能全神貫注的感知并控制體內的些許元氣。左登峰也終于明白為什么修行的道人或者僧人往往獨居,因為倘若在行氣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擾,勢必令修行者的注意力分散,那些導引出來的元氣失去了意念的控制就會四處亂竄,造成嚴重的后果。

  令左登峰沒有想到的是,十二經脈本身就是通的,不過間隙很狹窄,元氣從中游走就像一個人在走一條很狹窄的道路,經脈會傳來些許酥麻的感覺。雖然沒有師傅指點,但左登峰敏銳的猜到這是正常現象,元氣游走經脈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經脈的強度,以便于日后容納更多的元氣通過。目前的元氣和日后從外界吸納的靈氣都可以統稱靈氣,是將來施展法術的前提,而靈氣的運行必須經由經脈,不可能從皮肉之間胡亂穿過,所以強健經脈至關重要,經脈越強越寬,日后可以通過的靈氣就越多,法術就越厲害。

  左登峰第一次只運行了一條經脈便將元氣引回了丹田,目前的元氣只是由自身的鮮血凝集而成的,不但少而且雜,能順利游走一條經脈已屬不易。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左登峰開始重新引導體內的元氣游走其他的經脈,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元氣很順利的游遍了剩余的十一條經脈。這時左登峰對于陰陽生死訣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十二經脈是人體的主經脈,利用元氣對它們進行強化,可以綜合提高人體機能,由此令得修行之人力氣增大,跳的更遠,跑的更快。

  體內有了少許的元氣,左登峰隨后開始按照竹簡記載的方法打坐吐納,這種方法可以吸收外界靈氣為己所用,可以與體內的元氣混合游走經絡,如果說體內的元氣是拉車的頭馬的話,這些外界吸收的靈氣就是幫助頭馬拉車的毛驢,雖然不如元氣精純,貴在數量眾多,而且這些外界吸納的靈氣也是日后施展法術的重要依仗。

  世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陰陽二氣組成的,自然界中有著無窮的對人有益的良性氣息,打坐吐納的目的就是吸收這些良性氣息,壯大自己。

  體內有了些許元氣,打坐吐納吸收靈氣就相對容易,當左登峰感覺丹田充盈之后立刻再度調御丹田靈氣周游十二經脈,靈氣游走經脈不但可以拓寬強健經脈,還可以在同時提純靈氣,外界吸納來的靈氣畢竟斑駁不純,通過游走經脈可以將其壓縮提純。

  這些靈氣在初期是以氣體形態胡亂的儲存在丹田之中的,隨著積蓄的靈氣越來越多,到了陰陽生死訣的中期,也就是可以發揮常人九倍能力的時候,這些靈氣就是液態的,雖然是液態卻不再胡亂摻雜,而是陰陽各半,涇渭分明。竹簡上還明確記載了液態之后再加修行,靈氣可以凝聚為固態的陰陽金丹,到了這個時候人體之內的濁氣就已經徹底排空,可以達到竹簡記載的“超脫生死,自在逍遙”的極致境界。

  以外界靈氣和本身元氣混合游走完十二經脈,左登峰感覺到通體舒泰,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感覺身體很輕,肢體有力,耳清目明。

  隨后左登峰又將靈氣游走了奇經八脈的任督二脈,發現任督二脈也是通的,根本就不像外界謠傳的那樣是閉塞的,這一發現令左登峰倍感疑惑,不過唯一沉吟便明白了過來,任督二脈本來就應該是通的,如果是完全閉塞的,人早就死了。

  左登峰睜開眼睛之后探手拿過了身邊的竹簡,再度仔細的看了一遍,確定沒有遺漏,便穿鞋下炕,來到了巫心語的墳前,將那捆竹簡和記載著竹簡內容的黃紙燒掉了,竹簡記載的陰陽生死訣清楚的記在了左登峰的腦海里,已經用不著再行翻閱了。

  左登峰之所以要燒掉竹簡和記載著竹簡內容的黃紙有兩個原因,一來這本陰陽生死訣是巫心語的師傅留給巫心語的,左登峰現在要物歸原主。二來左登峰知道陰陽生死訣的玄妙遠非現在的武學道法能比,他不想讓任何人再得到它,愛恨都是換來的,左登峰對世間所有的人感覺失望,他不想便宜他們。

  “等我為你報了仇,我就下去陪你。這本書先燒給你,我死之后陰陽生死訣就會永遠消失。”左登峰看著在火焰中逐漸化為灰燼的竹簡沖地下的巫心語喃喃說道。

  燒掉竹簡和黃紙,左登峰從墳前離開了,看著在自己前面一溜小跑的十三,左登峰腦海之中再度浮現出了自己重傷瀕死的那天晚上十三跟在村民后面連聲哀叫,請求他們救助自己的情景,但是那些人最終沒有回頭。

  想起這些,左登峰快跑幾步抓住十三將它抱了起來,十三瞪著圓溜溜的大眼疑惑的看著左登峰。

  “你以后少吃點。”左登峰笑著將十三放了下來,十三體形并不是很大,個頭大的家貓也有能長這么大的,但是十三很胖,秋天食物充足,十三吃的很好,肉滾滾的,肚皮都快貼到地面了。

  “喵”十三落地之后抬頭看著左登峰,抬頭之后臉上的肥肉更加明顯,神情顯得極為慵懶。

  左登峰見狀搖頭苦笑,十三在古墓之中一直沒有得到食物,出來之后對食物的渴望就非常的強烈,吃的多自然就長的胖。

  回到道觀,左登峰將土槍里受潮的火藥和火硝重新換了一遍,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提防藤崎再回來,土槍里的火藥和鐵砂都灌了雙份的,但是火藥容易受潮,所以要經常更換。

  隨后左登峰開始燒水洗澡,前段時間身上有傷,一直沒能洗,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修煉法術,也沒洗澡,早就應該洗澡了。

  燒好熱水之后,左登峰痛快的洗了個澡,但是頭臉和脖頸沒有洗,頭發和胡子也沒有清洗打理,他這么做并不是要自暴自棄,而是有著更深的考慮。藤崎等人都是認識他的,他不想日后一見面就被藤崎認出來,這年頭乞丐滿街都是,最不容易惹人懷疑的就是要飯的。

  洗完澡,左登峰換上了內衣,轉而拿過那件已經污穢不堪的袍子,他第一次穿這件袍子的時候巫心語曾經對他說過‘臟了我給你洗’,隨后的一段日子巫心語也的確做到了,但是現在這件袍子已經無人漿洗了,她已經不能繼續履行自己的諾言了。

  呆立良久,左登峰木然的穿上了袍子,袍子雖然已經破了,仍然很暖和。

  隨后的一個月里,左登峰修行陰陽生死訣進步神速,雪球一旦滾起就會越滾越快,越滾越大。而他看破生死的心態暗合了陰陽生死訣的修行要旨,從開始修行到進入三正之境僅僅用去了三個月,比竹簡上記載的三年時間整整提前了十倍。

  就在左登峰進入三正之境的當天下午,他忽然感覺到了體內的氣息出現了異常,丹田氣海之中儲存的靈氣和元氣猛然分離,元氣上沖,靈氣下行,與元氣同時沖擊神府的還有一股他先前從未感受過的強烈。

  猛然出現的異常令左登峰大驚失色,他立刻就想到是陰陽生死訣的修行出了偏差,先前他一直擔心修行女子的行氣法門會令自己變的不男不女,從未想過會出現今天這種焚身的情況。

  “怎么會這樣?這么會這樣?”左登峰急切的站了起來,站起之后鼻子便開始滴血。

  左登峰驚恐的擦掉鼻子里留出的鮮血,竭力令自己冷靜下來,試圖找出問題的所在,根據自己目前的癥狀來看,明顯是體內陰陽失衡,陽盛陰衰。

  陽盛陰衰的字眼一浮現,左登峰立刻就明白問題出在了哪里,世間萬物都由陰陽二氣組成,人也不例外,雖然男人屬陽,但是男人的體內也有陰性的一面,只不過陰性的一面相對較少。精為陽,血為陰。女人血多陰盛,所以修行的法門是煉血化氣。男人精盈陽盛,所以應該煉精化氣,但是他修行了女人的修行法門,將本來就少的血氣轉化為了元氣,令體內陰氣幾近枯竭,最后沖擊三正之境的時候調御元氣過度,導致陰關徹底崩潰,陽精肆虐沖腦。

  雖然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左登峰所承受的痛苦卻并沒有絲毫減少,體內陰陽的徹底傾覆令他鼻血越流越急,片刻之后眼睛外凸,眼眶開始向外滲血。

  左登峰瘋了一般的沖出了大門,隨即又慘叫著跑了回來,再度沖出,再度跑回。

  事實上他非常清楚自己目前的情況該如何緩解,但是他不能那么做,倘若與別的女人有了肌膚之親,日后如何面對巫心語,如何面對自己。可是如果不那么做就無法壓制體內失控的,片刻之后必然是血管爆裂,七竅流血。

  “心語,快告訴我,我該怎么辦?”左登峰沖天怒吼!

大熊貓文學    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