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零七章 白門樓

  城外消息已經斷絕,但是楚軍經常派人到城前喊話,今天消滅白文選,明天收復常德,孫可望想要不信,卻還是信了七八分,兩個多月以來,楚軍的包圍圈沒有半點松懈,圍城的部隊好像還變得更多,種種跡象都充分說明,西軍其他各部肯定兇多吉少,很難再有援兵趕來邵陽了。

  孫可望派人出城,向汪晟請降。

  劉文秀曾經留下臨終遺言,勸說孫可望務必要向楚軍求和,哪怕俯首稱臣也可以考慮,可是孫可望當時根本聽不進去,在他看來,西軍還擁有西南數省,還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還擁有爭雄天下的本錢,豈能輕易認輸。

  可惜只過了短短幾個月,孫可望就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連求和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向楚軍請降,到了這般田地,他沒有別的奢望,只求保住性命。

  以孫可望的地位和名望,投降之后,暫時保住性命應該沒有問題,看著使者坐著吊籃下了城墻,向著楚軍的營寨走去,他的心里充滿了期待。

  “我乃西軍統帥,汪克凡想要平定西南,總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想來汪晟一定會以大局為重,大開中門,對我禮待上賓…”

  那個使者卻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孫可望眼巴巴的等到天黑,最后只能忐忑不安下了城墻,回營休息。

  第二天一早,那個使者出現在邵陽城下,對著城中喊話,他已投降楚軍,從今之后和孫賊勢不兩立,并且告知城中所有西軍官兵,汪克凡早有訓示,西軍誰都可以赦免,唯獨不赦孫可望,城中將士有擒殺孫可望者,不但可以免死,而且可以得到重賞厚封云云…

  孫可望急匆匆地趕到城頭,親耳又把那個使者的喊話聽了一遍,猛然間臉色變得慘白,再看到手下眾將的時候,目光中已經多了幾分狐疑,汪晟這么做明顯是在效仿白門樓的呂布,西軍將領中難保誰會叛變,殺了自己獻城投降。

  疑神疑鬼之間,孫可望變得愈發暴躁,對手下將領誰都不放心,接連剝奪了很多將領的兵權,或者重責,或者關押,有兩個耿直忠厚的將領出言勸解,卻被孫可望看成挑戰自己的威信,直接砍了他們的腦袋,邵陽城中一時萬馬齊喑,軍心士氣降到了冰點。

  這個時候,汪晟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工作,突然對邵陽發起進攻,用大量的火藥把邵陽城墻炸塌了十多處,然后派出西軍俘虜,舉著饅頭米飯和紅燒肉,到城前喊話勸降,城中的西軍早就餓得頭暈眼花,看到城破墻碎,城外又有人喊著家鄉話勸降,一窩蜂般的順著城墻缺口沖了出來,向楚軍投降。

  孫可望此時已經失了軍心,這股勢頭一起,很多西軍將領干脆帶著部隊,成建制的從缺口中逃出邵陽,繼續向楚軍投降,城中的軍隊一個時辰內就逃散了大半,有些不是孫可望嫡系的部隊,也終于發動叛亂,向孫可望的中軍發起圍攻,孫可望也有一批自己的死黨,奮力抵抗叛軍的進攻,雙方正在激戰,楚軍的部隊終于入城,很快就擊潰了孫可望的死黨,攻占邵陽。

  可是汪晟很快接到消息,孫可望不見了!

  “給我找,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來,他跑不了的!”汪晟底氣十足,并不著急,楚軍把邵陽圍得像鐵桶一樣,孫可望不可能逃走,肯定是藏在邵陽城中某個地方,果然,經過仔細的搜索,終于在一口枯井里抓到了孫可望。

  驗明正身。

  即刻處斬。

  梟首示眾。

  孫可望的首級用石灰腌制后,在邵陽城門上掛了三天,楚軍利用這個時間進行休整,隨即整軍北上,同時把孫可望的首級送往南京。

  湖南戰事,至此徹底結束。

  湖北方面,李定國陣斬孔有德,擊敗譚泰,正要乘勝向武昌進軍,突然接到劉文秀兵敗身死的消息,連忙收攏部隊,撤回漢水西岸。

  一開始的時候,他還試圖支援湖南的西軍,渡過長江雖然非常危險,但是西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李定國決心冒險一搏,可是不久之后,李過和金聲桓在公安縣打敗了長江南岸的西軍,楚軍水師又把西軍所有的船只擊沉擊毀,李定國只能望江興嘆,率部沿著陸路向四川撤退。

  金聲桓連打了幾個勝仗,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派人向汪晟請命,要向楚軍水師借船,繼續追擊李定國,作為左良玉手下的大將,金聲桓和李定國當年也是老對手了,對他并沒有畏懼心理,看到他領兵撤走,還想追上去占個便宜。

  汪晟很快回復,有更重要的任務交給金聲桓,命他迅速乘船渡江,從側翼包抄圍堵譚泰和屯布兒。

  譚泰被李定國擊敗后,率部退往武昌,半路上遇到趕來接應的屯布兒,兩軍匯合之后,譚泰才知道湖南西軍已經大敗潰散,孫可望被包圍在邵陽,估計蹦跶不了幾天了,他知道形勢已經非常危急,立刻和屯布兒趕往漢陽。

  急匆匆入城,急匆匆整軍,急匆匆的調出寶貴的船隊,命令他們立刻過江,接應長江南岸的武昌守軍撤退。(請注意,武昌在長江南岸,事實上武昌府大部分地區都在長江南岸,包括且不僅限于崇陽、通山、通城、咸寧、大冶,興國州等等,怎么樣,這些地名是不是很熟悉?)

  譚泰和屯布兒判斷,楚軍打敗西軍之后,肯定會轉頭攻打清軍,孤懸長江南岸的武昌首當其沖,早晚都會失守,與其這樣,還不如趁早把部隊撤出來。清軍水師雖然已被楚軍消滅殆盡,可是清軍在長江北岸藏了一些船只,武昌和漢陽之間只有一江之隔,趁著楚軍水師不在,船隊迅速過江,很順利的把城中的萬余清軍撤到漢陽,其間楚軍水師一直沒有出現,讓無比緊張的譚泰和屯布兒都松了一口大氣。

  部隊都撤到長江北岸,暫時恢復安全,下一步該如何行動,譚泰和屯布兒卻起了分歧,屯布兒主張立刻退兵,撤往安徽,向吳三桂靠攏,譚泰卻覺得不能輕易放棄漢陽,不肯撤兵。

  按照多爾袞的計劃,清軍要爭取劃江而治,如果放棄漢陽,退出湖北,就等于放棄了整條長江防線,楚軍可以從湖北攻入河南,避開吳三桂的主力直搗京師,這個責任太大,譚泰無論如何都負不起。

  “棄守漢陽,我軍豈不是望風而逃?你我二人回到北京后,丟官罷職都是輕的,恐怕還會入獄問罪,乃至開刀問斬,屯布兒,你想過其中的后果沒有?”

  “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相比,你我的生死榮辱有什么打緊?”屯布兒非常激動,大聲叫道:“這幾萬八旗子弟是我大清最后一支可戰之兵,如果斷送在這里,再也無法抵擋南人的進攻,譚泰,你又想過其中的后果沒有?”

  “此事關系重大,我不敢自作主張,還是報與皇父攝政王,請他老人家圣裁吧。”譚泰猶豫再三,還是不同意撤兵,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馬,趕往北京,向多爾袞請示。

  八百里快馬是一個彈性很大的概念,指的是利用驛站接力傳送緊急軍情,具體速度能有多快,和驛站的完好程度以及道路情況等等都有關系,因為李來亨、榆園軍和其他抗清義師過于活躍,河南一帶的驛站系統屢次遭到嚴重破壞,沒有足夠的馬匹替換,湖北這邊的情況也差不多,譚泰派出的信使花了好幾天,才穿過這兩個省,趕到直隸境內速度才快了起來,這一來一去的就耽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

  多爾袞在回復中指示譚泰和屯布兒,讓他們隨機應變,相機撤退,可以放棄漢陽,放棄湖北,因為西軍完敗于楚軍之手,楚軍非常沒有遭到削弱,反而實力更強,長江防線肯定守不住,原定的劃江而治的計劃就必須放棄,只是在這之前,清廷要試圖和楚軍談判,向南明求和,譚泰和屯布兒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如果能在漢陽堅守一段時間,可以讓清廷在談判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既然如此,就在漢陽再呆一段時間吧,反正多爾袞已經權力下放,譚泰和屯布兒想撤隨時可以撤,如此一來,不必急于一時。這個時候,楚軍金聲桓、李過所部相繼過江,從東西兩個方向向縱深包抄,在黃州府一帶,李過和“河西四將”的張勇等人爆發激戰,進展速度較慢,西路的金聲桓卻如入無人之境,他的部隊在荊州一帶過江,從西軍留下的真空地帶向北挺進,相繼占領了幾座州縣,對清軍控制的承天府和德安府發起進攻,隱隱威脅漢陽的后路。

  “金聲桓這廝,不懷好意。”

  譚泰略有些警覺,金聲桓過江之后不直接來打漢陽,卻向漢陽的側后方包抄,明顯是想分割漢陽和湖北其他地方的聯系,只是金聲桓的部隊戰斗力較差,譚泰覺得暫時不用太緊張。

大熊貓文學    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