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53很好,五對負重輪 備受國際關注的亞洲危機漸漸過去,作為危機的余波,林有德在國際上大造輿論,聲稱日本驅逐原住民的行動造成了人道主義災難,指責新興的日本帝國政府是一群野蠻的強盜,并且號召愛好和平的、文明的瀛洲人站起來勇敢對抗“挾持了瀛洲民族和文化的野心家”。
林有德還順便將淡水河谷在華北進行的行動粉飾成“偉大無私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nerv永遠為全人類的福祉而奮戰”。
大批難民乘船抵達西澳大利亞讓澳洲政府相當的不爽,不過林有德為了解決難民吃飯問題,向澳大利亞各個農業為主的洲購買了大量的農產品,還簽下了為期五年的農產品收購協議,直接讓這些州出身的議員轉變了立場——議員是不會和選區的選民作對的。于是針對淡水河谷的限制法案在議會就遭到狙擊,淡水河谷繼續用船把成千上萬的難民接到澳洲。
這個時候的亞洲的各派勢力都沒有能力掀起新的風浪,于是環太平洋周邊地區在喧鬧了將近一年之后,迎來了暫時的平靜。
但平靜下面涌動的暗流一直沒有閑著。
應該說,現在全世界范圍內,各種暗流都在洶涌澎湃著,隨時準備席卷表面上的平靜。
1934年5月1日,林有德在無憂宮門前像個管家一樣,給薇歐拉打開轎車的車門,做了個請的手勢。
薇歐拉看起來有點不開心,她皺著眉頭瞥了林有德一眼,抱怨道:“為什么又是我一個人去柏林啊,你跟我一起來不好么?”
“你是去迎接美國總統,親愛的。我現在已經不是你的顧問了,我出現在機場顯然不合適。”林有德摟住薇歐拉,和她碰了碰額頭,“如果夏綠蒂也帶了丈夫來,我倒是可以和你一起出現,可她根本連婚都沒結。”
薇歐拉嘆了口氣。
“我還是趕快把總統讓給隨便什么人好了。”
林有德不由得笑了,看來薇歐拉已經喜歡上在波茨坦的生活了。他把愛妻送上車,隨后一直在門口目送著車隊消失在無憂宮林蔭道的盡頭。
從波茨坦到柏林的高標準公路已經建設完成,薇歐拉不再需要換乘火車,只要坐汽車就能很快抵達柏林,這也是最近薇歐拉呆在波茨坦的時間大大增加卻沒有影響總統政務的重要原因:反正有什么事她都能乘汽車很快的抵達柏林。
送走愛妻后,林有德關照了一下今晚的晚宴準備情況——薇歐拉今晚要設家宴為遠道而來的美國總統接風洗塵,家宴的地點當然是在無憂宮了。
隨后,林有德按照既定的安排,前往試驗場。
一到試驗場,他遠遠的就看到趴在地上那東西,這一次看起來終于比較像林有德印象中的坦克了。
回想起一年多前他在這里看到的那個怪胎,林有德不由得感嘆,不容易啊。
圍在那輛“武裝拖拉機”周圍的工程師們似乎正在給它做最后的檢查,林有德領著一大幫人一靠近,正在忙碌的工程師們就全都停下手中的活兒,用尊敬的目光看著林有德,身板站得筆直。
林有德背著手,繞著鐵疙瘩轉了一圈,第一句話是:“五對負重輪,我喜歡。”
工程師們面面相覷,不知道林有德為啥對五對負重輪這么情有獨鐘。
不過,托了林有德對五對負重輪的鐘愛,現在德國工程師們造出來的這個玩意兒再也沒有上個時空那復雜的雙排負重輪懸掛,整個懸掛結構簡化了很多,光是這一點就能節省一大塊生產工時。
林有德繞了兩圈,對外形十分的滿意,然后轉向總工程師,用輕松愉悅的口吻問:“這東西的具體性能如何?介紹一下吧。”
“是,林先生。空車測試的時候,我們在各種距離上對它的正面裝甲發射了一百發五十七毫米尖頭彈,大部分都被彈開,可我們發現焊接縫在被擊中的時候容易出問題,另外車體被正面命中的時候,炮彈很容易在彈跳之后卡進戰車的炮塔座圈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車體正面加鋪了一層瓦片狀的輕金屬,實測效果還不錯。”
林有德心說原來前面那排“瓦片”是這么來的,同時問:“焊接縫的問題呢?”
“暫時還沒有比較好的方法,我們試著改進了一下焊接的工藝,效果不是很明顯。有人建議可以試用鉚接…”
“不,不能用鉚接。”林有德連連搖頭,“戰斗中被擊中后,鉚釘在劇烈的振動中有可能被彈出來,對車內成員造成殺傷。就焊接就好。”
這是上個時空二戰中日本人用血換來的教訓,他們的大部分坦克都是鉚接,有時候就算被m2重機槍掃到鉚接的部位,鉚釘都被被探出來像彈片一樣射中車內成員。
這時候另一位工程師說:“還有一個方案,就是采用整體鑄造的方式來生產炮塔…”
“和焊接比那個工時少?”
“焊接,先生。”總工程師說。
“那就這樣吧,你們努力改進焊接工藝就好。我對目前這車的正面防護性能已經很滿意了,57毫米炮,這個口徑已經超過大多數戰姬攜帶的常規兵器的口徑了。”
除了毛子,毛子的戰姬們喜歡用傻大黑粗的大家伙。
“實際上也超過了大多數陸軍直射火力的口徑,”總工程師說,“只要距離不是太近,這車就算被七十五毫米陸戰炮命中也不會被擊穿。不過七五炮一般都發射榴彈,從我們的測試看命中爆炸后車內的各處擺放的玻璃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我估計人在里面的話,至少會被震暈。”
“你們可以放只狗在里面測試一下不是嗎?”
林有德看著自己的工程師們:“這種時候用動物做實驗不是很正常的嗎?”
“呃…我們沒想到。”總工程師看起來相當的尷尬,“確實,可以用動物來做實驗。”
林有德聳聳肩。
“武器呢?”林有德抬頭看著炮塔上的家伙,“這個炮口徑是多少?”
“按照您的指示,七十五毫米。在試驗中我們用這門炮在一千五百米的距離上擊穿了另一輛原型車的正面裝甲。另外,根據毀傷的效果,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所以設計了一種專門給這種炮使用的彈頭,實際的測試還沒做,因為工廠報告說他們要研究一下才能把這彈頭生產出來。”
林有德換了個角度,觀察著這門長管身的七五炮,心想自己的穿越,就這樣將坦克發展歷程給直接縮短了十年,1934年就有用七五長管身的坦克了。
那邊總工程師還在介紹呢:“此外我們還給這戰車安裝了二十毫米機關炮…”
“等下,安裝了什么?”
林有德回頭狐疑的盯著他。
“二十毫米機關炮,先生,炮塔左側那個長筒就是。”
林有德這才注意到炮塔左側有個筒狀物,他一開始還以為那是固定在坦克裝甲外面的什么工具之類的。
“我們試過幾種方案,不過最終還是只能把彈鼓放在炮塔外面,要更換彈鼓戰車中的成員必須爬出戰車。”
“呃…”林有德一時說不出話來,這個二十毫米機關炮可不在他的設計要求中,所以他問,“安裝這個炮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認為,既然戰車的目的是讓普通步兵有能力對抗戰姬,那么顯然,除了可以遠距離對戰姬形成威脅的主炮之外,一門能在接近戰中威脅到戰姬的機關炮會是個不錯的補充。”
林有德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要研發坦克確實是打算對付戰姬,不過對付的方式是戰略機動,沒說要和戰姬們剛正面啊…
不過換個角度想,有一門機關炮也沒啥壞處,用來支援下步兵好像也不錯的樣子,關鍵的問題就在于——
“這個機關炮對生產工時的影響大嗎?”
“機關炮本身的生產過程可以和坦克其他部件平行,不過安裝機關炮確實要多耗兩到三個工時。相對于整體的建造時長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
“我要一種沒有機關炮的版本,兩個型號都要。”林有德說完,將話題轉向另一個關鍵點,“這東西的機動性能呢?我要求的長距離機動能力呢?”
“很遺憾,”總工程師搖搖頭,“在發動機和傳動機構的實驗臺運行測試中,它們的無故障連續運轉時間沒能達到要求。雖然還沒有進行過實車長距離機動測試,不過我想應該距離您要求的無補給戰略機動五百公里還是有點難度。”
林有德撇了撇嘴,看來一口氣吃成個胖子還是有難度,不過還好現在他還有時間,可以慢慢來。
于是林有德點了點頭,然后對已經在旁邊待命的車組成員說:“好了,小伙子們上車吧,讓它跑起來看看!”
為首的國民志愿兵士官立刻立正敬禮,他們都是林有德名下“戰場運輸大隊”的士兵,用綁著樹干的拖拉機練了一年多,這回終于有真正的戰車可以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