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4.亞姆立扎(十三)

  出奇制勝,兵行險招,聽上去是充滿華麗和氣勢,其實這些都是戰爭中弱勢一方迫于無奈的選擇。但凡占據質量和數量優勢,指揮官腦子又沒什么毛病,基本上都會選擇最簡單的碾壓戰術。

  帕西法爾也是一樣,如果他指揮的是帝國軍艦隊,那么他同樣不會去搞破襲戰,而是專心消滅敵軍空中力量,配合轟炸機部隊對敵國境內的重要目標實施戰略打擊。但如今他指揮的是拉普蘭浮空艦隊,讓這些菜鳥新人去打打破襲戰都有些勉為其難,和公國海軍浮空艦隊打艦隊戰這種事連想都不必想。在這種背景下他只能采用一些奇術,誘導公國方面的思考與決策傾向,破解掉高爾察克的穩扎穩打戰術,迫使他們尋求短期決戰來打破僵局。

  “說穿了,這是一場看誰更能沉得住氣,不在乎對手干擾的比賽。如果公國方面能不在意面子問題,全心全意的支持高爾察克閣下的穩妥戰術,那么除了保留艦隊實力,掩護地面部隊向防線縱深后撤,我沒有其它選擇。”

  為了捍衛榮譽主動出擊,與公國浮空艦隊決戰也是一種策略,而且更符合絕大多數人定義的“軍人氣概”。另一個世界的歷史里也不乏這樣的案例,美西戰爭中西班牙艦隊的決死突擊;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一戰末期引發基爾軍港水兵起義的公海艦隊決死突擊計劃;二戰末期的菊水特攻。

  換成是性格強硬,把榮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艦隊指揮官多半會指揮艦隊為捍衛榮譽戰至最后一兵一卒。但指揮拉普蘭浮空艦隊的是帕西法爾,一個偏向于人文主義的軍人,不管是指揮本國艦隊還是指揮外國艦隊,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在對士兵和上級負責的前提下去完成任務。哪怕是遭遇最糟糕的情勢,他也不會讓士兵去為了榮譽去送死。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思考方向和氣度,他才不會只盯著艦隊作戰,比起艦隊陣型、性能參數之類,他更熱衷琢磨指揮艦隊、使用武器的活人。分析對手的心理狀態、組織結構、思考模式。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吃定公國在遭受一系列挑釁后會做出最糟糕的選擇。

  “原本公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解決國內矛盾,穩固政府權威,而面子又正是組成權威的重要部分之一。距離首都不足二十海里的外海接連發生船只遇襲事件,政府和軍隊不但對此無能為力,還搭進去兩條裝甲巡洋艦。這事發生在帝國也會造成嚴重的公眾危機,更不要說是如今迫切需要樹立權威的公國。為了挽回面子,為了重新樹立起對民眾的權威,公國必然會抽調亞姆立札駐留艦隊的力量來增強圣彼得堡分艦隊,這就導致了兩個后果:亞姆立札駐留艦隊嚴重缺乏用于搜索和快速打擊的巡洋艦、驅逐艦;為趕在我軍實施對亞姆立札的破壞作戰前實施決定性的攻擊,更多的大口徑火炮彈藥會運抵亞姆立札據點。”

  前一個后果已經在七小時前被證實,再過十幾個小時就會有十二條巡洋艦,二十一條驅逐艦離開亞姆立札。

  后一個暫時還有待驗證,但沒有誰會懷疑帕西法爾的預言,起碼“馮.德.坦恩”號的會議室里沒有。

  在坐的艦長和參謀們早已被帕西法爾的才干、人格魅力與實打實的戰績所折服,他們打心底里相信帕西法爾的預言。即使撇開情感上的無條件信任不談,作為一個和公國海軍打慣了交道的拉普蘭軍人,從理智角度來看,帕西法爾的判斷也是十分精準的。

  他們都很清楚馬卡洛夫海軍上將是積極的攻勢主義者,一味坐等對上門來并不符合他的性格。之前因為政治需要和兵力不足的客觀現實使其難以采取主動出擊。如今卻不同,海軍上將與其艦隊實際上正處于手頭力量最虛弱的狀態,但這種虛弱相對于帕西法爾艦隊依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狀況與性格相結合,馬卡洛夫會選擇主動出擊,配合陸軍地面攻勢一口氣翻轉整個戰局才是合理的選擇。

  與其一步一步的被拖延到冬將軍全面發威,不如趁著現在還有余力博一把,直接掀翻整個棋盤,一腳把對手踹倒在地。等到大局已定,任何小聰明小算盤都將不值一提。

  簡單粗暴且合理有效,確實是那位老人家的做派,同時也很對公國軍人的胃口。所以這一次公國陸軍一定會全力配合,屆時對曼納海姆防線的壓力將會是空前的沉重。

  “先生們,決定這場戰爭走向的最關鍵節點馬上就要到來了。勝利女神會微笑著對誰撩起裙角,將取決于兩個核心要素:曼納海姆防線是否能守住,亞姆立扎據點是否能發揮功效。”

  這是兩個獨立又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問題,公國只要解決其中一個問題,就可以算贏了。拉普蘭則必須同時實現兩個問題才有可能贏。

  “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哪怕沒有亞姆立扎據點,他們還是可以利用防線內的物資和設施熬過冬天。守住了亞姆立扎據點,公國就能夠維持住現有戰線準備下一次攻擊,像現在這樣好的條件不可能再出現。所以機會只有一次,曼納海姆防線必須撐過最初的攻擊,我們必須在最佳的時間點切入并摧毀亞姆立扎的據點。”

  “…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插話的是輕巡洋艦“維納莫伊嫩”號的艦長格爾森上校,一旁的姐妹艦“伊爾馬林嫩”號艦長阿特維蘭上校也是大點其頭。在座的軍官大多也持相同的看法。

  問題的核心在于拉普蘭可投入的兵力壓倒性的不足。

  現代化建設對軍事變革的影響除了各種革命性的新武器和新戰術,最深層最直接的影響其實是直接促成軍隊規模的膨脹和動員能力的深化。

  醫療條件的優化,工業農業產能的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快速交通系統的運用,通訊調度系統的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的合理化與效率化——其結果便是現代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快速的動員并集結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賦予其起碼的戰斗力,并將其送至前線。越是現代化的國家,其動員能力和速度就越強大。在古代,征召一萬人的軍隊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還常常要士兵自備食物、服裝和兵器,如果算上訓練的時間,最起碼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具備初步的作戰行軍能力。要想訓練成勘用的精銳,那就需要好幾年了。而現代化國家只需要十八個星期就能讓幾萬甚至幾十萬農夫成為士兵,然后送上戰場。

  公國的現代化程度落后于阿爾比昂和共和國,不過卻領先于拉普蘭。結合其本身巨大的體量,一旦打成比拼國力的拉鋸戰、消耗戰,拉普蘭是絕看不到獲勝希望的。

  唯一的勝機就是此刻。徹底摧毀亞姆立扎據點,將戰線穩定在曼納海姆防線,由“冬將軍”發威,配合國際輿論迫使公國撤軍——這就是帕西法爾作戰計劃的全貌。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這最關鍵的一擊,現在棋子都已經就位,只等著做最后一搏。

  推擠如山的彈藥,矛盾重重的要塞內部,急于做艦隊決戰和戰線突破的指揮官,最重要的寒冬也已經迫在眉睫。

  時機已經成熟。

  “先生們,期待各位的努力。”

  沒有“王國興廢在此一舉”,沒有Z字旗,沒有象征血戰到底的紅色三角旗。不管是帕西法爾,還是沉默寡言的拉普蘭軍人,只要這樣簡單一句話就足以讓他們平靜地奔赴戰場。

大熊貓文學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