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3.冰風森林(十五)

  如果某一樁罪行找不到罪犯,那么默許這件罪行發生的所有人都是罪犯。

  關于第七集團軍司令部關于泰帕萊河戰役中一系列指令的戰后調查報告中,人們總是本能的會問“為什么要發動這樣一場戰役”、“司令部為什么要去越級干預一線部隊的作戰”、“明明能贏的辦法有很多,為什么偏偏要選擇最愚蠢、最糟糕的做法”。

  有意思的是整個第七集團軍上層,除了進了盧比揚卡廣場大樓里再也沒出來的雅科夫列夫一級上將,上至集團軍司令部下至師團指揮部的所有當事者都一口咬定自己是反對在沒有炮火和空中掩護下強攻強渡的,自己堅持主張步兵部隊應該原地待命,等待進一步的增援上來后再采取行動。而且其中絕大多數人都還能拿出證據來。

  那為什么還要強行推動這個作戰?

  原因說出來很簡單,因為圣彼得堡的命令,因為整個第七集團軍指揮層已經算不上軍事指揮機構,更像是個互相糊弄的官僚機構。既然上面的指令不能違背,又必須從戰敗后的責任追究后逃脫,那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所有人都反對這個明顯不合理的指令和作戰,并且相互之間都作出證據,同時在“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的大原則下默許作戰遂行。如此一來,他們確實反對了作戰,但基于服從命令的義務,縱然千般不愿也只能執行上級不合理的命令,并且每一個人都能拿出過硬的證據,所有人都能平安逃脫。

  誰說公國軍人都是一根筋的莽夫,你看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本事,多年的老官僚也只有甘拜下風的份。

  穿軍服的官僚們在鋪設逃脫懲罰的軌道,集團軍司令在干什么呢官方歷史中對此有些語焉不詳,不過從集團軍參謀阿尼索夫少將的私人日記中,人們可以一窺當時的真實情形。

  當時整個參謀部都在忙著以戰役指揮部的指令為擋箭牌,想盡辦法逃避責任。在一片混亂中,阿尼索夫少將被推出來充當給貓掛鈴鐺的老鼠——向集團軍司令指出問題所在,為整個參謀部避免責任追究的路線圖填上最后的拼圖。

  阿尼索夫少將以夸張的文筆描述了他向雅科夫列夫匯報時的情景:

  “參謀部里的每一個人都拒絕去見集團軍司令,我只好自己去完成匯報工作。一級上將閣下將一棟拉普蘭富商遺留的別墅指定為私人駐地,我很清楚別墅的布局,里面擺了哪些好東西,都是誰交上來的,擺在什么地方,我一清二楚。我進去的時候,一級上將正在用餐,香檳、上好的魚子醬、松軟的面包、新鮮水果。我站在一旁逐字逐句的將問題一一呈報,一級上將坐在那里連吃帶喝。只需要花上半分鐘或者一分鐘,他就能離開餐桌,走到一旁的地圖室,將我匯報的問題用更直觀的形態呈現出來。但一級上將根本不愿意挪動腳步。為什么我想并不是因為美酒美食對他有多大的吸引力。一級上將覺得他制定了一個很好的計劃,下面的人要做的是執行這個計劃,設法克服各種困難奪取勝利,而不是跑到他這里來抱怨這抱怨那…最終一級上將享用完了早餐,揮揮手示意我可以回總參謀部了。走出那間別墅的時候,淚水從我眼中潸然而下,回去的路上我再也控制不住,失聲痛哭…”

  且不論這番充斥著辯護和自我美化的論調和真相是否有出入,從結果上來說,官場老油條們成功逃脫了懲罰,集團軍司令一人扛起了黑鍋,士兵們被送進了地獄。

  老實講,步兵第49師的各級軍官一點都不想將士兵們浪擲在一場毫無成功希望可能的進攻上。他們不是白癡,集團軍司令部里的那些花樣他們不是不清楚。可就算清楚又怎么樣?反駁?抗命?打了敗仗還有機會走上軍事法庭去辯解,抗命不從的話,集團軍司令部直接就能派憲兵和督戰隊過來把所有指揮官就地正法。別以為這是嚇小孩子的故事,這是公國軍培養速成軍官的有效手段之一。只需要把前任指揮官槍斃,后來者就會得到足夠的教訓,在帶著藍帽子的督戰隊和憲兵隊的督促下,公國軍各級指揮官向來用心學習戰爭。

  所以縱然千般不愿,步兵第49師還是執行了那道該死的命令。

  一聲哨響,步兵第49師沿著整條臨時挖掘的塹壕發起了沖鋒。士兵們手挽著手,挺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唱著《公國軍最強大》,歡呼著“烏拉”,對河灘上的尸體與艦船殘骸視若無睹,如同一道長滿了長矛的生命之墻沖向湍急的河流。

  見慣了公國式萬歲沖鋒的拉普蘭軍人在那一刻也被那近乎于悲壯的場景驚呆了。直到公國軍士兵踩響埋在河灘邊緣的反步兵跳雷,他們才清醒過來。

  帝國制造的S型跳雷一如既往的可靠有效,沖鋒中的公國軍隊列被撕開一個個缺口,但他們并沒有停下腳步。

  “開火!!”

  拉普蘭第八步兵師第2機槍連連長阿爾伯特揮下手臂,重機槍沉悶的吼叫拉開了死亡演奏會的大幕,一秒之后,其他各種輕重武器亦爭先恐后的加入大合唱之中。

  整齊的隊列如同秋季的麥田,被無形的鐮刀整片整片的收割,但公國士兵沒有退縮。越過陣亡和負傷的戰友,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前仆后繼的沖了上來。每個波次都倒在密集的彈雨之下,每個波次又比上一波更接近河邊。

  用尸體換距離——這個只存在于老兵口中的戰術真實呈現在了拉普蘭年輕的士兵們面前,連帶著老兵們無比畏懼和厭惡的語氣一起,緊緊揪住了他們的心臟。19歲的機槍副射手拉爾夫用顫抖的手指將一條新彈鏈塞入供彈器,12.7㎜機槍再次開始了低吼,冒著熱氣的槍管表面隱隱泛起了一層紅色。機槍組長“更換槍管!別傻站著!”的吼叫仿佛從遙遠的彼岸傳來,直到此時,拉爾夫才發覺自己的耳朵已經快聽不見聲音了。

  負責該地段防御的是拉普蘭第28步兵團3營的兩個連,指揮官是卡爾.拉蓋爾勒夫上尉。經驗老到的上尉很清楚,公國軍這是在用士兵充當舟橋部隊的盾牌,只要沖到河灘邊建立起防線,他們就能設法將沖鋒艇放進河里。河灘邊的士兵將一邊壓制河對岸的火力點,一邊乘船渡河,最終在河對岸建立起堅固的橋頭堡。

  上尉搖搖頭。

  公國士兵的勇氣令人欽佩,那種頂著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的交叉火力,排著密集隊形沖鋒絲毫不退的身姿,就算是敵人也為之動容。至于他們采用的戰術,固然呆板、愚蠢,毫不在乎士兵的死活,但很有可能獲得成功。

  公國士兵并不是手無寸鐵,他們手里的自動步槍也不是燒火棍,就算槍法再爛,槍的準頭再差,以密集隊形用自動步槍射擊,也足以壓制火力點。距離越近,壓制效果越明顯。此刻已經有好幾個機槍陣地報告機槍手陣亡,副射手替補上去了,照眼前的趨勢,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該彈藥手替補上去了。

  除了自動步槍造成的麻煩,公國的機槍手和炮兵也是個麻煩。

  說起公國的機槍,那可真是浸透著槍械設計師們辛酸的悲劇。本著槍族化的設計要求,最初公國想要模仿帝國制造的通用機槍,制造出一款發射與步槍彈同尺寸重型機槍彈的通用機槍。但公國的發射藥技術不過關,他們使用的6.5×50㎜步槍彈是各國現役大威力步槍彈中威力最小的,只比帝國使用的中間威力彈強上一點。換上重彈頭之后,性能出現明顯下降,彈道變得相當不穩定。無奈之下,設計師們只能加長彈殼長度,增加裝藥量來保證機槍彈的基本性能。結果本來應該通用化的槍彈一分為二,大大增加了后勤的負擔。另外重工業技術不過關,導致通用機槍的研制進度嚴重滯后,最終公國搞出來的是一款發射6.5㎜機槍彈的水冷重機槍,不看口徑和使用的彈藥,還以為是一挺加了防盾和輪子的馬克沁機槍。

  就算再怎么爛,那依然是足以殺人的利器。在足夠優秀的射手手上,配合水冷設計的優勢,依然能給對手帶去足夠的麻煩。

  此外公國的炮兵也沒有閑著,受制于觀瞄手段的缺乏,炮兵們的表現有些乏善可陳,但接連在河對岸炸響的炮彈還是讓苦戰中的步兵感到一絲振奮,他們的射擊變得更加猛烈。一時間各種口徑的子彈炮彈你來我往,戰斗開始呈現焦灼化。

  兩軍的前線指揮官對眼前的鏖戰又驚又怒之余絕不會想到,在拉普蘭或者說某個人的作戰規劃里,其實泰帕萊河并不是什么不可放棄的天塹。他們此刻廝殺的唯一目的就是給公國軍放血之余,最大限度的消耗公國軍的彈藥,給他們的后勤系統一點點加壓。

  正在死去和正為生存與榮譽而戰斗的戰士們更不會想到,在那個慵懶到根本不像軍人的家伙的規劃表里,決定戰爭走向的不是他們的勇敢和犧牲,而是某種更加冰冷的東西。

大熊貓文學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