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81章 【表決心成功】

  做為一個新人,低調才是王道。

  從周圍同僚的眼神之中,第杜月笙讀到了兩個字‘嫉妒’的含義。并不是因為杜月笙拔得頭籌的嫉妒,而是因為杜月笙所在的位置,他在上海,受到的關注必然是最高的。

  杜月笙覺察到了周圍不善的眼神,內心卻一個勁地安慰自己:不遭人嫉是庸才!

  這句話是新學的,可太應景了。他頭一次為自己能夠站出表現自己而有種幸福滿滿的自豪感。這可不是在江湖上揚名立萬的豪舉,而是在官場,發出自己的聲音。

  雖然,他只是喊出了自己的投名狀而已。

  杜月笙似乎并不知道他惹怒眾人的不是因為他出風頭了,搶了別人的風頭。而是他的投名狀,將他的江湖習氣帶到了官場。沖擊了原本官場的規則。

  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出亂子,出大亂子。清廷如是,民國也是這樣,誰也不敢打包票說天下太平。可要是一出問題,就要承擔殺頭的罪名,還有誰愿意當官?

  又不是戰場點兵,你死我活的局面。當官,尤其是傳統的文人官場,講究一個和風細雨的潤物細無聲。真要是遇到了人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也不能和官員太過深究,這才是官場的規矩。而杜月笙直不楞登地跳出來說了幾句。

  他自己是痛快了,可是別人難受了。

  跟著他說吧,那是拾人牙慧。而且官場的官員也大概知道自己在王學謙心目中的地位,地位高的不愿意讓人看輕。而地位差的,就真要擔心一旦出了問題,王學謙拿他們開刀。尤其是在立下軍令狀之后,更是肆無忌憚。

  所謂的心思,都已經看在了王學謙的眼里,他沒有料到,杜月笙的誤打誤撞,竟然讓他看到了這一幕有趣的東西。可能坐在他這個位子,整天都要擔心下面人的心思,一個勁的想要探聽對方的打算。但這是個技術活,看人和識人是根本,而不經意的表現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來。

  一襲白衫,一個匪人。

  穿的像是一個讀書人,本質上卻是一個土匪。

  這是浙江官場對杜月笙的最初印象,這個人從一出場就表現出一種不倫不類的江湖氣息,將浙江官場原本的靜水給攪渾了。可杜月笙不管這些,他還在繼續說著自己的道理:“兄弟讀書不多,都知道識字艱難,現如今在王督的倡導下,浙江已經開始了平民教育。杜某有幸見到了一壯舉,同時也不幸自己生錯了年代。”

  杜月笙頓了頓,似乎在平復內心的激動:“這是善政,是百姓期盼已久的時代。上海自然也要向浙江看齊,籌備基礎教育。”

  讀書不多的杜月笙,其實很羨慕讀書人。因為讀書人看書上的道理,只要幾分鐘,就能明白前人總結的經驗。而上不起學的人,到了成年后,想要悟明白那些其實很基本的道理,卻要花費很長時間,有時候是幾個月,有時候甚至是一輩子。

  “杜…市長,你說的這些政策都是已經規劃好了的,照本宣讀就可以。主政上海的重任落在你的身上,不應該僅僅是從辦學校開始吧!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理由優勢和資本優勢。教育本來就非常發達,想要籌備基礎學校的構建在其他地區要從頭做起,而在上海只要完善。”陳炯明自從被趕出廣州之后,就受邀主政福建。可頭上還有省長薩鎮冰這個本土派在,他能夠發揮的才能也很有限。

  尤其是福建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地貌特征,讓他想要發展福建的經濟就難上加難。

  不僅如此,政府還要支付大量的基礎建設的資金,從財政上王學謙給予了自主權,但這些還遠遠就不夠。八山一水一分田就說的是福建,人多,地少,百姓沒得吃就去闖南洋。

  福建倒是有很多在南洋發家致富的豪商,可是在福建建廠的可能還是微乎其微。倒是不少人熱衷于教育,可是新辦的教育機構并不是小學,而是中學和大學…這讓陳炯明很憋屈。他頂著壓力,背著罵名在福建當官。可是舉步維艱的忐忑是內心從來沒有過的焦慮。

  面對陳炯明的質問,杜月笙表現的很平靜,他其實一直在用眼睛的余光看王學謙的反應。至少到目前為止,王學謙還是表新出很欣賞的樣子,這讓他內心信心暴增。不過當他想要開口反駁陳炯明的時候,王學謙打斷了這次談話:“今天不是議事的時機,換一個時間,等秘書處的通知就各地施政遇到的困難和經驗,大家交流一下。”

  王學謙說著低頭看了一眼手表,開口道:“下午三點左右,美國商業部部長胡佛將抵達寧波港,進行商業訪問。這次訪問將是我們加深和美國貿易往來,技術引進的重中之重。”

  “上海的外交談判其實已經和江浙沒有多少關系了,可美國人在這時候訪問浙江,還是能夠給上海的外交談判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雖說這次談判的目的英國人改變了,上升到了國家和國家的外交談判之中,但談判的地點在上海地方上。”

  “諸位恐怕都不會愿意聽到后世的人說道某某喪權辱國的協定,在我們主政的地方簽訂的吧!”

  王學謙說的輕松,可在場的人一下子凝重起來了。很多人意識到,英國人改變的原因恐怕是日本人加入了進來。而美國可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不過,王學謙卻并不這么認為,或者說他并不像民國政客那樣在對待外敵的時候,表現出一種過分的緊張和弱勢:“打鐵還需自身硬,拋去國家外交層面上的關系。談談自己,浙江最近幾年的發展是建立在物流運輸上的,港口和鐵路的建設,讓浙江,乃至臨近的江西、和更遠一些的湖南的物產都能通過鐵路,港口運送出去。僅僅這些,就給浙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工業化的發展需要機器,電力,能源的支撐,浙江因為資源的問題,發展鋼鐵工業恐怕得不償失。可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行業可以滿足我們現在更上一步的需要。”

  “比如說發展機械制造業,從簡單的做起,然后到復雜的精密機械。與以前不同,這次技術引進的目的不是用于軍用,為了軍工廠服務。而是為了民用,想要美國人滿意不容易。必然要拿出足夠的誠意。而美國人來浙江,肯定是為了他們的出口貿易而來,所以就算是我們要拿出錢來買技術,那也不能當冤大頭,把不適用的東西買回家。”

  不同于以往的會議,王學謙說的少,聽的多。

  這次除了杜月笙這個小插曲之后,都是王學謙一個人在說:“這是一個群策群力的事,小工廠建設也可以,因為這是要累積到一起和美國達成的貿易往來。所以,今后幾天內,我希望大家將自己想好,結合地區優勢的合作項目拿到秘書處來,讓陳布雷統一遞交給我。”

  “我會詳細地看各位的報告,并給予相應的答復。但是有一點我要重申,建設電廠需要在政府規劃內建設,因為浙江沒有煤礦,鐵路運輸的壓力逐步遞增的情況下,內陸地區想要建設電廠就不得不靠后。重點在幾個重要的工業城市建設,必要的情況下,架設電線設備輸送,可以大大緩解運輸的壓力。”

  王學謙說了很多,關鍵的一點就是量力而為。

  杜月笙在會議最后的時候,還真拿出一份計劃書交給王學謙。

  王學謙溫和一笑:“月笙,我沒有時間看,會場上簡單扼要的說一下內容。”

  “這是政府同仁群策群力…”

  杜月笙說道這里的時候,心頭激動不已。或許別人感覺不到,杜月笙卻非常清晰的能夠感受到王學謙改變對他的稱呼,從杜先生,到杜老板,到現在的月笙。直到剛才,王學謙才把他當成了自己人看待。

  楊度的這份計劃書送的太及時了。內容很多,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杜月笙在路上記了不少,可還是記不住太多的東西。畢竟是喝過洋墨水的楊度,眼界足夠寬。尤其是他能夠從王學謙的一貫作風中找到切入點,知道這位的喜好,并應景地寫了這份計劃書。

  內容包括,運輸業、制造業、儀表儀器等領域…包括很廣泛。但是核心內容卻是拆分江南制造局。

  上海工業,在民國政府手中的,能夠數的上的也就只有制造局了。整個制造局幾乎包括整個老城區周圍的大片區域。包括眾多工廠,幾乎涵蓋了機器制造、機械加工、兵工廠、造船廠…在原本的規劃之中,也就是李鴻章時代,制造局是作為工業典型來捧起來的,集合了兩江大量的人力財力,甚至動用國庫的資金搭建了框架。

  可是整個制造局過于臃腫,人浮于事的事情很常見。楊度的計劃就是拆分制造局,將兵工廠獨立拿出來。

  然后將船廠,機器制造廠改建成為發動機制造廠…用于民用,別的不用說,就是一點,讓工廠和工人都做事,不能繼續吃政府財政。而且,因為長期缺乏足夠的資金,制造局除了兵工廠之外,其他工廠都面臨著大量人才流失,很多人看不到希望,就離開了制造局。尤其是盛宣懷死后,整個制造局面臨分崩離析的狀況,很多工廠徒有其表,機器都快生銹了,也沒人管。可不久之前,政府收回了制造局的管理權之后,發現了這些問題。

  楊度雖然不懂經營,但是他懂政務,他明白一個道理,做生意和做事一個道理,人要圍著事轉,才能紅火。

  這是大手筆,普通人根本就想不到,想到了也不敢對制造局下手。因為根本玩不轉,也玩不轉。王學謙以前沒有時間去兼顧制造局的問題,不過杜月笙提出來了,覺得還真的提起了興趣來。浙軍在寧波建有兵工廠,并不依賴于制造局。

  實際上,制造局的兵工廠制造的武器并不好,至少已經落后歐洲一到兩代。

  可武器不好,彈藥還是好的,在民國還是很暢銷的。

  所以,制造局內只有兵工廠還能掙錢,也就是兵工廠養著制造局這個龐大而臃腫的機構。杜月笙一經提出,立刻就開拓了思路,有點侃侃而談的意思:“在資金方面,銀行貸款一部分,還有就發行股票,就能夠解決資金的問題。制造局船廠原本的設備,基本都能用,增加一些新設備之后,能夠滿足絕大部分長江航運的船只建造。制造局其他的工廠也可以沿用這種方式改造。”

  杜月笙見大家都在聽他說,也自信了起來:“當然改造整個制造局是一個費時費力的大事。總的資金沒有500萬拿不下來,但是可以分成幾個步驟,一步步來,那么需要的資金量就不那么多了。而輪船工廠就是其中最可能短期產生利潤的工廠。”

  “其實大家恐怕不知道,長江航運大有可為啊!長江上航運的輪船,制造起來難度不大,但是需求量不小。”

  杜月笙夸張的語氣,看著有點好笑。不過,他說這話確實有底氣,他本來就是大達輪船公司的老板,經營著江淮航運的諸多生意,對于長江航運也有所了解。之所以這么說,主要還是他的輪船公司在長江下游做生意,而中上游的生意他接觸不到。

  直到前不久,一個人的拜訪讓他看出了長江航運需要大量的輪船。

  不管是客輪也好,貨輪也罷,都大有潛力可挖。四川的物資很難運出來,連人想要出川也很困難,因為三峽的原因讓出川等同于冒險。重慶到宜賓的航線以前一直被日本人壟斷在手里,可是一個人想要打破這種局面,這個人就是盧作孚。

  杜月笙繼續說著他聽到的見聞:“試想一下,一條輪船,經營的航線也不長,主要以客運為主,但是一年就能掙出一條輪船的錢來。這就是四川,不僅如此,四川還有大量需要外運的物資,加上從沿海入川的物資也無數,可能給大量小規模的輪船運輸公司創造機會,打破英國和日本在長江航運上的壟斷地位。”

  雖說是拾人牙慧的東西,但在杜月笙的口中說出來,語調鏗鏘有力之下,仿佛展開的是一副展望未來的長卷。

  眾人眼神一下子變了,杜月笙說的可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陳炯明眼神古怪地看著不可一世的杜月笙,心頭掀起翻天巨浪,他竟然被一個流氓,在施政的才能方面打敗了!

  別人說不出來,可王學謙知道造船業要發展,就需要船舶制造的訂單。而運輸業想要發展,就不得不打破原有的長江航運的格局。王學謙沉默了幾秒鐘,鄭重地開口道:“好!”

  “很好!”

  能夠從王學謙口中得到一點肯定都很難的官員們,就算是懵懂于航運和他們的遙遠距離,不亞于飛鳥和魚的距離。但是王學謙如此不吝辭色地表達內心的喜悅,大部分人還真的第一次看到。

大熊貓文學    大世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