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301 引蛇出洞

  選定一個好的空襲目標這可不是個簡單的活兒。因為紅海軍可選擇的目標實在太少了。紅海軍可打擊的目標有三個——德意日軸心。但是這三個目標中日本和意大利首先就得排除,日本那邊就不說了,紅海軍太平洋艦隊弱得更渣渣一樣,去挑釁聯合艦隊就是作死。至于意大利,黑海艦隊也出不了黑海,而北方艦隊又離得太遠,自然也得排除。

  所以實際上紅海軍能攻擊的目標就只有德國海軍。但是現在的德國海軍除了潛艇,有多少值得一提的目標?卑斯麥已經被干沉了,提爾皮茨則龜縮在挪威的峽灣中不好下手。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號兩艦都被皇家空軍擊傷,還處于維修當中。除了這三艘大艦,德國也就剩幾艘希佩爾級重巡洋艦了,但是重巡實在是不夠看的,怎么看都有點用屠龍刀殺雞的感覺。

  除去空襲德國的海軍目標之外,也不是不可以打陸上目標,但是這個活兒空軍就干得不錯,完全不需要紅海軍幫忙。而且就算去幫忙也不出彩,只能算錦上添花。

  一番籌謀之后,李曉峰最終圈定了兩個目標,第一個就是德國海軍的潛艇基地及相關設施,第∟二個還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提爾皮茨號。只有這兩個目標還算得上是夠分量。

  不過要空襲這兩個目標也不容易,先說潛艇設施,為了讓寶貴的u艇在盟軍的狂轟濫炸中生存下去,德國人可是不惜工本的興建了大量堅固的u艇洞庫。比如說漢堡的“易北河二號”、“芬克二號”,赫爾格蘭島的“北海三號”以及基爾的“基利安”、“康拉德”和不萊梅的“瓦倫汀”、“大黃蜂”。甚至在侵占了挪威之后。利用挪威獨特的地理條件還興建了“布魯諾”、“多拉一號”、“多拉二號”。這些還是在紅海軍力所能及的打擊范圍之內的潛艇洞庫。在法國的布雷斯特和諾里昂、圣納澤爾德國也有潛艇基地和洞庫。

  而且請注意,對這些洞庫德國人是不惜工本的,其防御力是相當可觀的。就拿漢堡的那個比較小的只能并排容納三艘u艇的“易北河二號”洞庫來說,其堅固程度都是喪心病狂的。

  1945年3月8日,皇軍空軍出動了超過三百架轟炸機對漢堡港碼頭區進行轟炸,投下了約1000噸炸彈。然后3月底皇家空軍再次出動450架轟炸機投下2200噸炸彈,將霍瓦爾德斯工廠廠區幾乎夷為平地,但處于同一區域的“易北河二號”洞庫卻基本算毫發未傷。

  不死心的英國在4月8日再次卷土重來。又一次出動了400架轟炸機集中全力轟炸“易北河二號”洞庫,可結果呢?僅僅將洞庫船塢入口的升降鋼門震落,而洞庫的主體結構依然完好。到二戰結束時“易北河二號”里依然儲藏著四艘21型潛艇和兩艘7c型潛艇。

  請注意,這還僅僅是其中規模不算大的“易北河二號”,而德國本土最大的u艇洞庫“芬克二號”則更加強悍。1945年4月9日,皇家空軍17架蘭開斯特攜帶15枚重達五噸的高腳櫥和兩枚重達十噸的大滿貫專門沖著“芬克二號”而去。

  在這次轟炸中,17枚炸彈中的六枚擊中了“芬克二號”,雖然洞庫頂部被炸穿,但是洞庫整體結構依然完好,沖擊波僅僅是造成洞庫內的23型潛艇輕傷!

  你要知道這可是高腳櫥和大滿貫炸彈。炸提爾皮茨都跟玩兒一樣,但是對付這些堅固的洞庫卻有些受阻。可見德國人施工材料用得多實在了。

  對紅海軍而言,要想轟炸這些堅固的洞庫,就不能比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航做得差。要么出動幾百架轟炸機來地毯流,要么就上超重型炸彈點殺。但是讓紅海軍郁悶的是,航空母艦不具備上述能力,如今紅海軍總共能出動的也就是5艘航母,加一塊也湊不出幾百架轟炸機,而且請注意ro2和ro3最大載彈量有限,帶不動五噸或者十噸的炸彈,也就是說紅海軍打擊這種異常堅固的目標是能力不足的。

  要不咱們就別炸u艇洞庫,還是對付提爾皮茨得了?不過實話實說,提爾皮茨也不好對付啊!

  到不是提爾皮茨防空能力很強大,眾所周知二戰中德國戰艦的防空能力就是笑話,真正讓提爾皮茨變得難以對付的是其藏身于獨特地理環境。

  此時,提爾皮茨號藏身于挪威特隆赫姆24公里之外的法藤峽灣。這處峽灣水面寬約12公里,三面包夾在峭立的崖壁之間。而且提爾皮茨號所下錨的位置,正處于北面崖壁的正下方,在崖壁上和四周圍布置了海量的高射炮和防空氣球。

  實際上皇家空軍在1942年1月進行的“加油行動”就被證明,提爾皮茨號很難攻擊。在那次行動中16架轟炸機中僅僅有兩架飛抵了挪威海岸線,找了半天沒有發現提爾皮茨的蹤跡之后,胡亂找幾艘船舶投下炸彈就返航了。之后不死心的皇家空軍又試了幾次,但是結果都很不理想。

  可能有同志要說,既然水平轟炸和俯沖轟炸不行,那就上魚雷吧。很可惜魚雷也不行,因為在提爾皮茨號附近圍了一圈反潛網和防雷網。當年皇家海軍派x級袖珍潛艇前往突襲時,差一點就功虧一簣。

  李曉峰很清楚,當前的情況下,想要通過空襲摧毀提爾皮茨號無異于是癡人說夢,那提爾皮茨號是不是就沒辦法解決呢?某仙人不這么認為,他還是想出了兩種辦法——一種是技術性的解決方案,另一種是戰術性的解決方案。

  先說技術性的方案吧。這也是從三十年代開始李曉峰一直在強力推動的方案,那就是導彈。具體的說就是反艦巡航導彈。進入1941年后,后來被稱之為p1的反艦導彈研發速度是陡然加快了。而且因為空軍的加入。在關鍵電子設備研制的的投入上大大加強。到1942年五月份。小直徑的圓錐掃描雷達已經拿出了成品,雖然可靠性和體積依然偏大,但總算是解決了有無問題,反正勉強也是能夠使用的。

有了雷達還是不夠的,另一個困擾蘇聯導彈工業的重大問題就是發動機,當時研發部分拿出了三套方案,一套是利用現有活塞發動機的常規

大熊貓文學    天兵在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