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十一年四月,當來自波羅的海的春風席卷挪威奧胡斯灣時,由荷蘭和瑞典組成的聯合艦隊駛抵丹麥近海。(小說)
瑞荷聯合艦隊擁有五艘二等戰列艦,十五艘三等戰列艦,以及三十艘四等戰列艦,和大批護航的巡航艦和護衛艦,艦只總數超過七十艘。
如此龐大的艦隊是荷蘭和瑞典準備報復丹麥背信棄義襲擊瑞典軍的,剛剛全殲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荷蘭海軍,那種不可一世的態度,藐視歐洲各國海軍。在全歐洲各國海軍都鄙視荷蘭海軍這個暴發戶的同時,荷蘭海軍以高調姿態,代替英國和法國出面,希望在打擊北歐第一海軍強國丹麥海軍之后,能夠真正被歐洲各國海軍承認荷蘭海軍已經不再是籍籍無名的,而是即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后最強海軍。
盡管瑞典海軍上下鄙視荷蘭海軍這個走了狗屎運的家伙,但是為了能夠打敗丹麥海軍,挽回陸上局勢,原本作為北歐第一強國的瑞典不得不看荷蘭人的臉色,極力討好荷蘭海軍,在整個聯合艦隊當中,瑞典海軍充當下手,將指揮權交給了荷蘭指揮官。
四月九日,荷蘭——瑞典聯合艦隊駛抵奧胡斯灣,強大的聯合艦隊不由分說,看到丹麥船只便開炮,進而炮擊丹麥奧胡斯城。
炮擊持續了六個小時,丹麥海軍一直沒有露面,由得敵艦在丹麥的家門口耀武揚威。
傍晚時分,整個奧胡斯城北部沿海地區一片火海,碼頭、船只盡皆被擊沉,烈火炎炎焦天,濃煙遮天蔽海。
而此時,丹麥海軍正在距離奧胡斯灣東北一百里外的薩姆斯島附近住泊。
丹麥海軍上將皮爾卡特一直保持通訊沉沒,不管奧胡斯灣如何被敵人肆虐,他都無動于衷,并命令丹麥海軍官兵不停的用沙袋捆綁戰艦各個要害部位。
丹麥海軍官兵上下極度的氣憤,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敵艦炮擊,想到自己的同胞被敵人的炮彈炸得血肉橫飛,他們就掩飾不住心中的巨大仇恨。
而皮爾卡特上將看到這種情況后,心中十分得意,他知道他的士兵已經被激怒了,士氣正在狂飆。
反觀荷蘭瑞典聯合艦隊,見丹麥海軍龜縮不敢出來應戰,自以為對方害怕了他們。尤其是荷蘭海軍上下,剛剛消滅無敵艦隊的狂傲表露無遺,認為全世界海軍就他們荷蘭海軍老大,無人敢鋝其鋒芒。
這種情況下,雖然瑞典海軍官兵上下有些擔心,但還是被荷蘭海軍所感染,漸漸的高傲起來。
炮擊持續到了晚上九點,看著奧胡斯小城一片火海,瑞荷聯合艦隊上下一片歡騰。
很快,瑞荷聯合艦隊的艦載炮彈和火藥消耗掉了三分之二,雖然他們狂傲,但是野不得不停止炮擊,準備退回哥德堡補給彈藥。
就在瑞荷聯合艦隊掉頭撤退的時候,丹麥海軍行動了。皮爾卡特率領丹麥海軍主力,攜帶大批的單桅縱帆船,離開薩姆斯島,在西蘭半島附近海域設伏,等待瑞荷聯合艦隊返航。
晚上十一點左右,瑞荷聯合艦隊駛抵西蘭半島以西三十海里左右時,由于是月缺時令,夜色下能見度不足兩百米。已經進入瑞典領海的瑞荷聯合艦隊放松了警惕性。
這時,丹麥海軍使用超過一百三十艘單桅縱帆船,攜帶大批的火藥、硫磺、火油等易燃易爆之物,將縱帆船改為快速縱火船,從正面直接沖向瑞荷艦隊。
由于縱帆船速度極快,幾百米的距離很快就沖到瑞荷艦隊前軍艦隊近前。瑞荷聯合艦隊發現不明敵艦隊靠近時,顯得有些慌亂,急忙向聯合艦隊指揮官埃門中將報告,等到埃門慢慢騰騰的來到甲板上時,丹麥海軍的快速縱火船前面的尖刺已經深深的撞擊到了瑞荷艦隊戰艦身上,緊接著轟然爆炸,烈火沖起幾十米高,火焰四射,頃刻間點燃了瑞荷戰艦的斜桅桿和風帆,進而大火一發而不可收拾,沿著復雜繁多的繩索燃燒,很快蔓延到前桅,接著是主桅、后桅,旋即整艘戰艦陷入一片火海。
風帆戰艦最大的弱點就是風帆和繩索,極其害怕被敵人火攻,一旦著火,除非天降大雨,否則就等著被燒毀。
埃門大驚失色,眨眼間他的前鋒艦隊便陷入一片火海當中,長達十幾里的海面上,到處都是敵人的縱火船,烈焰沖天,照亮了數里內的海空。
如此近的距離,如此龐大的縱火船隊襲擊,埃門知道無法從正面穿過去了,情急之下急忙命令全艦隊轉向北,卻忘記他還沒有發現丹麥海軍的主力。
埃門依然按照傳統縱火戰斗的方式,估計丹麥海軍主力在縱火船的后面。
然而,恰恰相反,皮爾卡特上將已經算透了埃門的心思,把丹麥海軍主力拜在了北方四里之外,等待埃門自己往炮口上撞。
半個小時后,瑞荷聯合艦隊掉頭,正好撞到了丹麥海軍主力艦隊的炮口上。
夜色下,丹麥海軍排成一字大縱深隊形,以側舷對準敵艦,在不足百米的距離上開火。
頓時,整個海空一片紅光閃爍,瑞荷聯合艦隊遭到重創,很多戰艦在不到五分鐘時間里便被打成了篩子,不是被烈火焚毀,便是被海水倒灌沉沒。
埃門的旗艦在第一時間便被丹麥海軍第二分艦隊的火力齊射給打殘了,如果不是埃門跑得快,急忙從小艇上逃走,恐怕就跟旗艦一并葬身大海了。
瑞荷聯合艦隊的旗艦被擊沉后,聯合艦隊沒有了指揮,在丹麥海軍的猛烈攻擊下,其余各艦紛紛四散奔逃。
戰至第二天中午,瑞荷聯合艦隊只有瑞典海軍的五艘戰艦逃了回去,不可一世的荷蘭海軍全軍覆沒。
西蘭半島海戰以丹麥海軍大獲全勝而告終,這在歐洲海戰歷史上被重重的寫下了一筆,因為剛剛登上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荷蘭海軍竟然被丹麥海軍干掉,雖然荷蘭海軍只是損失了一支分艦隊,但是這次海戰對于荷蘭海軍的威望來說,無疑等于被狠狠的刪了一個耳光。
丹麥海軍一時間名聲大振,威震北歐,一時間英國和法國海軍深感憂慮。
然而,就在丹麥海軍取得大勝之際,憋屈的荷蘭海軍和瑞典海軍聯合艦隊在六個月后重新組建起來,并再次開赴波羅的海尋求跟丹麥海軍決戰。
皮爾卡特雖然慎重,但是依然跳不出人性的高傲,在第二次面對重新組建起來的瑞荷聯合艦隊時,他顯得有些自負,放棄了之前的戰術,轉而跟瑞荷聯合艦隊正面交鋒。
結果,在沃爾丁堡海戰當中,丹麥海軍主力艦隊被瑞荷聯合艦隊堵死在港口內,激戰六天后全軍覆沒。
丹麥海軍的覆滅,再次掀起全歐洲各國海軍人士的驚嘆,人們對于最近歐洲的幾場大規模海戰感到了憂心。現有西班牙無敵艦隊被籍籍無名的荷蘭海軍全殲,再有丹麥海軍全殲瑞荷聯合艦隊,如今丹麥海軍又被重新組建的瑞荷聯合艦隊全殲,這種看起來幾乎不可能海戰竟然連續發生,不得不令各國海軍人士深思。
隨著丹麥海軍的覆滅,瑞荷聯合艦隊成功控制了波羅的海制海權,在德意志地區的瑞典軍隊得到了補給,免遭被神圣羅馬帝國全殲的危機。
同時,瑞典陸軍在瑞荷聯合艦隊的掩護下,成功從水陸兩路逼近丹麥本土,丹麥陸軍在對瑞典陸軍的戰斗上接連失利,最終在第二年春提出求和請求。
此時,瑞典的精力主要放在對神圣羅馬帝國的作戰上,由于法軍要求瑞典陸軍配合攻擊神圣羅馬帝,荷蘭需要法國陸軍的支持,因此瑞典不得不看荷蘭的面子,結束跟丹麥的戰爭,轉而配合法軍在德意志地區作戰。
這樣的三角牽制關系下,瑞典接受丹麥求和,并于次年六月簽署了《哥本哈根合約》,丹麥退出歐洲戰場,承認瑞典在北歐的軍事地位,使得瑞典成為北歐第一強國。
丹麥退出一次世界大戰,使得瑞典和法國在北歐戰場上壓力大減,神圣羅馬帝節節敗退,漸漸的失去了德意志地區大片領土,瑞士等公國先后獨立,大大打擊了神圣羅馬帝國的勢力。
西班牙帝國在陸上的戰爭同樣節節敗退,自從法隊全殲了西班牙最精銳的弗蘭德軍團之后,西班牙陸軍便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士氣低迷,戰力大減。
反而法國陸軍士氣高漲,在收復國土的過程當中,法軍越戰越猛,漸漸掌握了對付西班牙陸軍的戰術方法,橫行歐洲兩百年的西班牙大方陣戰術宣告壽終正寢。而西班牙陸軍缺乏應變能力,在失去大方陣戰術之后,無法組織起新的戰術應對,結果在接下來的戰斗當中,被法軍打的非常慘。西班牙陸軍漸漸失去歐洲的霸權地位,荷蘭的獨立戰爭令西班牙陸軍有心無力,法國陸軍漸漸成為歐洲第一陸軍,開始了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時代。
西班牙海軍淪為歐洲二流海軍,從墨西哥、巴西和地中海調回來的艦隊僅僅能夠維護西班牙本土的領海,只有防御能力卻沒有進攻能力。陸軍從法國本土和荷蘭本土被打了回來,同樣只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力。
而偏偏雪上加霜的是,西班牙帝國在美洲的殖民地正遭到更加強大的中華帝入侵,墨西哥被占領了三分之二領土,中華帝國北美派遣軍打到了墨西哥城下,拿下墨西哥城是早晚的事情。在南美,中華帝國南美派遣軍同樣打到了利馬城下,秘魯、格蘭納達等殖民地岌岌可危,西班牙帝國陷入了全面崩潰的邊緣,就好比當年的羅馬帝國一樣,眼瞅著就要被瓜分了。
在北京的西班牙帝國使團在跟中華帝國的談判當中,一點談判的籌碼都沒有,中華帝國禮部直接要求西班牙政府放棄墨西哥、秘魯和新格拉納達殖民地,并承認中華帝國對菲律賓的占領合法,這等于直接割斷了西班牙帝國的大動脈。如此談判令西班牙特使大病了一個禮拜,只得派人返回西班牙請示,但在這期間,中華帝國并沒有放棄軍事行動,美洲殖民戰爭照舊。
神武十一年夏秋之際,帝國的天災終于少了很多。雖然四川府和山西府的余震不斷,但破壞威力已經大大減小,當地政府成立了多家水泥廠,用鋼筋水泥建筑來造房子,使得當地老百姓的房屋具備了抗震標準,不用再擔心地震帶來的房屋倒塌問題。
隨著帝國的鋼筋水泥工業還在起步階段,成本依然很高,但是帝國國民的支付能力還是可以應付得來的。帝國政府每年都要投給地震災區大筆的賑災款,卻一直解決不了問題。有了鋼筋水泥式房屋之后,給帝國省去了大筆的賑災款。而地方政府將這筆資金投入支持當地鋼鐵水泥企業,控制他們的價格,讓老百姓可以消費得起,即保證了賑災資金的實際作用,又帶動了地方經濟,一箭雙雕。
同樣,進入神武十一年后,各地的洪澇災害也大幅度降低,帝國政府大把大把的金錢投入到水利工程上,全國各地江河湖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其筑起高壩和水庫,沿岸植樹造林,使得大小河流泛濫的時間和規模都有所好轉。雨季危害減小,旱季水庫依然可以保證農田用水。
小河小湖治理好了,流入大河大江的洪水便小了。像黃河、長江沿岸百里,除了港口外,全部遷走了居民,實行植樹造林,這使得黃河、長江每兩年泛濫一次的歷史就此結束。
按照帝國政府工部和水利部官員們的計算,再這樣大規模治理二十年,將徹底結束中華帝國河流泛濫成災的歷史,還帝國子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不再擔心洪水泛濫,江河斷流等災害發生。
在沿海地區,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依然不斷,帝國政府對于臺風和暴雨無法控制。但是帝國政府在臺風海嘯多發區大規模修筑了防浪堤和防護林,并集中了全國各地氣象分析師們,將各地每天每時每刻的氣候進行了記錄和匯總。由于氣候在季節變化上基本上都比較固定,突發況很少。帝國的工作者們將各地每天的氣候全部記錄了下來,經過十年的記錄,已經總結出了各地區的氣候變化規律。這樣一來,每年每天每時可能會有什么樣的氣候變化,當地政府都會及時通報給當地老百姓,雖然比不上后世的天氣預報準確,但是十之預測是準確的,這樣一來,帝國沿海地區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災難天氣預警機制,使得帝國國民的安全感大增,挽回了八成以上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也大大提高了國民對帝國政府的優越感,更是給帝國中央財政減輕了很多的財政負擔。
這一切的小小細節,最終匯總到整個帝國層面上來,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成果。
當然,中華帝國神武大帝鄧浩楠心中明白,小冰河時期已經到了末期,自然災害本身就開始減弱,加上帝國政府的精心努力之下,這個國泰民安的時局是正常的。他心中高興的是,這一切的成果,最終都被全國老百姓們歸為他這個皇帝的英明神武,這種自豪感讓他十分欣慰。
做一個昏君容易,但作為一個明君,偏偏還是在這個小冰河時期做到國泰民安的明君,他鄧浩楠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帝國一切都走上正軌了,天災在神武十一年讓鄧浩楠明顯感覺到減少了很多。一直以來,鄧浩楠每天都要處理上百件事情,這還是在內閣解決了數萬件小事情之后的。如今鄧浩楠每天幾乎最多處理四五件事情,還是內閣怕皇帝閑的蛋疼,故意留給他的。
鄧浩楠有了很多閑工夫,白天郊游打獵,順便督促一下皇家園林建設,以及皇陵修建細節,沒事兒微服出宮看看,體驗一下民間樂趣。到了晚上,鄧浩楠便全力進行造人工作,后宮三千佳麗雖然任由皇帝采摘,但鄧浩楠還是將精力放在他現有的六個妃子身上。
神武十一年,神武大帝有子嗣二十五人,其中皇子十三個,公主十二個。
皇后生皇長子國安(皇太子)、皇五子國仁(仁親王)、皇九子國信(信親王),皇三女靈惜公主、皇六女淑萍公主、皇十一女甜香公主;
淑妃生皇三子國忠(忠親王)、皇七子國孝(孝親王),皇十二女媚怡公主;
端妃生皇四子國義(義親王)、皇十三子國平(平親王),皇五女恪靖公主、皇十女靚晴公主;
香妃生皇五子國智(智親王)、皇十一子國泰(泰親王),皇九女晶婕公主、皇十一女麗蓉公主;
蕭妃生皇六子國禮(禮親王)、皇八子國純(純親王),皇長女夕顏公主、皇四女娜美公主、皇七女樂平公主;
宸妃生皇二子國興(興親王)、皇十子國勉(勉親王),皇二女碧蓮公主、皇八女端靜公主。
由于神武大帝對于妃子懷孕、生產,以及幼兒成活、成長的關心程度非常高,來自后世的先進家庭奶爸思想的幫助下,加上鄧浩楠自己提煉了一些抗生素藥物,使得他的子嗣未出現出生就夭折情況,當前二十五個子女全部成活。不過,其中有好幾個子女身體十分單薄多病,未來能否長大成人,一切還得看老天的安排,鄧浩楠只能近人事聽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