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章 狙擊

看文件的前幾頁,祁連山以為梁遠要組建一家香港本地的一流傳媒。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文件的第一頁很正常,梁遠計劃把《維多利亞灣區日報》收購之后,將報社原本的主要業務亞洲經濟、股市分析、本地股評等方面的內容繼續加強,除此之外,報社還將增加港島新聞、娛樂、時政等三方面內容。

  待到把新企業的組織構架描述完畢,翻到成立新企業在香港的目的時,祁連山是真的被驚到了。

  狙擊香港,做空怡和,打壓股市,收購置地。

  梁遠把成立傳媒企業的目的寫得非常簡潔、非常直白。

  祁連山舉家遷至香港已經兩年整,三年頭,已經對香港本地企業和富豪商圈非常的了解。

  早年間的香港,完全是怡和、太古、和記黃埔、會德豐四大英資洋行的天下,除了港府預留的公地,這四家洋行掌握著香港80以上的可開發土地,掌控著香港的電力、煤氣、地面交通、海上航運、空中航班、食品供應、商業零售、醫療、金融等等。

  雖然自七十年代起,隨著包玉剛,李超人、霍英東等華人財團崛起,和英資四大行之間不停息的內斗,四大洋行中的和記黃埔和會德豐分別被李嘉誠、包玉剛攬入懷中,香港經濟不再是英資一統天下。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怡和系遷冊之前,英資企業依舊占據著香港經濟一半以上的份額,單單怡和系一家的資產就足以蓋過被李、包兩人收購的和記黃埔、會德豐兩家聯合。

  怡和洋行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東印度公司時期,在怡和的正式歷史上,怡和洋行是蘇格蘭裔英國人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馬地臣于創立于1832年在中國廣州創辦。

  彼時的中華正處于滿清時代,怡和洋行成立之后參與到對華的鴉片貿易之中,民族英雄林則徐在1839年實行禁煙時。怡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游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

  可以說怡和洋行對香港早年的存在與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稱。

  直到1872年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怡和才放棄了萬惡的對華鴉片業務。之后怡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茶葉、生絲、紡織品、面粉等貿易外。怡和開始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航運、銀行等行業,開始了集團的多元化經營。

  1876年怡和在吳淞興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亦安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設備。1912年,怡和正式在吳淞設立整個集團的總部。此時的怡和已經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英資財團。

  共和國立國之后,怡和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資產及生意被收歸國有。1954年,共和國掀起公私合營的浪潮之后,怡和將集團總部遷回香港。

  1961年怡和系相關企業陸續在香港上市,只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時間,怡和在香港發展成擁有七、八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資產接近七百億港元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步入八十年代之后。隨著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香港回歸祖國的前景已經明確,對共和國政府持有敵意的怡和開始將旗下企業的資產抽離香港。

  1984年,怡和將公司駐冊地點由香港遷往百慕大。為將集團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倫敦做準備。

  可以說,若沒有怡和系企業的撤離在香港騰出發展空間,后世那位華人第一富豪崛起的時間和代價將大大的增加。

  無論經商還是打仗,凡是涉及到撤退一般都伴隨著代價和損失,怡和撤資香港的步伐雖然堅定,但受限于資產規模過大和經濟周期的規律性波動也損失慘重。

  在梁遠被丟進這個世界之前,八十年代初期那段全球性的經濟低谷中,怡和分別向李超人和李兆基出售了旗下的兩間上市公司——香港電燈和中華燃氣以改善整個集團的現金流。

  出售掉電力和天然氣的業務之后,怡和在港島的業務包括金門建筑、香港空運貨站、怡中機場服務、香港貨柜碼頭、惠康超級市場、711便利店、美心飲食集團、怡和太平洋保險、投資銀行等,員工數量接近十萬人。

  眼下經過瘦身的怡和旗下還有香港置地、牛奶公司、文華東方酒店、怡和策略、怡和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集團企業的市值超過500億港元,依舊是香港頂尖的大財團。

  500多億港元換成美元超過65億,不算怡和系在英國本土、美國、東南亞等地企業,單單怡和在港島這塊資產就不是此時的遠嘉可以撼動的。

  由于cmb宇航的注資是階段性的,第一筆一點五億美元的注冊資金,梁遠挪用了香格里拉電氣的海外銷售回款,使得梁遠手頭能動用的資金維持在六億美元,除此之外遠嘉自身再無任何籌集現金的潛力。

  在祁連山看來,用六億美元去收購至少65億美元的資產,這已經不是蛇吞大象能形容的了,除了梁遠沒人能冒出這種近似于瘋狂的念頭。

“十年前,被譽為香港經商第一人的李嘉誠,領導市值十一億港元的長江實業收購了市值六十億港元的和記黃埔,被譽為香港開埠以來最經典的小魚吃大魚。”祁連山停頓了一下  “在和記黃埔主動配合無人反擊的情況下,長江實業直到三年前才徹底完成整合,大少若想收購怡和,難度將數倍于長江實業收購和黃,除非大少能控股怡和,否則現在控制怡和的凱撒克家族必將拼死反撲。”

  “一年之前,李嘉誠聯合中信集團的賈效升,加上香港鄭氏兄弟動用了七十億港元打算趁著股災聯手收購香港置地,結果被凱撒克家族擊退,最后雙方簽下了七年之約的停戰協議,前車之鑒不遠大少一定要三思啊。”祁連山無比的說道。

  網絡壞掉了,網吧上傳的,明兒修好補之。

大熊貓文學    工業之動力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