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軍隊在虎賁郎將杜云思的率領下抵達了柳城,太守楊善會親自率領眾人出城迎接,城門口杜云思抱拳笑道:“大帥希望柳城不僅能拖住契丹人大軍,同時也能拖住高句麗大軍,我愿聽從楊太守調遣,眾志成城守住柳城。”
一萬援軍到來使楊善會徹底松了口氣,柳城的城池損傷不大,關鍵是守城兵力損失慘重,使他們無力再應對高句麗人的大舉進攻,而一萬生力軍的補充使守城力量重新得到了恢復。
楊善會連忙道:“請將士先進城休息,我再給將軍說一說守城情況。”
一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城內,但一萬軍隊并沒有休息,他們進入軍營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積極的戰備之中。
此時,柳城內一點也不冷清,李春帶著工匠和民夫在全力以赴地修復各種防御武器和設施,契丹人沒有帶走數萬根木頭成了柳城的戰利品,他們用這些木頭重新制作投石機和大盾。
另外,隋軍通守守城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他們知道哪種防御措施對阻礙敵軍進攻更有效果,所有將士都一致贊成使用蒺藜刺和毒簽陷足坑,這兩種陰毒的暗器就像夏天的毒蚊一樣讓人不勝煩擾。
李春和十幾名工匠為此發明了一種敞口式投石機,它可以一次將千余枚細小的蒺藜毒刺拋灑出去,拋灑的范圍很廣,在進攻時投出,更使敵人防不勝防。
另外,用干草捆燒毀攻城槌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都意識到火燒云梯以及攻城梯會同樣有效,為此楊善會專門命數千民夫負責準備這種干草捆,不僅干草,細小的灌木干枝也同樣易燃,在柳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枯死的灌木叢,里面再混合硫磺、火油等助燃物,使燃燒更加猛烈。
城墻上,楊善會陪同杜云思參觀城上的防御,只見一隊隊士兵在配合訓練破攻城梯法,二十人為一組,士兵們手執斧、叉、爪,一遍又一遍熟練地配合訓練,中間還不時有人倒下,這是模仿被箭射倒,這時就必須有人來替補中箭的士兵。
杜云思看得頗有趣味,這時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似乎隋軍士兵的披掛不一樣,一種是皮甲,另一種是明光鎧甲,但頭盔兵器全部一樣,他指著兩種士兵問道:“請問段將軍,為何兩支士兵披掛不同?”
旁邊陪同他參觀的段先達笑著解釋道:“皮甲是民團士兵,明光鎧甲是正式隋軍,兩者確實不一樣。”
杜云思很驚訝,這些民團士兵個個士氣高昂,動作勇猛,完全不像一般民團士兵那樣畏畏縮縮,或者無精打采,完全就是正式士兵的氣勢,這又是怎么訓練出來的?
另一邊負責民團指揮的盧赤峰仿佛明白杜云思的想法,淡淡道:“這些民團士兵是在和契丹軍隊血腥戰斗中訓練出來的,膽小懦弱的都陣亡了,相反,作戰勇猛的卻活了下來,若不是明光鎧甲不足,我肯定讓民團士兵都裝備起來,這場大戰結束后,這些民團士兵都可以轉為正式士兵。”
“原來如此!”
杜云思點了點頭,回頭對楊善會道:“我臨走時大帥對我說,這次保衛柳城,民眾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提出一視同仁的想法,也就是陣亡的民團士兵按照正式士兵撫恤,立功的民團士兵也要按照正式士兵犒賞,包括軍田獎勵,相信大帥在信中已經給太守說過了。”
“杜將軍不用擔心,我已經按照齊王殿下的意思寫軍報了,和杜將軍所說完全一致。”
楊善會一直沒有說話,他有心事,齊王只派了一萬軍隊來柳城,他很擔心會不會就沒有了別的軍隊,整個遼東的防衛都要他們來承擔。
“杜將軍,難道齊王殿下在遼東只打算安排一萬軍隊嗎?”猶豫了片刻,楊善會還是直接問出了自己的擔心。
這其實也是段先達和盧赤峰的擔心,他們兩人一起向杜云思望來,杜云思看出了他們三人的擔心,便微微笑道:“大帥考慮得非常周全,他知道柳城和契丹大戰已經削弱了很多,所以不會讓柳城再承受像契丹一樣的攻擊,我不瞞三位,這次來遼東一共有四萬軍隊,除了我來援助柳城外,還有裴將軍的三萬騎兵,他和我們的任務一樣,將西征的高句麗軍隊拖死在遼東的土地上。”
三人頓時大喜過望,裴行儼的三萬騎兵居然在遼東,那么柳城就安然無恙了。
清晨,一支百余隋軍騎兵組成的隊伍正沿著白狼水向東疾速奔行,這支騎兵裝備十分精良,每個騎兵配備了精鋼短戟和角弓,血鷹盔、明光鎧,橫刀、圓盾、鹿角號、飛狐爪、牛筋繩一應俱全,包括雄健的戰馬和厚實的羊毛毯,充足的干糧袋以及水壺。
對隋軍裝備的熟悉的人,一眼便可認出這是斥候騎兵,他們和正規騎兵最大的區別就在主兵器,當然鹿角號、飛狐爪和牛筋繩也是特殊裝備,但這些小物件不明顯,而讓人一眼看出區別的就是兵器不同。
正規騎兵使用戰槊,長一丈三尺,而精鋼短戟長只有五尺,重量二十斤,可以直接掛在馬鞍上,非常便于攜帶,也極為耐用,它便漸漸取代短矛成為了斥候騎兵的主戰兵器。
這支斥候騎兵隸屬于斥候軍第二營,由第二營郎將孫英親自率領,孫英是孫宣雅族侄,當年他活捉孫宣雅后被張鉉封為斥候旅帥,這些年已經積功升為鷹擊郎將,掌管五百斥候騎兵,這次保衛遼東戰役,他奉命率本營騎兵跟隨裴行儼的三萬騎兵進入遼東,負責執行一些特殊任務。
此時,孫英率領一百騎兵已經深入遼東,在燕城以西約八十里處,沿著白狼水東行,北方則是巍峨雄偉的醫無閭山,在山脈和白狼水之間是一片百里寬的平原,大部分被莽莽森林覆蓋,這里是前往遼水的重要戰略通道,也是高句麗大軍的必經之地。
這時,一名騎兵指著前方大喊:“快看,那邊有白煙!”
孫英也看見了白煙,他立刻勒住戰馬,觀察了片刻,白煙大約在兩里外,煙柱很細,不像是大規模軍隊,而且如果是大規模軍隊駐扎,那他們早就進入警備區,被埋伏的巡哨獵殺了。
但考慮他們隨時會遇到高句麗的前哨探子,孫英覺得還是慎重行事,他立刻喝令道:“第一火派兩名弟兄去看看,其余士兵進樹林暫避!”
騎兵調頭向北邊不遠處的樹林奔去,兩名騎兵則向遠處的白煙方向繞道而去。
樹林內,斥候騎兵都抓緊時間吃干糧喝水,這里剛下過雨,地面十分潮濕,戰馬則聚在一起悠閑地啃食地上帶著露水的嫩草,孫英坐在一棵大樹上,全神貫注地在一張地圖上畫著什么。
他這次來遼東的主要任務是調查遼東地區的居民情況,使西征高句麗無法在遼東得到糧食補充,他派出了二十支騎兵小隊分赴各地調查,而孫英本人則負責調查燕郡,到目前為止,他找到了十四個小鎮和村莊,但只有三個村子還有兩百余戶人家,其余十一個村莊都沒有人煙,所有平民都知道高句麗大軍即將來襲,紛紛響應官府號召,扶老攜幼去北平郡避難了。
這時,樹林外傳來馬蹄聲,一名士兵稟報道:“孫將軍,兩名弟兄回來了,好像有情況。”
孫英連忙收起地圖,快步向樹木邊走去,只見來五六名騎馬之人,為首兩人正是他派去調查情況的士兵,在他們身后是三名髡發男子,身穿黑色左衽長袍,圓領窄袖。
“是契丹人!”幾名士兵低呼起來。
“不要亂來,他們不是契丹人。”
孫英喝住手下,快步迎了出去,雖然這三人外貌很像契丹人,但契丹男子的服飾主要以灰色和土黃色為主,而只有一個民族喜歡將服飾染成黑色,那就是粟末靺鞨人。
兩名手下上前行禮道:“回稟將軍,白煙就是他們做飯時點燃,他們一共有百人,這三人便是他們的頭。”
三名靺鞨人連忙翻身下馬,為首一名年長之人上前躬身道:“參見將軍!”
他竟然說了一口流利的官話,孫英頗為驚訝,回一禮笑道:“你們是——”
“我們是靺鞨酋長突地稽的手下,小人叫蒙赤,奉酋長之命前去柳城報信。”
孫英恍然,原來是突地稽的手下,突地稽是粟末靺鞨首領,他們世代生活在扶余地區,后來被高句麗人不斷侵襲,突地稽被迫率部族向西遷徙,投降了隋朝,隋帝楊廣授他為金紫光祿大夫、遼西太守,將他的部族安置在柳城以北,突地稽曾率本族士兵跟隨隋軍進攻高句麗,并奪回了扶余城,高句麗戰役后他們便留在扶余,再后來就沒有消息了。
“你們去柳城報什么信?”孫英笑問道。
“回稟將軍,高句麗大軍已經渡過遼水,遼東危急,我們酋長希望柳城盡快做好防御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