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四十七章:風云變色

  推薦:巫醫覺醒。

  洛陽城里平靜如初,不過這曾經的天子腳下,卻是多了諸多的市儈之氣。

  商賈揮金如土,已成了所有人稱羨的對象,那些士族豪門,固然也有人羨慕,可是對于尋常平民來說,豪族畢竟距離自己過于遙遠,永遠高不可攀,可是富賈,在這個商貿興旺起來的洛陽城,卻是可以指望的上的。

  尋常人不可能成為士族子弟,除非下輩子投胎,可是尋常人卻能成為富賈,正因為如此,漸漸的,許多人都以做買賣為榮。

  風氣的改變,卻是不能掩飾神策府帶來的危機。

  這是茶壺中的風暴,外頭風平浪靜,可是在神策府這小小的密室之中,卻早已是驚濤駭浪。

  神策府必定有朝廷的人,誠如朝中也有不少神策府的人一樣,所以當秦少游定下了調子,許多人便感到窒息了。

  在許多的治所里,小聲的議論必不可少。

  “韋氏此番召殿下,或是包藏禍心,只是…殿下若是不去,韋氏必定震怒吧…”

  關東這邊,輿論掌握的倒是極好,從一開始,神策府的人便有意的將朝廷與韋氏切割開來,所以當朝廷有對神策府不利的圣旨,大家便自動的將這圣旨默認為乃是韋氏所頒,可若是有利的圣旨,則宣揚是朝廷的意思。

  這顯然是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套路,天子是不能反的,更不能懷有什么不滿,可是韋家就不同了,韋家你只要愿意,可以打扮成任何的角色,他們既可以是皇親國戚,也可以是名門望族,當然,如有必要,他們還可以是曹操,是王莽。

  “殿下若是不去。那韋氏若是搬弄是非,可若是去了,豈不成了文王禁錮于殷都?”

  文王是周文王,周國的勢力越來越大。引起了紂王的疑心,于是召周文王至殷都軟禁起來。

  于是便有人怒斥:“什么文王禁錮于殷都,殿下乃是朝廷的臣子,又非亂臣,這樣的話。說出去,不曉得的還以為別有所圖,無論如何,殿下不去,是有道理的,韋氏狡詐啊…”

  韋氏狡詐,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只怕往后,河南府的日子要難過了,卻是不知,撐得住撐不住。如今許多巨賈,也有些著急,都在四處打聽此事呢,諸公是知道的,買賣人嘛,最怕的就是時局動蕩,一旦動蕩,這買賣可就做不成了。”

  說到這里,許多人都是唏噓。

  這些神策府的官僚,與商賈集團的利益牽扯很深。

  而商賈集團的表現。卻顯然對神策府還要著急。

  這是要命的事啊,一旦鬧出什么來,或者是秦少游垮了,河南府有什么動蕩。他們迎來的就是滅頂之災。

  現如今的商賈,和從前的商賈可是全然不同的概念,以往的商賈,往往是以販運為主,所謂互通有無,有多大的錢。進多少的貨,從中牟利,即便是河南府有什么動蕩,那也無妨,就算貨物全部沒了,畢竟家里還有家底,撐過去,也就是了,而且若是遇到了什么災害,未嘗就不是什么好處,運氣好的,可以把貨物儲存起來,到時候奇貨可居,趁機可以大賺一筆。

  可是如今,商賈的模式已經徹底改變,更多的商賈從事生產,而生產,就意味著大規模的投入,這些投入,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一旦河南府出了什么情況,就意味著那數以十萬貫的工坊就要毀于一旦了。這…其實不是真正涉及到商賈根本利益的問題,而真正的問題在于,由于錢莊的出現,由于從商的門檻提高,想要投資工坊,想要把買賣做大,單憑一人的財力,是遠遠難以迅速積累財富的,因此,幾乎所有的商賈,早已拋棄了以往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模式,而是通過借貸,用更多的錢,去生更多的利。

  一個身家只有十萬貫的商賈,用自己的所有產業,去錢莊借貸二十萬貫錢財來,再將所有的錢全部投入到商貿中去,這是最稀松平常的狀況。

  因此…無數的工坊正因為這種模式,瘋狂的開始擴張,也使市場變得更加的繁榮昌盛。只不過…這樣的做法,同時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

  風險就是,一旦出現了任何亂子,自己投資了下去的工坊不能源源不斷的生利,這就意味著,自己的資金鏈斷裂,到了這時,等待他們的就是家破人亡。

  生產的商家如此,販運的商家又何嘗不是如此,想要賺更多的錢,生更多的利,那么就告貸,能告貸來的錢越多,收益就越大,這是一個極為理想的模式,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抗風險的能力大大的降低。

  如今…危機已經露出了端倪。

  各地的治所,那些個‘官老爺’們,都少不得有諸多商賈來問詢問,生怕當真出什么亂子。

  甚至已經有一些商賈,索性組織起來,在茶樓或者是商行,大肆抨擊韋氏了。

  這種抨擊,看上去是牢騷,可是某種程度,也是一種態度,他們固然還沒有權利,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力量,可是對于一切,想要撕毀他們的力量,天然的充當了秦少游走卒的角色。

  正因為商賈集團對于韋氏的不滿,近來許多的話本和書籍,便多了許多‘詆毀’韋氏的內容。

  自然,這種‘詆毀’,更多帶著隱晦,而偏偏,卻迎合了尋常百姓的胃口,沒了工坊,大家都沒有飯吃,或許在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商賈和匠人之間的矛盾會凸顯,可是在這個幾乎沒有選擇的時代,匠人們除了做工就是務農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最有利的一方。

  狄仁杰見狀,第一時間上了一道奏疏。

  這位仁兄很不甘于寂寞,在河南任通判的日子,似乎頗為瀟灑,這位鐵面閻王幾乎成為了河南府百姓的保護神,也使得河南作奸犯科之事銷聲匿跡,而如今,得知了河南輿情的狄仁杰,竟是在第一時間上疏,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抨擊韋氏。

  狄仁杰是個很較真的人,想當初,連武則天都敢罵,何況只是一個李顯,只是狄仁杰沒有罵李顯,而是直接指斥皇帝身邊出了小人,以至地方輿情紛亂,要請陛下自請君側。

  這篇奏疏…是神策府始料不及的,就在神策府還在琢磨著找什么理由拒絕朝廷相召的時候,萬萬想不到…原本想要大事化小的神策府,步調徹底被打亂。

  召秦少游入京,這是韋弘敏的主意,如今這位侍中,已經加封為越王,地位得到了鞏固,韋氏幾乎已經徹底站穩腳跟,那么接下來,自然該將矛頭對準秦少游了。

  本來韋弘敏還不急于出此下策,而之所以如此,問題的根源卻是出在了狄仁杰身上,此前韋弘敏為了安撫韋氏,提出借用狄仁杰為棋子,借以制衡神策府,可是誰知,這個狄仁杰制衡倒是制衡了,可是神策府那兒,非但沒有鬧出什么事端,反而因為一個狄仁杰,如今連官場和地方都變得純凈起來。

  秦少游表面上,會和狄仁杰偶爾制造一些摩擦,不過這種摩擦很有分寸。明眼人都知道,狄仁杰這個通判,沒有給神策府帶來災禍,反而使秦少游得到了莫大的好處。

  官府之間的損耗降低,百姓不再隨意被人凌辱,貪墨的現象已經大大的有所收斂,軍民之間的關系得以緩和,這河南府上下,可謂是海晏河清、安居樂業。

  韋氏不知是從哪里聽到了一些河南的消息,立即將韋弘敏叫去,直接罵了個狗血淋頭。

  韋弘敏是真的委屈,想當初,這個法子韋氏也是極為贊賞的,可是萬萬想不到,這轉眼之間,所有的干系又都推到了自己的身上。

  韋弘敏沒法子,思來想去,若是再不想出個辦法,韋氏當真要敲打了。索性,他選擇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召秦少游入京,秦少游,你來是不來,不來,就是抗旨不尊,來了,那么就用高官厚祿養在長安,不得讓你出長安一步,讓你做一個囚鳥。

  這幾日,韋弘敏一直都在觀察著神策府的動向,許多的消息也從關東那邊匯聚過來,他對尚書省中的事,沒什么興致,基本上絕大多數的事,都推給了自己的族弟韋安石。

  每日清早,三省的宰輔們,都要聚在一起,由韋弘敏主持,商討著近來天下發生的大事,韋弘敏如往常一樣,笑容可掬,可是等他輕快的拿起一份楊再思那兒遞來的奏疏時,韋弘敏的臉色,驟然變了。

  第一章送到。(

大熊貓文學    唐朝小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