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6章 常熟

  江南的雪遠不如北方的雪那般奔放,大片大片的雪花似鵝毛般的自天下降下來,滿世界盡是紛飛的雪花,茫茫白色籠罩著世界間的一切,所有的東西,都融入這蒼茫的白色之中,冬雪只使得古老的北京如披上一層新裝似的,北風正一陣緊似一陣的刮著,天很快便也黑了下來,慢慢的北京城內的街道上也沒了人影,只有那一片皎潔的白。

  羅圈胡同的翁府書內,身為兩朝帝師,一戶入主軍機,現任戶部尚書翁同龢正站在自己的書案旁,閑逸地寫著什么。他身穿一件灰色底隱花綢袍,美髯修長,風度翩翩,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經世大儒的氣質。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于天地,小用者,謀利計功。”

  翁同龢寫完最后一筆,緊皺著眉頭,端詳著這幅剛剛完成的手跡,似乎對最后一筆頗為不中意,甚至萌生了一種巨大的自卑感。

  他覺得自己在文字上,浸淫半生,苦心造詣多年,卻并沒有領略到其中的最高境界。直到那一年,他見識了曾國藩彈劾他的長兄翁同書的那道奏折時,才驀然發覺,原來文字的最高境界竟然是——殺人。而《參翁同書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

  想到李鴻章,他又看了一眼書案上的折子,唇角微微一揚閃出一道冷笑來。

  “是不能再讓他那般輕松了!”

  自語間翁同龢冷著放下手中的毛筆。

  “老爺,楊大人來了。”

  一個家仆在門外低聲稟報。

  “有請。”

  翁同龢隨口答了一聲,目光卻還是沒離開書案上的那幅字。

  過了一會兒,楊深秀跟在管家身后走了進來。見翁同龢在書案旁,并沒有施禮,而是徑直走到他身邊,同他一起欣賞起來。

  “大氣鼓蕩,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乾為神,坤為質,翁大人的字神質合一,深得乾、坤之大道。”

  楊深秀跟著評價道,

  “本朝諸名家,直突平原之上,與宋四家馳騁者,南園、道州、翁相而已。今日得見,確為至論吶。”

  雖說翁同龢未曾為相,可亦曾入軍機,楊深秀的這句“翁相”倒也恰當,而他的恭維讓翁同龢眉頭微揚,心下雖是暗喜,。

  “心手不能合一,以致最后一筆,竟成了敗筆,讓老侍郞見笑了。”翁同龢微微一嘆,把手書不屑地丟棄在書案上,隨后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陪楊深秀一起落坐。

  家人奉上茶,翁同龢便開門見山地說:

  “香濤在湖北禁煙事,你知道了嗎?”

  楊深秀點點頭。

  “豈能不知道,當初還以為會惹出些亂子,誰曾想會這般平靜。”

  楊深秀略微思忖了一下,看著翁同龢說道。

  “看樣子,這唐子然確實是可用之才,也不枉香濤兄于其保舉之恩!”

  翁同龢思忖了片刻,緩緩地說道。

  “原本,許多人都覺得香濤所言也是紙上空談,并無解決湖北操辦洋務財力不支之局,誰也未曾想到,不過只是在煙土上稍作文章,一年便可得銀三百萬兩!”

  三百萬兩,那是張之洞前日上來的折子上所言,禁煙一事行于全湖北后每年所得,別說是旁人,便是他這個戶部尚書都尋思著中樞能不能在煙土上作作文章。

  “僅武昌、漢口、漢陽三地,一月得銀便達十萬兩之巨!”

  提及湖北的禁煙,楊深秀不由喜形于色,十萬兩不過只是試行后禁煙局解交藩庫的銀子。

  “放之整個湖北,香濤兄所言三百萬兩怕是過于謹慎了!”

  “香濤謹慎也是當然,此時正值關鍵之時,萬萬不可大意。”

  翁同龢提醒楊深秀,然后又強調道。

  “現在那邊不知多少眼睛盯著湖北,只盼著那邊弄出些亂子,好往朝中遞折子。”

  翁同龢口中的那邊,指的自然是淮湘諸人,尤其是李鴻章一眾人等,他們正盼著湖北那邊若出什么禍亂來。

  楊深秀心知翁同龢的對李鴻章的敵意與成見,在朝中這更是人盡皆知之事,但卻還是笑著說道:

  “翁相,現在國家財力窘急,此等開源良法,若行之有效,地方必然群起而效之,翁相是多慮了!”

  “哎…”

  長嘆口氣,翁同龢緩緩地喝了一口茶,把話鋒一轉: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這邊要錢,地方上辦洋務也要錢,可銀子從那來?去年,先向天津的外國銀行借“洋債”100萬鎊,后來又續借銀3000萬兩,我這個戶部尚書,現在也是靠借債度日啊。”

  翁同龢不動聲色地接著說,

  “這不,湖北那邊鐵廠前兩個月,剛上過折子要銀子,水師那邊又遞折子要添造兩艘兵艦!”

  “水師?”楊深秀一時沒反應過來翁同龢的言外之意,不解地問道。

  “水師這幾年不是年年購艦嗎?…”

  “不錯。”

  翁同龢輕咳了一聲,意味深長地說道,

  “以北洋地居沿海,拱衛京師,圖自強即以固根本,自我主持戶部以為無不竭力籌維,北洋歷次報部銷案,多與例章不符,卻是一經奏準,均系照案報銷,并未拘于常格,可現在難啊,湖北的鐵廠、槍炮廠那邊也要銀子啊,若湖北鐵廠、槍炮廠建成,自不必再購械于外洋,海防固屬緊要,而鐵廠、槍炮廠亦要緊之事,…”

  聽翁同龢這么一說,再聽他的這么一聲長嘆,楊深秀才不得不佩服對方的老謀深算。

  眾所周知,北洋水師與其說是國家的,倒不是說還是李鴻章的淮軍,而與李鴻章素來有隙的翁相自然不待見其的水師,現在這理由不是現成的嗎?

  而之所以支持張之洞辦洋務,倒不是因為同為清流的關系,翁相支持張之洞兩江至少可以達成三個目的:一、從朝廷的角度而言,對李鴻章可以起到平衡牽制的作用;二、通過張之洞創辦的洋務對李鴻章創辦的形成掣肘,甚至控制;至于第三嘛,那就在皇上面前樹立起他翁同龢大公無私的形象。眾所周之,其兄之死總與曾國藩脫不了關系,而李鴻章就是當時的操刀之人,自然不能讓外界認為他是因私仇,這樣一番話說出來,自然是出于公心,定會使皇上刮目相看。

  想到這,楊深秀心下暗嘆之余,嘴上又稱贊道:

  “翁相深謀遠慮,我縱是日夜不眠也想不到這些。”

  翁同龢淡然一笑,既像說給楊深秀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海軍靡費數千萬當前已有所成,那些人辦了幾十年的洋務,又豈產出一根鐵軌、半塊鋼料?國朝之用全賴洋鐵輸入,鋼鐵尚不能自理,妄談自強之大道,簡直是荒謬之極!”

  似乎像是為了佐證自己所言似的,他接著又引用了《泰西策》中,英吉利、普魯士等國崛起時,鋼鐵于國家的意義,以印證自己所言非虛。

  “這也是沒有法子!”

  苦笑著,翁同龢又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神色。

  “這國家的銀子就那么點,左右兼顧最終左右不成,若是當年不把南北洋水師的款式集用于北洋,又豈有今日北洋之盛?這鐵廠、槍炮廠亦國之要務,現在水師已成,而辦洋務又是國之第一要務,不能不加以重視,雖說香濤那邊已經找到了籌款的法子,他的折子里也提出,今明兩年不過是緩步推行,不求有所成,但求穩其之局以謀將來,若不然,翁某又豈會這般為難。”

  “翁相所言極是,翁相所慮,非我等所能及!”

  楊深秀套用了一個最簡單的回答,作為刑部侍郎,這種事他不愿意摻和,亦不能摻和其中。

  “為官者,得罪人的事情總是不可避免的。”

  翁同龢看著楊深秀,意味深長的說道。

  “明日翁某將上奏皇帝,痛陳當前國庫之緊,請奏暫緩北洋購艦三年,到時候,還請儀村附議啊。”

  翁同龢的要求,讓楊深秀不禁躊躇著起來,表面上翁李二人的間隙是兩個人的,可眾所周知,他們一人代表皇上,一人則代表太后,甚至就連同翁相支持張之洞,也不過是想以其辦洋務為皇上張目罷了。

  翁李之爭,他尚鄒不起,更何況是帝后之急?可作臣子的又焉能置身之外,一進苦于無知的楊深秀心情頓時沉重起來。

  (新書上傳中,還望大家繼續支持無語,求推薦、求收藏!帝國的崛起讀者交流群:150536833)

大熊貓文學    帝國的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