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蔡國運、吳國瑞也驚聲呼叫了起來。
一卷竹簡被攤開放在桌子上。
竹簡由上百片長約二尺多,寬約2指的竹片編綴而成,每片竹片寫字一行,字是大篆,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
字非常美觀獨到,溫潤、華貴、空靈,用筆干凈利落,不用勾連和牽絲,這讓人聯想到弘一超然物外的行楷書法。
郭敬昌在雜項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曾系統學習過大篆。
郭敬昌將桌上的竹簡拿在手中,逐字逐句翻譯出來,”謂天宮夾鐘陰聲,其相生從陽數,其陽無射。無射上生中呂,中呂與地宮同位,不用中呂上生黃鐘,黃鐘下生林鐘,林鐘地宮,.......”
“這是樂經。”郭敬昌還沒將竹簡的內容念完,蔡國運已經大聲驚呼起來,因為太過激動,聲音都有些顫抖了。接著轉頭對陳銳急切地問道,“陳先生,這些竹簡都是真的?與這一卷竹簡同屬同一部書的竹簡還有嗎?”
蔡國運連續問了陳銳兩個問題,語速極快,可想而知,他此刻心里的激動。
陳銳點了點頭,說道,“這些竹簡都是真的,在與這一卷竹簡同屬同一部書的一共有305卷。”
說完,陳銳指著一張條案上擺放整齊的305卷竹簡對蔡國運說道,“這些竹簡都是。”
戰國至魏晉時代,古人的書寫材料是竹簡,用削制成的狹長竹片編綴成冊。由于,在一片竹簡上寫不了多少字,一部書的簡牘往往要裝了好幾車子。
古代人說的‘學富五車’,說的是念的書超過五部車子裝的簡牘。
樂經由305卷竹簡寫成,差不多可以裝四、五車了。
聞言,蔡國運不顧失態地快步走到條案前,拿起一卷竹簡,攤開,低頭看了一會,隨后抬起頭來,雙目圓瞪,臉上露出不可思議地表情,震驚地說道,“這些全部都是,沒想到在這里能看到傳承有秩的樂經全篇。”
要知道,先秦學術傳統久遠、深厚,先秦學術在六經。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春秋,其中就有樂經,樂經 是比周易、春秋還重要的學術。
后來的四書五經,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什么沒有樂經呢,是因為樂經亡佚了。
樂經毀于秦火,秦火之后,樂經已不流傳了,樂官只能演奏而不能講出理論。
在東漢時期,史學家班固就說,“古者以易書詩禮樂春秋為六經,至秦燔書,樂經亡,今以易書詩禮春秋為五經。
南朝沈約在宋書.樂志里也說:“及秦焚典籍,樂經用亡,漢興,樂家有制氏,但能記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
明白了樂經對先秦學術文化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重要性,就不難理解蔡國運的失態了。
事實上,不止蔡國運失態了,吳國瑞、郭敬昌以及楊天明、海釋之都失態了,心里壓抑不住的興奮和激動。
五人幾乎趴在樂經竹簡上,像珍寶一樣將一卷卷竹簡捧在手里。
蔡國運、吳國瑞、郭敬昌三人的失態很好理解,他們是文物學者,非常明白,這305卷樂經竹簡代表什么,代表著埋補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的先秦時代缺失的最重要的一環,‘樂’。
一直說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最重要的一環是什么,是‘樂’。
而楊天明與海釋之雖然不是文物方面的學者,他們沒有蔡國運、吳國瑞、郭敬昌三人理解得那么深,但他兩人自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樂經這本與構成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骨架的‘五經’齊名的先秦著作出現在他們面前,失態也再所難免的。
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學者、文人,談到樂經的失佚無不嘆息,遺憾,痛恨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現在,樂經305卷竹簡的出世,中國的文化文人再也不用嘆息,遺憾了。
樂經305卷竹簡稱為稀世奇珍,至寶也不為過。
普通的文物,比如說瓷器,其一,它們好看,有藝術欣賞性。其二,它們蘊含了中國的瓷器文化。但,在每一件瓷器身上他承載的東西很少。
從樂經305卷竹簡,首先它是文字的載體,通過對這些文字在研究,使人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先秦的學術、歷史以及文化。其次,先秦學術在六經,樂經就重要的一經,樂經毀于秦火,讓歷朝歷代的文人學者無不扼腕痛惜,樂經的出世埋補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先秦文化最重要的一環,‘樂’。
樂經305卷其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這才是真的國之至寶。”良久,蔡國運從樂經305卷竹簡中抬起頭來,感慨地說道。
“是啊,論到國寶,這樂經305卷竹簡可排第一。”吳國瑞也感慨地說道。
305卷樂經 竹簡只是一小部分。房間里還有數千卷竹簡。
蔡、吳、郭三人在房間里翻看這些竹簡。
“這是世本十五篇全,幾乎不可思議了。”蔡國運又在竹簡中發現了一本了不起的先秦著作。
世本一部由先秦時期史官修撰的,主要記載上古帝王、諸候和卿大夫家族世系傳承的史籍,全書可分帝系、王候、卿大夫世、氏族、作篇和及謚法等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