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章184 千里馬來投

  鄧錚記得很清楚,前世記憶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后,金庸先生幾乎是獨領的。

  不僅作品一再版行,相關專業評論在北大幾位教授力撐和“金學研究”的名目下,陸續出籠。

  甚至在很多大學中,學生紛紛成立“金學研究社”,更有研究生直接以金庸士論文題材。

  此外,影響力最巨的電影、電視傳播媒體,也推波助瀾,爭先恐后地改編金庸作品。

  這一點,就金庸先生而言,肯定是實至名歸的。

  不僅他的作品的質量足以說明,就是環繞在金庸先生作品周圍所架構出來的金學“體系”之宏偉,也可見一斑。

  金庸先生的備受矚目,就武俠位而言,無疑為它步上文學的殿堂筑下深厚的根基,從此,武俠昂首闊步,挺立于文學天地之間了。

  但是,挾著一片望風披靡架勢而在俠壇創建霸業的金庸先生,在“天下歸心”之下,也往往被后來的無數評論家和重磅粉絲過分夸大了他的影響力,甚至衍生出“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俠,才有其他武俠誤解。

  導致后來讀者出現嚴重的“排他現象”,非金庸不讀,非金庸不說武俠,不但違背了武俠的事實,更忽略了與之同時期上百位武俠名家獨立自足的努力成果,也為后世武俠大沒落寫下了注腳…

  實際上,這個“其他”如果僅指中國大陸武俠倒還說得過去。

  改革開放前,因為金庸先生所創《明報》“北望神州”版塊存在嚴重政治傾向問題,他的地是中的。

  所以老先生1972年封筆,但一直到1981年,南巡偉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自接見,并稱“歡迎查先生回來看看。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你的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隨后。金庸武俠內地“開禁”,并很快成為暢銷書。

  需要注意的是,“開禁”是十幾家出版社的“自覺行為”,既沒有官方的“解禁令”。也沒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授權。

  因此,整個80年代,除了一家出版社的《書劍恩仇錄》外,其余讓一代青少年在租書攤前如癡如醉、欲仙欲死的近百種金庸武俠為盜版!!!

  一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聯版《金庸作品集》。才是內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俠。

但是絕不能說“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俠,才有臺灣武俠  事實上,四九年前后,大陸文人紛紛流亡于港、臺二地,其間不少深受民初武俠的作家,藉筆耕糊口,開始以武俠個人寫作的生涯。

  臺灣的武俠實是與香港同步成長的,甚至嚴格說起來,比香港還來得早。

  在1954年梁羽生先生開“新派武俠”之先河。創寫《龍虎斗京華》之前,臺灣那邊,夏風在1950年已經連載了54期的《人頭祭大俠》,孫玉在1953表了《風雷雌雄劍》,太瘦生在1954開始連載《獨眼鬼見愁》…

  這些作品,雖然無法擺脫民初武俠響,仍屬于舊派的范疇,但毫無疑問地,卻為臺灣的武俠了一個新的契機。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俠臺灣的武俠確產生相當大的刺激與影響。

  但是。同樣由于政治性因素的掣肘,它傳入臺灣,遠比一般人臆想中的要晚,一直到1970年后才“改頭換面”地悄悄流傳。

  比如:《俠客行》改成古龍所著。名為《飄泊英雄傳》;《笑傲江湖》改成司馬翎所著,名為《一劍光寒十四州》等等。總之,不能“正名”。

  而早期的臺灣名家,如郎紅浣、成鐵吾,及中期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云等,包括另一位天才宗師級人物古龍的早期作品。在金庸作品傳入臺灣之前,基本都是獨立自足發展,沿襲的“民初舊派”路線。

  一直到1962年司馬翎的《圣劍飛霜》、1964年古龍的《浣花洗劍錄》,則代表著臺灣武俠也走上“新途”…

  即便這樣,因為政治原因的隔閡,導致臺灣武俠可以獨立發展,同時期可謂名家輩出、百家齊放,卻依然出現前文所說的“金庸一出,天下歸心”之現象。

  那么現在這個世界呢?

  誠然,這個世界因為傳統文化繼承得相對較好,文學底蘊、素養深厚的作家極多,由于自己的提前介入,直接開辟嶄新道路,所以在適當時機出現堪比金、古、梁的名家幾率很大,而且自身土壤也遠比前世廣闊肥沃。

  但卻也沒有了避開自己獨立自足發展的空間,大部分人一上來就被自己的《萍蹤》和《射雕》劈頭蓋臉地鎮壓在身下不敢妄動。

  到現在快兩年了,也才冒出一個“凌風上人”,一個李熱,半個合琴生!

  自己以為自己是引路人,但這個路引得好嗎?眼下情況發展下去,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念及此,鄧錚額頭冷汗涔涔。

  正在他神游物外,有些茫然之際,電話響了。是李海洋的。

  接通電話后,他立即得到了一個很突然的消息:顧偉元、李海洋他們幾個跟北方傳媒集團鬧翻,已經集體離職了。

  至于原因,李海洋沒有細說,只交待老顧心情很差,暫時也不要問他,緩幾天再說吧。

  鄧錚知道他打電話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過年時在那次他們跟北傳集團出現裂痕的晚宴后,三人喝茶時雖未說明,但也有過半真半假的“君子約定”,顧偉元、李海洋離開北傳后直接來找鄧錚,大家一起干一票大的。

  李海洋因為義氣陪著顧偉元離職,事后想想,心里總歸還有些不踏實,所以就打電話來探探鄧錚的口風,也算提前告知一下,畢竟這次離職有些不按常理出牌。

  鄧錚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表示雙手歡迎。

  但掛完電話后,卻是苦惱揉眉。

  長期打交道,他自然知道,顧偉元、李海洋二人及其團隊能力極強,堪稱業界千里馬,能拉過來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是卻比之前的原定計劃提前了將近一年,哎呀,煩啊,把他們放在眼下的“俠之大者”有些屈才可惜了,可是,又該如何知人善用、人盡其才呢?!

大熊貓文學    武俠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