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章 未來轉型計劃

大熊貓文學    好萊塢制作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求推薦!求收藏!

  參加完卡梅隆·迪亞茲的派對,又一次分成到賬,公爵工作室的賬面多了2000萬美元,不去說任何人都會痛恨的稅收,這部分錢也不完全屬于杜克。

  按照協議,公爵工作室在勇闖奪命島項目上獲得的收益分成中有百分之五屬于南希·約瑟夫森,還有百分之五是律師和會計師團隊的開支;還有1000萬美元杜克要用于歸還母親的貸款,根據口頭約定,母親享受這次投資收益的百分之十作為利息。

  總計1400萬美元可能隨后就要支出。

  這是一個高度商業化和專業化的社會,那種獨享收益并且一個人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事情想都不用去想,不給做事的人足夠的傭金,等待的必然是遠超出傭金的損失,甚至是投資的完全失敗。

  算下來,公爵工作室還會結余600萬美元,加上杜克手中還剩余的100萬美元的勇闖奪命島薪酬,以及制片方已經支付的200萬美元的獨立日的基礎酬勞,他手中也有了一筆資金。

  這筆資金該如何運用,就是他一直考慮的事情。

  就算財務方面再差,杜克也知道美元如同所有紙幣一樣,是飛速貶值的貨幣,持有大量現金是最為愚蠢的理財方式,如果按照好萊塢圈內的投資習慣,股票和房地產是明星導演最為熱門的投資項目。

  這也是杜克考慮過的投資項目,不過在這之前,他還有更為重要的資金用途。

  接下來的幾天里,杜克在獨立日籌備工作之余,跟經紀人南希·約瑟夫森接連會面,密談了不少未來電影方面的事務,其中她這個前娛樂律師、資深經紀人和談判好手,要成為他的暫時代理人。

  不過,杜克不會盲目的去相信這些狡猾如鼠的經紀人。

  “索菲亞,我向制片方替你請過假了。”

  公寓的客廳里,杜克看著索菲亞,她是他下班后專門帶回來的,“你明天開始暫時離開劇組,協同南希的工作。”

  “說吧。”索菲亞很清楚,杜克如此說,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你和律師盯著南希點,我不是特別信任她。”

  交代完最重要的事,見索菲亞認真的點頭,杜克這才說道,“這關系到我們未來的電影計劃。”

  “是你的計劃。”索菲亞拿起銀壺,在兩個杯子里先后倒滿咖啡。

  “是,我的計劃。”

  杜克懶得在這方面計較,喝了口咖啡,從身邊取過一份厚厚的資料,遞給索菲亞,“你們先去一趟紐約,去百老匯買一部劇目的電影改編權!然后去倫敦,去見一家版權托管機構的負責人,他們托管的小說的電影改編權應該不在他們手上,想辦法打動他們,讓他們協同我們拿下電影改編權…”

  邊聽著杜克的話,索菲亞邊翻看著手中的資料,她的神色漸漸凝重,不再去說揶揄的話,這個家伙想要做什么?這是準備要轉型?

  是啊,自己都能看到杜克的問題所在,以他的頭腦,又怎么會察覺不到呢?他自己也承認過,純粹的感官刺激,總有讓人厭煩的一天,將來必然要轉型…

  索菲亞沒有想到,杜克還沒有走上爆炸的巔峰,就已經準備好了更加長遠的計劃。

  只是,他能成功嗎?這兩部改編作品的題材不但跟他的風格相去甚遠,甚至它們之間題材都完全不同!

  離開北好萊塢的時候,索菲亞還在考慮這一點。

  雖然上個周末有些過于放縱自己,但回到工作狀態,杜克迅速將查理茲·塞隆和卡梅隆·迪亞茲扔在了腦后,根據早就想好的計劃,支配到位的這筆資金,為未來必然會進行的導演之路轉型提前做準備。

  律師、索菲亞·科波拉和南希·約瑟夫森,這是杜克早就考慮好的人選,其中哪怕是作為好友的索菲亞,他也不會盲目的無限信任,三方正好構成了互相制約監督的體系。

  購買電影版權的兩部作品,前者還好說,盡管是百老匯的傳統劇目,卻一直無人問津,而且停演多年,而后者有些麻煩,有限的記憶告訴他,最近的兩年內是解決分散的電影版權最好的時間段,否則拖到95年之后,數家電影公司都會加入進其中,勢必要多費不少手腳。

  作為狂熱的粉絲,杜克還記得,曾經僅僅是版權問題,就扯皮了接近兩年的時間,導致項目差點夭折。

  這部分資金很可能不夠,因此杜克打算暫時壓下母親的貸款,看情況再決定是否今年內還清,如果到時資金短缺,先以這部分款項付賬,如果有盈余,那他就投資股市。

  沒有人全知全能,曾經與現在,杜克對于股票等金融市場完全是門外漢,但經歷過網絡時代信息大爆炸的人,就算再孤陋寡聞,也聽說過蘋果、微軟和谷歌。

  谷歌還不知道在哪里,微軟一直是熱門股,蘋果深陷泥潭等人拯救…這是杜克確認的一點。

  他的投資不需要太過繁瑣的運作,就是長線持有保值和升值,而蘋果和微軟也是他記得的有限的股票中,如今能在股市上見到的。

  在少年時代,杜克也曾經想過投資金融,然后從股市上斂財,接著進軍好萊塢大殺四方,成就一番偉業,然而還不等實施,就發現這不過是幻想而已。

  首先,家庭有錢和他有錢是兩碼事,十六歲之前,最多的時候,他每個月也只有40美元的零用,想要有更多的零花,做報童是最快最省時的方式,卻也掙不了幾個錢,想做的別的?對不起,沒幾家公司會雇傭童工,更不會支付高薪。

  而過了十六歲之后,按照羅森伯格家族的傳統,除去母親負責的昂貴學費外,杜克必須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導演學習開支負責,做劇組雜務工和臨時演員,實際上也掙不到多少錢。

  至于哼段曲子復制歌曲和投遞劇本就能賺錢,那純粹是想多了。

  前者先不說其中需要的高度專業性,就算能哼出來,那也需要作曲家重新編寫,誰能保證對方不起什么心思?是的,編劇協會是可以備案詞曲作家的作品,但首先要成為會員,成為會員要繳納數千美元的會費,而備案費用同樣有數千美元!

  劇本同樣不靠譜,僅僅是六大公司,每年收到的劇本總計就會超過一萬個,其中能變成電影的有幾部?這些中又有多少是制作人或者經紀公司以及明星演員帶來的項目?

  杜克本身最初的遭遇,就是對新出道的編劇最好的寫照,好萊塢的大小電影公司,案頭上堆著厚厚的等著發霉的劇本!

  而依靠家中的公司,弄幾支未來式的就更不靠譜了。

  眾所周知,電影深受社會現實狀況所影響,而同為影音作品的比電影更有時代局限性!

  這個道理實在太簡單了,每一個時代,總有獨屬于這個時代的審美,是針對大眾的產品,必然要符合時代的審美,而主流社會總有一種奇怪的心態,往往具備很強的懷舊感,卻對過于超前的事物極其排斥!

  杜克清晰記得的,無一不具備鮮明的網絡時代的特質,將網絡大爆炸時代的挪用到八十年代,還能成功引發轟動,有比這更不靠譜的方式,比這更為可笑的笑話嗎?

  他家庭確實很富有,財產所有人卻不是他,不說太多,哪怕動用幾百美元,也要母親同意。

  去說服母親投資?他拿什么去說服母親?他擅長的是電影制作的相關知識,不是金融投資。對后者除了概念外,基本上不懂。以一個未成年人的身份,拿些連自己都糊弄不了的理由,去說服作為成熟商人的母親?

  可以請專業人士收集資料加以分析?北美不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專業往往也意味著價值,在這個商業國度,價值最基本的衡量標準就是金錢,聘請專業人士寫出一份極其有說服力還有詳實數據參考,最起碼能打動一個身家千萬的商人的投資分析計劃,杜克需要為此支付多少錢?

  如果有這么一筆錢,他還不如直接去買微軟的股票。

  甚至,杜克都幻想過,七十年代初就與母親離婚的父親,是不是為他設立過信托基金,等十六歲或者十八歲的時候,能自動獲得一大筆財產?然而事實再次證明他想多了。

  除去沒錢外,其實杜克對八十年代北美非電影記憶也不多,別忘了這里是美利堅!不是太平洋對岸!

  就說被無數人議論紛紛的廣場協議吧,他的確知道有這么個事,但具體發生在哪一年哪一月,有幾個人記得?石油期貨的動蕩日期,有幾個人記得?八十年代某支股票大漲大跌的日期,又有幾個人記得?

  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未來想成為出色的導演,不但意味著高度的專注,還意味著大量的學習實踐的時間消耗,杜克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了解自己擅長的是什么,他不是蓋子和喬大爺那樣的天才!

  就說他記得的微軟和蘋果吧,前者八十年代一直穩中有升,想要短時間內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投資暴利根本不可能,而后者經歷八十年代初的輝煌,把喬大爺踢出局之后,陷入了泥潭之中,業績和股價都在一路走低,甚至遇到過破產的危險。

  哪怕有點錢,杜克也無法從他們身上快速獲利,而且他也不知道喬大爺具體哪年回到的蘋果,只知道后來蘋果非常牛。

  何況,最初的他一直沒有錢,而且導演也不是重活一次理所當然就能成功的,每一個成功導演的背后,無不代表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消耗!

  索菲亞等人去了紐約和倫敦,杜克依然帶領劇組忙碌前期籌備,時間轉入十一月下旬之后,隨著模型制作完工,劇組率先開啟了無演員拍攝模式。

大熊貓文學    好萊塢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