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一條條的下達下去,八個長隨幾乎跑的腳不沾地,不過,他們也算是被培養出來了,效率倒是很高,這不才2個小時的時間,一大群技師和工人出現在了廠房之中,其中甚至包括了包頭最近,才在全國范圍之中,招募到的有一定的鐵路修筑經驗的工人。他們將會成為未來,鐵路建設兵團的主體,會跟詹天佑一起,轉戰在包頭鐵路的工地上面,也是這些機械的第一批使用者之一。
本身空無一人的倉庫,頓時熱鬧了起來,很多被叫來的工人都奇怪的看著這個火車頭,特別是一些熟悉筑路的工人,他們看到這個火車頭第一個感覺就是熟悉,可接下來就感覺到這個火車頭跟普通的火車頭有些不同,可到底怎么不同,卻說不上來。
一群人圍在這個火車頭的旁邊,有兩個外國工程師卻是所有人之中的例外,他們就是之前的傳送裝置的提供者,當時,只是提供一個裝置,這個裝置可以把半噸的長形物品,就平穩的運送到固定的方向,要求控制嚴密平穩。這點他們解決的非常好,其中的一些優點,也被楊元釗應用到了這個機車上面,可是真正見到實物之后,他們發現,這個裝置的居然被整合到了火車上面。
圍著火車轉了一圈,特別是觀察火車上面,被楊元釗增加的東西,那些不是他們想不到,是因為楊元釗的任務只是一個的傳送裝置,但是現在確實一個完整的平臺,把傳動和運輸裝置使用到這個火車上面,是如此的創舉。
創意這玩意。點破了就不值錢了,很多歷史上驚艷無比的發明,不是這個發明的難度有多大,只是沒有想到而已,窗戶紙一點就通。一旦發明,就很快的被同樣工業和研究水準的國家給學去,這個筑路機械就是這樣,簡單的東西,如果組合到一起,就會起到極佳的作用。甚至會帶來效率的幾何層次的提升的。
這個鐵軌固定安裝機就是如此,叫來的工人之中,有火車工人,在楊元釗的命令之下,首先上到火車上面。拉響了汽笛,開動了火車。
這個時代的火車,是蒸汽機車,本就氣勢驚人,在密閉的房間之中更是如此,當蒸汽機開啟之后,蒸汽彌漫在了整個房間之中,讓幾千平方的寬大房間。都顯得煙霧繚繞的,經過了楊元釗的認真改進,蒸汽機的煙霧明顯的降低。動力也平穩了許多,噪音不算很大。
火車司機熟練的開行著火車,在不到500米左右的軌道上面做緩緩的運動,不能加力,這個火車頭控制性能極強,即便蒸汽機動力過大。也可以通過傳送等排解掉,這突出的展示了這個機車的性能。畢竟對于一輛火車機車而言,速度和馬力是關鍵。可是對于筑路機械而言,速度不重要,馬力馬馬虎虎,關鍵是控制性,精準的控制,合理的余量,才能夠讓整個鋪設的工作合理而快捷。
司機熟悉了火車之后,后續的人員,在楊元釗的命令之下,上了火車,開始通過各種控制機器,進行鋪設的作業,因為不熟悉,加上這個機器還有這樣那樣的考慮不周的地方,畢竟楊元釗解決的只是機械和嚴密性的問題,一些舒適性性,甚至是只有開始工作之后,才能夠發現的不足,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夠解決。
好在,所有人都看出來,這個機器的用途,很少使用機械的鐵路鋪設領域,居然被楊元釗創舉的弄出來一個像模像樣的機器,雖然有一定的問題,卻也極大的節約了人力。
整整一個下午的實驗,機車和傳動裝置配合,效率極高,卻也有小問題,大量工程師和技師的幫助之下,對一些枝節進行了修改,最終,這個機械可以成功的運轉起來,效率相對的很高,甚至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鐵軌鋪設機,成功的完成了的,接下來就是枕木了,哪怕是后世的,在楊元釗看來,對于枕木也沒有太好的方法,也不能夠全部用人力,這樣耗費太大了,也會拖慢整體的速度,楊元釗選擇了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小型的車輛,可以單獨吊起和拖動枕木的,另外一個則是類似于鋼軌鋪設那樣,大型的機械,這個機械,不能精確的把枕木鋪設到合適,一步到位的位置上,可以簡單的進行移動和鋪設,這樣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大型和小型配合,這樣,勉強可以讓枕木的鋪設速度,跟得上鋼軌的鋪設速度,稍稍有些瑕疵,卻不明顯,只不過跟鋼軌鋪設相比,使用的人力會增多一點。
如果參加實驗的其他工程師,知道楊元釗會是這么的一個想法,絕對會驚呆的,一輛火車頭,差不多需要7個人操縱,枕木鋪設因為使用的機器眾多,加上微調,總計需要70人左右,但是效率呢,在不完全的鋪設配合之中,15分鐘的時間,完成了72根鋼軌的鋪設,這就是800多米,幾乎要一公里了,這樣的速度,幾乎是別人500人一天都未必能夠完成的施工量,而且還是輕軌,不是這個重了許多的重軌。
筑路機械的完成,讓楊元釗興奮無比,把施工的工人和隊伍組合起來,暫時先磨合和實驗鋪設,單獨使用人力的,跟使用機器的施工隊,其中的差別,就是熟練度的問題,從包頭興建的一系列的工廠,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剛剛上手的工人,跟一個經過了長期培養,跟別人配合默契的工人比起來,生產的效率差別更大。
包頭這邊,暫時不具備鋪設的條件,可是在白云鄂博有啊,伴隨著一個個的高爐的建設,大量物資,需要在廠區之中,自由的穿行,這其中,使用別的交通工具,都不如使用鐵軌,哪怕鐵軌之上,只有一輛礦山用的小車,而不是真正的火車機車。
相對而言,這樣的廠區道路,要的只是方便和使用輪子,而不是速度,即便有一點點的問題,也沒什么,在2000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還有數十臺拖拉機的幫助,這個火車機車,被拆成了一堆的零件,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運輸到了白云鄂博,并且成功的組裝起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楊元釗又給車間內弄來了一大堆的零件,包頭筑路機械廠,雖然沒有掛牌,可是從各大工廠還有機器工廠抽調了大批的高級技工,對這些零件進行組裝工作,楊元釗知道,未來,一旦詹天佑做完調查,回歸包頭,轟轟烈烈的鐵路興建,就會開啟,而30套的筑路機械,是最基本的需要,要4年才能修通的京張鐵路,不是他想要,高速高效,才是包頭真正的精髓。
在筑路機械基本上解決之后,另外一方面,也把目光投到了詹天佑的身上,他什么時候回歸包頭,也就代表著鐵路的修建,邁上快車道。
楊元釗在工廠之中,緊張設計筑路機械的時候,詹天佑沒有閑著,他幾乎憑借著拖拉機,以每天200公里的行程,穿行在蒙古大地之上,要知道,他會重點的考察先動工的包頭到張家口和大同太原的鐵路,路線卻是好幾份的,工程師的嚴謹,在測量之中盡顯無疑,包頭史無前例的巨大人手,還有楊元釗從后世拿到的地圖,那是集中了后世無數科技和人員的共同的智慧,確定的方位,未必是最好的,卻是最合適的。
詹天佑也是深有感觸,在觀測之中,遇到比這個更好的站點和路線,可是真正把所有放在一起比較之后,才發現,無論是路線的長度,投資的難度,還有鐵路建設的難度等諸多方面一綜合,還是楊元釗給出的方案最適合,
詹天佑越看越心驚,從最開始審視,到后來的相信,到最后,直接按照初步的調查結果,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只要達到基本的標準就可以了,不去考慮是否合乎全局的問題,包頭已經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他們的正確性,在時間緊,任務重,1500公里還有后續的一到兩條的復線,需要動工修建的鐵路的,差不多有4500公里,哪怕包頭擁有充沛的人力,還有近乎海量的資金,路總要一點點的修建。
不再考慮查漏補缺,只是檢查初步的路線,詹天佑的速度明顯加快,后期甚至達到了每天600公里的速度,要知道,拖拉機在全速行進的時候,50公里幾乎是極限,這等于半天的功夫都在趕路,雖然大部分的趕路都在晚上,可是1500公里的線路,詹天佑驚人的以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初步勘探,后續的基本數據,還有最詳細的施工方案,還需要等回到包頭之后,查閱了更新的數據,才能夠基本確定,但是兩條最主要鐵路的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了,只等回到包頭之后就能夠開工,而歸心似切之下,詹天佑在歸途中,也在考慮,到底楊元釗給弄出來了什么,真的如同他說的,減輕數倍的勞動強度,提升效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