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劉厚的話,關公又開始興奮了,不住地請求劉厚讓他領兵出征。品書網劉厚擺擺手,讓他坐下說話。關公好不容易耐下性子坐下后,劉厚才開口勸說道:
“倭國雖然是由幾個島組成的,但是,這些島的總面積也不算小。要徹底占領這些地方,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個小數目。而要調動這么多人力物力跨海作戰,需要舉全國之力,要起碼兩、三年的準備時間才能實現。
二叔,你久在外帶兵,可能還不清楚現在朝廷的形勢。要對倭國發動一場規模如此弘大的國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新的朝廷架構已經逐漸搭建完畢,整個施政體系已經基本完善,朝堂已經按照設定好的規律自動運行。”
“這又如何?”關公一副迷惑不解的樣子問道。
看著他迷惘的眼睛,劉厚才意識到關公是真的不懂這么多么多專業術語,更不懂那么多朝堂形勢。用后世的話說,他是個不懂政治的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庇護,他必然會被殘酷的政治斗爭吞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于是劉厚解釋道:“好吧,二叔,稍安勿躁,讓朕給你解釋一下現在朝堂是怎么運作的。現在朝堂的決策,主要是由內閣做出的,朕只是在適當的時候提點一下......”
“砰!”關公一掌劈在石臺,發出嗡嗡的響聲,劉厚話頭被打住,雙眼盯著石臺看,心里懷疑這個石臺會不會像武俠小說里說的那樣,被他一掌劈碎。
不過幸好這不是武俠小說,武功再高的人也無法憑一雙肉掌劈碎厚實的石臺。只聽關公恨恨地說:“這幫亂臣賊子安敢如此!陛下勿慌,待老臣前去,將這些膽敢欺侮陛下的亂臣賊子一一砍殺。”
劉厚汗了一把,連忙解釋道:“不是他們想造反,不是他們想架空君,這是朝堂的制度。這制度是朕授意組建的,而且也不是定制,是先試一試看好不好用,如果不好用朕可以隨時廢止或者調整,二叔不用擔心。”怕關公還要想歪,劉厚連忙一股腦解釋一通,消除他的誤會。
“陛下貴為天子,什么事情不是自己一言而決呢?為何還要設立這樣的制度?長此以往,恐怕君權旁落,弄不好又是一個十常侍之亂。算沒有十常侍之亂,但是有起什么事情需要盡快決斷,也會變得很麻煩,毫無......是那班小子經常說的效率,對,毫無效率可言。”關公道。
“二叔,你不懂,我是為了開萬世太平,為了大漢江山能延綿萬年,必須要設立一個良好的制度。如果什么事情都是皇帝一言而決的話,萬一我的子孫當出了一個不孝之子,成為暴君或者昏君,這個江山遲早會被他敗光。
當然,制度這些東西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總會因應不同的形勢而改變。朕會留下無需一味死守祖宗成法的訓誡給子孫后代。”
“這......”
看到關公還是一副不解的樣子,劉厚不禁笑了笑,道:“好好了,二叔,這個原因解釋起來很復雜,等以后有時間,朕再慢慢給二叔一一分說吧。
至于會不會失控,朕自有辦法杜絕這種可能。這些都先不說了,我們還是先進入正題,說說怎么應對朝各位大人的反對意見。”劉厚實在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解釋設立這套制度的意義,只好先岔開話題。
“好吧,不過陛下,算你想找人舌戰群儒,好像也應該找孔明他們吧,找你二叔耍耍刀還行,去朝堂和人辯論是不是搞錯了?”關公道。
“呵呵,二叔不要著急,朝堂的口水仗,朕自然會找其他人去沖鋒陷陣。朕手下現在多的是雄辯滔滔的讀書人。之所以讓二叔參與到這件事來,一來是想借助二叔的聲望震懾那些反對派。
“可是,二叔對那邊的情況了解得也不是很多。”關公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海軍的確也曾派出一些探子到倭國去偵察,但多數是沿倭國列島的海岸線進行偵察。
也有個別探子登陸到一些島嶼去打探消息,不過因為語言不通,所以都不敢太深入倭國,只在沿海稍作停留便登船回返了。所以打探到的情況其實很有限。”
“呵呵,沒關系,朕這里有一些倭國的情報。”說著,劉厚遞給關公一本書冊,繼續道:“二叔將這本冊子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不但這次和大臣們打口水仗有用,以后登島攻略倭國時也是很有用的。”
如果要打個喻的話,那么海軍探子打探到的消息像一首粗鄙而簡短的鄉間兒歌,而小皇帝給他的書冊的內容,豐富詳實得好他最喜歡看的《春秋》。
“這,這......”關公發出不可置信的聲音,他很想問這么詳細的東西是怎么搞來的。
“你不用管這東西怎么來的,你只需要好好使用它行了。另外,如果有人問起這些資料的來源,你說是你們海軍的探子歷經艱辛偵察得來的。朕不希望有第三個人知道,這東西來自朕這里。你明白嗎?”
“喔,喔,明白,明白,老臣遵旨。”關公先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然后見劉厚說得很鄭重,連忙也鄭重地自稱老臣領旨。
關公自以為明白了這本小冊子的來源,大家都知道小皇帝手握有秘密情報部門“情局”,這個部門偵察的范圍不限于國內,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力量是布置在國外的。
漢軍歷次的戰爭都有這支情報部門的身影,但是,皇帝從來都對這支情報部門諱莫如深,雖然他們屢立功,但是皇帝卻千方百計淡化這支情報部門的存在感。
對此,關公也很理解,特務機構是特務機構,無論做得多好,都肯定會讓人反感。尤其是那些自詡“正人君子”的大臣們,更是不想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肯定對這樣的一個特務機構有意見。
所以,小皇帝寧愿將功勞推給海軍也不愿意在眾人面前提起這個部門。關公自動腦補了小皇帝將情報來源歸功于海軍探子的原因。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