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終于知道,原來之前自己不是和一個人作戰,而是一群人在群策群力想對策對付自己。傳統的軍隊做決策的只有一兩個人,要不就是主將拍拍腦袋決定行動方案,要不就是有個軍師提出什么良謀妙策,然后主將覺得可行,那就定下來了。
可是蜀軍完全不一樣,那么多人一起思考,那么多人提出意見,想出的東西自然就很全面了。他們也有軍師,不過軍師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這些人就是參謀部。
參謀部群策群力制定好作戰計劃后還不算完,還要召開軍議,大家一起商量這個作戰計劃的可行性,還有什么遺漏的地方沒有。這樣最后得出來的作戰計劃怎么可能不算無遺策呢?
姜維倒是很喜歡這種氛圍,以前什么事都靠他自己去冥思苦想,真的很辛苦,而且壓力很大,很容易出現錯漏的地方,現在這種集體討論的方法讓他覺得輕松多了。
而且姜維也很喜歡這個會議的氛圍,這里不像其他帥帳中那么壓抑,主帥張苞也很平易近人,在這里人人都能無所顧忌地暢所欲言,謹言慎行離這里很遠。
這次軍議商量的作戰計劃其實是一個后備計劃,主計劃是策反城中的兵將和官員,后備計劃就是策反不成功后,強攻長安城。
→↖長→↖風→↖文→↖學,w≡ww.cf≤wx.n≥et
劉厚歷來不喜歡強攻,喜歡四兩拔千斤,喜歡取巧,喜歡以最小代價、最省事的方法取得勝利,所以,一般都會將強攻計劃作為后備計劃。
即使現在皇帝已經沒有在軍中,但是,hong軍各部現在都秉承皇帝陛下的這種作風,總是優先制定一些在別人看起來像是陰謀詭計般的作戰方法。
這次強攻的任務順理成章地交給了姜維的第九師。這支部隊目前還是全冷兵器部隊,肉搏戰正是他們的強項,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這支部隊都是西涼兵,他們和虎豹騎這些從長安城出來的部隊不同,多數和城中的軍民沒有任何關系,所以讓他們和長安城中的魏軍作戰,他們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事實上他們不但沒有心理負擔,反而隱隱有些興奮。歷史上西涼兵多次殺入關中,殺入中原,先是跟著董卓,然后跟著李傕郭汜,最后更是跟著馬超,這些西涼兵橫掃天下,威名遠揚。
現在,他們也有機會像他們的前輩一樣,進入關中,攻打長安這座名城、帝都,想想都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現在第九師已經成為hong軍的一員,張苞當然不會讓他們去當炮灰,不會讓他們還像過去冷兵器時代那樣,冒著敵人的箭矢、檑木滾石去攀登城墻。
他們第一師會用炮火清除、壓制城墻上的魏軍,為第九師的登城鋪路。兩支部隊第一次配合作戰,很多細節還需慢慢完善,很多地方還需磨合,一群軍官聚在帳中,連晚飯、宵夜也都在帳中解決,連夜商議了起來。
而在長安城中,今晚也很多人失眠。曹丕這個惶惶不可終日的末代皇帝暫且不說,單說那些頑固派的官員,今晚上也都統統睡不著。
他們睡不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未經門房傳遞而突然出現在他們書房或床頭的信。沒人知道這封信怎么來的,光天化日之下,這么多家人愣是沒有人看到什么時候有人潛入府中,放下這封信,然后安然離開。
知情的人都暗暗心驚,被嚇出一身冷汗。頑固派官員一般都是比較老資格的人,在朝中也是身居高位。這樣的大官,自然都是家大業大的,他們的家都占地很大,而且很多仆人、護院甚至私兵。
送信之人竟然能避開那么多家人,準確地找到老爺的書房或者臥室,這本身就不簡單,放完信后依然還能避開所有人,再潛出府外,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高來高去的高人。
很多人都想到,這些人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給他們送信,那么,如果想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自己的腦袋摘去,是不是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區區一封信,他們為什么會想得那么悲觀呢?由不得他們不這么想,因為這封信并不是勸降信,更不是朋友之間互訴衷情的信,這是一封赤果果的威脅信。
信的確是張苞給他們的,但卻不是單純的勸降,信中說,讓他們改變立場,不要堅持死戰到底,而是加入勸說曹丕投降的行列,如若不然,必定殺他們全家,還要將他們整個宗族抹去。
這是一項比“誅九族”更嚴重、更恐怖的懲罰措施!那些收到信的官員幾乎無法相信,這是出自一向自詡“仁厚”的蜀國。可是,他們沒想過,“仁厚”是劉氏父子的招牌,張氏父子什么時候講過“仁厚”了?
“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各種說并不相同,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自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另一種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也即是說,所謂的“誅九族”基本上誅殺的還是自己的親屬,而且這些親戚還不算太疏遠,基本上都是平時走動較密切的親戚。
可是,現在張苞在信里的說法就不一樣的了,他要誅殺的是宗族。宗族是指擁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聚落。宗族是一個很大的族群,其人口數量可以是“九族”的千百倍。
一個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達幾千人,個別豪門大姓甚至有上萬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宗法社會,宗族在中國的社會結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頑固派官員身后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名門望族,原因很簡單,在三國時代能當官的人,基本上都是名門望族的人,出身貧寒的人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