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天火”計劃,前面兩個難點第二師都有了較好的解決方案,但是第三個難點實在是不容易解決,已經超出了一般的軍事行動范疇。⊙,
梭形地區中,代郡、上谷、馬邑、白登、桑乾等城池雖然是漢人的聚居地,但是他們還不是大漢的地盤,名義上還隸屬于魏國。所以,關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招降這幾座城池。
幸好第二師一路過來做的就是這種工作,現在可謂駕輕就熟。軍隊是暫時不能派的,否則漢軍一旦進入這片區域,一定會惹得鮮卑人產生激烈的反應,不過招降的使者還是可以派出的,讓使者化妝成商旅,跟隨當地的商隊去到這些城池在安全上問題不大。
以往第二師的招降工作往往都是先禮后兵的:先派出招降使者,或者叫欽差,拿著黃布圣旨進入城池,對郡守或縣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憑三寸不爛之舌鼓動他們歸降蜀漢。而大軍則在后面徐徐而行,以雷霆之勢壓迫過來。
有了這支強軍以勢壓之,一般的郡守和縣令都是識時務的俊杰,都會乖乖地投降。但偶爾也會有那不開眼的,打算負隅頑抗,這個時候,第二師就有活可干了,攻陷一個只剩幾百老弱病殘的城池對于第二師來說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一場這樣的攻城戰,如果不能做到零傷亡,各級的指揮官都可以去撞墻了。現在事情比較急,情況也比較特殊,只能派出招降使者,大軍是無法進入這片區域去以勢壓人的,沒有了軍隊的配合,以往無往而不利的“先禮”招降方法還有效嗎?
不管行不行,關興決定還是先派出使者試一試。最順利的是代郡,因為這里的郡守原本是田豫,田豫被順利招降后,他本人隨劉琰去了許昌面見劉厚,代郡的政務全部交給自己的兒子田彭祖暫管。田豫這個兒子自然清楚自家老子是去許昌干什么的,因此,關興的使者一到,他就打開城門將之迎進城內,之后一切都好說了。
上谷、馬邑、白登、桑乾等幾個地方招降起來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起初,有兩個地方并不愿意歸降,當然,也沒有完全拒絕,而是對勸降使者表現出一種模棱兩可的態度,總之就是能拖就拖,既不答應也不完全拒絕,想含混過關。
這種人估計還心存幻想,覺得曹魏朝廷可能會反攻中原,如果自己投降了蜀國,到時候若是曹丕這個“胡漢三”回來了,自己處境就難堪了。有心不理蜀漢的使者吧,那也不行,人家的軍隊就在離自己家沒多遠的地方,萬一惹怒了人家,人家不管不顧的揮動大軍殺過來,到時候自己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所以,這些人就用模棱兩可地的語言敷衍著第二師派出的勸降使者,既不肯爽快投降,也不將話說死。最后關興還是請了代郡的田彭祖出馬,才搞定這這些態度搖擺不定的騎墻派。
田豫在這一帶擁有極高的聲望,無論漢人還是在鮮卑人,都很給他面子。他這個“鮮卑校尉”可不是白得的,不是曹丕一紙詔書他就能坐穩這個位置的,他能得到這個封號是靠一刀一槍拼回來的。
這么多年來,他和鮮卑人真刀真槍干了無數次仗,還有一次又一次游走在鮮卑、烏丸各部落中斡旋、拉攏分化,這才在北疆慢慢建立起他的威望。可以說,“鮮卑校尉”這個稱號對他來說是實至名歸的,甚至可以說,他是在民間先有了這個名聲,后來曹丕才為他正名的。
他的名字對鮮卑人有極大的震懾力,附近幾個郡縣的漢民對他也非常尊重和擁護,相應的,這些郡縣的郡守和縣令對他雖然不能說是馬首是瞻,但是凡事還是會給幾份薄面的。
現在田豫的兒子親自出馬,他們當然也是要認真對待的。在得知田豫是真心實意歸順蜀漢后,他們的態度動搖了,他們都知道田豫是個有本事、有眼光的人,既然他都選擇了蜀漢,那么就說明,蜀漢的確是值得投靠的對象。最終在考慮再三后,他們放棄了騎墻的作風,響應田豫的號召,答應歸順蜀漢。
有了這些地方官的幫助,第三個難點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遷徙、轉移百姓,這是屬于民政方面的事情,要辦成這件事,也非有這些地方官配合不可。對于城外這些百姓的安置,關興給了他們兩條路。
第一條是讓那些地方官將他們收攏進城內。這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當然也是臨時性的措施,等仗打完了,他們就會出城,返回到他們在城外的土地上,繼續耕種,繼續生產糧食供養城里的人。
從他們供養城市這個意義上來說,城里的人是有義務庇護、救援他們的。不過這條路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原因是城外的百姓太多了,城里容納不下這么多人,而且城里的存糧也不夠這么多人消耗。
一旦出現缺糧的情況,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于是,關興給百姓們安排了第二條路,那就是移民。關興在內長城的南邊找了很多丟荒的耕地和村莊,安置這些移民。
兵荒馬亂的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丟荒的耕地,有些地方的人為了躲避兵災,甚至整村人都逃光了,第一師一路走過來見過不少這樣的地方。這些地方既然已經成為無主之地,那就最適合安置這些移民了。
關興給了那些移民很大的優惠,例如田畝以數倍的面積置換,例如答應他們提供種子、農具、耕牛等等條件。在關興許與極大的好處后,還是有不少百姓愿意走移民這條路的,特別是一些本來沒有田產的人,他們如果移民,可以平白得到一些土地,這樣的好事自然吸引了大批無產者。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愿意走這兩條路的,故土難離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之一,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這種觀念更重。也有些人不是不想離開,而是身體條件不允許,太老或者太弱了,使得他們無法再作長途旅行。
對于這些人,那些下鄉做勸說工作的基層干部,喔,或者說是衙役、鄉長、保長等,會盡力勸說他們,告訴他們如果不及時離開,等漢胡開戰后,這里很可能會被戰火波及,很可能會連累他們丟掉小命。
如果他們還是不聽,那也只能讓他們聽天由命了。路是自己選的,他們既然不選擇關興給的兩條生路,偏要選第三條死路,如果他們以后真的被鮮卑人殺死,或者被燎原大火燒死,那也怨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