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蹇曼長大后,與蒲頭爭奪權力,導致鮮卑部眾離散。再后來蒲頭死了,他的弟弟步度根成為部族首領,但是,這個時候,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經叛離,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為三個勢力集團,分別是步度根、軻比能和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等。
這樣一來,步度根就和其他兩個勢力集團天然上有了仇隙,因為,站在他的角度來說,他才是整個鮮卑民族的最高統領者,他才是鮮卑的王。可是,軻比能和素利等部族卻不聽他的調遣,甚至還和他作對。
對他來說,這些不聽話的部族就是叛逆,其實質和漢末的各股割據軍閥勢力是一樣的。大漢進入三國時代,實際上鮮卑也是處于三國時代。步度根等于是蜀漢,有著劉氏宗室的名頭,卻只能偏居一隅。軻比能和素利相當于魏國和吳國,別說聽命于你,不攻打你就不錯了。
當然,其實不止三股勢力,草原上存在大大小小很多個部落或者叫部族,他們或聯盟起來,或獨立自主,相當于各個割據軍閥,這里說的三股勢力是因為這三股勢力比較大,影響比較廣,而其余的勢力實力比較弱小,暫時忽略不計而已。
草原上的各股勢力不但不會守望相助,反而會互相攻伐,互相吞并。在互相吞并的過程中,有些勢力會脫穎而出,實力會像滾雪球一樣逐漸壯大起來。到了最后,總有一位英主,消滅、吞并所有的勢力,統一草原。每到這個時候,就是中原皇朝、漢族百姓飽受磨難的時候。
這樣的過程在草原的歷史上不斷地重演,扮演這部大戲的民族換了一個又一個,有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回鶻)、維吾爾、黠嘎斯(柯爾克孜)、哈薩克族、契丹、蒙古、肅慎、女真、滿族等等。
不管這些民族怎么換,怎么變,但是劇情總是差不多,草原上的政權也存在分崩離析和逐漸統一的過程。幸好,現在并不是鮮卑大一統的時候,檀石槐統一鮮卑時,鮮卑的實力最強,現在已經分崩離析了。
對于步度根來說,軻比能除了因為不肯聽命于他這個“鮮卑王”而結仇外,還因為一件事使得雙方的仇恨加深:
三股勢力中,步度根是比較親魏的。這是曹操的功勞——將他們打服帖了。步度根的中兄扶羅韓也擁眾數萬成為“大人”。建安年間,軻比能也通過閻柔向朝廷進貢表示臣服。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郡北烏桓能臣氐等反叛,請求歸順扶羅韓。扶羅韓統率一萬多騎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縣后,能臣氐等人商議說,扶羅韓部隊威信并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業,于是另外派人向軻比能送信請附。
軻比能馬上派萬余騎兵前來迎接,并與能臣氐一起對天盟誓。軻比能于是在宴會上殺死扶羅韓。扶羅韓的兒子泄歸泥及眾部下都歸順了軻比能。步度根因此更加仇視軻比能。雙方也因此爆發了連番的大戰。
聽完郭攸之細細述說鮮卑各部的恩怨之后,劉厚也認為挑撥離間之計大有可為,于是問道:“此計可行,不過此事關系重大,不知誰人可以擔此重任?”
這件事情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卻不容易,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與胡人交涉,必須要一個有勇有謀,且對胡人各部族很熟悉的人才能勝任。蜀軍中也并非沒有這樣的人,眼前的郭攸之就是其中之一,可是這樣的人對于朝廷來說又很重要,劉厚不舍得讓他們去冒這個險。
郭攸之見時機已到,進言道:“微臣舉薦一人,必能成就此事。”
“喔?是誰,郭愛卿快快道來。”
“微臣舉薦的人姓田名豫,字國讓,乃代郡太守。此人還有一個名號,叫烏丸校尉。當年烏丸能臣氐等反叛,正是此人領兵擊敗烏丸的亂軍,最后連來增援的鮮卑軻比能部也被他打敗,軻比能被逼逃往塞北。
此人有勇有謀,對付胡人又有豐富的經驗,正是執行這次任務的最佳人選。”郭攸之道。
“喔,這個人是魏臣?他肯幫我們嗎?他現在何處?難道已經做了我軍俘虜?”劉厚皺著眉頭問道。
“啟稟陛下,代郡并沒有落入我軍之手。我軍行進到涿郡時就遇到烏丸騎兵,與之大戰一場后,就停止了繼續北上。而代郡在涿郡以北,所以我軍并沒有攻伐代郡。自然,田豫也沒有做我軍的俘虜。”郭攸之道。
“那么說,我們要先勸降田豫,等他歸降后才能為我所用了?若是他不肯歸降,或者不肯接受這個艱巨的任務怎么辦?”劉厚道。
“陛下無需擔心,田豫昔年和先帝有舊,若陛下肯手書一封信給他,跟他訴說一下他和先帝當年的交情,然后再好言相勸,想必他會答應為陛下效命的。
而且,據微臣了解,田豫此人與胡人周旋多年,戰功赫赫,他的心愿就是北逐胡人,安靖北疆。若陛下任命他繼續對付胡人,他必然莫有不從。”
原來,當年劉備投奔公孫瓚的時候,田豫年紀還小,曾經托身于劉備,劉備非常看重他。后來劉備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劉厚了解了自己那位便宜老爹當年曾經與田豫失之交臂的歷史后,當即不再猶豫,親自提筆寫了封情真意切的信,選了位能言善辯的官員作為宣旨使,持節,帶著任命的圣旨和官印,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去代郡勸降、封賞田豫。
勸降田豫然后讓他去行挑撥離間之策,這是一項很耗費時間的事情,眼下是指望不上了。現在當務之急是馬上出兵和那些胡人干幾仗,將他們打痛打怕,盡量將他們往北方趕。
這是解民于倒懸的頭等大事,北方邊境附近的百姓正在遭受他們的荼毒,日夜盼望著王師早日到來解救他們。所以,劉厚馬上下達命令,將之前奔赴各地到處去“勸降”各郡縣的五個師兵力全部調往北疆,準備和胡人打一場傾國之戰。
這五個師經過幾個月的拉練,期間也或多或少地打過幾仗,現在差不多已經訓練完成了。當然,他們還需經過大戰的考驗,才能脫胎換骨變成真正的精銳。而現在北方的胡人正為他們提供這個試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