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十七章 九龍奪嫡

  上回說到,劉厚欲用血吸蟲為武器,對吳、魏兩國發動一場生化戰。郭攸之卻勸阻他的做法,他認為這樣雖然效果很好,但是血吸蟲疫情一旦流傳出去將會造成成千上萬老百姓患病、死亡,這種手段君子所不取也。

  “太子殿下剛才也說過,這是一種絕癥,這種瘟蟲一旦染上,必死無疑,仲景先生剛才也說過,疫情一旦流傳開來,就會造成疫區人煙稀少、十室九空、田園荒蕪,一個控制不好,人間將成鬼域。

  如此慘絕人寰的事情,若是做了,有傷天和,也有損太子的威名。是以,攸之并不贊成這樣做。”

  郭攸之說完后,劉厚也皺起了眉頭。眼睜睜看著一個大殺器擺在面前,卻不能用,真是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其情形和薩達姆明明擁有原子彈,眼睜睜看著米軍攻進首都巴格達,卻發現電腦被人入侵,無法發射原子彈一樣憋屈。1

  但是,郭攸之也說得對,生化武器在歷史上臭名昭著,它們都屬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每次出現都會制造出慘絕人寰悲劇。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韃靼人進攻克里米亞的戰爭中利用鼠疫攻進法卡城。在這場戰爭中,韃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們把死者的尸體拋進法卡城里,結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終于致使他們放棄了法卡城。

  還有就是18世紀英國侵略軍在加拿大,用贈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辦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戰而敗,這是殖民統治者可恥的記錄。

  后來人們終于認識到生化武器太不人道了,國際間簽訂了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這類武器的公約。雖然沒有能完全禁止這類武器,不過好歹再也沒有人敢明目張膽使用它們了。

  聽了郭攸之的話,劉厚深感慚愧,他一個后世來人,號稱文明程度比三國時代的人進步了差不多兩千年,思想覺悟竟然還沒有郭攸之高。

  自己竟然想著用這種陰險惡毒的辦法取得勝利,如果真這么做了,先不說自己的名聲會不會臭大街,以后自己良心上肯定會受到譴責,一輩子不得安心。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我們另外想辦法牽制住魏吳兩國的兵力,不讓他們出兵干涉我們收復成都。”劉厚恙恙地道。正當劉厚想放棄使用生化戰時,又聽郭攸之道:

  “這些瘟蟲不能大范圍用,以免禍害百姓,不過我們可以小范圍用,只針對東吳的首腦人物用的話倒也無妨。即使只有孫權一人得病,東吳朝堂也必然大亂,這樣既能給他們制造混亂,又不至于荼毒天下。”

  劉厚聞言,眼前一亮,對啊,斬首行動嘛,將這些瘟蟲用在魏、吳兩國的首腦人物不就行了。這個時代,領袖個人的作用很大,干掉一軍之將,很容易導致整支軍隊崩潰,那么干掉一國之君呢?雖然不會令這個國家崩潰,但是混亂一陣是一定的。

  只要孫權或(和)曹丕一死,他們手下的臣子們必定會陷入奪嫡之戰的泥潭當中,在新的帝王坐穩江山前,肯定是無力出兵去干涉外國事務的,這個時候就是自己收復成都的好時機了。

  于是,劉厚又和郭攸之密談起來,這一次,他們目的明確,談起來就順利多了。等到酒宴結束,他們已經談出了一個大概框架。

  這次的行動劉厚命名為“九龍奪嫡”,意思是,刺殺了兩國皇帝后,將有很多皇子皇孫參加奪嫡行動,“九”是一個大概數,只是為了好聽而已。曹丕一個人就有九個兒子,孫權有七個兒子,加上劉備也有三個兒子,三國一共十九個皇子參與這場奪嫡狂歡。

  劉厚攻打成都說白了還不是為了奪嫡,為了爭皇位,不過他比較壞,看到自己要爭皇位,就想將整個天下的水搞混,讓三個國家所有皇子都有皇位可爭。這叫什么?用劉厚的話來說,這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這件事劉厚打算交給“中情局”執行。當年在荊州時,劉厚就布置“中情局”的人潛伏到魏吳兩國去打探軍情、民情和經濟情報。那么多年以來,他們做得還不錯,不過他們多數從事情報刺探工作,像這次這種類似于暗殺性質的事情還沒有做過,這次的行動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考驗。

  宴會結束后,一切事情都比較順利,蜀軍探明了周圍水域沒有東吳船只埋伏后,分批渡江而去。劉厚坐在超級戰艦“荊州號”上面,乘風破浪好不威風。周圍還有樓船“長安”號和另一艘繳獲自東吳的中型船只護航,劉厚將這艘中型戰艦正式命名為“巴陵號”。

  渡江后,大軍繼續向荊州進發,一路上小心翼翼,戒備森嚴,劉厚很擔心在這個過程中被東吳偷襲,因為這里就是東吳和蜀國反復爭奪的地區,東吳二十萬大軍雖然說退兵了,但是只是退到邊界,然后就在邊界上虎視眈眈著,隨時有可能再殺過來。

  其實劉厚不知道的是,他的擔心有些多余,東吳在嶺南、桂陽、長沙等幾場大戰中被劉厚的hong軍消滅了不下五十萬軍隊,現在東吳上下提起西蜀太子親軍無不談虎色變。

  而且,東吳一共才多少軍隊啊,滿打滿算能戰之兵也不過七、八十萬,也就是說,現在東吳能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孫權剛從荊州帶著退走的那二十萬人馬了。

  當然,地方上還有少量守備部隊,但是那些兵馬都是老弱病殘,平時維護一下治安還可以,真讓他們去打仗是不靠譜的。

  所以,孫權的家底只剩那么一點了,那里還敢拿出來和劉厚死磕。孫權已經不斷下令征召壯丁入伍,可惜,東吳的人口也就幾百萬2,組建個七十萬軍隊已經很艱難了,民間壯丁幾乎被征召一空,短時間內實在再無辦法可想。

  更何況,經過長沙大戰后,孫權已經充分認識到這支蜀軍的可怕之處,二十萬東吳精銳,又是陸遜這樣的智將領兵,都守不住這支蜀軍幾萬人的攻城。所以,現在東吳軍只能龜縮起來,對蜀軍避之唯恐不及,那里還會主動出來偷襲。

  這一日,hong軍終于到達荊州城下,關公、諸葛亮出城迎接。雙方見禮完畢,徑直回到府衙。劉厚的臉色固然不好看,諸葛亮和關公也一臉陰沉。

  雙方會師本是件大喜事,可是,所有人都臉色凝重,氣氛緊張,其中關公不但臉紅,連眼睛也是紅色的,看來的確是發生了很不好的事情。

  在府衙的正堂,各人就坐,劉厚和關公、諸葛亮寒暄了幾句后,就問道:“丞相,本宮從嶺南一路殺奔過來,山高路遠的,消息閉塞,不知道成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在路上我收到一封圣旨,說封本宮為交州牧,要本宮在嶺南待命,不得北上救援荊州。

  所以,我們猜測,成都一定發生了大事,只是,我們不明白有什么事比二叔被重兵圍困半年之久更重要。當時我們已經攻陷長沙,離荊州只有一步之遙,所以衡量得失后,我們還是繼續北上,趕來荊州和二叔、丞相匯合,本宮想等搞清楚成都到底發生什么事后再回嶺南也不遲。

  荊州和成都交通不斷,丞相在荊州應該能經常和成都聯系,請丞相告訴我,成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劉厚沒有將他扣押欽差,違抗圣旨的話說出來,只是委婉地將不遵圣旨繼續北上的原因解釋了一下,將收到圣旨時間推遲到已經攻陷長沙,這樣一來,假如這道圣旨真的是劉備的意思,以后被追究責任也好輕一點。

  聽到這里,關公通紅的臉色白了一白,諸葛亮也一副愴然欲涕的樣子。諸葛亮拭了一下眼角的淚水,道:“太子殿下請節哀,亮日前收到成都來的圣旨一封,言陛下病重,禪位于皇子理,新皇已于二十日前登基。”

  “什么!”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劉厚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會這樣?”

  “如今看來,情況沒那么簡單,太子說在長沙時收到圣旨,這道圣旨輾轉南中、嶺南、桂陽再到長沙,費時甚長,那么這道圣旨至少三個月前就已發出。如此說來,成都的變故至少在三、四個月前就已經發生。

  那是亮剛離開成都沒多久后的事情。亮離開前,陛下身體硬朗,飲食正常,沒有一點生病的跡象。”

  “哼!如果給某家知道是誰謀害我大哥,我誓要將其碎尸萬段。”這時候,在一邊的關公咆哮了一聲,然后淚如雨下,看他和臉色一樣紅的眼睛,看來這段時間沒少為自己的結拜兄弟流淚。

  “二叔、丞相,你們的意思是說,父皇是被…”

  “是的,我們猜測陛下可能是被人謀害了,現在聽你這么一說,更是坐實了這件事,而且,顯然這件事策劃已久,可能在臣離開成都后沒多久就發生了。

  陛下是不可能發圣旨讓你停留在嶺南的。亮出發前還和陛下反復磋商過,救援荊州最大的希望就在太子您的身上。他只會發出圣旨催促你北上,斷然不會讓你在嶺南原地待命,更不可能封您為交州牧。

  現在看起來,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這次魏吳兩國傾國來攻,本身就很蹊蹺,而兩國幾十萬大軍圍攻荊州大半年不下,更是離奇。好像是故意要引亮離開成都一樣。亮有種中了人家奸計的感覺。

  但是,想想又不可能,魏吳兩國費煞心思,出動幾十萬大軍,到底為了什么呢?難道為了給蜀國換一個太子,換一個皇帝嗎?這樣對他們有什么好處呢?”

  劉厚和郭攸之聽到這里,互相看了對方一眼,交換了一下眼神,看來諸葛亮的判斷和他們之前商量出的結果大同小異。最后劉厚道:“唉,郭先生,還是將那個欽差的口供拿來給丞相看看吧。”

  注1:伊拉克沒有原子彈,但是據說米軍在攻打伊拉克前,的確是先發動信息戰,摧毀了伊拉克的指揮系統,使得伊拉克空有大軍,卻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

  注2:東漢時期,全國有幾千萬人,三國時期,全國可能只剩幾百萬人了。戰亂死了多少人可想而知。打到后面,三個國家人口都很少,軍隊規模更少。尤其是蜀國,據說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軍隊都不超過五萬人。本書為了營造弘大點的場面,做了適當的夸張,動輒出動幾十萬人馬,請各位熟知歷史的讀者不要執著于軍隊的人數問題。

  (天津)

大熊貓文學    重生之我是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