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或躍在淵 卦曰:“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辭》說:龍也許跳進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為而沒有災難。
爻辭以龍躍深淵為喻,龍躍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進可升騰于云天之外,進退有據,潛躍由心,喻指君子處境從容,故無災難。
上回說到,劉厚回到工業部,重新開始規律的生活。但是劉厚這種生活表面看起來平靜,其實一直在明里暗里做著下一次戰爭的準備,物資上的,兵員上的準備一刻也沒停過。
劉厚從荊州帶回來的兩萬多俘虜不敢直接編進軍隊,劉厚就將他們發配到各個采礦場,然后在這些采礦場另外招些青壯編進軍隊。短短幾個月間,他就將hong軍擴充到1萬人的規模。
這兩萬多俘虜真是很不錯的人力資源,他們都是長期接受訓練的精壯,只要給他們吃飽飯,他們有的是力氣干活。劉厚擴軍后,各個礦場的管事對他們的到來很歡迎。
劉厚吩咐各礦場的管事,只要他們不逃走、不鬧事,就不要虐待他們。劉厚還當面對他們承諾,只要他們干滿五年苦工,就釋放他們,并且分給他們田畝讓他們耕種,讓他們恢復良民的身份。
當然,如果有誰肯將家眷遷過來,一心在蜀國安家,他會馬上釋放他們并分給他們足夠的良田,并且免稅三年。
時間如白馬過隙,不知不覺到了十月。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農歷的十月,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那就是曹丕篡漢稱帝。
漢末時,群雄割據,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致使皇權衰落。曹操歷經數十年征戰,逐步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掌握了漢室的實權。
曹操對于漢室,對于追隨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他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當然不好意思篡漢稱帝了。當眾大臣勸進他稱帝時,他曾經說過,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意思是,他要學周文王那樣,自己不稱帝,留給自己兒子來做這件事。果然,他才死了幾個月,曹丕就導演了一出“禪讓”的好戲,將自己推上皇帝的寶座。
曹丕的權力是建立在父親曹操的基礎上的,他對漢室毫無感情,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只忠于曹魏,經過幾十年的清洗,朝中早已經沒有了強大的反對派,沒有哪位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而漢獻帝更是無人可依靠,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最后的雖然凄慘但至少比較安穩 的歸宿,只得和曹丕合演這場戲。
戲碼一開始是曹丕的頭號馬仔華歆率領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魏王曹丕。他們講述了很多理由,說曹丕如何如何英武不凡,如何如何天命所歸,是做皇帝的最適當人選;又說漢室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如何如何大廈將傾,天命不可違。
說到后來大臣們紛紛去漢獻帝面前吵鬧,對漢獻帝威逼利誘。漢獻帝被圈禁多年,早已成為驚弓之鳥,看著窮兇極惡的群臣,為了保住性命,只能頒布詔命,表示自己懇求禪位與曹丕。他十分不情愿地把傳國玉璽交了出來,曹丕故作推辭,漢獻帝戰戰兢兢地捧著玉璽,不知如何是好。
在“三請三讓”之后,曹丕才扭扭捏捏欲拒還迎地“答允”接受皇帝位。自古登基為皇者莫不如此,明明對那張龍椅覬覦已久,明明耍盡手段,為了那個位子不惜掀起腥風血雨,卻偏偏在臨門一腳時,故意做作,再三推辭。
偏偏群臣和漢獻帝這個最倒霉男配角還不得不配合著他演這一出虛偽的好戲。若有誰敢不按劇本來演,那就等著誅九族吧。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壇受禪,改國號為魏,改元黃初,是為魏文帝,定都洛陽。同時,他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已退位的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經一百九十余年的東漢歷史正式結束,三國時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除了劉厚一人,全天下人都被震驚了,劉厚是知道歷史的,知道曹丕大概在這個時間就會稱帝,所以對此事無動于衷。
蜀國這邊反應很激烈,劉備是秉承漢室正統的,現在曹丕廢了漢獻帝,滅了漢室的宗廟,怎能不令他憤怒。他發表了措辭凌厲的言辭譴責曹丕,并發誓一定要延續漢室的廟祚,一定要興兵誅除此漢賊,光復漢室。
罵完之后,然后,他一轉身,自己也稱帝了。看來他等這個機會也等了很久,只不過之前一直頂著忠于漢室之名,現在嘛,漢朝被曹丕滅了,自己終于可以光明正大、大條道理稱帝了。
劉備一生做事都力求站在大義的角度,賺取了“仁厚”之名,稱帝這么大的事,當然也要有大義的名分。他宣稱自己是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是為了延續漢室的廟祚,非為一己之私,只是相信他的人有多少就不知道了,至少魏、吳兩國的人多數是不信的。
當然,劉備稱帝少不了也上演一出“三請三讓”的虛偽好戲。這出戲的序幕是在益州散布流言,說東漢末任(十四任)皇帝漢獻帝劉協,已被曹丕謀殺。
這樣做可以使自己徹底脫離繼續為了解救漢帝而戰斗的命運。劉備當年受衣帶詔,信誓旦旦,一定要解救漢帝,扶持漢帝中興漢室。這項爛尾工程干了那么多年,一直沒完工,他自己早就干膩了,早就不想再干了,自己能當老板,干嘛非要為人家打工?
好了,現在既然說漢獻帝“死”了,那之前那份工作自然可以不用干了,畢竟boss都沒了,沒人發工資了,你還干來干什么?
然后,就可以擺出自己的身份——皇叔,自己是正宗的漢室宗親,有這個身份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承擔起延續漢室的重任了。
放完流言后,劉備在成都發喪追悼,改穿喪服,追稱劉協“孝愍皇帝”。這就是造成既成事實,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劉備不惜將一個活生生的人,還是當過皇帝的人說“死”了。真是ling導說你死你就得死,不死也得死。你說,他的厚黑學功夫到底修煉到第幾層啊?
好了,解決了名分和大義問題,現在開始正式進入戲肉了。這個時候需要很多龍套配合了,龍套就是蜀漢群臣。
很多文武官員爭相證實祥瑞出現,認為這是上天的暗示,預示著劉備被上天選中了,可以做皇帝了。于是,群臣紛紛上書請求劉備繼位皇帝,劉備當然要先拒接,然后群臣再請,再讓,一共三請三讓后,劉備也半推半就地稱帝了。
連祥瑞都出來了,手段一點也不比曹丕高明多少。劉厚心里暗罵那些獻祥瑞的官員為馬屁精,并記下這些人的名字,打算以后自己主政后,一定要警惕這些馬屁精。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二月,也許是劉厚的到來導致的蝴蝶效應,劉備比歷史上提前了2個月在成都西北的武擔山之南即皇帝位。三國鼎立正式確立。
劉備時年六十一歲,改年號章武,國號仍然為“漢”。大赦天下,任命諸葛亮(時年四十一歲)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劉邦等先帝。
劉備又立甘夫人為皇后,吳夫人為皇貴妃,并立兒子劉禪為太子,車騎將軍張飛的女兒為皇太子妃。立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劉厚對其他事不是很關心,但是對劉備隨隨便便就給自己定了親感到很別扭。
雖然,自己早就知道劉備會將張星彩許配給自己,自己也從小和她玩到大,彼此很熟悉,但是這么突然就宣布婚事還是讓他感到有點難以接受。畢竟自己才14歲,張星彩也不過15歲,這是初一、初二的年齡。
在后世,如果兩個這樣年齡的男女走得近一點,都會被人批判早戀,現在 竟然就可以光明正大結婚了,真是不敢想象。幸好只是定親而已,還要擇選黃道吉日才成親,而這個過程相當漫長,可以長達半年或以上。
說完劉備的反應再說說孫權的反應。孫權不同于劉備,對曹丕又罵又恐嚇的。相反,他扮演了一個馬屁精的角色。他上書曹丕,對曹丕稱帝表示祝賀,并表達了自己愿意臣服曹魏的意愿。
曹丕當然投桃報李,大大方方地封了孫權一個吳王的稱號,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東吳成了曹魏名譽上的屬國。而事實上,以現在的形勢看來,魏、吳兩國大有聯合起來對付蜀漢的勢頭。形勢對蜀漢大為不利。
說到劉備稱帝不得不說一下費祎。原來的歷史上,費祎因為反對劉備稱帝,被劉備貶到窮鄉僻壤去。不過現在他長期跟在劉厚身邊做事,沒空理會劉備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就沒有了上書反對劉備稱帝的事情發生。
于是,費祎的命運被劉厚無意中改變,沒有被貶斥,他和董允、郭攸之一同被劉備封為太子舍人,共同輔助太子劉禪。
這些政治人物,各國大佬輪番登場,稱帝的稱帝,稱王的稱王,對劉厚沒有多大的影響。雖然他也被封為太子,按照慣例,太子可以開府建衙,可以組建東宮六率,不過這些事情他早幾年就做了。工業部和hong軍就是這些東西的變種。
因此,因劉備稱帝喧鬧了一番后,一切重歸平靜,劉厚又回到工業部,繼續他那單調的生活。
上回說到,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孫權也隨便弄了個吳王當當。劉厚又恢復他在工業部的單調生活,一直到了6月,孟獲伙同雍闿造反的消息傳來。
孟獲是彝族人,是南中一帶的蠻族人首領之一。后世人對他的名字相信一點都不陌生,大家熟知他的故事是在《三國演義》里,他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
但是很多研究歷史的人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七擒七縱孟獲是存在的,不過豬腳不是諸葛亮,而是李嚴、李恢父子。
而雍闿是建寧(云南曲靖)人,漢族。闿為益州大姓,在當地很有勢力。歷史上,他在劉備死后,投降東吳,被孫權封為永昌太守。他于建興三年(225年(乙巳年)與孟獲一起起兵攻打蜀漢。
孟獲在夷人中很有號召力,他糾集了很多位夷帥一起作亂。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都為孟獲的向導官,攻打永昌郡。諸葛亮親自帶兵討伐他們,用了個反間計,使得高定的部曲鄂煥一戟將雍闿刺于馬下,并將其梟首示眾。最后鄂煥帶領軍士都投降了諸葛亮。
原來在建興三年(225年)才作亂的孟獲和雍闿,為什么會提前了4年,在章武元年(221年)就造反了呢?這當然又是劉厚的蝴蝶效應作用了。
劉厚和他的hong軍在兩次荊州之戰中展示出了令人恐怖的實力,令到曹魏和孫吳感到深深地忌憚。雖然劉厚自怨自艾,覺得自己那五千hong軍在敵人10萬大軍面前實在不夠看,但是,從魏國和吳國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的。
魏國由司馬懿這樣的老狐貍親自領兵,十萬兵馬,前前后后一共損失了五萬多,超過一半的戰損堪稱恐怖。如果不是司馬懿統兵有方,剩下的兵馬早就崩潰了。
雖然荊州城也岌岌可危,雖然司馬懿相信,再多給自己幾天時間,一定能攻破荊州城,但是,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
如果是敗在諸葛亮這樣名動天下的智者手上或者敗在劉備這樣征戰幾十年的梟雄手上也就罷了,偏偏,卻是敗在劉厚這個十幾歲的黃口小兒手上。
如果雙方兵力相當,或者相差不大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雙方的兵力懸殊,蜀軍總兵力不過一萬左右,以十對一,如果再加上后來東吳加進來的三萬人,以十三對一,竟然都拿不下一座荊州城。
上回說到,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孫權也隨便弄了個吳王當當。劉厚又恢復他在工業部的單調生活,一直到了6月,孟獲伙同雍闿造反的消息傳來。
孟獲是彝族人,是南中一帶的蠻族人首領之一。后世人對他的名字相信一點都不陌生,大家熟知他的故事是在《三國演義》里,他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
但是很多研究歷史的人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七擒七縱孟獲是存在的,不過豬腳不是諸葛亮,而是李嚴、李恢父子。
而雍闿是建寧(云南曲靖)人,漢族。闿為益州大姓,在當地很有勢力。歷史上,他在劉備死后,投降東吳,被孫權封為永昌太守。他于建興三年(225年(乙巳年)與孟獲一起起兵攻打蜀漢。
孟獲在夷人中很有號召力,他糾集了很多位夷帥一起作亂。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都為孟獲的向導官,攻打永昌郡。諸葛亮親自帶兵討伐他們,用了個反間計,使得高定的部曲鄂煥一戟將雍闿刺于馬下,并將其梟首示眾。最后鄂煥帶領軍士都投降了諸葛亮。
原來在建興三年(225年)才作亂的孟獲和雍闿,為什么會提前了4年,在章武元年(221年)就造反了呢?這當然又是劉厚的蝴蝶效應作用了。
劉厚和他的hong軍在兩次荊州之戰中展示出了令人恐怖的實力,令到曹魏和孫吳感到深深地忌憚。雖然劉厚自怨自艾,覺得自己那五千hong軍在敵人10萬大軍面前實在不夠看,但是,從魏國和吳國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的。
魏國由司馬懿這樣的老狐貍親自領兵,十萬兵馬,前前后后一共損失了五萬多,超過一半的戰損堪稱恐怖。如果不是司馬懿統兵有方,剩下的兵馬早就崩潰了。
雖然荊州城也岌岌可危,雖然司馬懿相信,再多給自己幾天時間,一定能攻破荊州城,但是,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
如果是敗在諸葛亮這樣名動天下的智者手上或者敗在劉備這樣征戰幾十年的梟雄手上也就罷了,偏偏,卻是敗在劉厚這個十幾歲的黃口小兒手上。
如果雙方兵力相當,或者相差不大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雙方的兵力懸殊,蜀軍總兵力不過一萬左右,以十對一,如果再加上后來東吳加進來的三萬人,以十三對一,竟然都拿不下一座荊州城。
上回說到,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孫權也隨便弄了個吳王當當。劉厚又恢復他在工業部的單調生活,一直到了6月,孟獲伙同雍闿造反的消息傳來。
孟獲是彝族人,是南中一帶的蠻族人首領之一。后世人對他的名字相信一點都不陌生,大家熟知他的故事是在《三國演義》里,他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
但是很多研究歷史的人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七擒七縱孟獲是存在的,不過豬腳不是諸葛亮,而是李嚴、李恢父子。
而雍闿是建寧(云南曲靖)人,漢族。闿為益州大姓,在當地很有勢力。歷史上,他在劉備死后,投降東吳,被孫權封為永昌太守。他于建興三年(225年(乙巳年)與孟獲一起起兵攻打蜀漢。
孟獲在夷人中很有號召力,他糾集了很多位夷帥一起作亂。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都為孟獲的向導官,攻打永昌郡。諸葛亮親自帶兵討伐他們,用了個反間計,使得高定的部曲鄂煥一戟將雍闿刺于馬下,并將其梟首示眾。最后鄂煥帶領軍士都投降了諸葛亮。
原來在建興三年(225年)才作亂的孟獲和雍闿,為什么會提前了4年,在章武元年(221年)就造反了呢?這當然又是劉厚的蝴蝶效應作用了。
劉厚和他的hong軍在兩次荊州之戰中展示出了令人恐怖的實力,令到曹魏和孫吳感到深深地忌憚。雖然劉厚自怨自艾,覺得自己那五千hong軍在敵人10萬大軍面前實在不夠看,但是,從魏國和吳國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的。
魏國由司馬懿這樣的老狐貍親自領兵,十萬兵馬,前前后后一共損失了五萬多,超過一半的戰損堪稱恐怖。如果不是司馬懿統兵有方,剩下的兵馬早就崩潰了。
雖然荊州城也岌岌可危,雖然司馬懿相信,再多給自己幾天時間,一定能攻破荊州城,但是,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
如果是敗在諸葛亮這樣名動天下的智者手上或者敗在劉備這樣征戰幾十年的梟雄手上也就罷了,偏偏,卻是敗在劉厚這個十幾歲的黃口小兒手上。
如果雙方兵力相當,或者相差不大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雙方的兵力懸殊,蜀軍總兵力不過一萬左右,以十對一,如果再加上后來東吳加進來的三萬人,以十三對一,竟然都拿不下一座荊州城。
上回說到,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孫權也隨便弄了個吳王當當。劉厚又恢復他在工業部的單調生活,一直到了6月,孟獲伙同雍闿造反的消息傳來。
孟獲是彝族人,是南中一帶的蠻族人首領之一。后世人對他的名字相信一點都不陌生,大家熟知他的故事是在《三國演義》里,他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
但是很多研究歷史的人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七擒七縱孟獲是存在的,不過豬腳不是諸葛亮,而是李嚴、李恢父子。
而雍闿是建寧(云南曲靖)人,漢族。闿為益州大姓,在當地很有勢力。歷史上,他在劉備死后,投降東吳,被孫權封為永昌太守。他于建興三年(225年(乙巳年)與孟獲一起起兵攻打蜀漢。
孟獲在夷人中很有號召力,他糾集了很多位夷帥一起作亂。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都為孟獲的向導官,攻打永昌郡。諸葛亮親自帶兵討伐他們,用了個反間計,使得高定的部曲鄂煥一戟將雍闿刺于馬下,并將其梟首示眾。最后鄂煥帶領軍士都投降了諸葛亮。
原來在建興三年(225年)才作亂的孟獲和雍闿,為什么會提前了4年,在章武元年(221年)就造反了呢?這當然又是劉厚的蝴蝶效應作用了。
劉厚和他的hong軍在兩次荊州之戰中展示出了令人恐怖的實力,令到曹魏和孫吳感到深深地忌憚。雖然劉厚自怨自艾,覺得自己那五千hong軍在敵人10萬大軍面前實在不夠看,但是,從魏國和吳國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的。
魏國由司馬懿這樣的老狐貍親自領兵,十萬兵馬,前前后后一共損失了五萬多,超過一半的戰損堪稱恐怖。如果不是司馬懿統兵有方,剩下的兵馬早就崩潰了。
雖然荊州城也岌岌可危,雖然司馬懿相信,再多給自己幾天時間,一定能攻破荊州城,但是,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
如果是敗在諸葛亮這樣名動天下的智者手上或者敗在劉備這樣征戰幾十年的梟雄手上也就罷了,偏偏,卻是敗在劉厚這個十幾歲的黃口小兒手上。
如果雙方兵力相當,或者相差不大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雙方的兵力懸殊,蜀軍總兵力不過一萬左右,以十對一,如果再加上后來東吳加進來的三萬人,以十三對一,竟然都拿不下一座荊州城。
上回說到,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孫權也隨便弄了個吳王當當。劉厚又恢復他在工業部的單調生活,一直到了6月,孟獲伙同雍闿造反的消息傳來。
孟獲是彝族人,是南中一帶的蠻族人首領之一。后世人對他的名字相信一點都不陌生,大家熟知他的故事是在《三國演義》里,他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
但是很多研究歷史的人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七擒七縱孟獲是存在的,不過豬腳不是諸葛亮,而是李嚴、李恢父子。
而雍闿是建寧(云南曲靖)人,漢族。闿為益州大姓,在當地很有勢力。歷史上,他在劉備死后,投降東吳,被孫權封為永昌太守。他于建興三年(225年(乙巳年)與孟獲一起起兵攻打蜀漢。
孟獲在夷人中很有號召力,他糾集了很多位夷帥一起作亂。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都為孟獲的向導官,攻打永昌郡。諸葛亮親自帶兵討伐他們,用了個反間計,使得高定的部曲鄂煥一戟將雍闿刺于馬下,并將其梟首示眾。最后鄂煥帶領軍士都投降了諸葛亮。
原來在建興三年(225年)才作亂的孟獲和雍闿,為什么會提前了4年,在章武元年(221年)就造反了呢?這當然又是劉厚的蝴蝶效應作用了。
劉厚和他的hong軍在兩次荊州之戰中展示出了令人恐怖的實力,令到曹魏和孫吳感到深深地忌憚。雖然劉厚自怨自艾,覺得自己那五千hong軍在敵人10萬大軍面前實在不夠看,但是,從魏國和吳國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的。
魏國由司馬懿這樣的老狐貍親自領兵,十萬兵馬,前前后后一共損失了五萬多,超過一半的戰損堪稱恐怖。如果不是司馬懿統兵有方,剩下的兵馬早就崩潰了。
雖然荊州城也岌岌可危,雖然司馬懿相信,再多給自己幾天時間,一定能攻破荊州城,但是,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
如果是敗在諸葛亮這樣名動天下的智者手上或者敗在劉備這樣征戰幾十年的梟雄手上也就罷了,偏偏,卻是敗在劉厚這個十幾歲的黃口小兒手上。
如果雙方兵力相當,或者相差不大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雙方的兵力懸殊,蜀軍總兵力不過一萬左右,以十對一,如果再加上后來東吳加進來的三萬人,以十三對一,竟然都拿不下一座荊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