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入川 漢代冶鐵的一項突出成就,就是出現了球墨鑄鐵,而現代的球墨鑄鐵要到1947年才研制成功。
百煉鋼工藝的日益成熟和炒鋼技術的發明,也是漢代鋼鐵冶煉技術進步的標志。西漢中晚期出現了利用生鐵炒成熟鐵或鋼的新技術,即將生鐵加熱到半液體、半固體狀態再進行攪拌,利用空氣或鐵礦粉中的氧進行脫碳以獲得熟鐵或鋼。
運用這種技術可以有控制的把生鐵炒到所需要的含碳量,然后再加熱鍛打成質量較好的鋼件,從而大大的促進了百煉鋼的發展。
左慈讓人用百煉鋼做成火銃,雖然也可以用,但是百煉鋼制作工藝復雜,產量極低,價格昂貴。試想,曹操才不過有“百煉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只有一把命名為“百煉”,可見百煉鋼的制作難度。
左慈對冶煉技術也不甚明了,因此,劉厚讓他多組建一個研究小組,這個研究小組主要由技術高超的鐵匠組成。其中一個年輕人引起了劉厚的注意,這個人叫蒲元,據說原來是諸葛亮的下屬,劉備安排他過來必然有他的道理。
果然,劉厚發現這個蒲元對冶煉、打造兵器很有天分,聰明好學,創意十足。劉厚讓他做了冶煉研究小組的頭。
不過這個研究小組目前的主要任務不是冶鐵,而是滿世界找一種“可以燃燒的黑色石頭”——煤。
劉厚隱約記得,中學時老師講過高爐煉鐵,是一層煤一層鐵這樣堆疊上去的。劉厚所知不多,但是也知道煉鐵有個關鍵點是要得到較高的溫度。而要得到較高的溫度,一個關鍵是煤,第二個關鍵是鼓風機。
所以,劉厚讓他們盡快找煤,不夠人手就去找張飛。張飛聽說找煤礦是做那種神槍的關鍵,二話不說就發散人手去找。
而鼓風機,劉厚打算弄個水力驅動的。劉厚將設計理念跟左慈探討了三天三夜,直到他理解了水力輪機的原理,可憐的左慈又去和工匠探討了三天三夜。好在工匠們個個經驗豐富,能比較快地領悟到他的意思。
只是傳動部件不好搞,皮帶傳動倒還好說,這個年代弄點動物皮并不困難,但是有些地方要用到齒輪傳動的。
齒輪傳動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一些高數的知識。劉厚大學時也學過一些漸開線、共軛曲線等知識,不過由于他并不是讀機械工程的,因此,并不沒有重點去學這些高數內容。
畢業多年,大部分高數知識已經還給老師了。他只能將一些基本原理給左慈和葛玄講一講,就讓左慈組織有算術特長的人去推導、證明、完善相關內容。
可憐的左慈兩師徒,連中學的數學都未完全學會,就給劉厚扔了些高數過來,一時間根本無法理解,只好每人掏出一本筆記本,發揮速記的本領,將劉厚說的每句話,每個字都記錄下來。
好在經過幾年的鍛煉,現在左慈兩師徒的速記水平也是高手一個級別,放在后世,估計也勉強能做個速記員。
由于有了紙,兩人的筆記本不再是又大又笨重的竹簡了,變成一本輕便的紙質線裝冊子,方便攜帶又好用。
兩人視如珍寶,一般都隨身帶著,遇到劉厚講解知識就隨時記上,遇到自己一些心得也隨時記下來,非常好用。
劉厚用不慣毛筆,所以特意找人要了幾根鵝毛,在鵝毛桿上纏了幾層布條,弄成后世圓珠筆粗細,露出約1厘米做筆尖,蘸著墨寫字。
有一次左慈看見劉厚寫字,大感驚奇,也依葫蘆畫瓢造了一支鵝毛筆,一試之下,發現這種硬筆比起軟筆來,寫字速度快上不少,雖然字寫得難看些,不過很適合用來做速記。
由于劉厚擔心時間拖得越長,自己懂的知識就會忘得越多,所以,這兩年劉厚瘋狂給他們灌輸各種科學知識。這就導致速記成為左慈和葛玄首先需要掌握的技能,兩人在這方面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并且還得到過劉厚的指點。
劉厚指點他們,用某些簡易的符號代替某些詞或某個意思。為此,兩人還專門編制了一些常用詞的簡易符號對照表,只要背熟了這些符號,速記時就可以大大加快速度。事后再整理筆記,將這些符號的意思補齊在筆記里,就能成為平常人都能看得懂的筆記。
他們這一做法,不但創建了速記這門學科,還為以后創建密碼學打下了基礎。
隨著劉備配給他們的人手越來越多,劉厚建立起更多的研究小組,將研究范圍不斷擴展。不過似乎大部分的研究都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像冶煉,還停留在找礦階段,至于什么高爐,劉厚壓根沒想在荊州建。其他如水力輪機等很多研究都一樣,還處于理論研究和小模型制作階段,劉厚并沒打算將它們現在就實現。
原因很簡單,一來是目前的技術儲備還不夠,很多難題還沒能解決;二來,最重要是劉厚知道自己馬上要入川了。以其在這里花大力氣建這些大型工業設施,還不如去到四川再慢慢搞。畢竟現在的生產力很低下,建一個大型的東西耗費的人力物力非常巨大。后世3、5天就能建成的東西,現在有可能要幾個月才能建成。而且荊州也不知道到時候還保不保得住。萬一自己沒能改變歷史,關羽還是被殺,荊州是會被東吳占據的。劉厚可不想有任何工業基礎留給敵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厚7歲,虛歲9歲。劉備調張飛和諸葛亮入川幫手,隨行的還有約2千斤新配方黑火藥。這已經是搜羅了劉備領地所有的硫磺和硝石的結果了。張飛覬覦這些神器已久,發了瘋地打發人去找這兩種礦,奈何一時間還沒音訊。
因為數量少,火藥在這次劉備發家的蜀地征戰中,并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只是在攻克一、兩座城池時用了一下,稍稍加快了劉備奪取益州的進程。
隨著劉備奪取了成都,自領益州牧后,劉厚也啟動了入川的進程。隨行的還有左慈師徒和他的一干“下屬”,或稱“學生”。這些人都是劉備和諸葛亮派來名為“幫忙”實為偷師的。
他們對左慈一般都稱呼為“左仙師”,稱呼劉厚為“小師弟”。因為在劉厚的強烈要求下,左慈極不情愿地經常給他們講課,按照不同專業,分別傳授各種從劉厚那里學來的知識。
為了行軍方便,趙云將這些人單獨編成一個營,叫做“將作營”。由于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當世杰出的軍事家,敏銳地意識到左慈的巨大潛力,尤其是火藥在軍事上將可能發揮的巨大作用后,就一再增加“將作營”的人手。到劉厚他們要動身去四川時,已經超過了300人。
這些人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工匠,什么鐵匠、木匠、泥瓦匠、裁縫、皮匠甚至連篾匠都有。還有一些精通算術的人員和這個時代所謂的“飽學之士”(知識分子)。這些人有個共同點,就是對左慈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于他不時拋出來的新知識如饑似渴地吸收著。
這些人等于是劉厚的“食客”,才幾歲就能擁有300食客,怎么也能算“賽孟嘗”了。事實上劉厚也是把他們看做自己以后的班底的。不過現在他們還成不了什么事,很多東西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劉厚也不過才7歲,一切還早。
在劉厚的策劃下和左慈的指揮下,入川過程變成了探礦過程。隊伍散的得很開,且每到一處都會收集當地比較特別的礦石。劉厚教他們將每個地方的礦石分別裝袋,寫上采集地、采集時間、采集人等信息,打算以后安頓好后,提煉這些礦石,看能不能得到合用的礦藏。
還別說,雖然這樣做大大影響了行程,使他們入川的進程前所未有的慢,但是收獲是巨大的。因為這樣做還真給他們找到一些礦床。
例如在江油老君山,他們就發現了石灰石和硝石礦。在僰道(今宜賓市)發現了煤礦。
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在江油發現了25個古人制硝巖洞遺址,硝洞內遺存能完整反映古代制硝工藝流程。專家認為,此區域是火藥的文物富集區,是目前發現的古代中國最大的硝洞遺址,也是古代最重要的火藥原料基地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2006年江油成功注冊為“中國火藥之鄉”。
而宜賓更是不得了,有全國“十一五”規劃發展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無煙煤儲量達35.82億噸,是全國十三大煤炭基地云貴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四川煤炭儲量的四分之一。
這些后世的資料劉厚都是不知道的,他們能發現這些礦藏都是左慈發散人手,將探索范圍擴得很大辛苦得來的成果。
由于劉備、諸葛亮甚至張飛都很重視左慈的工作,特意交待趙云要盡量滿足左慈的要求。因此,趙云也派出大量士兵跟著工匠們去探礦。左慈派出去探礦的人員,工匠加上士兵一共有一千多人,堪稱龐大到恐怖的探礦隊伍。
這也是沒辦法,他們缺乏現代的探礦手段,只能找有探礦經驗的人略略培訓一下,傳授一點微薄的探礦經驗,就出發了。基本上是靠著大海撈針的精神,靠著運氣去找礦。也就是在這個年代,人力成本極低,否則,還真沒誰能這樣耗費人力物力滿山頭去找“石頭”。
不過幸運的是,四川礦產資源豐富,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給劉厚找到這3種重要的礦產。
劉厚讓左慈去找趙云,留下足夠人手,進一步探明礦藏范圍,并組織流民去開礦。這個時代什么都不多,就是流民多,只要給口飯吃,出賣力氣的活都有大把人搶著干。這也直接導致劉厚開礦的成本很低。不過劉厚還是特意交待要善待這些工人,他可不想自己的工場成為血汗工場。
(作者按:懂地理又認真的同學請注意:從荊州入川按道理是不會同時經過江油和宜賓的,因為兩個地方剛好一個在成都北面,一個在南面。不過為了情節需要,才這樣寫。當然,也可以認為這隊人就是特意跑去哪里找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