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望慌忙道:“不是巡撫大人下的令。巡撫大人當時不過品論了一句‘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就…嗐,總之黃元是著了人的道。”
林春聽了狐疑,又問不出什么來。
又閑話一會,沈望二人始終不見杜鵑,便坐不住了,遂告辭。
等他們走后,林春去了杜鵑房中。
只見她正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鵝毛筆,奮筆疾書。
從他這個方向看去,看到的是少女側臉的輪廓,曲線優美,在他眼里就是天然一幅圖畫,落紙即成。
“寫多少了”
他笑著上前,比剛才見客時,神態輕松隨意許多,一邊彎下腰,將手肘撐在桌上,手掌托著下巴,略歪頭看她寫的文字。
杜鵑忙放下筆,轉臉問道:“可問了什么消息沒有那兩個人怎么樣”
林春目光閃閃地看著她道:“老是問你,跟我打聽你的事。”
神情和口氣都很不滿。
杜鵑聽了一愣,隨即瞅著他笑起來。
她記起前世看過的一部青春劇,一個中學班主任告訴學生,說青春期的少年男女愛關注異性是正常的。當時劇中有個男孩還戲謔地問同伴“正常不正常”,惹她笑了一趁的。
她便決定教導他,別把所有人都當壞人。
“少年見了好看些的女孩子,一般都會這樣。”想想又補充道,“這就是書上說的‘少年慕少艾’,乃人之常情。”
林春垂眸道:“那也不能第一回見面就這樣。”
杜鵑又噗嗤一聲笑了,覺得他這一刻很孩子氣。
林春卻不管她笑,去隔壁將任三禾也請來了,把剛才和沈望二人的談話一一都告訴了他們。
任三禾立即給他們進行分析。
此后兩天,杜鵑和林春窩在房里翻書閱典,整理出一份詳細的辯論稿。為此,任三禾還去書齋買了不少書過來供他們參閱。
還是老習慣。杜鵑邊整理邊給林春講解。
她原本就是語文老師,所以教給林春和九兒的數學等都不太系統,只憑記憶教學;這語文就不同了,正是她的本行。又覺得林春此時到了學議論文的階段,因此逐一講述行文答辯規矩,如何提出論點,引出論據,進行論證,又如何在講述的時候抑揚頓挫,力求振聾發聵、震撼人心。
“以前沒教你這些,因為就是個框架,你知識面不夠,閱歷不夠。寫了也寫不精彩。現在差不多了。就是將所有的知識融會貫通,闡述論證你的觀點…”
本是極為枯燥嚴肅的講課,卻因為教的是豆蔻少女,聽的是青春少年,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無不生趣盎然,以至于滿室彌漫著溫馨浪漫的氛圍。
看著神采飛揚的杜鵑,林春心胸充滿異樣的柔情。
少年,終于情竇初開了!
杜鵑“閉關”兩天,覺得準備差不多了,這日下午正想和林春黃鸝出去見識見識城市的繁華。年捕頭來傳訊,說明日就要開堂審訊黃元一案,要他們做好準備。
她便又放棄了,留在客棧歇息,補養精神。
次日一早,任三禾仔細叮囑了杜鵑林春一番。仍由他們去了。這次去的只有杜鵑和林春兩個,連馮長順都沒去。——去了也聽不懂啊!只怕也不準進大堂。
杜鵑二人來到府衙,卻見大堂上陣勢不同當日:
除高坐堂上的沈知府外,另有兩名身穿補服的中年官員坐在右邊上首,一副聽審的模樣;堂下兩邊。均站著許多少年書生,也有中年文士和儒生。沈望和昝虛極正在其中,站在左邊。
黃元依然跪在當中。
他見了他們便展開笑臉,一副喜悅相迎的模樣。
杜鵑也對他微笑,丟給他一個安慰的眼神,和林春并肩走上大堂,至中央停步,先跪下拜見沈知府。
沒見過杜鵑等人的官員和書生們都詫異不已:這二人樣貌雖不俗,但一副布衣短裝打扮,顯見是鄉下小子,怎也放進來了 沈知府起身,對右手兩個官員欠身道:“巡撫大人,御史大人,此乃黃元兄弟,自請為他辯駁除罪。故而準入。”
一名四十多歲、下頜留有三縷長須的官員微微頷首,點頭道:“既如此,一旁等候便是。”
杜鵑立即道:“謝各位大人!”
遂領著林春退往黃元身后站立。
書生們都凝神打量他二人,但很快注意力就被轉移了,因沈知府一拍驚堂木,堂審便開始了。
今日這審案卻與往日不同,倒像書院辯論一般。
原來,這案子背后卻是有一大段緣故的:
當日,昝巡撫看了黃元的文章,覺得文采不俗,見解亦可圈可點。然他想到朝中局勢復雜,且皇帝極惡安國,這一番建議終不合適宜。又想黃元才十四歲,毫無官場閱歷,也就難怪了。因此嘆了口氣,順嘴說了一句“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就撂在一旁。
然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當時正在接待奉旨巡查的御史,來的各路大小官員總有幾十個,就有那別有用心的屬官,拿著雞毛當令箭,甚至曲解巡撫本意,傳一道命令給荊州知府,竟將黃元關押了。
若是平常,這一錯黃元便再也翻不了身。
官場上,寧可犧牲小人物,誰肯為了這事承擔責任 況且個個說得模糊,轉了幾道彎,也找不到出頭的人。
可好巧不巧的,黃元兩個好友——昝虛極和沈望正是巡撫之侄和沈知府幼子,得知這消息大驚失色,急忙各自回家詢問。
一問,才明白是一場誤會。
沈知府領了巡撫命,當即就要放人。
可是,黃元這時候卻不想出來了。
這就又引出了他的身世。
當初,他中了秀才之后,楊家養父母便做主,將他與陳姨媽之女陳青黛定了親。因陳青黛自小嬌生慣養。性格驕縱,在他百般彈壓管束下,雖收斂了許多,依然非他良配。因此。他便在爹娘跟前抱怨,說不想結這門親事,卻被爹娘好一頓訓斥。
這一幕恰被陳青黛聽見了,羞怒相激,事后找到他書房,指著他諷刺:“你不過是姨父從山上撿來的野小子,要不是我娘想招你做上門女婿,你以為楊家能容你還跟我充大少爺,笑死人了!”
黃元震驚萬分,嚴厲追問。
陳青黛發現闖了禍。嚇得矢口否認,哭著跟他賠罪。
然黃元被勾起往事,想起當年從杜鵑那聽到的話,以及被她錯認為表哥的情形,心中萬般蹊蹺。卻隱忍不發。
這時候,杜鵑的信便來了。
信中,詳述了他的身世。
至此,他再無懷疑,只是有些內情不明。
因跟他的小廝小六是楊管家的兒子,一次楊管家來府城,他陪他喝了些酒。便套出了真相:他確是楊玉榮撿來的。當年,楊玉榮巧合下從狼嘴里救了他,卻是離馮氏昏迷的地方并不遠——試想新生嬰兒何等脆弱,若是被狼叼著跑遠了,哪里還有命在——他分明看見那個婦人,卻狠心抱走了她的兒子。
后來。楊夫人自己生了兒子,黃元便多余了。
因他讀書還好,便給陳家做上門女婿,省得白養一場。
黃元查知真相后,對楊家的感激之意變成了怨恨。他幾次想主意脫身。都沒能成功,只得暫時作罷。
他雖不是心機深沉和手段毒辣之人,卻極聰慧,常能靈光乍現。這次牢獄之災,便給了他靈感,當即想出一個法子來:且縮在牢里不出去,讓沈望等人在外大放風聲,說他很可能被判死罪,嚴重的還要牽連家人,滿門抄斬。
當然,他把內情都告訴了沈望,請沈知府暗中協助。
后來一切就順利了,如前所述,楊家果然拋棄了他這個養子,并退親;他也在沈知府幫助下,找回了親爹娘。
楊玉榮在公堂上說的那番話,徹底寒了他的心,使他對楊家再無一絲眷念和感激。若深究起來,楊玉榮還要擔個霸占人子的罪名。可是,念在他從狼嘴里救了他,兩廂抵消,也就算了。
黃元一樁心愿了結,另一樁麻煩又來了:他在牢里待久了,外面已經將此案炒得沸沸揚揚,再想輕易出去,就沒那么容易了,總得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于是,昝巡撫便安排了這次別開生面的堂審:讓書院學子當堂辯駁,然后沈知府再出面宣告黃元無罪,略訓斥教導黃元一頓,把案子了結。
他心里這么想,書生們卻不知道,都為這前所未有的堂審興奮不已,更有人安心要在巡撫和御史面前嶄露頭角。
因此,堂審一開始,雙方就唇槍舌劍地斗上了。
杜鵑和林春且不出聲,只全神貫注地聽著。
看了一會,她便明白了:堂上書生分為兩派,一派是支持黃元、為他辯駁的,沈望和昝虛極就在其中;另一派則或想顯本領出風頭,或因嫉妒他趁機落井下石,也有純粹就事論事、為辯駁而辯駁,以一位姓張的書生為首。
黃元與前日所見又不同,似是成竹在胸,一派悠然淡定。
他辯稱自己滿腔憂國之心,文中所言建議也都是為百姓著想,便有些不當,也是學識經歷不夠,絕無不敬和通敵之意。
張書生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我大靖正與安國交惡,邊關烽火連年,皇上亦曾怒斥安國國君忘恩負義、背棄祖先,這釁秀才都知道,還寫出那樣文章,提出懷柔政策,如此動搖人心,難道要把我大靖拱手讓人”
好誅心的話!
(明智屋中文沒有彈窗,更新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