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1年世界首臺CT機誕生,由于其出色齊全的病情探測能力,CT攝影裝置被廣泛運用于醫療診斷。CT的成功研制,被譽為是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之后,放射診斷學的又一重大突破。
然而,中國CT市場一直上演著“四國演義”——來自美國CE、德國東門子、荷蘭菲利普、日本東信、日本島津和日本日立六家公司壟斷了這一巨型市場。
三年前,包括安東市中心醫院在內的幾家醫院進口了3臺CT機,每臺售價約50萬美元。然而,巨資購入的醫療設備根本沒能調試安裝成功。花費大量外匯引進的3臺CT全部癱瘓,引起不少媒體關注,正如章程所問的,《科技日報》曾刊發《CT機事件始末》的長篇報道,把CT比喻成植物人!
在“CT事件”引發強烈社會反響后,安東市衛生局實行公開招標和限期承包,對外貼發了一張“招賢紅榜”。
安東工學院兩位教師老師慨然揭榜,憑借他們在計算機、電子、機械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在大約80天后,安東市中心醫院的CT不但得以復活,并且整機性能和可靠性均大大提高。此后,他們遠赴全國各地,讓幾臺癱瘓的CT紛紛重生。
這是工學院值得驕傲的一筆,高院長當即讓司機去請當時的兩位老師和CT機研究項目負責人過來一起坐坐。
鄭老師很年輕,似乎很少接觸這樣的場合,顯得有些拘束,當提及CT機時卻像換了一個人,他不無興奮地回憶道:“讓幾臺癱瘓的CT重生,這個結果令大家頗受鼓舞。當時就有人提出,現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德國、荷蘭和日本能夠生產CT,我們中國人可不可以用上自己的CT?
也有人認為研發國產CT是天方夜譚,前車之鑒擺在那里,由于不甘心在CT項目上受制于人,87年時國家六部委就曾聯合立項,投入一億三千萬元,組織全國44個大院大所的兩千多人進行‘中華I型CT攻關’,但這個項目在去年黯然下馬了。
我們在資金、人才和設備的投入上肯定跟‘中華I型CT攻關’沒法比,人家都沒搞出來,我們的壓力可想而知。甚至有人說要是我們能搞出來,他就從學校爬出去。去年六月份,院領導最終還是支持我們的想法,成立CT項目組,并提供資金讓我們一心一意地攻關。”
美國CE有CE醫療集團,德國東門子有東門子醫療,專門從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銷售。
一直以這兩家國際巨頭為奮斗目標的NB電氣,當然也要開發自己的醫療影像診斷設備,魏華銘這才恍然大悟,并對安東工學院的藏龍臥虎感到震驚。
客人們聽得津津有味,項目負責人江老師也介紹道:“信心歸信心,一開始研究便領教到了CT項目的‘厲害’。因為一塊板子的芯片問題,項目兩三個月毫無進展、動彈不得。我們只知道設備不能正常工作,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沒有資金添置更精密的設備,只能自己動手做板子去捕捉那種微小的差異,捕捉到微小差異后,我們還得去想這個差異的成因是什么。說實在的,芯片型號一模一樣,這個差異真把我們難住了,如果說一定有差別,那這個差別只能是芯片的生產廠家不一樣。索性換上同一品牌的芯片,結果問題迎刃而解。就這一個問題,我們項目組足足憋了兩三個月,就像碰到了堅硬的墻壁…”
財神爺坐在對面,不訴訴苦怎么行?
高院長輕嘆了一口氣,倍感無奈地說道:“CT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國家都沒搞出來,我們仍然硬著頭皮搞,跟學雷鋒沒什么區別。為了支持他們搞,院里面就差砸鍋賣鐵啦!研發資源枯竭,不怕諸位笑話,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
早在三年前,滬江醫療器械公司就宣稱研制出第一臺國產全身CT樣機,報道鋪天蓋地,卻沒有了下文。真正把CT做起來,真正讓中國進入“CT俱樂部”的就是眼前這幾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師。
不久的將來,他們將研制出第一臺樣機。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再過十幾年,他們還會相繼研制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磁共振儀、數字X光機、彩超等涵蓋診斷影像解決方案、常規檢查解決方案、腫瘤解決方案三大系統的數十種產品,成為國家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唯一的建設依托單位。
可惜量產CT機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其初期成本及產業化過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生產工藝流程的具體落實、大規模生產所需要的配套管理體系等,都是不小的障礙,這些顯然難以依靠學校的體制獲得解決。直到安軟集團上市后,才有足夠資金把這一切變成現實。
十幾年,市場早被美國CE和德國東門子跑馬圈地占光了,到時候被推向市場的醫院根本不差錢,能采購進口的絕不會買國產的。
安東工學院和安軟所做的這一切,正如他們所說的“學雷鋒”。除了讓“中國制造”四個字增添更多技術含金量之外,并沒有讓絕大數中國人用上中國的CT。
迎著高院長、陳書記、張副院長等人期盼的目光,章程微微點了頭,凝重地說道:“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我深信中國CT能在你們手中破繭成蝶。作為NB電氣創始人之一,作為NB實驗室首席工程,我還想說幾句喪氣話。”
“章工,在產品研發和技術應用你比我們有經驗,我們洗耳恭聽。”
“是啊,章工,有什么話您盡管說,我們也好少走一些彎路。”
“那我就直言不諱了。”
章程整理下思路,一邊環視著眾人,一邊抽絲剝繭地分析道:“CT國產化和產業化,諸位面臨四重門。第一重門是研發成功之后如何才能量產,成像軟件上我相信諸位沒問題,但硬件呢?毫無疑問,這需要大量投資和一個很長的過程;
第二重門是難獲市場信任,技術突破是一回事,品牌和知名度是另一回事。所謂醫院的專家,對CT設備并不精通,他們不會關注技術參數,甚至連技術報告都看不懂。他們會問及最多的是還有誰購買了你們的產品,為什么別的醫院選擇進口設備?而GE、西門子的銷售人員,幾乎不會受到這種待遇。”
CT項目正在攻關階段,能不能搞出來,搞出來之后能不能投產還是一個問題。就算能搞出來,能夠順利投產,那最起碼也要五六年。
高院長重重點了下頭,深以為然地同意道:“到時候CE和東門子的醫療設備,國內醫院肯定購置了很多,并且已經用了好幾年,質量有保障。而國內企業十年、二十年后是否存在還是個未知數,他們肯定會問‘人家是上百年的公司,買他們的放心,買你們的今后服務、配件如何保證?’”
“是啊,這也是我們NB電氣要面臨的問題。”
章程頓了頓,繼續說道:“第三重門是外資壟斷市場,他們不僅在產品技術上壟斷市場,在整個市場培育、人員培訓等方面也將市場把持得嚴嚴實實。因為他們不像中國企業僅僅是一個設備制造商,從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醫務人員做各種培訓和推廣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說,國內醫務人員的設備診斷技能和習慣,也都是CE和東門子等國際醫療影像診斷巨頭們培育的結果。
在BJ,在滬江,在廣都,在世界各地,他們正與各大醫院建立研發合作基地。表面上看是為醫院帶來更多科研機會,從而獲得醫院對產品的青睞,實質則是通過研發合作綁定醫院未來的產品選擇,同時獲得更多的醫療信息。
十幾二十年后,甚至用不了十年,國內醫療人員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他們所灌輸的一切,中國設備一旦與其設置不符,醫生就會認為是產品質量問題。然而,一旦產品設置與他們的完全一樣,又會陷入它們早已設下的技術專利陷阱。”
陳書記的愛人就在市中心醫院上班,對國外CT廠商的培訓活動有所耳聞,連連點頭道:“各位,章工沒有危言聳聽,國外廠商售后服務不怎么樣,對培訓倒是挺積極,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擺明了想壟斷我們中國市場。”
想到國產CT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搞出來,張副院長搖頭苦笑道:“其實他們不搞培訓一樣壟斷,只不過誰占得份額多一些,誰占的份額少一點而已。”
到底是NB電氣第一大股東,問題看得如此透徹,高院長又輕嘆了一口氣:“國產CT,任重道遠啊!章工,請繼續說,第四重門是什么?”
“第四重門是資金匱乏,如果速度夠快,你們或許能趕上國內醫院CT機換代,到時候至少有上百億的市場敞開大門。然而你們那時可能剛起步,規模小,資金實力弱,就算有十幾億資本,也只是CE和東門子等國際巨頭一個投資項目的數字。他們會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絞殺,中國高端醫療診斷市場依然逃不過成為其‘提款機’的命運。”
越聽心越涼,鄭老師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欲言又止地問:“這么說…這么說我們做得是無用功了?”
“當然不是!”
章程臉色一正,意味深長地說道:“鄭老師,你們是真正的科研人員,你們也一定能夠搞出中國自己的CT。更重要的是,你們還有我,還有NB電氣、還有NB實驗室,還有最后一點時間!”
PS:老寒在此對db大學、對東軟集團、對研發出中國自己CT的東大老師們表示最真誠的敬意。并衷心感謝“hrenyo”、“t陶唐氏”、“140515110017428”、“sandy一直等你”、“140513161040472”大大打賞和再次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