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六十二章 混亂的初戰

大熊貓文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1673年5月25日,天空再次陰云密布,預示著一場豪雨即將到來。楊亮最討厭這種天氣了,因為道路泥濘,不利于大軍行走,要知道這里可甚少有東岸那種連接重要節點的硬化國防道路,即所謂的一等國道。

  但再難也要走,因為形勢不等人!根據最新得到的消息,由蒂雷納子爵率領的五萬多法蘭西大軍已在奈梅亨一帶穩固局勢,然后分出了一支偏師西進,直奔布雷達要塞而來,看樣子是打算一口直接吃掉面積不小的林堡布拉班特公地了;而由著名的孔代親王率領的另一路五萬多法軍,則在占領阿納姆、阿默斯福特、納爾登等地后,兵鋒直指聯合省南部最重要的城市烏得勒支;最后一路則由路易十四的發小、盧森堡公爵富朗索瓦·德·布特維爾率領,由明斯特大主教和科隆選帝侯的軍隊組成,規模也在數萬人的樣子,從德意志地區出發,迂回攻擊聯合省北部的格羅寧根、弗里斯蘭、上艾瑟爾等省份;至于法王路易十四,則帶著兩萬五千名最精銳的人馬坐鎮杜塞爾多夫,總攬全局。

  法軍這個戰略部署,兵分三路、四處攻城略地,一副不急著弄死老鼠的老貓感覺,無疑是極為藐視荷蘭人的。為此,不是沒有人提出過異議。比如:久經沙場的孔代親王和蒂雷納子爵就希望僅僅保留一兩處位于關鍵節點的要塞,以備大軍撤退之用,其他則全部毀掉,以節約守衛兵力,迅速推進,攻克海牙和阿姆斯特丹,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

  在這個時候,路易十四的心腹、國防大臣德盧瓦出現了,這廝看到法蘭西大軍勢如破竹,儼然已將占領區看做了法國的領土,希望能夠支配更多官職的他向國王路易十四進言,請求在已經攻下的城市中部署大量的守備部隊,并修筑起防御工事。

  實話實說,這個建議其實挺對路易十四的胃口的,因此這個自負無比的君王肯定了德盧瓦的意見,并正式下令沃邦元帥(此君非常善于營造)將這個意圖予以實現。就這樣,蒂雷納子爵和孔代親王麾下加起來上十萬的法蘭西大軍被迫分散了相當一大部分出去,用于分占地方上的荷蘭城鎮,使得一線的法軍軍力遭到嚴重削弱,攻勢一下子就緩慢了下來,看起來他們一點不急著進軍荷蘭人的首都海牙和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似的。

  楊亮少校等人所在的林堡布拉班特地區如今面對的就是蒂雷納子爵麾下的軍隊。5月23日的時候,就有驚慌失措的荷蘭信使從東面帶來了“噩耗”,一支規模超過一萬五千人的法國軍隊從奈梅亨出發,一路西進直朝公地的核心重鎮布雷達要塞而來,看樣子是準備經略荷屬布拉班特公國西半部分的。

  這支偏師一路上分派或大群、或小股的部隊,占領視野所及范圍內的一切荷蘭城鎮,故在抵達布雷達要塞城下時只有不足萬人了,不過卻仍然讓荷蘭人兩股顫顫,提不起抵抗的意志——以上消息還是貝亨奧普佐姆城的民兵團體最高指揮官弗蘭克·班寧告訴楊亮的,然后他們很慷慨地湊了四萬盾的開拔費用給楊亮所部,要求他們立刻率部東進,支援布雷達要塞。

  楊亮對此很是無語。布雷達這座要塞的堅固程度,他是非常清楚的,這座規模宏大、石頭質地的堅固堡壘放眼整個歐洲,都是固若金湯的代名詞,結果荷蘭人居然搞得這么狼狽,還要傳檄各處,率部趕去要塞“勤王”,這他媽的算什么事啊,布雷達要塞的七八千人馬都是豬頭嗎?

  不過,“上命難違”,誰讓楊亮等人如今是被荷蘭人雇傭的呢,因此一切都得聽命行事。再者,貝亨奧普佐姆城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弗蘭克·班寧也帶了五百民兵,與楊亮等人一同東進,救援布雷達要塞,那么大伙還能說什么呢,行動吧!

  大軍是在25號中午出動的,因為連日陰雨以及水土不服的緣故,楊亮所部在出發前已經病倒了兩三百人,故此番能夠東進出征的也就在兩千人左右罷了。與他們一起的,還有九百多名瑞士雇傭兵,這些穿著皮甲、扛著火繩槍、高舉著長矛的山民們,一臉悲壯之色,看樣子對此番東進作戰的結局很不看好,這讓加重了一番大家心頭的陰云,讓楊亮看了心里暗罵,這是動搖軍心士氣啊!

  弗蘭克·班寧臉上同樣是一副死了爹娘的表情,不過誰讓布雷達要塞方面傳過來的軍情又很緊急呢?因此他也只能挑了相對靠譜的五百個來自貝亨奧普佐姆的民兵,與兩支雇傭軍一起東行,援救布雷達要塞。

  他們一路上走得并不快,這也許是因為道路泥濘難行的緣故,不過楊亮也不無惡意地揣測,他們之所以像是爬一樣地行走在這段不過兩天路程的道路上,未嘗沒有坐視布雷達要塞陷落,然后他們可以立刻轉向逃回貝亨奧普佐姆戍守的因素。畢竟,荷蘭民兵這種小市民團體是最沒有節操的,在他們眼里國家安危和民族大義都不是很重要,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身家利益能不能得到保全、宗教信仰能不能維持,除此之外一切都無所謂,不然你以為一路上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荷蘭城鎮聞風而降?

  而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在這次戰爭中路易十四所堅持的政策,即路易十四在出征前后反復強調,一定要嚴格約束各部軍紀,不得隨意殺戮、搶劫沿途的荷蘭城鎮居民,讓士兵們不得抹黑他“高貴的王者風范”。為此,某些因為法國軍隊過路而受到損失的小村莊,他竟然都派官員前去發錢補償村民們;另外,每個向他抱怨訴苦說自己因為法國軍隊的軍事行動而受到影響的當地貴族,都得到了路易十四的饋贈——比如尼德蘭的某位領主派人來向路易十四陳述法國軍隊對他的莊園所造成的破壞之后,他二話不說立刻贈送了一幅鑲有珠寶、價值超過一萬二千利佛爾的他本人的肖像畫給這位貴族。

  客觀地說,無論是尼德蘭的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因為路易十四的這種“高尚行為”而享受了莫大的好處,這使得他們非常欽佩,因為法蘭西軍隊這次確實表現出了一股有別于其他國家軍隊的良好軍紀,這使得更多的人開始畏懼法蘭西國王威勢的同時,也讓尼德蘭地方上的抵抗情緒被慢慢削弱了不少。

  這種削弱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呢,我們也許可以從幾個有趣的例子中來看一看。比如:與阿姆斯特丹近在咫尺的納爾登被小股法國先鋒騎兵攻占后,4名法國騎兵外出偷采果蔬,走到另外一座小城城外時,該城的官員們驚慌失措,竟然將城門鑰匙向這4名騎兵拱手相送,簡直無語!要知道,這座小城里可有能淹沒全國的海堤閘門呢。后來,當地的官員發現法軍大隊人馬并未開到,于是又向這4名騎兵索回了鑰匙,關上城門,也是沒誰了。

  再比如,之前孔代親王和蒂雷納子爵進攻萊茵河一帶的荷蘭城鎮時,很多沿河要塞都是一槍不放就投降了的,其中不乏由荷蘭、澤蘭兩省出資,花費了超過五十年時間不間斷修繕的著名軍事要塞,但這些堅城堡壘連同里面的糧食、軍械、戰馬,都成了法國人的戰利品。而這股投降風潮一度嚴重到什么程度呢?舉個例子,很多尼德蘭地方官員遠遠看見一兩個法國騎兵連隊經過,就把城門鑰匙拱手相送;法國軍隊尚未抵達,就有不少軍官棄城而逃。在這件事上,法蘭西國王的“仁義”可抵千軍萬馬,不然就憑荷蘭南部當年為了防備西班牙人而修建的要塞堡壘群,也不是法國人能兵不血刃就攻克的——這也就難怪荷蘭、澤蘭兩省懷疑,烏得勒支、海爾德蘭、上艾瑟爾三省是不是與法國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py交易,以法國軍隊秋毫無犯為條件,開門揖盜,引狼入室,反正利益受損的又不是他們,讓法國軍隊去禍害荷蘭、澤蘭兩省不是挺好么?

  楊亮等人一路上經過了幾個荷蘭城鎮,發現當地的居民有的只是恐慌的情緒,不過卻沒太多同仇敵愾、誓死要將法蘭西侵略者趕出國門的堅強決心,這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你再看看身旁那五百名無精打采的貝亨奧普佐姆民兵的精神狀態的話,就會明白,他們只關心位于小城的自己的家人和財產,對于共和國未來是漠視的,這令楊亮等人油然心生一股寒意,沒有愛國情緒的人是可怕的!

  5月27日上午,這股人數約在3500人上下的軍隊終于“磨蹭”到離布雷達要塞不到15公里的一處荷蘭小鎮時,傳來了布雷達要塞陷落的消息,這令眾人感覺有些發懵:國家投入巨額營建的要塞,竟然就抵抗兩三天時間,這是在做夢嗎?

  事已至此,大家也沒招了,于是都將目光轉向了此行的最高指揮官弗蘭克·班寧。結果此君也是“不負眾望”,立刻下令全軍向后轉,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貝亨奧普佐姆防守——這可不是沒有理由的,畢竟原本接到的命令是增援布雷達要塞,可誰讓要塞在他們抵達前就陷落了呢?因此失去了增援目標的他們選擇回返出發地,做好原本的防御任務,也就很正常了,誰讓沒法過分指摘。

  三千五百人撤退的速度是極快的,這令楊亮很是驚訝,因為他看到了原本無精打采、士氣低落的民兵一下子精神了起來,開始以飽滿的熱情執行撤退任務,這令他再一次認識到了小市民的所謂“責任感”,他們在戰場上甚至還沒老實巴交的農家子弟可靠!

  撤退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他們攜帶了大量的輜重、火炮及其他一些雜物,因此行動速度真的談不上多快。雖然目前這支法國陸軍主力仍在努力控制剛剛到手的布雷達要塞的局勢,不可能派出多少人馬趕緊去周邊接收城鎮,但少許先鋒騎兵的西進卻也是不可避免的,而這無疑給楊亮他們增添了不少的麻煩。

  5月28日正午,數百名法國騎兵沿著交通道路從東面疾馳而來,看樣子是分兵而出接收各個城鎮的人馬中的一支。而他們在看到這支處于撤退中的部隊時也很是驚訝,不過卻沒有太多害怕的情緒,蓋因這一路來他們已經取得了太多的勝利、攻占了太多的城鎮、擊潰了太多的敵軍——包括荷蘭正規軍、民兵、德意志雇傭軍、瑞士雇傭軍、南尼德蘭雇傭軍等等——但還從來沒有人能夠給他們造成太大的麻煩呢。

  因此,在軍官的指揮下,這支規模約在三百來人的法軍騎兵先是派出代表要求部隊投降,結果不用楊亮說話,弗蘭克·班寧這廝直接拒絕了。開什么玩笑,要投降也得等我回到貝亨奧普佐姆,談妥了條件再投降吧,哪能現在就玩這出呢?

  而法蘭西人在看到“荷蘭人”拒絕投降后,先是一番錯愕,繼而大怒,然后被憤怒沖昏了腦袋的他們什么也不管了,直接在軍官的帶領下朝他們沖了過來。在這個時候,這段日子來一直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看著就沒什么存在感的瑞士雇傭軍發揮了作用,他們在軍官的指揮下迅速擎起了長矛,將憤怒的法國騎兵堪堪抵住。隨后,楊亮少校看準時機,調了忠國軍步兵營里的兩個連,上前就是一頓排槍齊射,直接打落了數十名法軍騎兵。

  瑞士山民里的火繩槍手們這個時候也沒有閑著,他們在軍官的催促和咒罵下,快速裝填好了火槍,然后在長矛叢林的掩護下進行自由射擊,也頗是打死打傷了一些法國騎兵,并徹底瓦解了他們的這次攻勢。

  到了這個份上,法國人也算是明白了這支人數是他們十倍的“荷蘭軍隊”看起來有些不好惹了。于是,在稍稍僵持了一個小時后,這支法國騎兵看到無機可趁后,便派出代表取回了散落在荷蘭軍隊陣前的傷兵和尸體,然后撥轉馬首,一溜煙地消失在了遠方的地平線上。

大熊貓文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