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九百二十六 裂痕

  貞觀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大唐遠征軍主帥薛萬徹和東羅馬帝國皇帝、波斯帝國皇帝舉行了三方會盟,正式確定了三國將聚兵五十萬南下徹底消滅已經精疲力竭的阿拉伯帝國,三年的戰爭之后,阿拉伯帝國的精銳兵馬損失殆盡,大將盡喪,第二任哈里發憂病而死,第三任哈里發臨危受命,卻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兒,只能守,不能攻。

  阿拉伯帝國東征西討波斯帝國和東羅馬帝國鍛煉出來的四十多萬強軍已經在三年的戰爭里面被悉數消滅,所余者不到三萬,十多個著名的將領只有三個還活著,其余八人全部戰死,在三年戰役中的一場又一場戰斗中,這些將領和軍隊損失殆盡。

  其實阿拉伯人心里面也明白,羅馬人和波斯人心里面也明白,他們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勞都要算給唐人,如果不是當初大唐軍隊馳援波斯人,估計現在波斯人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連首都都會失去了,那樣的話,戰斗就會變得沒有意義,失去了波斯人的牽制,羅馬人覺得自己估計也不是吞并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對手。

  那會非常驚險,即使阿拉伯人沒有實力徹底的消滅東羅馬帝國,但是重創還是可以的,比如敘利亞,比如那豐饒的產糧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國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羅馬人是有共識的,所以在面對唐軍統帥制定戰斗計劃的時候,他們雖然有所不滿,可是還是決定遵守這份戰斗計劃,因為唐軍用他們的戰績彰顯了他們凌駕于中亞三大帝國之上的絕強戰斗力和絕對的戰斗意志,甚至也包括他們的戰斗方式和戰爭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開始炮彈還不會爆炸,結果現在炮彈都會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場,阿拉伯人總會被炸得血肉橫飛,而己方的戰斗減員非常之少。

  他們甚至也知道。唐軍擁有獨自一軍消滅掉阿拉伯帝國剩余力量的實力,即使他們只有十萬軍隊,而如今阿拉伯帝國還對外宣稱有軍隊五十萬,但是徹底的擊潰是沒有問題的,唯一有問題的就是統治,這一點,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其實也在暗中較勁,誰都希望獲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國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國覆滅之后。共同的敵人消滅之后。

  唐軍表明了態度,他們不要領土,他們的領土已經足夠龐大,他們現在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的領土,恢fù生產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全部都歸屬這兩個帝國,你們兩家自己分,我們只要錢和財物還有物資。還有今后大唐商隊和大唐人在你們兩大帝國的領土中暢行無阻的權力,當然。還有設立大使館,擁有自主裁判權的權力。

  兩大帝國幾乎是沒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領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們都可以重新獲得。你們不要那是再好不過了,你們已經很強了,要是再要領土,我們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聯合在一起對抗你們了。

  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們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后所決定的,我們要土地和人口的話。他們就會結成同盟對抗我們,我們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們需要安穩的邊境和足夠的時間的話,那么他們就會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經折損了很多的實力,那么對于我們日后的大計而言就會很有好處。

  我們對付阿拉伯帝國的原因只是認為他們取代了波斯帝國之后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對于這里沒有人口和領土的想法,你們和我們長得不一樣語言不一樣,統治起來太難了,所以干脆不要,給我們錢和各項利益就可以,大唐人會在這里享受到最高規格的待遇,這是我們最高的要求。

  兩大帝國分別和大唐簽訂了《大唐、羅馬友好互助條約》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條約》,從法律意義上確定了三國之間的互相友好關系,當然了,其中并沒有包括羅馬人和波斯人之間的合約,他們似乎沒有打算簽訂相關的約定,他們之間已經開始了相關談判和摩擦,在這個大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

  貞觀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羅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產生了一次小規模的軍事摩擦,起因是雙方都看中了一塊豐饒的土地,而雙方的軍隊都不打算讓掉這塊土地,于是羅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開了小規模的械斗,結果是羅馬人戰勝,把波斯人打死打傷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則殺死了二十多個羅馬人,打傷了五十多個羅馬人。

  雙方的政府立刻開始了相互的口誅筆伐,以及聚兵相互對峙,眼看著就要打起來,薛萬徹大怒,遣大將薛仁貴率軍一萬奔赴摩擦地,將雙方痛斥一頓,然后分別遣使往羅馬人的主帥和波斯人的主帥處調停,貞觀十四年十月一日,在大唐軍隊的調停之下,兩國停止了聚兵,而是在當地劃了一條分界線,作為戰后雙方的國界。

  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械斗,但是羅馬人和波斯人雙方都開始了解到,雙方之間的蜜月合作期已經結束,裂痕開始產生,現在有大唐軍隊調停,但是大唐軍隊一旦撤走,或者大唐不介入雙方之間的事情,那么雙方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摩擦,又會產生什么樣的芥蒂,那可就說不定了。

  不過如今在薛萬徹的虎威之下,雙方都老老實實的決定要握手言和,先把阿拉伯人收拾掉,然后再慢慢的收拾對方,所以他們都得到了大唐提出的作戰方略,并且表示一定嚴格遵守。

  這個時候,大唐軍隊是最少的,只有十萬,波斯軍隊是最多的,有二十五萬。羅馬軍隊也有十五萬,但是考慮到波斯軍隊的戰斗力實在是無法入眼,唯一一支強大的精銳的被大唐將軍調教出來的三萬輕騎兵就只好全部出動,然后薛萬徹命令薛仁貴率軍一萬加入波斯軍團的陣營中,擔任副統領的職位,主將當然是波斯人。

  不過這個波斯人比較喜歡和大唐人合作。樂于見到大唐人指揮軍隊大勝仗然后他得到功勞,所以他很樂意把實際指揮權交給薛仁貴,而他不管不問,只管拿功勞,而羅馬人還是具有一定程dù的戰斗力的,和阿拉伯人交戰數次,也曾獨立打敗阿拉伯人的西征軍團,奪回敘利亞,所以薛萬徹沒有派人幫助和指揮羅馬人。他相信羅馬人可以完成任務。

  任務就是三路進軍,兵分三路,從左中右三個方向一起南下阿拉伯帝國的最后領土,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然后逼迫阿拉伯帝國首先就要兵分三路抵抗三路進軍的三國聯軍,分散他們的實力,如果是大兵團聯合作戰的話,他們五十萬人盡出。我們五十萬人盡出,這場會戰一下子成了一百萬人大戰的戰場。多大的戰場才能接受一百萬人的廝殺?

  所以果斷的,三路進軍,薛萬徹選擇了最難的中路作為唐軍的行軍路線,一路都很坎坷,還有不少關卡,這個只有擁有火炮的唐軍才可以順lì通guò。至于次之的右路則交給羅馬軍團,而最容易的左路交給了薛仁貴統帥下的波斯軍團,雖然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但是波斯軍團的人雖然多,可戰斗力和戰斗意志實在是差強人意。

  打了那么多次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戰斗,波斯人獨立取得的勝利戰斗只有五次,反而敗了二十多次,有好幾次都被處于弱勢的阿拉伯人翻盤,人數還占優,簡直是丟臉,就連搶地盤都搶不過羅馬人,要是八十個大唐士兵和羅馬人搶地盤,羅馬人一個都跑不了,全部都要交代在那兒。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精銳盡喪匆匆被拉來充軍的阿拉伯信徒到底是有多少戰斗力,大家心里面也都清楚,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要是接著打下去,他們會徹底崩潰,這些天得到了內部消息都在說明阿拉伯人內部彌漫著悲觀的氛圍,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真主和先知拋棄了他們,所以他們絕望的離開了這片土地,甚至自盡,主戰派的力量越來越小,將軍們大量陣亡之后,他們戰斗意志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戰爭計劃被很好的保密,只有三方的主將知道,然后把戰斗命令下達給其他的將軍們,五十萬大軍就此出發,浩浩蕩蕩的南下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阿拉伯帝國最后的領土,包括他們的首都,還有他們的圣地,三支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軍,很快掃除了零星的游擊抵抗軍,然后尋找到了探知消息的阿拉伯主力軍的防御陣地。

  三方面的戰斗時幾乎同時展開的,阿拉伯人的先頭梯隊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進行先期阻敵,分別占據險要形侍,依靠著城池或者是山峰抵抗三國聯軍的進攻,不過很遺憾的是,并沒有任何的奇跡發生,羅馬人依靠整齊的軍陣和攻城武器很快攻克了城池,大唐軍隊用火炮解決了山峰的天險,以幾百人的傷亡擊潰了四萬阿拉伯軍的抵抗。

  至于波斯人,家底厚實,兵馬多,就用一萬多人的沖鋒傷亡擊潰了阿拉伯人的抵抗方陣,薛仁貴的智慧還是不錯的,只是波斯人的戰斗力實在是有限,數量并不多的新式步軍損失的比較多,而傳統的重騎兵依然驕傲,不屑于成為步兵。

  十萬軍隊的防線僅僅十天不到就被攻破了,這對于阿拉伯人的震懾是巨大的,曾幾何時,十萬軍隊可以把波斯人的三十萬人打的落花流水,二十萬軍隊也可以面對面擊敗曾經強大的羅馬軍團,但是,自從那來自東方的強大國家的軍隊到來之后,阿拉伯人的好運氣似乎就到頭了,他們先是損失了著名大將,接著損失了數十萬軍隊,哈里發憂憤病死,國運傾頹。

  十萬軍隊慘敗之后,國內的情況更加糟糕,缺水,缺糧,缺人,缺武器,很少再有人愿意進入軍隊為真主和先知戰斗,新兵甚至得不到鐵制武器,只有木棍和木槍之類的,而這樣的武器是無法戰勝裝備精良的敵軍的。

  阿拉伯高層的人們也是急得團團轉,前線的消息越來越差,敵軍距離首都的距離越來越近,屢戰屢敗之下,甚至有人喪失了戰斗下去的信念…(

大熊貓文學    貞觀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