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于蘇寧而言是殘酷的,同樣也是熟悉的,來到大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仗,殺人擊滅了東突厥,一把火燒光了東突厥最后的力量,俘獲了東突厥全部的高層,東突厥兵團徹底崩潰,第二場大戰不僅僅把大唐北方的諸多部落一掃而空,更是打敗了西突厥兵團,策動了西突厥兵變,使之成為大唐的屬國,穩步落入大唐的掌控之中。
蘇寧就是這樣的神秘而強悍,東西突厥都是在他的手上被打敗和收服的,雖然他不是主將,但是他卻起到了決定性意義,而且他極其擅長以少部分精銳人馬擊敗敵人強大兵團,每每都是以少勝多,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戰果,五百人馬滅了東突厥,兩千人馬策反了西突厥,而在當時,敵人的兵力要遠遠強于蘇寧手中的兵力。
所有人都不會懷疑蘇寧沒有辦法靠著這一千精銳士兵,在地方守軍的輔助下平定僚人的叛亂,蘇寧的奇謀在大唐軍界非常有名,三次奇謀奠定了三次勝局,最后一次更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大唐潛在的強大敵人西突厥給控zhì住了,隨后以商代兵,大肆掠奪西突厥的財富,將他們的戰爭潛力大大壓低,使之無力發動對于大唐的戰爭。
大唐軍界對蘇寧的奇謀相當稱贊,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對此表示憂慮,比如李靖和李世績,還有李二陛xià,三位都是著名的軍事戰將,其中李二陛xià特別善于以少量軍隊突擊強大敵軍。打破其正面列陣,為后續部隊的沖擊打下基礎,擊破竇建德就是這樣打的,但是和蘇寧不一樣的是,李二陛xià同樣具備指揮重兵軍團和敵人面對面大戰的能力。
能否具備指揮一萬人以上的軍隊和同樣數量乃至與更多數量的敵軍作戰的能力,是判斷一個將領是否有資格被成為大將的標準,而能否指揮五萬人以上的軍隊行軍作戰并且戰勝敵軍,是評判一個將領有無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的標準,而能否指揮十萬人以上的重兵軍團和敵人展開決戰,那是評判一個軍事人物是否可以成為名垂千古的名帥!
古人打仗。步兵靠軍陣。騎兵靠突擊和沖擊,類似于投石機等軍器則是用來攻城,這是基本的用兵法則,事實上。不顧隊形展開白刃戰是取死之道。大戰場上。若是離開了軍陣,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沒有了軍陣隊形。都會死的很慘,步兵可以結成一個方形陣,騎兵的著名軍陣有魚鱗陣等等。
大唐的軍事家們在參謀總部建立之后,也會研究過去的一些勝利和失敗的戰役,其中蘇寧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東西突厥殲滅戰被重點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蘇寧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其奇謀是決定戰爭走向的原因,乃至于對戰后的規劃,也在其謀略中有過體現,眼光深遠,是大唐新一代軍事戰將里面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李靖很高興,畢竟這是他的弟子。
但是隨后,理智的李世績提出,蘇寧雖然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甚至主導了戰爭走向,但是不能忽略的問題是,蘇寧可以被稱為名將,卻不能稱為統帥,因為蘇寧沒有指揮過超過一萬人的軍隊作戰,甚至于五千人都沒有,他所指揮的最大兵力在三千人,而這并不足以體現他具備指揮大兵團和敵人正面對抗的才能。
戰場作戰,少不了奇謀,但是真正的指揮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缺少指揮協調各兵種聯合作戰的能力,他無論如何也上不了大雅之堂,只能走陰謀路線,而不是真正的名將。
李世績的評語毫不留情。
雖然李靖氣得臉色發青,但是他也明白,蘇寧的確缺少指揮大兵團的戰績和機會,也無從體現這樣的能力,李靖也早就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并且也對蘇寧提出了建yì和警告,也加強了蘇寧對于各兵種的了解和使用方法的學習,可究竟學得怎么樣,還要等戰場去檢驗,可是大唐目前處于高速發展和劇烈變革之中,至少兩年之內,不希望有大的戰爭發生。
一旦發生了大的戰爭,那就是國戰,國戰一旦發生,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君臣朝廷的所有時間了,還需要舉國的人力物力,雖然現在不需要使用民夫運送糧草了,可是依舊需要很大量的物資損耗,那必將影響到大唐國內如今劇烈的變革,而這種變革,所有人看在眼里,都明白這對于大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種事情是可以多多益善的。
沒有人希望這種變革會停止,因為這種變革帶來的利益,幾乎所有人都享受到了。
可是,培養下一代戰將又是當務之急,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預料,一旦大唐國內的發展穩dìng下來,步入正軌,那么大唐將騰出手來對外部進行強烈的干涉和開疆拓土,之前因為通商的事情導zhì邊境各國刀兵相向,但最終沒有打起來,大唐到處做和事老,也因為假貨事件使得各國比較擔憂,對于通商之事的熱度也稍微下降了一些。
為了滅掉山東士族,大唐可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呢…
對外征戰已經在參謀總部進行了詳細的戰略制定,今后的主要軍事戰略,就是往西方發展,將已經失去了數百年的故地西域奪回來,絲綢之路帶來的商業利益歷歷在目,大唐國內的消費力量明顯不足,和西突厥等部族交易帶來的巨大利潤讓大唐的統治者們紅了眼,他們發現,只有把這種商業模式復制到外國,才能獲取最大的利益。
曾經屬于中國的領土西域,在失去了數百年之后,需要重新奪回,告sù他們。這里曾經是漢人的,現在,以及未來,依然是漢人的。
這份最主要的戰略計劃,通guò西突厥了解西域,并且與西域展開商業合作,一步步打開和西域目前的封鎖狀態,讓大唐的使節進入西域,讓商人進入西域,以外交手段和商業手段進行第一階段的侵略。等商人們逐漸掌握了當地的經濟之后。就要以外交手段挑動事端,促使大唐軍事力量有理由介入此處,并且橫掃西域,奪回這片曾經富饒的土地。
有了西域。重開絲綢之路。就不是難事。大唐的事業已經開始拓寬了,他們非常想知道,當初的大秦。還有安息,貴霜這些大帝國,現在是什么樣子,那片曾經非常熟悉的土地,現在是什么樣子,以及更西邊,更西邊,蘇寧以故事的形式講給李淵閣下聽得西域和西方歷史,深深地吸引了一群戰爭狂人…
原來,天下之大,不知其方圓幾萬里也,大唐可真是坐井觀天了。
所以,才需要足夠的人才,足夠的軍隊,去進行這樣偉大的事業,老一代戰將以李靖為首的,已經定型了,正在漸漸退出軍界;中生代戰將以侯君集李世績為首,扛起大旗,是軍中的主要力量,而新生代年輕將領,不得不說,是以蘇寧為首的,因為年輕人里面,蘇寧的戰功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很多的將領非常關注蘇寧,也非常關注此次的蜀中平叛戰爭,不僅僅是蘇寧,軍事大學第一期里面好多學生都是非常有潛力,很受看重的,薛仁貴,王玄策,孟雨,焦長河等等,還有一些很有前途的將二代比如李震等人,都在此次的出征之列,大將們并沒有反對,因為反對也沒有用,他們都是軍校的一員。
蜀中平叛戰爭,幾乎集中未來一二十年大唐中生代將領退出現役之后軍中的頂梁柱,以蘇寧為首的軍方新一代將領就要在此戰之中誕生,這一戰的戰果和戰績將在很大的程dù上影響這一群人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生活,不得不說,這場戰爭的意義一樣深遠,即使,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戰爭。
大唐的雛鷹們,就要進行第一次的試飛了。
當然,他們的信心也有一部分來自于蘇寧所寫的蘇氏三國,到最后,蜀國北伐和魏國南侵,圍繞著漢中這一戰略要地展開的數十年爭奪,蘇寧對于蜀中的地理了解的不少,甚至與戰略要點也了解很多。
“是以,雖然此戰規模不大,可是,老夫依舊不得不給你指導一些關于蜀中的事情,蜀中作戰,絕對不是平原作戰可以比擬的,發生在蜀中的經典戰役,也絕對不少,不過幸好,僚人愚鈍,只知道占據一些城市而不知道占據戰略要點,若是他們在奪取了嘉州陵州之后還會集合所有的僚人勢力往北攻打漢中,乃至于僥幸占據了漢中,那么此戰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那將會是一場苦戰。”
李靖到底不放心,讓蘇寧抽出時間到他的府上,他要測試一下蘇寧有沒有做足功課。
蘇寧對于入蜀作戰的事情了解的還真不少,誰讓蘇寧非常喜歡三國呢?還寫出了三國…諸葛亮數次北伐,姜維數次北伐,曹魏的反擊和逆襲,每一次都會圍繞著出蜀作戰和入蜀作戰,路線問題,蘇寧也著重描寫了。
入蜀作戰,若是被占據了漢中,會很麻煩,但是僚人根本不懂打仗,只知道爭勇斗狠,那么蘇寧準備的戰略戰術都用不上,因為不需要攻打漢中,不需要攻取陽平關,不需要偷渡陰平直取成都,僚人只不過占據了蜀中平原上的一些土地,然后向外蠶食,并沒有明確的目標,難以成事,不過據報,這群僚人有向成都進發的趨勢。
入蜀作戰一般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從北往南打,打下漢中,再攻取成都平原地區,這是鐘會和鄧艾的路線;第二條路就是走水路,從東往西打,拿下江州,從巴郡等地入蜀,這是諸葛亮的路線。
牛進達和蘇寧選擇了第一條路線,過漢中進入蜀中,平定叛亂;若是被叛軍占據了漢中,那么打起來就難了,當初王平鎮守漢中的時候,曹爽率軍南下,十八萬軍隊硬是沒能打下三萬軍隊鎮守的漢中,反而沒有打上一場決戰,卻損兵折將,推遲了中國統一時間二十年,是為興勢山之戰。
這場戰役的意義非常深遠,但是由于缺少著名人物的參與,所以不怎么被重視,但是蘇寧卻是相當重視這場戰役,因為這場戰役和之后的魏滅蜀之戰,都在漢中戰場的第一階段戰役中,凸顯了興勢山的重要性,王平因為堅持魏延留下來的戰略,據守興勢山,依靠漢城樂城的交替掩護,死守陽平關,打退了曹爽。
而二十年后,蜀軍卻沒能按照王平成功的戰略,放棄了興勢山,以至于漢城樂城被分割,失去了退路,陽平關孤立無援,被攻破,漢中失守,之后的一系列失誤,導zhì蜀國滅亡;一座興勢山,就在不經意間,將中國歷史改變了,而在那之后,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座不起眼的山,曾經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