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滅亡東突厥的民族英雄,更是一個百戰百勝的名將,留下很多軍事著作,為華夏兵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于華夏將李靖奉為兵家正宗,享有非常高的地位。
所以對于可以和李靖學習兵法意一事,蘇寧感到非常非常的榮幸,能和這位地位高能力強真才實學的大將軍學習兵法,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李二bixia命令李靖傳授侯君集兵法,結果侯君集還抱怨李靖藏私,有謀逆之心,zuihou被李靖反將一軍,說若要為大唐征戰,這些兵法已經足夠,你卻仍然不知足,你才是真正的有謀逆之心!
侯君集雖然憤怒,但是沒有繼續說下去,估計也是沒有辦法繼續說下去了,自己又不是李靖的徒弟,人家選擇一些交給自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李二bixia也就就此作罷,沒有追究下去,結果到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果然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集團,事實證明,李靖的判斷是對的。
那么李靖的兵法到底是如何的高明,能讓侯君集欲罷不能?竟然不惜以謀反罪名威逼李靖,結果還被李靖反將一軍,說這樣的兵法要是被侯君集掌握了才是真正的取禍之道,李靖那部分沒有教授給侯君集的兵法,到底是什么內容呢?
蘇寧當然非常好奇,所以很想立刻就和李靖開始單對單的教育,李伯瑤那廝還在弘文館苦逼的讀書。能夠隨意在弘文館讀書的只有自己,其他人孔穎達老頭兒可是非常嚴厲的,一把戒尺打遍弘文館無敵手,不論是太子還是王爺還是公主還是郡主還是官二代,統統在孔穎達的戒尺面前折戟沉沙。
蘇寧也嘗過那滋味兒,所以不想再有一次了。
好在有了李靖老頭兒作為擋箭牌,李二bixia的親口許諾,孔穎達老頭兒也就沒說什么了,所以這個下午的時光,就被蘇寧拿來單獨享受軍神的單獨的精英式的教育。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得。需要好好把握,到了李靖的書房里面,蘇寧就興致勃勃的坐了下來,等著李靖傳授兵法。可是李靖沒有立刻就傳授兵法。而是為蘇寧開始細細講解起了大唐的軍制。用李靖老頭兒的話來說,就是想要跑之前,先要學會爬。
而熟悉大唐的軍制的過程。就是學習如何爬的過程,而熟悉兵法和統兵之術又是走路的過程,學習只能到此為止,不能再往上升級了,那個時候所需要的就是戰場的歷練,學習者需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全部利用起來,全部用到戰場上,學會活學活用,那個時候才是跑得過程,至于能否從實戰中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獨特的用兵之術,那就屬于策馬奔騰的過程了。
前面的爬和走,是李靖的責任,而后面的跑還有策馬奔騰,就要看蘇寧自己的了,那不是學習就可以學到的,不是讀書就可以讀出來的,讀書可以讀到很多東西,事件的一切學習也都是從理論開始,但是能否把理論轉化為實際的執行力,就要看學習者本人的造化了。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蘇寧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這樣的造化,讓一個現代人帶著多少萬的兵馬上戰場打仗,還要負責任,戰勝有賞戰敗要罰,這樣的壓力真的是山大,但是好歹李靖也是一個名將,蘇寧自問不傻,至少,還是可以試一試的,運氣好,也就真的可以成為大唐的柱國大將,和蘇定方一起,成為蘇氏雙杰,奠定蘇氏將門世家的傳統,那個時候,自己的地位該有多高啊!
為了這個目標,蘇寧決定,好好學習,天天xiangshang!
李靖十分滿意,開始對蘇寧施以諄諄教誨…
“我大唐的軍制,你當有部分了解,就如同我之前所說,大體上便是將軍統兵,兵部調兵,下發作戰指令,二者合一,大軍出動,而掌控這一權力的,就是bixia本人,因為大軍主力乃是府兵,所以并不存在如同前朝那般嚴重的部曲私兵制,大軍掌握于皇家,掌握于皇帝,而不是任何一個其他的人。
這里頭,最重要的就是府兵,一言以蔽之,乃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細細分之,府兵者,顧名思義,有府,有兵,府者,分為內府與外府也,內府稱驃騎府,外府稱車騎府,均由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分領;兵者,乃是以貧富分全國農者為九等,六等之上農者每三丁取一丁為府兵,免其租庸調,自備糧食軍器馬匹,自二十一歲始,六十歲止,幾乎便是一生,平時每年須輪流宿衛京師,還需定期鎮戍邊疆。
府兵往往就地收納兵源,皆為當地人,設校尉統帥,平時耕種土地,農閑時由校尉授以戰陣之術,訓練嚴格,戰斗能力強,因為多為農家富裕子弟,裝備好,吃的也好一些,我大唐之所以可以百戰百勝,戰無不勝,多是依仗此府兵制,所以,你需要細細了解此兵制,明白一應過程。
打仗之時,十二衛為主力軍,十二衛各有各所轄之車騎府,車騎府上繳兵源,十二衛將軍領軍出征,戰爭結束后,原路返回,各車騎府之將士回歸本源,畢竟都是當地農家子弟,閑時也需要耕種土地,所以打起仗來時間也不會長,十二衛本身無兵,都是各個車騎府之兵,所以才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根本不會有私家軍之擔憂。”
蘇寧聽完就震驚了,不是為別的,就是為那個二十一歲開始當兵,一當就他媽的四十年,他娘的就是現在的金家王朝也不過十二年,你他娘的一弄就是四十年?而且還要輪換著戍守京師,戍守邊疆。隨時參戰,隨時準備犧牲,只要做了府兵一輩子都是府兵啊,難怪到了后期府兵制要崩潰,這不崩潰還有天理嗎?
“你有何疑惑?說出來,老夫與你解答。”李靖看出了蘇寧的面色有些驚異和不解,于是就問道,有了問題就要問出來,得到解答之后才會有長進,這是李靖的舅舅韓擒虎告訴他的。李靖的軍事能力。也基本上都是韓擒虎所傳授,韓擒虎,乃是隋朝名將。
蘇寧說道:“師尊,府兵制固然有其優點。比如兵不識將。將不知兵。雖然指揮起來有些麻煩,但是軍士的戰斗力得以維持,也會避免武將把國朝軍隊變成私人部曲。平時也多有輪換,這的確很好,但是,為何服役四十年?一般人活不到四十歲者比比皆是,能活到花甲之年齡本就是鳳毛麟角,更何況是軍伍中人?這不就是擺明了告訴人家當兵當到死嗎?只要當了兵一輩子就是兵了啊!”
李靖說道:“這固然有其不haode一面,但是吧,一直當兵,戰斗力就可以得到很haode維持,他就是老兵,戰陣經驗非常豐富,不管是什么將軍帶領,都可以保持一定的戰斗力,而不會像新兵那樣還需要戰前訓練,只要活下來,那就可以一直保持戰斗力,也多為將帥所倚重,老夫選擇的精銳突襲部隊,也多在此類老兵當中選擇。”
蘇寧皺了皺眉頭,幾次想要開口,但是終究是把話咽了下去,難道要在這個時候就告訴李靖我已經看到了府兵制必然崩潰的結局?我也看到了大唐均田制必然崩潰的結局?府兵制就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之上的,而均田制一旦崩潰,府兵制的崩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均田制在北魏就已經有過實行,然后崩潰了,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人口越來越多而耕地越來越少,均田制實施的基礎就是政府掌握大量的田地,大唐初立,人口稀少,而荒地甚多,所以在這個時候實行均田制,是有足夠多的無主土地作為根本予以實行,可是隨著大唐人口的增加,均田制的崩潰是必然的,府兵制的崩潰也就是必然的了。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畝之絕對均給,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貧者亦有一最低之水準,然用意雖好,實行困難,人性之貪婪與制度之不公終將毀滅之,他們的創造者也不會想到這么深的層面,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性的必然。
但是吧,歷史上大唐均田制的崩潰雖然是不可挽回的,但是如果可以運作得好,均田制的維持和崩潰的過程,也可以廢物利用,將它很好地用在江南開發的過程里面,隨著均田制的逐漸崩潰,朝廷會想方設法的維持,而維持的方法按照思維定勢來看是補救而非創新,那個時候其實可以順利成章的把開發江南的事情提出來,有了源動力,那些人才會通過這個關乎到大唐國運的政策。
大唐太過于重視關中,比如天下軍府三分之一以上都在關中,主要就是關中軍人扛起了大唐的江山,而其他地區比如華北山東和江南,只是象征性意義上的幾個軍府,這里面固然有這些地區人口稀少的原因,也有唐政府重視關中而忽略其他領土的原因。
大唐若要發展的更加強盛,江南之地是必須要的,江南之地其實可以作為大唐人口和糧食的儲備地區,大唐的敵人雖然四面八方都有,但是主要以北方居多,南方較少,所以南方相對而言安全一些,相對于非常容易被入侵的北方而言,若是把人口和經濟壓在北方,一旦發生什么變故,后果不堪設想,若是把江南作為儲藏室一樣的存在,倒也是極haode。
歷史也證明了無數次華夏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的時候,都是以南渡江南作為緩沖和求存的機遇,晉代就是憑此保存了漢民族zuihou一絲血脈,南宋也是靠著江南一隅茍延殘喘,后來還有南明之類的,江南地區的開發,勢在必行,而如何說服李二bixia和那些朝臣,江南地區的富饒就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過吧,蘇寧覺得,這個事情還是不要自己提出來比較好,自己已經在很多地方顯露出了很強的才華,這個事情或許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但是也未免不會帶來一些不haode事情,有些重要的事情,關乎到百年大計,不應該是現在的自己可以提出來的,或許,再過上一些年月,等自己的年紀再大一些提出來也不錯,現在就提出來,未免太過聳人聽聞了,等再過一些年,應該,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