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洋

  龍江造船廠位于金陵西北三汊河附近,西接長江,東鄰秦淮河,自洪武年間開始設立,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累計建造大明三分之一的海船和河船,擁有當世最龐大的造船工匠和最成熟的技術積累。;

  朱高熾登基為帝后,徐灝出于各種因素的考量,一反歷史上朱棣大招旗鼓的作風,很低調的派人去督造海船,名義上是為了抵御倭寇和應南洋各屬國的請求,打通朝貢航道。

  整個船廠猶如一座小型城池,東西橫闊一百三十八丈,南北縱長三百五十四丈,面積達五十余萬平方米。

  遠在大連也有一座一模一樣的造船廠正在興建中,徐灝不希望因政治因素而造成技術傳承上的斷代,陸續招聘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及江蘇的船戶工匠數千人遷往遼東,又聘請龍江船廠的工匠師傅前去開設細木、油漆、捻攬等各種作坊和商鋪等。

  在航海理念上,盡管徐灝很希望看到歷史上鄭和寶船艦隊浩浩蕩蕩的輝煌場面,也渴望率領將近三萬海軍縱橫馳騁海洋,但是此種以整個國家為主導的方式,注定不管是誰來經營都會免不了“政亡人息”的結局。

  是以徐灝很少對人談及航海,絕對不會鼓吹什么“萬國朝貢”,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鄭和下西洋的所謂豐功偉績,不過是僅供后人憑吊贊嘆的壯舉而已,任何實質意義都沒有,曇花一現即煙消云散了。

  什么鄭和時代的中國。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于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通通皆是自我陶醉的吹捧之言。真正意義就是打通了海外貿易路線,即使那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千年之久。

  當然面子工程總要做的,龍江造船廠出產的寶船將用于支持鄭和下西洋。

  此時徐灝站在通往龍江的溪口高臺上。注視著可以開啟的巨大石閘,造船時將水排出,關上閘門,近萬匠人正日以繼夜的建造聞名已久的海船巨舶,并排七座船塢可以同時建造十幾艘各式海船。

  附近與之相關的軍營被改建成了航海學院,培養數萬名本來就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各種人才,而經過一年來的反復勸說,朱高熾終于下旨有限度的廢除海禁,但前提是不能耗費國庫過大。百姓不得大批遷往海外。

  解縉等官員都對無與倫比的寶船發出頻頻贊嘆,徐灝卻對著沐皙沐毅等一干兄弟說道:“就在現在,百花的情報里提到西大陸的葡萄牙國也在君主的授意下。開始大規模的建造遠洋戰艦。一東一西為了探明整個世界。”

  沐皙笑道:“或許日后會在海上遇上,到時叫夷人知道我大明的威風,非得讓國主來朝見陛下不可。”

  徐灝笑了笑說道:“我也希望如此。”

  整潔肅穆的航海學院在整個大明總共有四所,除了龍江學院之外,一所依然位于山東威海,一個遠在大連。最后一個則設置在福建泉州。

  徐灝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制定出了詳細規劃,可以說這些年賺的錢大多都用來投資于改良武器和進行航海的各方面準備上,不消說海洋貿易會產生的巨額回報,就算收不回成本那也是值得的,要最小限度的減少對于國庫的依賴。盡可能不給文官借口反對。

  歷史上明朝采取以國家為主導的遠洋朝貢,而歐洲諸國采用的是鼓勵個人冒險。徐灝打算采取只做不說的方式,暗中鼓勵明人去海外,表面上不支持也不反對。

  開創學院大抵被列為五軍都督府的管轄范圍,當然出海就得經過兵部允許,帝王下旨后才能實行,不過小規模的巡視海岸相當于練兵,也屬于都督府的權利范圍之內。

  學院里設立了觀象臺,網羅各地精通于地理和地圖繪制的人才,聘請知名的數學大家和天文歷法世家出身之人,這些人才除了教授學問外,都被授予參謀教授等官職,領取俸祿以提高其積極性。

  徐灝命各方賢才一同研究和制定計劃,在朝廷開始準備編撰洪熙大典的同時,派出人員廣泛收集地理、氣象、信風、海流、造船、航海等各種文獻資料,為了預防因火災或人為因素導致的資料被毀,所有文本一律復制多份,分別收藏在各地學院的圖書館內。

  收集整理歷朝歷代的地圖,培訓相關人員繪制新式地圖,對指南針等航海儀器進行改良,完善適合在海洋上航行的大型船只,在傳統四角風帆的基礎上,提出了三桅帆船的概念,使得無論順風逆風只需調整帆的角度即可,不再太過依賴于風向。

  密封艙等技術皆是中國的獨創發明,徐灝針對明朝有能力建造千噸級別大型海船的基礎上,制定了主力遠洋戰艦的標準。

  采用三桅風帆戰列艦的設計理念,一級戰艦造型首昂尾翹,航行相對迅速,不懼風浪,主桅高四丈,船長二十余丈,船艙五層,船面設樓高如城,可容納船員三百人,三層炮甲板,配備各式火炮六十八門,排水量一千噸,此乃大明未來水師的主力炮艦,現今考慮到成本和技術因素,只建造了兩艘。

  略小一號的二級三桅炮艦,造型大同小異,采用兩層炮甲板,火炮四十門左右,定員一百五十人,排水量大概六百噸,至今共建造了四艘。特點是航行更加迅速,一樣無懼于風浪,將來會作為各地水師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之用。

  再小一號的三級三桅炮艦,全長大概十三丈左右,排水量四百噸,定員八十人,安裝火炮二十門,作為最基本的作戰戰艦,一共建造了十艘。

  此外傳統的大型寶船,馬船、糧船、坐船、戰船等陸續建造完畢,整個船隊的規模達到了一萬五千人,將來會根據海外實際情況或增或減。

  如果論坐船的舒適性,戰艦永遠無法和明朝大寶船相比,上面修了帥府,就仿佛一座宮殿一樣,分為頭門和儀門兩道,還有華麗麗的官廳、穿堂、后堂、側屋等設施。

  雕梁畫棟的書房和臥室,極為適合全家人一起出行,載重量達到驚人的七千噸,縱向通體的底龍骨,多層板船底的特色設計,可謂是舒適性和安全性兼而有之。

  洪熙元年三月,鄭和率領遠洋探險帆船三十四艘,從金陵出發穿過渤海到達大連,然后沿著朝鮮各港口獲得補給,繼續前往后世的海參崴,一路北上朝著白令海峽前進,抵達北美洲后開始建立殖民港口。

  徐灝希望鄭和能通過加勒比海最終抵達南美洲,尋找到明朝急需的各種糧食作物。

  同年三月,兵部下令集結各式船艦一百艘,兵力八千人,在沐毅的統率下,目標直指后世的韓國濟州島。

  原來據最新情報,濟州島上的元朝總管府至今沒有投降朝鮮,是以徐灝馬上決定派兵奪取,打著收復前朝故土的旗號。而歷史上直到元朝滅亡了幾十年后,也就是在永樂十年左右島上軍民才歸順了朝鮮。

  對于濟州島徐灝不陌生,那是后世韓國最大的島嶼,景色優美素有韓國夏威夷之稱,常年氣溫偏高,雨量充沛。

  從長江出海口一直往西北就能抵達濟州島,如果能順利占領,那么就能建立港口基地,進而攻打倭寇盤踞的對馬島以及倭國長崎外的五島列島,想長崎距離上海僅僅八百公里,距離濟州島不足三百公里。

  徐灝派出的商船帶回來很多確切情報,此時長崎只是個類似漁村般的荒涼地方,倒是附近有早在唐朝時已經形成的許多口岸,屬于肥前國的領地,優越的地理條件,落后的經濟民生,自鐮倉時代起就是海賊眾的大本營。

  洪武朝時期,即倭國的明德之亂前后十幾年,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成功遏制了肥前國山名氏的擴張,將其家族領地從十一國減少到了三國,也正是這段時期,有大批流浪武士加入倭寇劫掠明朝和朝鮮沿海。

  明德之亂后,傳統豪強大內氏擁有了六國領地,一躍成為倭國關西最有實力的大名,因此壟斷了對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財富,使得足利義滿轉而謀劃對付崛起的大內氏。

  到了靖難之役這四年里,倭國也爆發了應永之亂,大內義弘奉命前往京都的途中宣布反叛幕府,早有準備的足利義滿親任總大將,帶領三萬六千人攻打大內義弘。

  最后大內義弘戰死,大內氏此后一蹶不振,肥前國各地武士集團如同一盤散沙,足利義滿隨即準備派遣使節團前往大明朝賀。

  也就是因大內義弘的死,大內家族分裂為大內盛見與大內弘茂兩派,彼此惡斗不休,靖難之役結束,兩派也經過兩年來的混戰,大內盛見消滅了大內弘茂這最后一支反抗勢力。

  倭國傳統每當大名身死,就會有大批無主的武士四處流蕩。

  今年二月,倭寇襲擾大明松江府一帶,給了徐灝最好的出兵借口,也意味著忍無可忍的徐灝決定對倭國進行以牙還牙的報復。

  因高皇帝把倭國列為不征之國,徐灝也沒打算征服倭國,收復濟州島之后,將默許手下撤去大明軍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復制本地址到瀏覽器看

大熊貓文學    平凡的明穿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