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七千三百四十七人的頂禮膜拜!”
這是十月二十六日“洛杉磯時報”的頭版頭條,配圖則是一片耀眼的舞臺,金色的燈光將整個舞臺籠罩其中,只能隱約看到光暈之中的幾個身影,卻根本看不清楚具體的模樣,舞臺前方是一片黑暗,黑壓壓的人群連綿到照片的最下方,那高高舉起的一片手臂形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卻好像無數個支柱一般,將那片璀璨的舞臺支撐起來。
根本不需要更多的語言,僅僅只是一張配圖,就將現場的壯觀完整地呈現了出來,那金色光暈之中的榮耀和光輝躍然于紙上,撲面而來,即使還沒有開始閱讀文章,都可以感受到內心的澎湃,讓人忍不住想要成為現場的一份子。
卡梅隆迪亞茨反反復復端詳著手中的報紙,眼前這幅照片似乎將昨晚玫瑰碗的激昂和熱情清晰地呈現出來,雖然此時她內心也可以感受到無止境的澎湃,但她還是強忍著自己的情緒,視線不斷在頭版頭條的照片之中搜索停留著,她忍不住就想在舞臺那片光暈之中尋找著雨果的身影。
最中央的那個修長挺拔的身影顯然就是她最熟悉的那個男人,即使沒有辦法看到雨果的面部表情,但她也可以從那肢體語言之中閱讀到他的興奮。情不自禁地,卡梅隆就抬起手,在照片的正中央輕輕觸摸了一下,就彷佛能夠感受到雨果的體溫一般,就連卡梅隆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嘴角的笑容已經輕輕勾勒了起來。
今天清晨一起床,鋪天蓋地的都是關于“疾風驟雨”世界巡回演唱會開唱的新聞!自從世紀之戰大獲全勝之后,榮耀至死的關注度今非昔比,而這一次世界巡演更是世紀之戰最終大決戰的前哨戰,同時也是“獨立日”和世紀之戰的轟轟烈烈之后,雨果在萬眾矚目之下再次開啟世界旅程的開端,關注度自然非同小可。
不僅僅是“洛杉磯時報”,全美超過六十家報刊雜志都第一時間對“疾風驟雨”世界巡演進行了報道,火熱程度直追世紀之戰,其中也包括了大量專業音樂雜志,就連“滾石”這樣的高冷雜志也破天荒地進行了報道——事實上,自從世紀之戰進行了報道之后,“滾石”也就徹底對榮耀至死敞開了懷抱,這一次世界巡演他們自然也不會錯過。
但“滾石”顯然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現在人們想要關注榮耀至死,有更多的選擇,就連“洛杉磯時報”都會是更好的選擇。
翻開報紙,卡梅隆尋找到了版面,開始閱讀起新聞來。這篇新聞居然是由尼古拉斯撰寫的,作為一名電影記者,尼古拉斯麥克倫的名字卡梅隆已經十分熟悉了,但卻沒有料想到,此次巡演的新聞也由尼古拉斯來撰寫。
“當抵達玫瑰碗時,就會置身于另外一個世界,一個屬于榮耀至死和年輕火山的世界,從場內親自見證演唱會奇跡的觀眾,到場外全程參與演唱會神話的歌迷,在這個夜晚,十萬七千三百四十七人加上五個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奇異世界的大冒險。”
三言兩語,尼古拉斯就將昨晚演唱會的神奇和美妙勾勒了出來,卡梅隆情不自禁地就在腦海里勾勒出那樣的畫面,忍不住開始思考,如果自己也在現場,那將會是什么樣的場面?
“演唱會是在‘年輕火山(Young。Volcanoes)’的激昂旋律之中開始,又在‘美好一天(Beautiful。Day)’的美妙歌聲之中結束,讓我們真正地領略到了‘陽光’這個第一階段主題的真實涵義…”
卡梅隆細細地閱讀著尼古拉斯的文章,這并不是一篇樂評,更像是一名普通歌迷參與到一場演唱會之中的游記,但恰恰是這種平易近人的視角,卻讓每一名讀者身臨其境,腦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現出現場那無與倫比的壯觀和恢弘。
“當十萬名觀眾整齊地擊打著節拍,用屬于榮耀至死標志性的應援方式來呼喚著安可時刻,那一瞬間,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這支樂隊的偉大,不是因為他們創造了什么劃時代的音樂,而是因為他們用自己的音樂讓我們所有人融為一體,他們用自己的音樂喚醒了我們所有人內心深處的熱情,他們用自己的音樂在我們所有人之間建立起了橋梁…他們用自己的音樂讓搖滾的信仰重新開始生根萌芽。
安可曲響起的瞬間,我忍不住想要頂禮膜拜,不是因為榮耀至死所取得的成績,而是因為榮耀至死的堅持,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帶領著每一個搖滾愛好者在迷霧黑暗之中摸索前行,尋找屬于我們內心的搖滾信仰。僅僅為此,獻上我最崇高的敬意。
在這一刻,我不是一名記者,只是一名普通的歌迷,普通的搖滾愛好者。榮耀至死,不是榮耀就是死亡,我愿意跟隨。”
尼古拉斯的字里行間洋溢著澎湃的激情和亢奮,彷佛透過黑色的鉛字就可以看到玫瑰碗現場的喧鬧和沸騰,讓每一個讀者都興奮起來,恨不得沖到玫瑰碗現場,加入這場盛大的演出之中。
事實上,不僅僅是“洛杉磯時報”,卡梅隆剛才還閱讀了“舊金山紀事報”,這份報紙近兩年來競爭力直線上升,他們的作風亦正亦邪,時而煽風點火時而大義凜然,倒是博取了不少視線,這一次他們選擇了支持榮耀至死,一句“恢弘盛大的序幕揭開,載入史冊的巡演登場”就將昨晚的巡演直接推向了熱議焦點,在文章之中他們更是竭盡所有贊美之詞對昨晚的盛況進行了描述。
另外一方面,專業音樂雜志“Q雜志”更是將這場演唱會稱為“自披頭士樂隊1969年的屋頂演唱會以來,最精彩的演出!”
在文章之中,“Q雜志”認為,榮耀至死如今已經具備了和開創流行音樂新潮流的邁克爾杰克遜相提并論的資格,邁克爾已經先后多次奉獻了精彩絕倫的巡演,但邁克爾更加注重舞臺效果,他的演唱會現場體驗是無與倫比的;而榮耀至死則和披頭士更加接近,因為他們在演唱會上所展現的音樂性、思想性、深刻性等等,都是無法復制的。
“榮耀至死在雨果的帶領下,奉獻了一場值得世人景仰的演出,他們將音樂的真諦淋漓盡致地詮釋了出來,那種屬于榮耀至死的朝氣和蓬勃,從頭到尾貫徹始終;而作為主唱,雨果的發揮更是登峰造極,堪稱完美!這是一場人生之中絕對不容錯過的巡演,如今已經拉開序幕!”
從全國媒體到地方媒體,從綜合媒體到專業媒體,昨晚在玫瑰碗舉行的演唱會獲得了眾口一致地稱贊。
而“洛杉磯時報”做出的一份抽樣調查還顯示,在接受采訪的七百一十八名觀眾之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觀眾都認為這場演唱會絕對值回票價,而剩下不到百分之五的觀眾則表示了不滿——因為他們認為演唱會太短了,根本沒有盡情就已經結束了;受訪者之中,高達百分之四十三的觀眾都表示,他們希望參加到榮耀至死之后的巡演之中。
如此優異的反饋信息,完全可以說是從另一方面證實了媒體的所言非虛。
相比之下,尼古拉斯為“洛杉磯時報”撰寫的這篇報道就顯得沒有那么突兀了,盡管如此,卡梅隆還是注意到了,這篇文章并不是發在娛樂版面,而是發在了隨筆版面,可以看得出來,“洛杉磯時報”也認為文章的傾向性太明顯,所以不能作為事實報道或者專業評論發布,但他們還是以客座作家的隨筆形式進行了發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對榮耀至死的支持。
毫無疑問,榮耀至死昨晚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用自己賴以成名的方式再次征服了觀眾,舞臺從街邊搬到了玫瑰碗,但榮耀至死依舊沒有丟失屬于他們的現場魅力,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大名鼎鼎的小資雜志“紐約客”列舉了十九世紀結束之前必須做的一百件事之中,“到現場傾聽一場榮耀至死的演出”更是高居第三位,僅僅位居于“到世界各地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和“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之后。
NBC電視臺的王牌晨間節目“今日”也做出了類似的榜單,1996年結束之前必須做的十件事,“參加榮耀至死的世界巡回演唱會”高居榜首,成為了年末最后一個季度中,最為火熱的焦點話題。
視線重新停留在“洛杉磯時報”的頭版照片之上,卡梅隆內心的亢奮逐漸平靜下來之后,卻是開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看到演唱會順利完成,卡梅隆就知道雨果沒事,甚至可以說雨果狀態正佳,她慶幸的同時,卻也知道在這一次的爭執之中,她輸了。
也許,在她內心深處,她知道雨果是屬于舞臺的,她知道重新站在舞臺上能夠讓雨果振作起來,她知道雨果內心深處對夢想的追逐從來都沒有停下過腳步,因為這就是她當初愛上雨果的理由。
但卡梅隆還是開啟了這次冷戰,也許只是因為她想要嘗試改變雨果,她想要讓雨果為了自己而改變,她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和重要,她想要探尋愛情在雨果內心的位置。但是…這樣做真的是正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