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071 動人故事

  眾所周知,猶他州是美國最為保守的州之一,而鹽湖城作為摩。門。教的大本營,超出百分之七十的居民都是摩。門。教的教徒,這是美國宗教信仰最統一的城市,所以在這座城市,政治觀點、藝術審美更是一向具有濃烈的宗教色彩,類似于“鹽湖城論壇報(The。Salt。Lake。Tribune)”、“德撒律早報(Deseret。Morning。News)”這樣的報紙,都具有明顯的宗教傾向。這也使得這些媒體的影響力總是局限于猶他州之內,很難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但有趣的是,羅伯特雷德福卻將特立獨行的圣丹斯電影節設立在了猶他州的鹽湖城旁邊。圣丹斯電影節要想取得足夠的重視,媒體的報道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圣丹斯電影節從1985年成立之后,就與“鹽湖城周報”達成了合作協議。

  “鹽湖城周報”是一家新興媒體,比起1870年就創建的“鹽湖城論壇報”來說,1984年成立的“鹽湖城周報”完全可以說是菜鳥,就算比起圣丹斯電影節來說也算不上年長。但正是因為年輕,所以“鹽湖城周報”沒有其他老牌報刊的保守和嚴肅,更加具有活力,也更加大膽,自然更加適合圣丹斯電影節這樣新生的、勇猛的事物。

  圣丹斯電影節與“鹽湖城周報”達成合作協議,在電影節舉辦期間,“鹽湖城周報”以特刊的形式每天出版,然后每周在報紙的固定期刊上制定專題進行詳細報道。

  “鹽湖城周報”也就可以算是圣丹斯電影節的官方場刊了,過去十年時間里,他們見證了圣丹斯電影節的一步一步成長,同時也和電影節一起成長,但客觀來說,“鹽湖城周報”的影響力依舊有限,即使是在媒體貧瘠的猶他州都依舊抵不過“鹽湖城論壇報”的強大號召力,而離開了猶他州更是沒有任何影響力;而圣丹斯電影節也是如此,“獨立電影節的圣地”這名聲喊得響,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十年過去依舊不溫不火,只因為獨立電影從來沒有真正進入主流的視野。

  但這種情況在今年卻得到了徹底的扭轉,“鹽湖城周報”作為官方場刊,他們是第一個拿到“日出之前”劇組獨家專訪的報紙,走在了“洛杉磯時報”這樣在全美國呼風喚雨的大佬前面。那一期特刊,足足賣出了八十三萬份——這比“鹽湖城周報”1994年下半年六個月的銷量總和還多。

  圣丹斯超越金球獎的壯舉之中,“鹽湖城周報”首當其沖,他們的許多報道甚至被“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轉載,讓他們一舉成名,真正地知道了什么叫做明星效應,什么叫做全國影響力。

  特別是在帕克城街頭圍堵事件之中,“鹽湖城周報”借助著地主之利,完完全全地還原了事情真相,包括那小女孩一家對雨果做出的瘋狂舉動,包括許多電影節忠實影迷當天失去理智的事后采訪,是所有新聞媒體之中唯一一家能夠把事件全貌完整呈現的媒體,讓其一舉成名。

  猶他州一直被人們譽為新聞沙漠,即使是一家獨大的“鹽湖城論壇報”在猶他州之外也沒有任何影響力——甚至許多人都出嘲諷這是一份“摩。門。教特刊”。但這一次,“鹽湖城周報”卻扭轉了不少人的這種固定印象,讓其在隔壁的內布拉斯加州、德克薩斯州都小有名氣。

  所以,“鹽湖城周報”上上下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他們都知道,今年的圣丹斯電影節就是他們崛起的良機,只要搭上“日出之前”和雨果這班車,不說把影響力推廣到全美,至少在猶他州也可以占據一席之地了。

  “鹽湖城周報”的記者杰西詹姆斯(Jessie。James)早就打定了主意,她必須絞盡腦汁、竭盡全力對“日出之前”進行恭維和贊揚,她覺得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圣丹斯電影節上出現的獨立電影千奇百怪,想要得到觀眾的喜愛是十分困難的,可即使如此也沒有辦法阻止她,因為她知道這是自己任職報紙的最好機會。

  可是當杰西真正觀看完電影之后,她卻是久久無法回神,她就這樣愛上了“日出之前”,深深地愛上,愛上了那個嘴角帶著青澀般孩子笑容的男人,愛上了那個眼角滿溢著慵懶風情的女人,愛上了男人和女人之間那若有似無的羈絆。

  杰西簡直無法自拔,一直坐在大屏幕前細細地回味著,以至于她錯過了第一時間采訪雨果的機會,但她卻一點也不在意,隨后她又觀看了“日出之前”的第二次播放和第三次播放。大部分的普通電影根本經不起反復觀看的推敲,但“日出之前”卻不同,每一次觀看都讓杰西有全新的感受,相同的對話反復傾聽卻又有不同的收獲,她是如此熱愛這部電影,以至于讓她沉浸在維也納那一水清冷月光之中不愿意回神。

  所以,當杰西撰寫影評時,雙手都在顫抖,那不是大腦在說話,而是心臟和靈魂在低語。

  “這是一部極其動人的愛情電影,但卻也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火車上意外相遇,有了好感,一起在維也納度過了一夜,僅此而已。

  沒有任何跌宕起伏,沒有發生什么讓人刻骨銘心的事,也沒有發生什么轉折和遞進讓兩個人的感情升華,一切都是如此簡單:正常的約會,隨意的吃飯,無止境的聊天,淺淺的喝酒。這基本上就是一個沒有任何情節的愛情故事。

  但恰恰是這一種簡單,還原了愛情最真實的面貌,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驚濤駭浪、沒有轟轟烈烈,那還能迸發出愛情嗎?隱藏在簡單故事線索的背后,卻探討了愛情最重要的兩個主題:愛情的逝去以及愛情的綻放。

  這個故事的美麗和永恒之處,首先是因為這場愛情的短暫,僅僅持續了一個夜晚,轉瞬即逝,如同滑過天際的流星,因為美好的愛情往往必須是短暫的,就好像電影里的男人所說:我們往往厭煩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逃離不了自己,必須無時無刻地忍受自己。愛情中的雙方,如果不懂得在合適的時刻主動讓愛情流逝或者轉變,那么愛情最后也必將自己走向死亡:因為,如果我們就連自己都無法忍受,又怎么能夠要求別人來忍受自己,又怎么能夠長時間的忍受另一個人呢?

  但是,愛情的死亡和愛情的逝去卻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在愛情的火焰還沒有熄滅的時候,主動地失去愛情,其實是在某種意義上把愛情永駐——永遠停留在最美好的瞬間。就像那個無名墓地中的十三歲小女孩一樣:十年過去了,當年十三歲的女人長大了十歲,而那失去生命的小女孩卻依然只有十三歲。失去了的生命,反而讓她的十三歲成為了永恒,沒有失去生命的人們,卻讓青春慢慢死去。

  所以,人們總是懷念青澀懵懂的初戀,總是懷念青春年華的戀愛,因為無法實現,因為在最燦爛最華麗的時候死亡,于是就在記憶里永恒留下了當初最完美的姿態。

  故事的最后,男人和女人在站臺上選擇了分別,于是讓這段愛情成為了經典的永恒,在愛情還沒有死亡之前,主動掐滅燃燒的烈焰,但卻在心靈深處留下了一抹永不熄滅的星光。

  這個故事的動人、美好之處,另一個原因則是在于這場愛情的自然和隨性。兩個人相遇之后,自然地交談、自然地產生好感、自然地迸發火花、自然地牽手、自然地接吻,不抗拒但也不勉強,喜歡就是喜歡,直言不諱。當你愛上那雙可愛的嘴唇,唇瓣已經在你的舌邊,因為她知道你對她的渴望,而她也同樣渴望你的觸碰。

  如此簡單而自然的愛情,在真實生活中反而是最難遇到的:不是因為這種愛情太過復雜而得不到,恰恰是因為它太簡單而得不到。生活中的愛情往往有太多的謀略算計,就像故事里的女人所說:太多的深思熟慮,太多的自我保護。

  多少男人敢邀請一個火車上偶遇的陌生女人在一個他全然不熟悉的城市共度一晚呢,又有多少女人會這樣主動地坦誠自己的愛戀和真實感受呢?最重要的是,又有多少男人和女人的一夜相擁是以思想的交流為先,而身體的交纏則是其次呢?

  一個吻,一個擁抱,一個夜晚,這不過是一場愛情的開始,害怕失敗的我們在開始一段‘正式關系’之前總是有太多恐懼,必須探明一切才愿意開始,但卻忘記了,有許多事情在愛情沒有開始之前,是永遠都無法知道的。

  最簡單的愛情卻是最難得的,最簡單的愛情卻也是最動人的。

  這個故事的真摯、奇妙之處,最后一個原因則是在于男人和女人的思想碰撞,每一個對話看似隨意卻隱藏著深意,兩個人從哲學問題討論到生命輪回,又從愛情真諦追溯到婚姻本質,再從男女差異閑聊到袒露真心,一段又一段的對話讓兩個陌生的靈魂一點一點靠近,整個過程是如此快速又是如此緩慢,但卻又如此真實而美好。

  看著男人和女人就這樣相遇,就這樣交談,就這樣并肩,就這樣對視,就這樣微笑,就這樣親吻…我們彷佛可以看到愛情一點一點迸發出火花的過程,美輪美奐,如癡如醉,恍惚之間,就讓人迷失在了那光影交錯之間的時光里。

  電影結束了,夢醒了,心卻遺留在了故事里。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才是真正的電影。”

大熊貓文學    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