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8章 倉促應對

  秉真道長于次日傍晚來到村子,用過晚飯,超度亡靈的法事開始進行。

  靈堂早已有村中耆老布置妥當,供奉的魚肉果品整齊擺在供桌上,燭光搖曳香煙繚繞,死者家人披麻戴孝,一身縞素跪坐一旁,場面傷感悲痛。

  鼓聲過后旗幡豎起,換上明黃道袍紫金道冠的秉真道人在耆老們的簇擁下隆重出場,四周哭泣聲隨之停止,老老少少數百鄉親神情肅穆地圍成一大圈。

  器樂聲中,秉真道人把手中的法鈴和古樸的桃木劍放在法桌上,似是不經意地望一眼左側身穿整齊道袍敲敲打打的承宗和吳銘,眼中露出滿意之色。

  承宗一人敲打牛皮鼓和一排小編鐘,應付自如從容不迫;從未參與過法事的吳銘,竟也負責銅鑼和銅鈸兩件樂器,敲奏的水平盡管尚不能令人滿意,但也跟得上承宗的鼓點,沒有出現明顯差錯,而且節奏感還相當好。

  這一意外發現,令秉真道長頗為驚訝,猜想是承宗傳授給吳銘的,禁不住露出一絲笑容。

  吳銘正好望向秉真道長,看到道長罕有的笑容不禁愣了一下,手中銅鈸隨之走音,發出突兀的聲響,弄得秉真道長郁悶不已,干脆轉過身不再望向吳銘。

  承宗看到師叔的郁悶和吳銘的失神覺得有趣,忍不住低頭暗笑,手中的活兒卻沒有緩慢半分。

  長達半個時辰的法事讓吳銘大開眼界,秉真道長的桃木劍和法鈴舞動令人眼花繚亂,五十多歲的年紀仍然身形飄逸揮灑自如,悠長氣息念唱的經文抑揚頓挫,在不同節奏的法樂烘托下猶如天外之音,令全場觀者百般欽佩萬分崇敬。

  法事告一段落,自有人奉上香茶遞上毛巾。秉真道人客氣地坐在上首太師椅上,從容地品著香茶,與簇擁身邊的村老族長低聲交談。承宗和吳銘仍然坐在草編的蒲團上,喝著香茶竊竊私語。

  其實秉真道長不需要感到意外,吳銘久居祈真觀,前后半年多時間,耳聞目睹之下,對道觀每月都舉行三四次的祭祀、祈福等儀式的打擊樂已經較為熟悉,盡管這是吳銘初次上場,純屬濫竽充數,但承宗臨時對吳銘進行長達兩個多時辰的傳授,以吳銘過人的領悟能力自然表現不差。

  再者,祈真觀是個小道觀,師傅徒弟加起來只有三人,自然沒有正一教龍虎山祖庭動輒三百余人的樂隊那么排場那么講究,更不需要動用竹絲、管弦等數十種樂器,演奏數十種傳統曲目。一般道觀或者游歷道士的家當非常簡單,只需劍、鑼、鼓、鈴鐺等幾件簡單法器,就能滿足一般法事的使用。

  僅休息一刻鐘,法事繼續進行,吳銘的新鮮感和成就感很快就慢慢消失,弄得汗流浹背手臂發緊。

  三輪法事過后,將近深夜十二點,法事告一段落,休息兩刻鐘開始進食。承宗拉上吳銘說一起去吃點東西,否則下半夜熬不住,吳銘頓時有點傻眼的感覺。承宗解釋說,這還是操持平常人家的簡單法事,要是高門大戶富貴人家,至少也得折騰三天三夜。

  原來道士也不是那么好當的,吳銘心里不由暗自慶幸:謝天謝地,我只是個偽道士!

  第三日上午,一場法事結束便開始出殯,履行完繁瑣的儀式鞭炮響起,十六名大漢在一片痛哭聲中抬起兩具棺材,全村鄉親排著長隊舉起紙人紙馬等物,魚貫走向村西墳山。

  秉真道長走在隊伍前方,手搖法鈴口中念念有詞,承宗和吳銘跟隨秉真道長身后。承宗一路拋撒紙錢,口念經文與師叔的法令聲相呼應,吳銘抱著手臂粗的旗桿高高舉著旗幡,在陣陣哭喊聲鞭炮聲中不斷安慰自己:也算長見識了。

  葬禮完畢已是午后,村子唯一的街道擺上了流水席,秉真道長和承宗、吳銘三人自然成了眾人致謝的目標。

  秉真道長舉杯敬完天地鬼神,宴席隨即開始。酒過三巡,氣氛逐漸輕松下來,四名村中漢子捧著酒碗來到吳銘身邊,滿懷感激向吳銘致謝,原因是今天上午他們重傷的兄弟終于醒來,而且已經能在呻吟聲中喝下半碗稀粥,村人普遍認為能保住條命了。

  吳銘非常謙遜地回應,把功勞推到承宗身上,害得承宗也被灌下三碗酒。眾漢子再三向不茍言笑的承宗致謝,又回到吳銘身邊,非要再和吳銘喝一碗不可,一口一個“吳道長”叫得吳銘臉上發燒,紅如煮熟的蟹殼,還好,可以用酒勁上臉來遮掩尷尬。

  與村中族長耆老們共一桌的秉真道長看在眼里,悄悄讓人把承宗叫過去,低聲詢問承宗怎么回事?承宗于是把三天前那晚上救人的經過如實稟報。

  秉真道長暗自吃驚驚,低聲向承宗問道:“這么說,似乎是西醫的外科手法,他從哪學來的?”

  “不知道啊,前天晚上問起此事,吳大哥的回答很簡單,說什么‘下意識’使然,感覺應該這么做。從救治過程看,吳大哥的手法很生疏,不像是學過的,或許真像他說的那樣,與其讓人死去,不如壯著膽子賭一把。”承宗沒有為吳銘隱瞞什么,因為吳銘也沒有多說什么,反正人到現在僥幸沒死,不過哪怕活下來一條腿也廢了。

  秉真道長無奈地揮揮手:“你去吧。”

  “是。”

  承宗答應一聲沒有走:“師叔,有件事向師叔稟報,吳大哥想借此機會進城買些書籍。”

  秉真猶豫一下:“那就讓他快去快回吧,你留下,飯后還有最后一場法事,完了我們得趕回去。對了,他身上有錢嗎?”

  “有的,買幾本書估計夠了。”

  用完午飯撤下桌椅,老天爺忽然變臉,一陣冷風過后,悄然無聲地下起了綿綿細雨。

  承宗從村長家中借來斗笠蓑衣遞給吳銘,吩咐他若是時間不夠,可不必繞道田家村,直接抄近路回去即可,吳銘點頭說來回三十幾里,只能如此了。

  田家村距離縣城十五里左右,吳銘在彎彎曲曲的泥土路上走了近兩個小時,到達城里將近下午四點。

  不知是綿綿細雨的緣故,還是國民黨正規軍已經陸續撤離上饒趕赴贛南剿共,城里各街道冷冷清清行人稀少,兩名頭戴棉布帽背著漢陽造步槍的守備團巡邏兵丁迎面而來,看清楚吳銘蓑衣下的道袍,冰冷的臉上有了幾許敬意,相向而過時,其中一個兵丁還善意地向吳銘微微點頭。

  吳銘來到縣城中學對面專賣紙筆墨硯和書報的鋪子“文軒閣”,摘下斗笠脫下蓑衣放到門邊木架上,店小二認出了幾次與承宗同來的吳銘,快步迎上給吳銘致禮:“道長里面請,有段時間不見了,您慢慢看,小的給您泡杯茶去。”

  “謝謝!”

  吳銘在整齊的書籍柜臺前瀏覽片刻,店小二已經端來杯熱氣騰騰的茶水,吳銘低聲致謝,接過茶杯捧在手中,邊喝邊繼續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

  鋪子里沒有其他客人,店小二跟在吳銘身邊,客氣地向吳銘介紹:“月初,在本地休整的剿匪大軍離開之后,我們才從浙江那邊進一批新貨,有幾本新書,就擺在道長右邊最上層架子上,道長看看是否合意。”

  “怪不得城里比上次來清靜許多,原來軍隊離開了。”吳銘信口說道。

  “是啊!那些外來的官兵可煩人了,駐扎期間弄得滿城怨聲載道,民眾敢怒而不敢言,好在我們鋪子賣的都是斯文貨物,沒學問的人吃不了也用不上,倒是沒受什么損失,其他鋪子就難過了,那些官兵只要看上什么東西,立刻強賣強要,一言不合就打人,弄得滿城商家戰戰兢兢,幾家酒館和當鋪都不敢開門。現在好點了,只有南昌來的大軍一連官兵留下協助縣里保安團征兵訓練,整天忙著到周邊各鎮子督查,說是接完新兵就開拔,所以城里現在安寧許多,各家鋪子都陸續開門營業了。”或許是今天沒幾個客人,店小二非常熱情。

  吳銘最后挑了本袁世凱時期中央測繪局出版的十八開分省地圖冊,一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最新出版的《國民革命二十年》,店小二大贊道長博學,用牛皮紙麻利地包起綁好。

  付了錢把書小心放進道袍里,吳銘點頭告辭。店小二幾步小跑趕在前頭,殷勤地為吳銘披上蓑衣,雙手端起斗笠遞給吳銘。吳銘接過斗笠,望一眼迷蒙的天空大步離開。

  城外仍是細雨霏霏,灰蒙蒙的大地上沒見幾個人影,天色已經漸漸暗下來。走出四五里,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吳銘仍然步履穩健,幾乎沒有感覺到疲憊,心知這份體魄得益于半年來的山中苦練,得益于承宗的悉心傳授。

  一輛高大騾子牽引的烏篷馬車從后面趕來,很快超越步行的吳銘,軋出兩道車轍繼續向前。吳銘抬頭望去,半封閉騾車上的兩名女子,竟然是重陽節那天闖進自己地盤的人。

  車上的女子也看到了佇立路邊避讓的吳銘,但因吳銘頭頂斗笠身披蓑衣,兩個女子都沒有認出來。

  騾車漸漸遠去,吳銘繼續前行,走出一里路,兩匹健馬迎面奔來,吳銘心中一震驚慌,還沒想好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盤問,就看到兩匹馬在前方二十余米處停下,馬上兩名身穿灰色軍裝頭戴大蓋帽的官兵勒住馬原地轉圈。

  馬上官兵的南昌話音清晰傳來:“你看仔細了?”

  “沒錯!四哥,騾車上的小娘皮真他娘的漂亮,像是大戶人家的千金,連那個小丫鬟都長得水靈靈的,我們兄弟憋這么久,整天累死累活的為什么?碰到這種好機會怎么能錯過?”

  “哈哈!好,我們回頭追上去,前面兩里處有個破廟,爽一把再說,反正沒幾天就離開這小地方,哈哈!駕!”

  兩匹馬如飛一般追趕騾車,吳銘權衡良久,最后還是抬起腿大步追趕上去。

520小說高速

大熊貓文學    勇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