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047章:趕超歐美的節奏

  戰爭結束的同時,英法工業也開始重新生產工業商品,并開始向亞洲卷土重來,只不過第一批商品到達亞洲之后…撲街了!

  毫無懸念的撲街了。

  英國商品撲街得最是徹底。

  英國的商品,就是紡織品、鋼鐵、煤炭。

  在紡織品方面,英國紡織品在亞洲撲得極慘,中國的棉花種植業規模已成為世界第一,而且生產成本最低。

  中華民國的紡織業出口,也轉移到了越南、暹羅這些附屬國,這些附屬國用的是最先進的紡織機器,工人拿的卻是很低的工資,中國紡織品出口的競爭力之強,根本不是英國紡織品能夠競爭的。

  盡管是附屬國出口的紡織品,但實際上和中國出口的沒什么區別,因為那些紡織廠都是財團開設的。

  也就是說,利潤還在財團手上。

  相比之下,英國的紡織品生產的機器已經過時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有本質上的差距。

  就如紡織機械,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是蒸汽機進行傳動,但是蒸汽機的傳動的震動比較大,紡織效率和產品質量都不如使用電動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紡織廠。

  英國的紡織廠基本上用的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器,加上英國的工資水平比較高。又不像中華民國這樣,把普通紡織品產業交給勞動成本較低的附屬國去生產,造成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在棉花方面。英國是不生產棉花的,過去英國的紡織品工廠都是主要從美國進口棉花,從而運回英國生產出棉布,然后再運到全世界殖民市場進行銷售,同樣也銷售到巴西、智力、阿根廷這些國家去。

  也就是說,英國人進口棉花,得經過兩道關稅。

  美國出口棉花的關稅。加上英國進口棉花的關稅。接著英國出口紡織品,又得被收一次關稅。

  那就是三道關稅了。

  如果運到巴西、智力、阿根廷去,還得再被收一次進口稅。盡管這些國家的進口稅不高,但同樣也是存在的。

  在經過多次折騰過后,來來去去的關稅就讓英國紡織品生產成本變得更高了。

  在中華民國不存在這個問題,中華民國的棉花出口到附屬國。因為亞洲貿易組織之間的原材料出口關稅比較低。在這一體系內流通,只是被象征性的收關稅,出口稅也收得比較低。

  結果就造成了,附屬國的紡織廠出口的普通紡織品,成本連英國紡織品的一半都不到,在海外市場的競爭當中,英國紡織品根本就賣不動。甚至是連美國輸出的紡織品都被附屬國生產的紡織品壓得銷售疲軟。

  而像巴西、阿根廷這些國家的民族紡織廠,也被中國紡織品打擊得難以繼續生存。

  亞洲貿易組織成員國的紡織品在世界各地市場橫沖直撞。協約國由于事先與中華民國商定了進出口關稅,因此各國在不變動關稅的前提下。根本擋不住這些價格低廉的紡織品。

  輕工業這東西,雖然利潤不高,但卻可以創造很多就業。

  中華民國各種工業蓬勃發展,已經不太需要那么多輕工業了,但附屬國卻是很需要的,這給附屬國帶去了大量的就業。

  其他國家的紡織品市場,卻是在不斷的縮小,為他們創造就業的規模也被壓縮了下去。

  那些附屬國的紡織廠工人拿到工資后,經過一番消費,錢又跑進了財團的口袋。財團無時無刻的都在盤剝著每一個附屬國民眾。

  這種盤剝非常隱蔽,普通民眾根本就看不出來。

  英國的煤炭也撲街了,中國的海外煤炭資產經過一系列投資活動后,在亞洲地區比英國所掌控的煤礦還要多。

  那些煤礦,雖然并非所有都是用露天開采模式,但起碼設備上比英國在海外投資的煤礦要先進,生產力一上去了,煤炭價格也就把英國煤炭給完爆了。

  至于英國從本土運出去的煤礦,現在英國的商船運輸還得靠中國商船,價格比較高。中國投資的煤炭,卻把煤炭賣到了全球各地。

  唯一沒有那么坑的就是鋼鐵,但是美國鋼鐵又占據了大部分的全球市場,不過中華民國有鋼鐵缺口,進口了不少英國鋼鐵。

  但是中華民國卻開始出口更高級的鋼鐵了,那就是低合金鋼。

  即將其他國家的鋼鐵進口到中華民國,然后再生產成附加值高的低合金鋼。

  早些年的時候,江渝為了搞出大規模生產低合金鋼的技術,不僅利用金手指查閱了大量的技術資料,而且還在一個實驗鋼鐵廠泡了大半個月。

  淮安試驗鋼鐵廠經過實驗后,創造出了好幾種大規模生產低合金鋼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是后世文革時期,工人們自己創造的技術,直接從礦山生產低合金鋼,而不是經過高爐——平爐——低合金鋼這樣的工序。

  不過這種土法生產效率低一些,但勝在成本投入也低。

  對于財團來說,低合金鋼生產是要有商業利益的,土法生產由于投入成本低,別人很容易進入這個領域,所以江渝決定把這種技術封存起來。

  低合金鋼的附加值比普通鋼材高得多,這個時代各國還未開始大規模生產低合金鋼,不過也快開始了。

  但中華民國卻是搶先一步,開始大規模生產各種類型的低合金鋼。

  從英國進口鋼材,然后再練成低合金鋼。然后生產成汽車、機械設備等產品,性能都比普通鋼材要高得多。

  例如貨車使用了低合金鋼制造之后,自身重量降低了。載重量不就提高了嗎?同時在空車狀態下,自身重量更輕可以更節省燃油。在裝載貨物的時候,不僅燃油利用率提高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

  在使用低合金鋼制造貨車后,中國的貨車性能已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同時又直接出口了一批低合金鋼出去,等于說轉手一生產就賺到了一筆附加值,而且這種低合金鋼。是歐洲、美國都大量進口的東西。

  這種東西世界各國都還未形成大規模的產業,每個國家都要進口的東西,調整了關稅還是一樣賣。

  就像是后世德國出口產品一樣。別的國家不想買也得買,因為別的國家生產不出來。

  低合金鋼的附加值在這個年頭是比較高的,但是別的合金鋼的附加值更高,中華民國也在出口一些中、高合金鋼。不過價格非常高。附加值就高得多了。

  隨著中華民國的合金冶煉產業的發展,歐洲戰后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進口這類產品,美國同樣也在進口。

  在這個產業的起步上,中國已經搶得先機。

  在普通鋼鐵的國際國際方面,主要還是被美國把持,但是國際鋼鐵市場并不是很大,排除中國之外,頂多也就是一千多萬噸。甚至還沒有那么多。

  等中國的普通鋼鐵產業規模到達一定程度后,隨便搞搞出口就能把美國鋼鐵出口碾壓了。

  畢竟美國此時的鋼鐵產業。也就只有四千萬噸的產量,而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瘋狂的擴充到了1億噸的規模。

  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太大了,現在又在搞泡沫經濟,各種建設項目在全國到處都是,對鋼鐵的消耗實在太恐怖了,因此中華民國在這樣龐大的產鋼數量的情況下還在進口鋼鐵。

  英國除了一個鋼鐵之外,其他的商品基本上都撲了。

  法國相比英國來說要好得多,法國畢竟是大陸國家,并不像之前的英國那樣,可以毫無技術的搞錢,因此法國的工業相比英國要先進一些,但是法國的商品基本上撲了不少。

  戰后的國際市場,是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天下,歐洲能生產的工業產品,這兩個超級大怪獸也都可以生產。

  也就是德國、瑞典這些歐洲國家在精密制造業上有些優勢。

  所以歐洲的經濟復蘇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英國。德國的工業復蘇前景是最好的,一點不像是戰敗國。

  中華民國除了占據了亞洲國際市場,還在美洲、加拿大也占據了不少商品市場,和美國基本上形成了焦灼的拉鋸戰。

  在激烈的海外市場競爭中,中華民國華東商會發揮出了強大的統籌指揮的能力,每一個能參與其中的民族資本商人,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被調動起來。

  在那些劣勢產業,則充分動員科研人員、工人的積極性,對技術進行創新。財團持續監控市場,統計各種國際市場數據,以及時調整商品價格,整個商會精誠團結,政府、軍隊密切配合,隨時調整政策。

  農業產品出口方面,中華民國占據了很大的優勢,特別是糧食生產,基本上把美國給完爆了。

  糧食生產方面,中國已經普及大型農業機械了,糧食生產已經全部用機械化進行生產,加上中華民國在作物品種的培育上投入了最多的資源。

  中國的糧食生產成本之低,甚至都出口到美國去了。各國小麥生產在此時還算好的了。隨著中國將中亞行政區開發出來,那里將產出大量的小麥。

  中華民國向世界銷售糧食,基本上把美國的糧食出口給滅絕了。

  但在經濟作物生產上,中國棉花、大豆、橡膠更是橫掃國際市場,其中橡膠、大豆是每一個歐洲國家都要進口的。

  這年頭歐美還沒有什么合成橡膠產業,天然橡膠的產量又不過大,因此從中國進口橡膠成為了每一個工業國家的選擇。

  大豆也沒有什么國家大規模種植,也就只有中國發展大豆種植業。

  而石油出口方面。中美雙方正打著激烈的價格戰,這年頭沒有什么石油緊缺問題,雙方只是把石油當成普通商品來賣。有利潤就行。

  因此價格戰打得很厲害,不過美國的石油工業不如中國先進,生產成本也更高,加上中國在遠洋油輪方面造得更大,價格壓得比美國石油更低,雙方在石油市場上的爭奪之激烈,戰后一開始就達到了白熱化階段。

  歐洲基本上都要進口石油。更實惠的中國石油,成為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選擇。

  不過美國石油在歐洲還是賣得比較好,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有渠道。而美國石油又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所控股的。

  洛克菲勒財團,就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扶持起來的。當初羅斯柴爾德財團還未形成時,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因為執行力很強,這個所謂執行力就是燒人家工廠。毆打人家員工。對競爭對手進行暴力收購,從而被羅斯柴爾德財團看上,在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大力支持下,洛克菲勒終于組建了他的財團。

  羅斯柴爾德財團從自身利益出發,自然是賣洛克菲勒財團的石油更賺錢的,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的石油銷售渠道基本上都是在賣美國石油。

  不過中國民族資本集團也正在歐洲建立自己的石油銷售渠道,也就是加油站這些產業。

  在石油方面,雙方都很難在歐洲徹底擊敗對方。但是在副產品方面,中國卻是基本上處于國際市場壟斷地位。

  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被銷售到了各個國家。由于塑料有輕便,以及較為耐用的特點,因此受到了國際市場的歡迎,歐洲為此大量進口。

  戰爭一結束,中華民國就把大量的商品出口到了歐洲各國。

  經過長期的戰爭,每一個歐洲家庭的消費都非常強烈,畢竟那可是六年沒有什么消費的日子,太難熬了。

  戰爭結束了,物資供應充足了,價格也下降了,自然是大量消費。

  這次首波的消費浪潮當中,中國出口的商品總額遠超美國。大量中華民國的商品幾乎是一擁而入,迅速的搶占歐洲商品市場的空白。

  歐洲商品市場要想恢復不是那么簡單的,很多得先到海外進口原材料,然后再生產出來。

  中國華東商會卻是虎視眈眈,在英法朝亞洲卷土重來的時候,中國商品早已蜂擁進入歐洲市場。

  這讓很多英法工業產品連歐洲市場都節操不保了,這樣的情況下又何談重新搶占亞洲市場呢?

  在中國商品大量占據國際市場,并涌入英法市場的情況下,英法兩國要想恢復經濟變得更加困難了。

  同時大量的中國商品,也涌入了美國市場。

  美國工業都遭到了一定沖擊,不過美國除了關稅之外,運輸方面比較坑一些,這讓美國商品占據了一定優勢,不過那也僅是他們的壟斷商品,那些未壟斷商品,很多都被沖擊得稀里嘩啦的。

  在商品定價權方面,中國掌控了不少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正在和美國進行著激烈的爭奪。

  雙方在戰后,形成了各自的金融中心。

  英國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變成了美國紐約和中國上海,這兩個城市以成為新的金融中心。

  現在已經沒有世界金融中心了,只有地區金融中心。不管是紐約還是上海,都無法影響整個世界。

  中國把持著亞洲、大洋洲地區的金融業務,美國紐約把持著北美、歐洲的金融業務,英國倫敦半死不活,處于各自割據狀態。

  在歐洲,人們的主要注意力還是放在談判上。

  法國試圖極力削弱德國,英國則不想造成歐洲大陸實力失衡,美國也不提倡過度削弱德國。

  在艱難的談判中,中國卻置身度外。

  中華民國在戰爭結束后不久,立即開始在歐洲大規模的招收各種工業人才,不管是技工還是工程師,還是科研人員,愿意去中國工作都能拿到很不錯的待遇。

  很多歐洲工業人才紛紛跑到中國工作,大大解決了中華民國缺乏工業人才的問題。

  特別是在德國,很多技工都跑到了中國來。

  不過的部分的歐洲工業人才還是不愿意跑到中國去,畢竟國家文化背景不一樣,很多人更喜歡去美國。

  中國的優勢就是待遇問題有保障。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歐洲的那些工業人才還沒有失業,自然不會到處亂跑,等歐洲經濟蕭條的時候,為了生活自然會到處跑的。

  在工業人才得到解決的背景下,中華民國的工業發展速度就更加快速了。

  中華民國的發展動力之強大,讓此時的世界目瞪口呆。

  羅斯柴爾德財團卻是明白中國為什么會有現在這么強大的發展動力,因為泡沫經濟是羅斯柴爾德財團在老早年以前就開始玩的了。

  基本上之前的歐洲,每隔一些年都會發生經濟蕭條什么的。

  泡沫經濟下的強大發展動力,是很恐怖的。特別是在中國這樣,擁有大量建設項目的國家。

  也就是說,中國的這場泡沫經濟的持續時間將比歐美國家玩泡沫經濟要持久得多。

  歐美玩泡沫經濟只能建設那么多的項目,而中國能建設的卻比歐美要多得多,因為中國之前的底子并不多。

  歐美建設完那些項目后就只能停下來經濟蕭條了,中國卻可以把整個龐大的國家建設成歐美的水平,甚至是在技術更先進的情況下建設起更高的水平,然后才停下泡沫經濟。

  在苦心經營下,現在中華民國要資源有資源,要資本有資本,要技術有技術,同時還有一個較為公平的財富分配模式。

  這也意味著,中華民國趕超歐美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

  特別是在技術更先進的情況下,所能建設起來的東西,比歐美更加先進,生產力也更高,國家也更加發達。(。。。)

大熊貓文學    民國第一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