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規劃當中。
“正是因為當前先進農業技術迅速推廣,所以糧食產量增長速度超乎想像,我國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并且向糧食產能過剩方面發展,因此我國的農業急需轉型。在棉花種植方面,我們即將要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種棉業,但也不是可以毫無節制的擴充下去。所以我們要走全面的農業自給自足化,同時要把農業從主要生產糧食,轉型到生產肉類,讓老百姓從主要吃谷物變成只要吃肉…”江遠川敘述完主要的調整方向之后,繼續說道:
“首先將緯度3040這一帶,變更為主要生產大豆和玉米,同時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區,大面積種植油菜花、向日葵,總的來說,就是在全國建設出足夠自身消耗并出口的商品食用油生產基地,并建立足夠龐大的飼料生產基地及肉類生產基地。肉類也將從主要的養豬業轉變為養牛業…”
農業資源多了,并不是壞事。全拿去生產糧食,那才是壞事。
當有了足夠多的農業資源之后,中華民國的底氣也就足了,首先就是商品食用油。此時西方人還根本就沒有種植什么大豆,油脂工業也不是太發達。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歐洲油脂工業轉而生產軍工品。加上美國棉籽油減產,所以都來中國購買大豆油、菜籽油。
江渝在戰爭爆發前就對油脂工業進行了布置,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還是供不應求,各榨油廠都是超負荷運轉。
此時中國老百姓,普遍還是吃豬油。
同時賣油的是一大桶一大桶的賣,買的也是這樣買。
豬油商品化比較繁瑣,加上養豬業規模將會縮小。肉類供應將從豬肉變成牛肉,養殖業將增加養牛業規模,減少養豬業規模。所以豬油供應將會減少。
而農戶自己養豬也不是那么流行了,因為農業生產方式已經改變,不再是傳統的那種人多地少,能多養頭豬算一頭的時期了。
所以市場上的商品食用油需求量必然增加。同時出口糧食也是有市場極限的。要各種農業產品一起出口,所以把糧食產能轉換為食用油產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山東生產花生油,四川、東北、河南、河北、蘇北這一帶,可以大規模種植大豆,中亞地區同樣可以種植大豆。
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區,則建立不同規模的油菜籽生產基地,即可以生產油菜籽,也可以發展養蜂業。還能產出蔬菜。
養蜂業也是可以機械化的,如后世美國的養蜂業開發出了許多機械化工具。一個人能管理一千群蜜蜂。
商品食用油的銷售可以學后世的外資,搞小桶裝的食用油。
然后壟斷中國所有附屬國的商品食用油供應,還可以壟斷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以及歐洲、南美一些國家的商品食用油市場,從而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食用油出口國。
除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這四種主力油之外,還有一種就是棕櫚油。
棕櫚油是熱帶植物油,棕櫚樹的產油量很大,所以棕櫚油很便宜,主要用來當作油炸食品的用油。
棕櫚油是熱帶油,所以將在熱帶大規模種植。
江遠川提出的方案,就是增加油料作物種植和飼料作物種植,小麥種植面積可以縮減一些。
如今中國的糧食生產基地確實多得很,特別是在南洋地區,越南、暹羅的農業資源由于中國民族資本的介入,已經開始使用更先進的農業技術了,糧食產量將會大大提高。中南省也將成為一個大規模的水稻生產基地。
加上開墾的新田,中南半島就已是一個超大糧倉,一年種植三季水稻沒有問題,不過很多是種植兩季。
口感差的三季稻是用來出口給日本,以及國際上的其他國家的。本土吃的是兩季稻,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搞出來的小站稻,以及東北大米、香米、黑米之類的則屬于優質大米,大量供應中華民國本土市場。
其他的還有南華共和國,也有很多水稻產出,至于呂宋省的農業開發程度比較高,那里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沒什么商品糧。
同時蒙古、中亞開發出來后,也能生產很多小麥。
蒙古地區也是可以種小麥的,北水南調一搞,蒙古就緊挨著,農業生產是很便利的。
此時世界人口才十六億,糧食出口競爭很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