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中華民國版圖已是極大,江渝與軍方高層年一起坐著火車,正在前往西北的路上。
這還是江渝第一次去西北。
但是作為最高軍事統帥,江渝還是決定去邊疆看看,那里將是未來中華民國主要的擴張方向。
在其他的方向,基本上已經停止擴張了。
在東南亞地區,目前中華民國沒有太大的擴張,整個東南亞也就剩下半個緬甸和一個馬來西亞。
東南亞沒有俄國的地域那般遼闊,資源也沒有那么多。
占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后,中國也不缺乏熱帶資源。如果能把整個西伯利亞都吞了,那么中國的資源就真正充足了。
火車開到河南地區時,還能看到外面那如同波浪一般的麥田上空,正有幾架飛機正在給小麥施肥。
“我們很多地區的農業,已經逐漸開始使用飛機了。”蔣方震感慨道,“以前飛機只是一個小玩意而已,想不到現在有這么大的作用,不僅在軍事上能用,連生產上也能用。”
“就是飛機比較耗油。”唐漢民也興致勃勃的看著天上正在播撒著肥料的飛機,“現在我們的集團把油價提高了不少啊!”
“不用擔心,農用飛機、農機都有油料補貼,油料價格反而比原先更低了。”江渝笑著說道,提高油價自然是為了壟斷。
但是農業上的油料價格卻是不能提的,這樣會提高農業生產成本,會阻礙農機的推廣規模和速度。
提高生產力才是關鍵,有了更高的生產力就能有更多的生產力投入到軍事建設上去。
因此財團在提高油料價格的時候,國家也出臺了農業補貼政策,但凡農用機械購買油料的價格比原先還要低。
原先的柴油、汽油價格實際上并不是很低,畢竟世界上各國的煉油工業才剛開始發展。
其中規模最大的也就是美國和俄國的煉油工業,所以柴油價格并不便宜。
如今俄國的巴庫油田區域的煉油工廠都被中國陸軍給拆了。俄國算是沒有煉油能力了。
美國石油則遭遇了中國石油產業的強烈競爭。
在比原先更低的石油價格面前,財團還是有不少利潤,因此完全能能夠支撐農業用油的低價格。
火車漸漸西行,通過隴海鐵路,進入了陜西地界。
此時的陜西關中平原,同樣也是一片如海洋般的麥田。當夏收之后,這里的土地將被種上飼用玉米。然后用這些玉米喂養肉牛。
之前中國的牲畜存欄是不夠的,特別是牛。所以率先發展起來的是繁殖能力強的雞與豬。
肉雞、肉豬養殖迅速填滿市場,加上海產捕撈,構成了此時中國百姓的蛋白質供應。養殖業正在增加肉牛的養殖,山羊、肉羊養殖規模也在增加。
未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的肉類將變得更加的豐富。
在北海行政區,養鹿業是大力發展的行業。鹿是好東西。鹿血在封建王朝時期只有皇帝才能經常喝到的東西。
不過病不受補,咸豐就是喝鹿血喝死了。
鹿的舌頭能舔到尾巴,說明任督二脈是通的。鹿能長角,說明陽氣充足,加上是食草動物,其氣比較清。
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無一不是藥材或補品,另外有幾種鹿的毛皮,可制為高級衣物或皮革。馴鹿更具有廣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馱東西、擠奶,等等。
主要大規模發展的還是養牛業,盡管牛的飼料轉換率相比雞和豬來得低,但因為有機械農業的支撐,因此中國已擁有生產飼料的能力。這些飼料生產成本低,能夠用來喂牛。
再加上比較自動化的養殖場,人力投入不需要很大,只需要一些技術人員和很少的工人就可以維持一個養殖場,因此養殖成本還是很低的。
不過牛肉方面還是水牛肉之類的比較好吃,南方的水牛養殖業也在發展之中。
中國的鹵牛肉也成為一個向世界推廣的飲食招牌,確實比西方人的牛排好吃多了。就是成本更高。
火車繼續前行,不知不覺中便到了甘肅。
鐵路從河西走廊一路穿過,這里也是當前中國大力建設的一個商品糧生產基地,同樣到處都是小麥。
到了蘭州。則看到了田野中大片大片的瓜苗,這是蘭州的特產——白蘭瓜,這是一種從美國引進的水果。
當初在發展甘肅經濟的時候,江渝親自定下的引進項目。這可是后世蘭州的特色,是1943年美國總統華萊士訪華期間所帶來的種子。
這種厚皮甜瓜,其形呈圓球狀,每只重約1.5公斤。皮白且硬,耐貯藏,宜于儲運。瓜肉翠綠,囊厚汁豐,脆而細嫩,含糖量高達15左右,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譽。
這種瓜不僅香甜可口,富有營養,還有清暑、解渴、開胃、利尿之功效。自從在蘭州種植之后,很快就獲得了成功。不僅供應國內各地,而且遠銷海外,在國內市場上被稱為“蘭州蜜瓜”。
江渝帶著人下車視察,在蘭州市市長王炳霖的陪同下,參觀了蘭州的白蘭瓜生產基地。
王炳霖很是振奮的說道:“自從引進了白蘭瓜之后,經過幾年的摸索,我們采用采取早播種,出苗后覆蓋保溫,適時噴灌澆水等措施,解決了因春寒、夏早,使發育受到抑制的問題,白蘭瓜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所產的白蘭瓜個頭均勻,一般個體重約三至四斤;色澤美觀,靠地的一面白,向陽的一面黃,瓜色白中泛黃;含糖量高,平均含糖量百分之十四以上,最高達百分之十八,高于美國的王牌甜瓜。”
“現在蘭州地區形成了50萬畝的白蘭瓜種植基地。年產白蘭瓜6.5億公斤,大部分被加工成罐頭,供應到了軍隊、學校,同時還有不少用于出口,因為便于儲存,市場銷售情況也十分不錯。”
聽著王炳霖的報告,江渝點了點頭。心情很不錯。
“市場銷售好的話,可以加大種植面積。”江渝指示道,這是江渝親自引進的一種甜瓜,這次也就是來看看。
不過也沒怎么放在心上,這只不過是增加一種水果。甜瓜品種中國還是有的。例如剛培育出來的白梨瓜,也是一種十分不錯的甜瓜。不過那是一種小型甜瓜,白梨瓜也在南方大量種植,并大量加工成罐頭產品。
罐頭是可以出口的,算是工業農產品。
隨著國民富裕起來了,對水果的消費需求也開始大增,全國各地的各種水果種植產地開始涌現出來。
財團也正在培育各種水果的新品種,當然比較追求外表上的好看。
因為在這個世界越來越喧囂的時候。人們更注重商品外表。不過在國內市場上的水果,還是以追求品質為主要目標。那些追求外表好看的品種,主要是用來出口的。
水果種植也能增加不少就業,同時還能出口創造外匯,更能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因此在水果種植方面還是比較重視的。
接著江渝又視察了蘭州的甘草生產基地,甘草在中醫中領域為國之藥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譽。被大量用于臨床配方,同時,甘草提取物被廣泛地工業、化工等領域,是需求量最大宗的草藥。
江渝對草藥種植極為重視,全國都有財團建立的中藥生產基地。
鑒于后世重要藥性的坑爹,很多種植草藥的藥性連野生草藥藥性的一半都達不到,因此江渝要求草藥種植過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產量。
此時中國的中醫開始復興。清代流行的八鋼辯證被丟進了垃圾堆,中醫開始大規模的學習古代的六經辯證。
宋代中醫巔峰時期,主流就是六經辯證,是從漢代《傷寒論》所創建的體系。八鋼辯證是為六經辯證的簡化版,簡化到三個月就能學會,結果過于機械化,很多病都治不了了。
清代瘟疫流行,又出現了一個‘溫病派’中醫,并成為主流的中醫,結果碰上感冒什么的,都是開出金銀花等清熱表里的草藥,導致小感冒很多時候都治不好了,這也導致人們對中醫的信任不斷下降,加上清末西醫入侵,中醫就全面潰敗了。
江渝在醫學領域還是主張國民用中醫治療,如西醫碰上感冒發燒,就是不斷的打點滴打點滴,打到消滅了病毒就好了。
西方人的思維就是這樣的,疾病不是由病毒產生的嗎?那就消滅病毒好了。
藥物打進身體里,等于是把人體當成了一個戰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病毒殺完了,人也就是靠自身元氣硬撐過去。如果元氣不夠,人就嗝屁了。
中醫的思維則是,先把元氣調理上去,再把病治好。如果一個人的命都沒了,病治好了又有什么用呢?
再如血壓太高的問題,西醫就是讓人吃降壓藥,但這東西有依賴性,藥越吃越多,一不吃血壓就刷刷往上躥。
西醫的思想就是,血壓高,吃藥把血壓降下去不就是了,根本不去研究人為什么血壓會升高。對藥物有依賴性那就更好了,你吃越多藥,財團就賺更多的錢,你多活一年多吃一年唄!
中醫看待血壓則比較人性化,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血壓標準,而不是固定數值,血壓太高了調理一下肝臟不就行了。
西醫和中醫最主要的差距就是,西醫是物質上的,中醫則是走能量層面的。中醫以人為本,西醫則沒有這種理念,把人體當戰場,殺了病毒之類的元氣大損,還不一定能治療徹底。
也就是目前中華民國一時還未培養出那么多‘經方派’人才,所以才先普及西醫,未來培養出了足夠的中醫人員,中醫將是醫學界的主導地位。屆時病人去醫院,先帶到中醫去看,要動手術的時候則讓西醫負責。
但西醫的研究也不能拉下,西醫手術還是很有用的。
而且中華民國對外是用西醫,可以繼續忽悠世界各國用西醫。然后江渝的軍閥財團生產藥品使勁賣,每并就吃所謂的西醫當中的營養品。
也可以學美國佬那樣,進了醫院不管有病沒病,先讓你吃一堆藥,沒病也讓你吃出病來。
然后繼續治療,繼續吃藥,讓那些外國佬多活一天多吃一天。
中醫在國內推廣。必然造成中藥材需求量急劇上升,甘草是需求量最大的草藥,主要產地就是西北等地。
參觀完了甘草生產基地,江渝又視察了蘭州的工業。
接著江渝又視察了蘭州地區的植樹造林情況,西北地區的綠化一直是中華民國高度重視的。
歷史上的北洋時期,袁世凱集團也很重視西北的環境問題。
只見此時的蘭州到處都種上了樹木。樹木是可以保持土壤含水量的,并減少蒸發量。
樹木在冬季時,它是會吐水的,這能保障河流水量正常。
歷史上全國各地區的樹木被大量砍伐之后,各河流的水量都開始降低,黃河斷流更是時有發生。
“現在我們擁有多少俄國勞動力?”江渝在視察植樹問題時,突然對蔣方震問道。
“目前已經有八百萬俄國勞動力了。而且還在繼續增加。”蔣方震回答道,江渝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調集一兩百萬人,在西北進行植樹造林,并對沙漠進行徹底的圍堵,我們不僅要遏制沙漠擴張,每年還要向沙漠進攻。”江渝當即決定道,那些俄國人被強行抓到中國來進行奴隸勞動。能干的只有體力勞動。
如用機械生產的高效率生產模式,用這些俄國人是不行的。
因為奴隸是會暗中破壞生產資料的,機器給他們用,沒兩下就會用壞掉。
體力勞動除了修鐵路、公路需要一些之外,修水利也是需要的。但是,植樹造林純粹就是體力勞動。
沒有什么機械能搞植樹造林的。
如果中華民國要在西北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就必須調集大量勞動力。首先西北沒這么多人,在外地招募工人需要很多錢,而且用國內的工人來造林和用俄國人來造林沒什么區別。
那還不如讓俄國人來造林,中國工人則用高效率的生產力進行建設。
“進攻沙漠?我們西北可沒有那么多的水啊!”唐漢民指出了其中的問題。西北地區確實沒那么多水,黃河的水又不夠用。
西北地區的發展,受水資源的嚴重制約。
在西北建設太多的工廠,就會用掉太多的水資源。農業上也無法建設開墾太多的耕地,因為是水資源用太多了,黃河下游會斷流。
“我們又不是要一口氣消滅沙漠,只是每年向沙漠推進一點。水不夠用,我們可以從北海調水,每年調個1000億立方米的水,也能用個600年才枯竭。”江渝早有計劃,那就是從貝加爾湖調水。
如果每年調個100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那么就相當于兩條黃河的流量。
作為穿越者,江渝知道,這個國家如果不斷的在北方發展工業,那么未來整個北方都將面臨缺水的危機,就連南水北調都解決不了這個危機。
與其搞南水北調,不如搞北水南調。
每年貝加爾湖有600億立方米的水從安哥拉河注入葉尼塞河,然后流入北冰洋,那完全就是浪費了,還不如把這些水資源抽調到北方地區。
甚至連整個葉尼塞河都抽調掉都無妨,葉尼塞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每年流量高達6255億立方米。
要知道后世中國每年用水供應量僅為5600億立方米,而且還是在節水技術不普及的情況下,其中60是用于農業灌溉。
如果把整個葉尼塞河都給抽調了,用于中國的農業生產,那么什么海水淡化都不用那么急著搞了。
長江的水也很多,但是江渝可不敢動長江。
這是關乎龍脈的問題,如果把整個長江的水都用于農業、工業什么的,那么首先沿海漁場就完蛋了。
澳大利亞就搞過這檔子事,把東南地區的河流截流掉,把所有水都用于農業、工業,結果就引發了環境問題。
但是動葉尼塞河卻沒有半點壓力,葉尼塞河流經的地區都是人煙稀少的地方。
把葉尼塞河抽光那是夸張的,但每年抽個兩三千億就非常非常夠用了,這可以讓中國把大片的沙漠都綠化掉。
當然這是一個很比較浩大的工程,但當人類生產力發展到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完成的可能。
也可以先從貝加爾湖調水,如每年從貝加爾湖調個3000億噸的水,貝加爾湖的湖水也能用個98年。
98年的時間里,可以再去建設從葉尼塞河調水到貝加爾湖的工程,從而將貝加爾湖重新注滿。
3000億噸的水,相當于6條黃河的水量,每年黃河還要注入海洋不少。
這可以在蒙古、內蒙,造就出一個牧場面積超過200萬,并植被茂盛的超級牧場,并將其余的面積全部植樹。
當前北方盡管在農業用水、工業用水方面還很充足,但是這并非長久之計,因此調水勢在必行。
同時西北地區卻是太干渴了,那么大的一塊地方,出現大片大片的無用之地。
如果僅僅是滿足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每年從貝加爾湖調個1000億立方米的水就非常夠用了。
貝加爾湖的水是天然礦泉水,能直接飲用的,因此可以先供應北方的生活飲用水。
打下北海行政區,光是水資源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