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做到圴無,才能使社會安無傾。
這是孔圣人的德治之道,“平均”觀念,一直是華夏古老思想的遺傳。
平均意識生根于手工業和小農經濟的土壤中,是農民的最高政治主張。
建國以來,中央一直反對平均主義,反對用平均主義來冒充社會主義。然而,實際上卻一直沒有同平均主義劃清界限。低水平的均無貧,變成了均無富,人人貧。
多年的大鍋飯,養成了社會的惰性。
人們安于現狀,抑制冒尖,槍打出頭鳥口大家只能生活在一種水平線上,從而使得絕大多數的人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平均與競爭的本質區別在于,平均之風沒有波瀾,沒有活力,沒有效率,標準極低,簡直就是一潭死水。
競爭則恰恰與之相反。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競爭,是以個人的創造性和努力為基礎。
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使得千千萬萬習慣于“平均”思想的華夏人失去了“安樂窩,”“被”競爭,讓華夏人別無選擇的跳上了競爭時代的快車,被時代的浪潮驅使著卷入風風火火的各種競爭。
從平均主義的大鍋飯走向競爭的大轉變中,由原來的利益均等等走向利益落差,這必然伴隨著新舊思想的激烈碰撞,社會心態觀念發生劇烈震蕩。
彷佛一夜之間,人們沒有了安全感。
這種現象,在國營企業里尤其嚴重。因為,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平均分配觀念和分配辦法,已漸漸被比貢獻比本事的積極進取競爭哲學所取代!
按勞分配的定義被楊衛平賦予了新的詮釋。
過去提倡的按勞分配,是指供一定的勞動量。但實踐證明,按這種勞動量行事,并不能真正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正因為這各種所謂的勞動量太含糊,太抽象化,才造成了平均分配思想的滋生。
現如今,全國所有的企業,不論規模大小不分私營國有,包括農村都明確規定了“生產數量順量敏益…”的生產方式。
根據每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的生產數量和質量,計工分。分值按企業不同盈余狀況而因地制宜。
國營企業之所以缺乏生機與活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被“母愛主義”所包容,而不是把企業的生存權交給市場去定奪。
同情弱者,保護落后,你活也得讓別人活。正是這種“大慈大悲的與善意識,”造就了平均思想在國營企業圈子里泛濫成災。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來是華夏典型的官場特色。
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了地方保護主義的產生。
面對這種現象,楊衛平毫不手軟,揮起國家計委這把尚方寶劍,一律“斬立決”!
因為,這種地方保護主義所保護的企業數量和生存權,同樣帶有濃厚的平均色彩。
比如東部沿海省份,有的地方幾乎每個縣都建了一個啤酒廠。可以說是典型的“不患劣而患不均”。就是不讓外地的啤酒打進來,為此不惜動用公安攔截,以保護地方利益及其均等性。
這種只有數量而沒有質量的生產方式,既浪費資源,又沒什么效益,楊衛平怎么可能讓它們在市場競爭中充當攪屎棍!
楊衛平在1900年11月10日召開的全國計委工作會議上,嚴厲指出,必須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發現一個堅決就砍掉一個決不手軟!
不關掉一些企業,技術和管理就永遠上不去!
楊主任還要求,我們的企業,一定要敢于面向國際市場展開競爭,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技術經驗不行,就去拜師,管理水平落后,就去取經!
在這次會議上,楊衛平明確地提出了趨強的時效意識。
人們的時效意識,從根本上說,取決于社會發展速度。
緩慢發展的農業社會,人們的時間觀是躺在歷史上;快速發展的工業社會,人們的時間觀是坐在現實上;加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人們的時間觀是立足于未來!
華夏正在初級工業化向信息社會過渡,人的時間觀是在現實與未來之間左右搖擺。
經濟落后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的時間觀是不一樣的。
過去的那種“時間沒有什么”“時間就是時間”“時間就是日子日子不就是一天天過嘛…”渾沌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必須人人都要樹立“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的新觀念。
以前,我們是時間的富有者,但卻是經濟的貧困者。現在,我們的物質相對經較豐富起來了,時間對我們也變得吝嗇起來。
社會停滯,缺少財富,生活方式簡單,時間自然遭到冷落。而當社會急進,人們殷實,生活方式復雜化,時間也就成了座上客。
在經濟領域,爭奪時間正在成為競爭的焦點和根本。企業競爭主要就是時間競爭。
在一種行業產品質量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競爭必然從質量和其他方面集中轉向以時效取勝,并形成以時間為基礎的新的管理思想。
重視時間,必然重視預測。
重視時間,必然重視捕捉信息。
政府實行辦公效率革命,決心橫掃一切拖踏風氣,也是一種時放意識的強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規模不斷不擴,時間就是金錢這種觀念,還要更進一步升華。因為時間已經不是一般的產生金錢,而是一種富礦,一種可以擴大的流動資本。
處于國際激烈競爭漩渦中的我國企業家和領導者,一定要將有“時間增值觀”和“發展中的時間增值觀,”這種新的時間觀,即隨著社會的進步,時間將越來越成為不斷增值的資本和寶貴資源。
在會議的最后,楊衛平提出,計劃工作,一定要有追求卓越,勵精圖志的精神。全面質量管理,六個標準差,四00質量管理標準體系,質量過程控制,歸納而成的品質管理工作,是計委接下來的主要工作。
各省計委,市計委,縣計委,必須要將這品質管理納入計劃工作,當成核心重點工作去抓。凡是品質管理不合格的企業單位,先警告提出改進要求,如果有改進但還是不達標,再次嚴重警告。三次改進不合格者,一律動用計劃權力,堅決取蒂!
楊衛平現在之所以沒將國家計委更名為國家發改委,就是要趁著我國當前市場經濟尚處于初級階段,充份利用他先知先覺的優勢,輔之以國家計劃的絕對權威性,讓國企改制少走彎路,少犯錯誤。盡快適應并參與到市場競爭機制中去。
華夏的改革,打破高度集權制和計劃經濟模式,擴大民主及地方自治,給部門放權分權,以充分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和資源,是大趨勢,也是勢在必行。
但是,歷史上,在這種權威變革中,由于摸的石頭太多了,必要的權威也被削弱了。
一些地方和部門越權行事,擅自做出種種應屬上級權限的規定,有的地方政府不經市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擅自動用數千萬元的資金。
這種削弱,集中表現是,地方無視國家政策,無視法律法規,組織觀念淡薄D盡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公款旅游,但吃吃者照吃,游者照游。
不斷膨脹的地方主義、部門利主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在泛濫成風。
大批企業無視國家環境政策,大量偷稅漏稅。許多地方單位和上人為了私利而置國家政策和法律不顧,管理松馳,執法不嚴,執法不公。
這樣導致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度急劇下降。
一方面,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讓人民群眾愛國愛黨之心高漲,熱烈擁護中央的各種政策和決定。
另一方面,他們對于干部腐化,黨的政策不能兌現,社會分配不公,以及物價不斷上漲很有意見。
為什么有的老百姓“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而今手掌國家計委特權的楊大主任,當然不會再讓這種歷史現象重演。
在法制還沒有得到健全的前提下,搞民主放權,絕對會重蹈覆轍!
國家經濟改革的戰略發展方向,楊衛平是絕對不會出錯的。
在這種前提下,根本不需要地方政府和各大部委拍腦袋想辦法1楊大主任來給你們計劃,并加以規劃。
一句話,現在必須是中央獨裁!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各地方各部委,只需要貫徹執行!
不服中央,在下面搞陰奉陽違,不管你是什么人,有什么樣的背景和靠山,堅決拿下!
這么一來,楊主任得罪的人可就一天比一天增多了。
像上回紅旗經濟開發區試點的落戶選址,他幾乎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地方官員得罪了一大半。
對此,楊衛平當然是心知肚明。
然而,為了不讓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再走上歷史的舊路,他也只能橫下一條心,咬緊牙關,神擋滅神,魔擋誅魔!